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小星星通信The Little Star Dweller

小星星通信The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600820
奈良美智/圖文
王筱玲、黃碧君
大塊文化
2004年11月08日
150.00  元
HK$ 127.5  







叢書系列:Catch
規格:平裝 / 168頁 / 16K變形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
出版地:台灣


Catch


生活風格 > 圖文書/繪本 > 翻譯圖文書/繪本















  第一次看見奈良美智的畫,他畫的只是一個邪惡的大眼娃娃,卻讓我內心震撼,這位畫家是誰?

  怎麼可以畫出讓觀眾看出你我在其中的畫?後來知道這位畫家叫奈良美智,他是日本男生,當時他住在德國,畫過很多動物和小孩……其他,一無所知,就像個謎一樣。

  後來讀過幾本他的日文書,大量圖片,少少的文字,這個人對我還是一個謎。

  再後來,在日文雜誌上看到介紹他的文字,說他是受到世界尊敬的100個日本人之一,這真是十分難得。

  拜時代進步之賜,幾年後的今天,奈良美智受邀到台灣辦畫展,身為編輯,我竟有榮幸編到他的書,雖然只是翻譯出版,卻也夠樂翻天了。《小星星通信》堪稱奈良美智的前傳,一般傳記大都以四平八穩的方式敘述生平,這本書很不一樣,加入大量影像圖片,在一頁一頁的閱讀中,我得以抽絲剝繭,逐漸解開畫家之謎。

  這位畫家不斷地流浪,從故鄉青森到東京又到愛知縣求學,到歐洲旅行,到德國取經,奈良美智在流浪中不斷地畫畫,從畫畫中觀照自己的內心。這本書不是一本天才的傳記,從這本書中,我們看見了藝術家的摸索、對藝術的思索與自我的努力;書中奈良美智沒有陳述太多私事,他把自己一直以來關注的文化層面做了簡單的說明,音樂、電影、畫畫……這些是他投入最多和最喜愛的事物。《小星星通信》介紹了奈良美智在各個時期聽的音樂,他的旅行,他的感動……

  這是一位多情的藝術家對世界的告白。奈良美智很害羞,本書是唯一能夠在作品之外,更了解他內心世界的一個入口。

作/繪者簡介

  奈良美智(NARA YOSHITOMO)
  出生於1959年12月5日,日本青森縣弘前市人。是日本現代美術界極具影響力的畫家。1981~1988年在愛知縣立藝術大學和研究所專攻美術。28歲隻身前往德國留學,創作至今,他的作品不時呈現年幼的記憶與現實經歷;數十年來,他以繪畫孩子和動物為創作主題。他的作品對抗傳統與權威,這種風格的形成與他一生摯愛的搖滾樂脫不了關係。奈良美智的作品有漫畫,也有動畫,他筆下的小女孩,既不友善卻又很寂寞的眼神,得到大眾的喝采與喜愛,也在國際間獲得注目,許多作品更被世界各國美術館收藏。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28,共有2位網友寫書評。

吳妙倫
/ 台灣台北
2007.06.12看吳妙倫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拿到書時 想不到還有一個很有質感的書套
內文的編排也很棒
除了有奈良美智的書作還有奈良先生的攝影作品
但印像最深卻是奈良美智真的很認真畫出他曾住過房子的配置圖
真的很用心.
是一本能深入了解奈良美智這位插畫家的入門書
黃小黛
/ 台灣台北
2005.01.07看黃小黛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第一次看到奈良美智的畫,是在七八年前去日本出差時,從東京搭到千葉時剛好在地下鐵(或捷運)的書店,當時對於車站內開書店還有美食街這種情況感到十分有趣,所以當下決定跟公司告假,多停留幾天,就在這個城市的地下閒逛起來。

當時日本的書、CD、漫畫,相較於台灣其實挺貴,所以我多半在店裡站半天,要我扛著書到機場我辦不到,尤其奈良美智的內頁磅數都挺重,所以即使喜歡也未曾有想買回家珍藏的衝動。

前兩天艾(同事)問我有沒有看到大塊幫奈良出版的兩本書,我是有翻過但下不了手,就只是網站上看看,當是藝術珍藏般的想看再去書店翻,這樣講後,艾神秘的笑,然後叮嚀我別買。

今天下午一進公司,艾就把這本《THE LITTLE STAR DWELLER》加上一張小海報送到我手上,定價450圓,我有點咋舌,但實在也非常開心,多年後我竟然擁有了奈良中譯本的畫冊了。

這本書有點像奈良美智個人記憶的自傳本,1959年出生的奈良在讀了一年大學後,學年快結束的二月,突然覺得「厭煩了這樣的生活!」,就把第二年的學費拿來當旅費,揹著大背包開始了一個人的歐洲旅行。也就是在1980年二十歲那年奈良首次自助海外旅行,同時間的接觸許多異文化,他說在美術大學裡,繪畫技巧比他好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他覺得被自己評價和技巧無緣的人,就只能表現自己個人的東西了,也就是說,因為無法和他人比較,只有按照自己的方法來表現,只要是個人獨創的內容就沒問題了。

之後他進入德國的藝術學院,雖然語文溝通上開始是有些困擾的,不過他說:我相信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溝通的手段。他描述著當時在學校接觸到的朋友與他們的生活型態及價值觀,他用素描把他住過的每個房間像是室內設計圖一樣的打出草稿,標示出大小與功用,很像台灣荒野保護協會製作的綠色生活地圖一樣,隨著地圖不斷的變化,我們或多或少從圖中參與他在異國度過的歲月與生活方式,他說:

『來到德國之後,我已經不再管「是在被誰觀看一事」我無法再畫對自己不重要的東西,也就是說,畫裡的背景全被我塗為平面,只有「小孩」或「動物」被突顯出來,那些「小孩」或「動物」變成自己的自畫像,不再去處理有說明意涵的背景,或許是因為從已住習慣的日本離開,那個地方給自己的束縛被解放開來的關係。這就是為什麼說我的畫不但不是針對他人,反而是面向自己內心所畫的畫。不是我希望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而是自己反問自己後所畫的畫。其實來到德國後,我開始有寫日記的習慣,最初日記的內容多是「自己在這個外國社會如何才能被接受」,或是以「日常生活本身」為主的內容,後來隨著時間流逝,漸漸地在作畫時產生的疑問與糾葛,還有自己對自己的疑問記述變多了。』

我想對於這段我們可以多談一些,奈良在描述他1998年受邀到洛杉磯的加州大學(UCLA)擔任類似一對一面試的研究所特別指導,當時他說:

『或許是因為我的學生們都是研究所學生,在作品上每個人幾乎都已確立了自己的個性和風格,我只要依照我的經驗給予技術上的建議就行了。相反地,如果談到現在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有時他們也會給我一些建議。當被學生問到:「為什麼技術和煩惱可以如此簡單就明瞭?」,那是因為「已經確立自己的觀點和表現方法了。」但是,一般來說很多學生都把理論和技術擺第一,忘了自己本身的人反而很多。』

『技術和理論即使多少有個別差異,基本上是誰都能學會的。但是精神面的東西,不只是個別的差異,每個人還必須根據自己的方法去獲得才行,身為「學生」的目的即在於此。因為技術和理論的東西可以因為經驗增加而變的成熟,習得的技術如果不經由經驗來獲得再確認,那麼就沒有意義了。』

四十歲再回到日本的奈良也曾透過網路,公佈徵求「請以我的作品為主角製作玩偶,送來參加我的展覽」這樣的訊息,用募集來的玩偶完成作品,這個概念,源自於一九九九年六月,由naoko小姐個人成立的奈良fans網站「HAPPY HOUR」,奈良偶而會上去讀來訪的留言,也會自己上去留言,但是他對於究竟網路上出現的人是否真的存在是充滿疑惑的,所以為了讓網路上的往來可以變成眼前實體,並更加確認彼此的存在,於是就產生了募集玩偶的計劃,他並且用鉛筆畫了簡單的圖案作為謝卡,一一寄送給全部參加的人,奈良說他相信他們收到名信片的時候,也可以確認這種與網路上不同的彼此相互存在感。這個創作在2004年他與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台灣、日本、韓國、美國、歐洲以及大陸的十位藝術者受邀來台舉行的《虛擬的愛》-當代新異術聯展中,也與台灣的觀眾玩過一次,奈良製作了一個台灣的蕃薯狀地形的壓克力容器,將這些玩偶放在容器中,掛在藝術展牆上展示,他並把這個創作送給邀約單位《當代藝術館》收藏。

攝影不是利用鏡頭把景物拍下來,而是要將某種創意,透過景物明確地表現出來。-Homma Takash(攝影家)

所以學攝影最重要的,不是藉著學習使技術越來越精進,而是如何將個人的觀念,表現在攝影作品上,也就是所謂的觀點。『對自己來說,攝影是什麼?』在這個篇章裡,他談到因為畫不出來,所有用了很多照片代替的《FOIL》,而那些照片意外獲得很大的好評,他說他從中學的時候就很喜歡拍照,但是比起要給人家欣賞的程度,只是因為喜歡拍照而已:

『現在想一想,不是說攝影技術有多好,只是因為我有「自己的觀點」就按下快門,不過我想那是另一種自我表現罷了。』

2003年在美國國內美術館展出後,奈良說:

『我以前作畫時,首先一定把「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列為第一考量。但是,事實上,這根本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這種考量,是從「正確傳達、讓閱聽者不會誤解」的意識中產生的。對於確實存在的閱聽者而言,所謂藝術的行為,就是暴露自己。在那一點上,是不可以有戲弄的態度。即使對自己來說,不更加真摯地面對自我來從事創作是不行的。…果然,一個人若是沒有自信的畫,是無法傳達出自己的想法吧!因此我今天也畫、明天也畫:總而言之,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中途就停擺的畫,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了。

這是一本闡述人生經歷的創作自傳,奈良美智將自己從出生那一年開始所踏過的土地,跟作畫之間的轉折寫(或畫)出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奈良先生生存的意志與堅持為創作維生的態度、勇氣,這本奈良1959到2004年的生活札記,豐富簡潔充滿力量,是很適合拿來藉認識別人來自我察覺的一種方法。

那麼當我看著奈良美智的《小星星通信: THE LITTLE STAR DWELLER》時,我想起24歲的切.格瓦拉在1951到52年與學長兼友人阿爾貝托一同騎著摩托車環繞南美洲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Latinoamericana: Un Diario Per Un Viaggio in Motocicletta》,還有二十九歲小林紀晴,以一年的時間、重新認識自己的出生地日本,從南到北,走訪了近二十個城鎮所形成的《日本之路》。

我們曾待過的城鎮、接近、親近過的人情、旅行過的景地,你留不留意?是不是不留任何形跡的將這些消除掉,看著這幾位作者所親身體會、感受的東西,那是從他們體內提煉出來的。

------想像作家們的丰采,發現逝去的昔日東京街頭的一磚一瓦,讓思緒穿越時間之牆,幻想馳騁,然後,另一個東京變清晰可見。作家們留下的珠璣慧語,彷彿經過波浪沖刷的圓形小石粒,任憑時代更迭也不會被風化,這些留存下來的話語,是作家們從體內淬煉出來的,而且只有年輕的肉體才能辦到。即使時代相隔,這些話語只要再被年輕的肉體觸動,時而就會像一把鎖匙,將閱讀者的肉體從桎梏中解放出來,直探心靈的最深處。

『言語』則覺對是年輕的肉體和精神極度渴求的東西之一。粹練自某人身體的『言語』,對於不同的人的確可發揮某種治療及激發勇氣的力量。

我相信這些『言語』,而作了這趟旅行。-小林紀晴-----

這是小林紀晴在《東京文學寫真之旅》中所說的序言,而這裡所說的『言語』,或許你我可以將之詮釋為由個人內在的意志控制而具體表現在外的舉止動作、對人生、事物的看法或評價,或是出於己意而非模仿的文學或藝術作品的創作。但願你能藉由這些作者的文字影像發現本身,察覺眼前的人事物對你產生的意義,繼而與闊別已久的自己相遇。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