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如果這樣,會怎樣?(10週年增訂版):胡思亂想的搞怪趣問,正經認真的科學妙答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76378
蘭德爾.門羅
黃靜雅
天下文化
2025年11月24日
167.00 元
HK$ 141.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4176378
叢書系列:
科學天地
規格:平裝 / 368頁 / 14.8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科學天地
分
類
自然科普
>
科普叢書
同
類
書
推
薦
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 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
深:海洋怪奇物語;自由潛水人、叛逆科學家與我們的海洋手足(本書電子檔已被存放在地球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
科技,生活加值中:仿生技術×全像攝影×磁浮列車,科技就是人類和自然共譜的協奏曲!
用思維導圖輕鬆讀懂科學發明史:100+思維導圖高效學習,秒懂影響全世界的重大發明與科技應用
你聞到了嗎?:從人類、動植物到機器,看嗅覺與氣味如何影響生物的愛恨、生死與演化你聞出來了嗎?:從人類、動植物到機器,看嗅覺與氣味如何影響生物的愛恨、生死與演化
目
錄
10週年版自序? 因為在乎,所以有意義!
全球大風暴
相對論棒球
用過核燃料池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1
紐約時光機
靈魂伴侶
雷射筆照月球
元素週期牆
大家一起跳
1莫耳的鼴鼠
金剛不壞吹風機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2
最後的人造光
機關槍噴射背包
等速平穩升空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3
太空軌道潛艇
簡答題
閃電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4
人腦與電腦的大戰
小王子的小行星
天上掉下牛排來
冰上曲棍球
消滅普通感冒
半空的杯子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5
外星天文學家
DNA 突然消失
星際西斯納飛機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6
尤達大師
飛越之州
帶著氦氣球跳機
出地球記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7
自體受精
可以扔多高
致命微中子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8
要命減速坡
迷途的永生者
軌道速率
聯邦快遞的頻寬
自由落體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9
萬箭齊發遮天蔽日
海洋排光光
海洋排光光,Part II
推特
樂高大橋
最長的日落
隨機祝福電話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10
不斷擴張的地球
無重力的箭
沒有太陽的地球
更新紙本的維基百科
臉書用戶生死論
日不落國的日落
攪熱茶
世界上所有的閃電
宇宙間最孤獨的人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11
超級大雨滴
SAT 猜猜猜
中子槍彈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12
芮氏規模15
加贈一章
致謝
參考資料
?
序
10週年版自序
因為在乎,所以有意義!
自《如果這樣,會怎樣?》首度出版以來,已經10年了。書上集結了一大堆荒謬的假設性問題,以及解答,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投書到我的網站來問我的。在網站上,我除了充當瘋狂科學家的「親愛的XX大師」之外,還畫火柴人網路漫畫──xkcd。
在原版的自序中,我談到打從有記憶以來,如何一直嘗試利用數學來解答稀奇古怪的問題。5歲時,媽媽和我有段對話,她把那段對話寫了下來,保存在相簿裡。當她聽說我在寫這本書時,便把那段文字找出來寄給我。她25年前寫在紙上的文字,一字不差的轉載如下:
蘭德爾:我們家軟的東西比較多,還是硬的東西比較多?
茱莉:我不知道。
蘭德爾:世界上呢?
茱莉:我不知道。
蘭德爾:每個家裡都有3、4個枕頭,對不對?
茱莉:對。
蘭德爾:每個家裡都有差不多15個磁鐵,對不對?
茱莉:大概是吧。
蘭德爾:所以15加上3或4,算4好了,是19,對不對?
茱莉:對。
蘭德爾:所以差不多有30億個軟的東西,還有??50億個硬的東西。那,是哪一個贏?
茱莉:我猜是硬的東西贏吧。
有時候,我們難免會把關於自己性格的每一件事情,都歸咎於內在特質。我是「數學人」,所以小時候當然會用數學來解決問題。那肯定是有一絲道理的,但我也認為,「天生性格類型」的說法有時可能會誤導我們。這種說法鼓勵我們認為自己的每個面向是一成不變的,很容易忽略我們可能從彼此身上學到不少東西。
我最近偶然看到幾集教育性數學節目「最原點」(Square One),在我很小的時候,這個節目是在公共電視臺播出,其中有一段是在模仿「警網」(Dragnet)和其他警察節目,稱為「數學網」(Mathnet),劇情是一對偵探利用數學來破案。我重看了幾集,看到劇中人物利用數學估算「大如沙發的漢堡」有多重、洛杉磯每天有多少輛汽車被偷,或是直升機載著房子能飛多遠。我才意識到,我和媽媽在聊硬東西和軟東西時,是直接模仿他們在「數學網」節目中的說話方式。
當年寫《如果這樣,會怎樣?》時,其實並沒有想過小朋友會不會喜歡,只是想要分享大家問我的有趣問題,以及我嘗試回答這些問題時學到的一些很酷的事情。當大家來參加我的簽書會時,我驚訝的發現,竟然常常有小孩跟著來,這些小孩會背書中的章節,還會畫他們自己的故事情境。在接下來的10裡,我開始遇到愈來愈多高中生和大學生說他們小時候看過我的書,後來進入了科學領域。
人們有時候談到科學,彷彿它是「為人類的知識收藏增添事實」的過程。但科學不只是「所有事實的集合」那麼簡單,科學是「為我們所在乎的事情解答問題」的過程,「在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人在乎這些問題,答案才有意義。對虛無主義來說,沒有科學辯駁的必要。
這本書裡面的很多問題都很荒謬。沒有人會鑽洞穿過地心,也沒有人會以90%光速投棒球。但有人很在乎這些問題,所以提出來,我一看到他們的問題,也感到很在乎——然後科學提供我們方法,讓我們試著想出答案。
寫這本書讓我學會:試著好好的回答荒謬的問題,可以把你帶到一些非常有趣的地方;用來回答愚蠢問題的同樣工具,也可以用來回答嚴肅問題。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世界上到底「硬的東西」多,還是「軟的東西」多,但是一路走來,我學到很多其他事物。接下來,就是在這趟旅程中,我最喜歡的部分。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