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取向上頗為近似的一篇專文〈中國大陸對外開放政策第一代青年人眼中的日本〉,中野嘉子博士與三位學者藉由深入北京、南京、廣州等三地的實地訪談,來理解中國當前的年輕族群在觀看了一連串日本電視節目後,對這個昔日仇敵的觀感與認定。還有一篇異常罕見的論著〈圖框中的東亞共榮世界:日本漫畫中的後殖民論述〉,徐佳馨女士陳述長期以來台灣對於漫畫的忽視,導致日本漫畫在市場處於絕對的優勢,沿由這個事實,她進一步剖析在日本漫畫看似通俗的表層下,所深含的後殖民意念。另一篇來自美國David Desser教授的〈消費亞洲:華語及日本流行文化與美國的消費〉,由一九五○、六○年代的日本武士與怪獸電影引進美國談起,一直到一九八○、九○年代的日本卡通動畫與電玩,還有香港的功夫與警匪片,來論證一向以全球流行文化超級強權自居的美國,其霸業在美學表現與工業生產結構上,是如何的為這些極富創意巧思的亞洲影視成品所腐蝕。最後,本期唯一的英文著作〈國族至尊與主體至上?日本動畫、菲律賓慰安婦、性別與主權〉(Sovereign Nation, Sovereign Subjects? Japanese Animation, Filipino Comfort Women, Sexuality and Sovereignty),菲律賓大學的Roland B. Tolentino博士針對日本動畫中人物角色的性別特徵與關係,來對應現實世界中,慰安婦性別認同遭受扭曲,以至於在追求記憶與正義的過程中,喪失了自身被社會認同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