本集所收文字,是每週日出現在《蘋果日報》的一個專欄。我跟「小董」認交三十年,文字因綠始於《明報月刊》。那時我在威斯康辛教書,不時回首望故國,正好以文字寄相思,於是一拍即合。後來他出任《明報》總編輯,不久我也回到香港。給《明月》寫稿,篇幅上可以收發自如,給報紙寫專欄,沒有活動空問,一字一句都要斤斤計較。我為文向有節外生枝惡習,難守專欄千字規矩,因此沒有在他任內為《明報》寫稿。 2004年我自嶺南大學退休。董橋社長大概想到老友閒居無聊,一天來電要我給《蘋果日報》週日寫專欄。一來退休後我再無固定收入,二來一入屯門深似海,日常除了看書寫稿,再也想不到有甚麼「適才量性」的事可做。「節外生枝」的惡習,想通了,也不是問題。任何自己認為得意之作,隔天再看一次,總見沙石。英文作文寶鑑The Elements of style作了示範。像the reason why is that這五個字,可以because一字代之。Owing to the fact that,說since或because不就成了?
因念及此,就答應了小董。起初兩三星期,筆瀉千里,第二天重讀,確有冗詞贅語,乃手起「筆」落,一一清除。可是再算字數時,仍有盈餘,不得不狠心削肉。此中慘況真不足為外人道。最近鄭樹森教授應小董之邀作一次「客座隨筆」,老友不棄,以初稿和定稿示我。千餘字削為八百字,其創之深可想而知。樹森附言曰「客座」一次後,開始對我們專欄「寫稿佬」有幾分「敬意」。鄭公子好說,好說。
趁寫「前言」之便,謹向董橋言謝。他身在朝廷,以故人為念,邀我寫「屯門雜思錄」,讓我心有所寄,也學得一技之長。我的集子一向不敢請名家作序,生怕給朋友增加負擔。但古劍兄一直說是我的Fans,既然這樣,合該請他上台亮相閒話幾句。古劍的序言給我們的教訓是:別輕易在專欄作家面前自稱是他的Fans, 不然就自討苦吃,古劍原可在珠海過休哉悠哉的生活,只因一次「口角春風」說愛讀蕪文,就給我手到擒來。古劍果然古道熱腸,辛苦了。
書名取《能不依依》,表達的是晚來心事。人老了,眼中人物景色總是有情,能不依依。
2007年10月8日劉紹銘識於
香港嶺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