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約束的場所:地下鐵事件Ⅱ

約束的場所:地下鐵事件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35797
村上春樹/著
賴明珠
時報出版
2002年1月07日
83.00  元
HK$ 70.55  







叢書系列:村上春樹系列
規格:平裝 / 264頁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村上春樹系列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日本文學















  1995 年 3 月 20 日日本地下鐵發生了由奧姆真理教所主導的「沙林毒氣事件」。之後,村上春樹訪問數十位受害者,寫成《地下鐵事件》一書。

  為平衡「地下鐵事件I」的報導,村上春樹的「地下鐵事件II」特地訪問了奧姆真理教多位信徒,以其文學洞察力,將年輕人的不安心理,以及易受控制的靈魂表達出來。為此,村上春樹數度前往旁觀麻原彰晃等人的審判,這經驗令他痛苦,讓他更去感受信徒們的迷惘之心。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5,共有3位網友寫書評。

風化城之子
/ 台灣台中
2006.02.01看風化城之子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在<地下鐵事件>之中,是從被害者的角度來看整個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這本<拘束的場所>則是換了一個角度,從奧姆真理教這邊來看。

訪談人數只有8人,遠遠不及地下鐵事件的60人左右,這樣的差距其實也不難想像,畢竟從「願不願意出面接受訪談」這一點去考量就已經很不簡單了,實在不能責怪村上先生不夠努力。雖然人數比較少,但是相對的,每一個被訪問者的內容都收錄了比較多的篇幅。

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本來以為自己已經很沒有刻板印象的,這時候才發現根本是太自負了!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對於奧姆真理教簡直是存在著壓倒性的反感!以一種模糊的整體印象表現法那樣。而村上先生一開始便是想要破除世間對於「這邊=被害者 vs. 那邊=加害者」這種模糊群像的刻板印象。在地下鐵事件中某種程度上完成了前者,第二部紀錄便是進行解析後者的工作了。

由出面接受訪問的人口中才知道,原來奧姆真理教是怎麼樣的一個宗教。看起來,剛開始的一切都非常美好(甚至跟我自己的理念很契合),卻在某時候開始走偏了,這究竟是麻原彰晃自己一開始就設計好的天大陰謀佈局?還是途中走岔了路?這沒有人知道,不過我想都有可能(講了跟沒講一樣,真抱歉),畢竟人心這東西,當事者搞不好都無法在當下完全掌握了,遑論事後的解釋、辯駁,甚至是無關人士的猜測。

書中最後是村上春樹和河合隼雄針對這一事件所做的兩次對談。身為日本臨床心理學界的權威,河合先生點出了一個讓我不得不佩服村上先生的地方,村上先生和受訪者的對談大多只有一次(極少是兩次的),在這樣完全陌生(第一次見面)的情形下,受訪者面對著過去的傷痛,還有懷抱著災難後對媒體嚴重的不信任,要再對外界表達些什麼,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而村上先生竟然可以在這麼僅僅一次的會面之中和受訪者交換這麼多的訊息!村上先生在對待對方的時候,一定是讓對方可以信任而說出心裡面話的!這一點,真的很不容易!如果不是這樣,那訪談所得到的回答一定都是近乎刻板而一致性的吧!「請你說說當天的狀況和心情吧!」「喔!很糟啊!」
想到這裡,就不得不對村上先生多了一分佩服啊!
PIDAN
/ 台灣台北
2004.03.28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是我睡著的時候,
人家承諾給我的地方。
可是當我醒來時卻又被剝奪了。"

看這本書時
一直覺得有股低氣壓籠罩
頭上好像罩著一層烏雲
好在中段以後
到最後村上跟河合的對談
才慢慢感覺不再那麼沉重
頭上的烏雲也逐漸散去
曾聽人說
看"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
等村上的長篇小說
往往會陷入村上灰暗蕭沉的世界
連帶地對事物的看法也消極起來
像在黑暗中找不到出口
但看了村上兩本關於地下鐵沙林事件的採訪報導後
有更深切的一層體悟
比起現實社會真實存在卻又摸不著的沉重
村上自我建構的小說中的疏離與孤獨
實在可以說是小小巫見大巫

前言裡,村上說得很清楚
在《地下鐵事件》時,盡量不去提及奧姆方面
採取的是
「『我可以了解這邊的想法,也某種程度可以理解那邊的想法』
這種搖擺不定的姿態」
盡可能與被害者站在受害當天同樣的立場
而在《地下鐵事件》出版後
「因為一直深深感到『結果會引起那樣嚴重的事件,卻完全沒有去解決
那引起事件的根本問題』的危機感」
因此著手從「奧姆方面」正面採訪
而這本書跟《地下鐵事件》最大一點不同在於
在《地下鐵事件》中,村上扮演的接近一個完全的傾聽者
而在《約束的場所》裡,則參雜了許多自己的態度與質疑
因為比起一般人,這些奧姆的信徒或原信徒
通常有較深的一套自我或宗教認同
若放任不管,可能流於說教
為了採訪的平衡性,村上也不得不適時提出異議與懷疑
但在採訪寫作的動機上
我想村上提出最重要的一點
也是所有報導寫作最缺乏的
就是
「我並不打算站在『健全的』被害者立場彈劾『不健全的』加害者
..........,目的也不是為了追求這事件所牽涉的社會正義
......我所追求的,不是建立一個明確的觀點,而是許多明確的觀點」

畢竟,這世界很多事情,並不是單純的是非善惡,簡單的二分法就可以說明一切
尤其在預設立場的情況下,試圖為某個問題找出答案
就算找到,往往也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出口
事實上可能只是把問題帶入了另一個迷魂陣

記得在看《地下鐵事件》時,心情會隨著受訪者的言談起伏
但看這本書時,情緒上卻出奇地平靜
只是這種平靜帶著一股說不出的鬱悶
像前面說的,有一層烏雲罩在頭上的感覺
而在讀這兩本書時
歸結比較明顯的一處共同點在於
對這整個事件所產生的憤怒感
但雖然同樣是憤怒,憤怒的源頭卻不大一樣
讀《地下鐵事件》時
憤怒,是為了奧姆或說麻原一干人
造成了眾多的無辜民眾受害
在看著村上與受訪者的談話間
一直能深深感受到那股憤怒
因為,受害的其實都是跟你我一樣
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
而讀《約束的場所》時
憤怒的對象雖然可以說都是麻原一干人
但除了麻原
心裡深深感覺到
其實受訪的許多奧姆信徒(原信徒)
也都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甚至可以說
他們是比一般人更樸實單純或更容易受傷的人
只是因為麻原以某種手段
利用了這些人
在教義至上的前提下,合理化一切行為
使其作出了他們心中自以為是"善"實則為惡的事情
沙林的實行者其實也可說是另一種型態的受害者或說犧牲者

若單純地將憤怒往麻原身上一個人發洩
那倒還簡單容易得多
但如果單單只有他一個人
能造成這麼嚴重的事件嗎
事實上地下鐵沙林事件就是由許多奧姆信徒共同犯下
如果一般大眾能很輕易就分辨出麻原的"惡"
那為什麼會有人去相信這樣的一個人
甚至作出對一般人來說匪夷所思的事情
如果再考慮一項因素
就是許多奧姆信徒中(包含沙林實行者)
都是所謂社會的精英分子
為什麼連他們都會心甘情願作出這種完全的自我讓渡呢?
想到這點,心裡的那股憤怒變得不知道該向誰發洩
麻原其實只是這迷霧中閃現的一點
埋藏在其身後的,可能是一個我們無法想像的
找不到出口的複雜迷宮

所以我清楚地知道
為什麼看這本書時會讓我覺得鬱悶難受
因為受訪的這些奧姆(原)信徒
他們對生活,對生命的迷惘與疑惑
其實可以說和大部分的人沒什麼兩樣
書中有些受訪者提到的想法,甚至和我自己一模一樣
所以會有種好像被人看穿
或說被人知道弱點的不安全感
在看到自己和這些人居然有同樣的想法時
更有一種好像自己也和這些人一樣
屬於"不正常"的一邊的不舒服感

而在此書中段以後
到村上與河合的對談
慢慢才更清楚地知道
造成那些奧姆信徒(沙林實行者)偏頗的原因
就是他們通常對所謂"理想"與"現實"兩者
沒辦法做出很明確的區隔
或說他們沒辦法忍受兩者間所存在的差別
加上對這些問題產生疑問時
沒有適當的出口(朋友,家人)
所以當奧姆或麻原這種力量出現時
就不由自主地一股腦兒陷進去
加上很可怕的一點就是
一切都是以善,以提昇自我,救贖他人為號召
在一般善良宗教當然能產生良好的效應
但像麻原這種把惡隱藏在以善為前提的外衣下
產生的負面效應,可能更超乎想像
可悲的是,這些信徒卻是真正懷抱著
追求一個真善美的理想鄉的心情而奉獻出自己
所以對大家有為什麼奧姆的許多信徒及沙林實行者
都是所謂社會的精英份子所產生的疑惑
村上說道
「並非這個人『是精英為什麼卻會』的文脈上
相反的卻可能是,正因為是精英,
所以才很容易一下子就跑進那裡面去的」

因為大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
認為這是達到理想鄉最快速的方法

關於現實與想像的分野
在村上與河合的對話裡
提到一個蠻有趣的例子
大概是說,小孩子在看卡通時
如果看到裡面的人物可以自由飛行
會興起模仿的念頭
但頂多也只是圍起披風
跑來跑去,或在沙發上下跳來跳去
擺出狀似飛行樣
卻沒有小孩真的就打開窗戶跳下去
這種認知並不是有人刻意教給小孩
而是他們自己很自然就會有此種認知

是什麼力量
讓奧姆的這些成年人
喪失了這種本能呢?
書中受訪者多半提到
自己在身體狀況低落
或是心理狀態迷惘無助的情況下
從奧姆(麻原)那邊
得到了很大的滿足,找到了解答
加上美好教義的宣傳下
便加入奧姆成為信徒
這點我有些想法
雖然我不是科學至上的鐵齒派
這世上的確也存在許多所謂超自然力量
但事後看來
或許麻原的確擁有某種神秘力量
但他也利用了"科學"製造出許多幻象
比如迷藥,可能也參雜了許多戲法
就像現在我們看到的魔術,及許多號稱特異功能行騙術之實
但就像上面說的
因為處於身心狀況低落的情形
一下子得到了無法言喻的滿足
所以對真實的判斷也變得遲鈍
無法或說也根本不會去思考
究竟是怎麼回事
加上這些人基本上都對所謂現世
可說厭惡或看透
也可以說找不到和現實世界相處的方式
抱著"原來真的有這麼一個地方或方法
能帶我超脫一切,找到心中的理想鄉"
然後便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
當然這種理念本身沒有錯
甚至可說相當崇高
但重要的是,在修業的過程中
誰來決定某某人到了什麼境界?
當你從中獲得的,反過來向你要求回報
你又怎麼分辨什麼樣的回報是正確,是善的?

奧姆的觀點是
理想鄉的實現,是必須在這個現世終末之後
由於末日遲遲不來
麻原便要自己一手製造出末日
反正只要冠上教義,命令其信徒實行
一切就變得如此神聖
而結果就是
這些信徒(沙林實行者)
連麻原自己
都變成了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故事下的犧牲者

就像村上說的

「在某個地方開始致命的『扣錯扣孔』
現實的面相逐漸一點一點開始扭曲歪斜
應該可以到達的地方,一留神時
卻已經變成不是自己所追尋、
想到達的地方。」

之所以變得最基本的行為是非本身
都無法判斷
就是長期處於"世間這個大盒子裡的奧姆這個小盒子中"
在一切教義至上下,所有事情都變得理所當然
教祖說什麼就是什麼
所謂"我"這個觀念已經消失了
即使自己有所懷疑動搖
就以自己修業不足帶過
覺得只要照著教祖,教義去做
自己就能得到解脫,能到達理想鄉

看這本書時
也同時在看村上龍的《共生虫》
兩者探討主題雖不完全相同
但也稍稍有所呼應
《共生虫》探討的是日本的隱居現象
主角是一名從中學二年級就沒再上學
因為某種原因(共生虫附身)適應不良
而開始過起一個人隱居的生活
某天在網路上發現一群承認共生虫存在的人
以為自己身上潛在的暴力因子
有了合理的解釋

「共生虫,可說是自我設定滅絕的人類的,
新希望。體內供養著共生虫的人,擁有神所賜予的,
殺人、殺戮與自殺的權力。」

這本質上或乾脆說造成的結果
和地下鐵沙林事件一樣
在村上與河合的對談裡也有提到(中學生殺人事件)

我自己的結論是這樣
這在我自己讀《地下鐵事件》的心得裡也提過
社會的成立,是在大多數人認可的前提下
所以無可避免地會有適應不良者的產生
在這些人當中可能就含有會被奧姆這種力量吸引的份子
當然也含有所謂隱居者
不管能不能對所有的社會適應不良者產生作用
一套接納他們的機制與場所無疑是必須的
而人們也不應該對其投以異樣眼光
就像我讀《約束的場所》發現自己和那些奧姆信徒
有同樣想法時的不舒服感
根本是不必要的
因為這些疑惑本來就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之所以走上歪斜的道路
是因為他們沒有一般人幸運
能有適當的出口排遣這些負面的情緒
所以在尋找到能依靠的對象時
當然就馬上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大多數奧姆信徒也都只是默默的修行
真的是為了追求理想而默默地在努力
只是不幸剛好被麻原這種人利用而已
而類似《共生虫》裡主人翁 - 上原的隱居者
則是被虛幻網路製造的真實所蒙騙
所以歸結問題根本的可能答案是
每個人還是先必須確認自身的價值所在
而不是一味的等待別人來賦予你價值
大部分奧姆信徒感到錯誤需反省的
只是覺得他們都被麻原騙了
真正的錯誤只在麻原一個人身上
奧姆的教義跟自己所追求的
是正確無誤的,自己是走在善的道路上
而且大部分也都認為自己是高於一般人的
所以才會選擇這樣的道路
如同村上所說懷有選良意識
但我想反問
如果沒有信徒
他一個人能造成這麼龐大的傷害嗎?
在造成悲劇後
只一句"那是麻原的錯,我們只是被欺騙了
那如果日後再出現另一個麻原
這些人能保證不會再上當一次嗎?
如果不做好心態上的調適
同樣的恐怖,隨時會有重新上演的可能

總之,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完美
但是也不應該只看陰暗的一面
甚至無限擴張
讓自己走上極端
這世界雖不完美
但就因為如此我們還有可以改進的空間
也更有許多真善美的事物
值得我們去追求
而大多數人很可能也忽略了自己現有一切的珍貴
常常在羨慕別人,咒罵世界
的確,有些人很幸運
享有與生俱來的幸福
但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沒有這種運氣
我想,這世界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永遠承諾你的
真正的幸福,生活,生命有什麼意義
是要靠自己去挖掘發現的
有句蠻八股卻也蠻有道理的話

"只要能在現世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就是最好的修行"

我們可以看看別人的經驗
但不是什麼都不做
只巴望著有人來告訴你答案
只要有心
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跟世界
最好最適當的溝通與相處方式
村上春樹與村上龍在書中
並沒有提供什麼結論性的答案
他們只是讓大家看到了社會存有這樣的現象
給人們一個深思的機會
不過他們同樣抱持的一點是
即使世界存有如此的陰暗面
但對未來,他們都抱持著希望
也都看到了希望
我也跟他們一樣
PIDAN
/ 台灣台北
2004.03.28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是我睡著的時候,
人家承諾給我的地方。
可是當我醒來時卻又被剝奪了。"

看這本書時
一直覺得有股低氣壓籠罩
頭上好像罩著一層烏雲
好在中段以後
到最後村上跟河合的對談
才慢慢感覺不再那麼沉重
頭上的烏雲也逐漸散去
曾聽人說
看"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
等村上的長篇小說
往往會陷入村上灰暗蕭沉的世界
連帶地對事物的看法也消極起來
像在黑暗中找不到出口
但看了村上兩本關於地下鐵沙林事件的採訪報導後
有更深切的一層體悟
比起現實社會真實存在卻又摸不著的沉重
村上自我建構的小說中的疏離與孤獨
實在可以說是小小巫見大巫

前言裡,村上說得很清楚
在《地下鐵事件》時,盡量不去提及奧姆方面
採取的是
「『我可以了解這邊的想法,也某種程度可以理解那邊的想法』
這種搖擺不定的姿態」
盡可能與被害者站在受害當天同樣的立場
而在《地下鐵事件》出版後
「因為一直深深感到『結果會引起那樣嚴重的事件,卻完全沒有去解決
那引起事件的根本問題』的危機感」
因此著手從「奧姆方面」正面採訪
而這本書跟《地下鐵事件》最大一點不同在於
在《地下鐵事件》中,村上扮演的接近一個完全的傾聽者
而在《約束的場所》裡,則參雜了許多自己的態度與質疑
因為比起一般人,這些奧姆的信徒或原信徒
通常有較深的一套自我或宗教認同
若放任不管,可能流於說教
為了採訪的平衡性,村上也不得不適時提出異議與懷疑
但在採訪寫作的動機上
我想村上提出最重要的一點
也是所有報導寫作最缺乏的
就是
「我並不打算站在『健全的』被害者立場彈劾『不健全的』加害者
..........,目的也不是為了追求這事件所牽涉的社會正義
......我所追求的,不是建立一個明確的觀點,而是許多明確的觀點」

畢竟,這世界很多事情,並不是單純的是非善惡,簡單的二分法就可以說明一切
尤其在預設立場的情況下,試圖為某個問題找出答案
就算找到,往往也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出口
事實上可能只是把問題帶入了另一個迷魂陣

記得在看《地下鐵事件》時,心情會隨著受訪者的言談起伏
但看這本書時,情緒上卻出奇地平靜
只是這種平靜帶著一股說不出的鬱悶
像前面說的,有一層烏雲罩在頭上的感覺
而在讀這兩本書時
歸結比較明顯的一處共同點在於
對這整個事件所產生的憤怒感
但雖然同樣是憤怒,憤怒的源頭卻不大一樣
讀《地下鐵事件》時
憤怒,是為了奧姆或說麻原一干人
造成了眾多的無辜民眾受害
在看著村上與受訪者的談話間
一直能深深感受到那股憤怒
因為,受害的其實都是跟你我一樣
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
而讀《約束的場所》時
憤怒的對象雖然可以說都是麻原一干人
但除了麻原
心裡深深感覺到
其實受訪的許多奧姆信徒(原信徒)
也都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甚至可以說
他們是比一般人更樸實單純或更容易受傷的人
只是因為麻原以某種手段
利用了這些人
在教義至上的前提下,合理化一切行為
使其作出了他們心中自以為是"善"實則為惡的事情
沙林的實行者其實也可說是另一種型態的受害者或說犧牲者

若單純地將憤怒往麻原身上一個人發洩
那倒還簡單容易得多
但如果單單只有他一個人
能造成這麼嚴重的事件嗎
事實上地下鐵沙林事件就是由許多奧姆信徒共同犯下
如果一般大眾能很輕易就分辨出麻原的"惡"
那為什麼會有人去相信這樣的一個人
甚至作出對一般人來說匪夷所思的事情
如果再考慮一項因素
就是許多奧姆信徒中(包含沙林實行者)
都是所謂社會的精英分子
為什麼連他們都會心甘情願作出這種完全的自我讓渡呢?
想到這點,心裡的那股憤怒變得不知道該向誰發洩
麻原其實只是這迷霧中閃現的一點
埋藏在其身後的,可能是一個我們無法想像的
找不到出口的複雜迷宮

所以我清楚地知道
為什麼看這本書時會讓我覺得鬱悶難受
因為受訪的這些奧姆(原)信徒
他們對生活,對生命的迷惘與疑惑
其實可以說和大部分的人沒什麼兩樣
書中有些受訪者提到的想法,甚至和我自己一模一樣
所以會有種好像被人看穿
或說被人知道弱點的不安全感
在看到自己和這些人居然有同樣的想法時
更有一種好像自己也和這些人一樣
屬於"不正常"的一邊的不舒服感

而在此書中段以後
到村上與河合的對談
慢慢才更清楚地知道
造成那些奧姆信徒(沙林實行者)偏頗的原因
就是他們通常對所謂"理想"與"現實"兩者
沒辦法做出很明確的區隔
或說他們沒辦法忍受兩者間所存在的差別
加上對這些問題產生疑問時
沒有適當的出口(朋友,家人)
所以當奧姆或麻原這種力量出現時
就不由自主地一股腦兒陷進去
加上很可怕的一點就是
一切都是以善,以提昇自我,救贖他人為號召
在一般善良宗教當然能產生良好的效應
但像麻原這種把惡隱藏在以善為前提的外衣下
產生的負面效應,可能更超乎想像
可悲的是,這些信徒卻是真正懷抱著
追求一個真善美的理想鄉的心情而奉獻出自己
所以對大家有為什麼奧姆的許多信徒及沙林實行者
都是所謂社會的精英份子所產生的疑惑
村上說道
「並非這個人『是精英為什麼卻會』的文脈上
相反的卻可能是,正因為是精英,
所以才很容易一下子就跑進那裡面去的」

因為大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
認為這是達到理想鄉最快速的方法

關於現實與想像的分野
在村上與河合的對話裡
提到一個蠻有趣的例子
大概是說,小孩子在看卡通時
如果看到裡面的人物可以自由飛行
會興起模仿的念頭
但頂多也只是圍起披風
跑來跑去,或在沙發上下跳來跳去
擺出狀似飛行樣
卻沒有小孩真的就打開窗戶跳下去
這種認知並不是有人刻意教給小孩
而是他們自己很自然就會有此種認知

是什麼力量
讓奧姆的這些成年人
喪失了這種本能呢?
書中受訪者多半提到
自己在身體狀況低落
或是心理狀態迷惘無助的情況下
從奧姆(麻原)那邊
得到了很大的滿足,找到了解答
加上美好教義的宣傳下
便加入奧姆成為信徒
這點我有些想法
雖然我不是科學至上的鐵齒派
這世上的確也存在許多所謂超自然力量
但事後看來
或許麻原的確擁有某種神秘力量
但他也利用了"科學"製造出許多幻象
比如迷藥,可能也參雜了許多戲法
就像現在我們看到的魔術,及許多號稱特異功能行騙術之實
但就像上面說的
因為處於身心狀況低落的情形
一下子得到了無法言喻的滿足
所以對真實的判斷也變得遲鈍
無法或說也根本不會去思考
究竟是怎麼回事
加上這些人基本上都對所謂現世
可說厭惡或看透
也可以說找不到和現實世界相處的方式
抱著"原來真的有這麼一個地方或方法
能帶我超脫一切,找到心中的理想鄉"
然後便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
當然這種理念本身沒有錯
甚至可說相當崇高
但重要的是,在修業的過程中
誰來決定某某人到了什麼境界?
當你從中獲得的,反過來向你要求回報
你又怎麼分辨什麼樣的回報是正確,是善的?

奧姆的觀點是
理想鄉的實現,是必須在這個現世終末之後
由於末日遲遲不來
麻原便要自己一手製造出末日
反正只要冠上教義,命令其信徒實行
一切就變得如此神聖
而結果就是
這些信徒(沙林實行者)
連麻原自己
都變成了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故事下的犧牲者

就像村上說的

「在某個地方開始致命的『扣錯扣孔』
現實的面相逐漸一點一點開始扭曲歪斜
應該可以到達的地方,一留神時
卻已經變成不是自己所追尋、
想到達的地方。」

之所以變得最基本的行為是非本身
都無法判斷
就是長期處於"世間這個大盒子裡的奧姆這個小盒子中"
在一切教義至上下,所有事情都變得理所當然
教祖說什麼就是什麼
所謂"我"這個觀念已經消失了
即使自己有所懷疑動搖
就以自己修業不足帶過
覺得只要照著教祖,教義去做
自己就能得到解脫,能到達理想鄉

看這本書時
也同時在看村上龍的《共生虫》
兩者探討主題雖不完全相同
但也稍稍有所呼應
《共生虫》探討的是日本的隱居現象
主角是一名從中學二年級就沒再上學
因為某種原因(共生虫附身)適應不良
而開始過起一個人隱居的生活
某天在網路上發現一群承認共生虫存在的人
以為自己身上潛在的暴力因子
有了合理的解釋

「共生虫,可說是自我設定滅絕的人類的,
新希望。體內供養著共生虫的人,擁有神所賜予的,
殺人、殺戮與自殺的權力。」

這本質上或乾脆說造成的結果
和地下鐵沙林事件一樣
在村上與河合的對談裡也有提到(中學生殺人事件)

我自己的結論是這樣
這在我自己讀《地下鐵事件》的心得裡也提過
社會的成立,是在大多數人認可的前提下
所以無可避免地會有適應不良者的產生
在這些人當中可能就含有會被奧姆這種力量吸引的份子
當然也含有所謂隱居者
不管能不能對所有的社會適應不良者產生作用
一套接納他們的機制與場所無疑是必須的
而人們也不應該對其投以異樣眼光
就像我讀《約束的場所》發現自己和那些奧姆信徒
有同樣想法時的不舒服感
根本是不必要的
因為這些疑惑本來就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之所以走上歪斜的道路
是因為他們沒有一般人幸運
能有適當的出口排遣這些負面的情緒
所以在尋找到能依靠的對象時
當然就馬上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大多數奧姆信徒也都只是默默的修行
真的是為了追求理想而默默地在努力
只是不幸剛好被麻原這種人利用而已
而類似《共生虫》裡主人翁 - 上原的隱居者
則是被虛幻網路製造的真實所蒙騙
所以歸結問題根本的可能答案是
每個人還是先必須確認自身的價值所在
而不是一味的等待別人來賦予你價值
大部分奧姆信徒感到錯誤需反省的
只是覺得他們都被麻原騙了
真正的錯誤只在麻原一個人身上
奧姆的教義跟自己所追求的
是正確無誤的,自己是走在善的道路上
而且大部分也都認為自己是高於一般人的
所以才會選擇這樣的道路
如同村上所說懷有選良意識
但我想反問
如果沒有信徒
他一個人能造成這麼龐大的傷害嗎?
在造成悲劇後
只一句"那是麻原的錯,我們只是被欺騙了
那如果日後再出現另一個麻原
這些人能保證不會再上當一次嗎?
如果不做好心態上的調適
同樣的恐怖,隨時會有重新上演的可能

總之,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完美
但是也不應該只看陰暗的一面
甚至無限擴張
讓自己走上極端
這世界雖不完美
但就因為如此我們還有可以改進的空間
也更有許多真善美的事物
值得我們去追求
而大多數人很可能也忽略了自己現有一切的珍貴
常常在羨慕別人,咒罵世界
的確,有些人很幸運
享有與生俱來的幸福
但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沒有這種運氣
我想,這世界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永遠承諾你的
真正的幸福,生活,生命有什麼意義
是要靠自己去挖掘發現的
有句蠻八股卻也蠻有道理的話

"只要能在現世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就是最好的修行"

我們可以看看別人的經驗
但不是什麼都不做
只巴望著有人來告訴你答案
只要有心
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跟世界
最好最適當的溝通與相處方式
村上春樹與村上龍在書中
並沒有提供什麼結論性的答案
他們只是讓大家看到了社會存有這樣的現象
給人們一個深思的機會
不過他們同樣抱持的一點是
即使世界存有如此的陰暗面
但對未來,他們都抱持著希望
也都看到了希望
我也跟他們一樣





其 他 著 作
1. 萊辛頓的幽靈(二版)
2. 黑夜之後
3. 雪梨!
4.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5. 爵士群像 2
6. 海邊的卡夫卡 (上)+(下)
7. 蘭格漢斯島的午后
8. 發條鳥年代記(第二部 預言鳥篇)
9. 發條鳥年代記(第一部 鵲賊篇)
10. 雨天炎天
11. 遠方的鼓聲
12. 遇見100%的女孩 一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