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英國研究情緒行為障礙時,學習到教育、醫療、與社福結合的跨專業治療模式,幫助這些情緒障礙的孩子們,而藝術治療師也被賦予醫護人員專業身分,能在教育醫療的場域中,為需要的人服務。在澳洲進修藝術治療碩士課程時,特別接觸了當地原住民文化融合的藝術人文思想,這個歷程更加開拓了筆者國際眼光與視野。筆者有這極大的恩典,將國外藝術治療學習經驗,持續不斷地推廣,運用於台灣的各個領域,以滿足助人和被助者的需求。藝術與治療結合的助人關係,是何等令人著迷啊!
藝術運用在情緒行為治療乃是當事人透過各種藝術表達的媒材,展現個人獨特的創作力,藉以抒發情緒和表達情感思想,治療師運用心理治療的相關理論,與當事者建立信任關係,而產生的療癒效果。藝術治療中的創作,也是大腦神經發展的基礎,在此條件下互相結合而成的助人專業。治療師、案主和作品的三角關係也是治療關係。藝術運用於諮商與心理治療專業,能幫助獲得更多內在的反思、觸及語言所表達不出來的潛意識領域、能超越理性的侷限。筆者接觸到許多個案,在持續性從事藝術治療時,能看見所帶來美好的治療果效,例如克服憂鬱症和恐慌症、注意力缺陷 (ADHD)、選擇性緘默症、阿茲海默症等個案。
大腦運作會帶動情緒、行為、五官、感覺、動作而互相交會,能刺激腦神經和活化細胞,積極持續的運動,能提升健康,並且克服病痛。四肢發達者其實頭腦也不簡單,從運動神經越發達的人群中,能證明高智商IQ與高情商EQ的例子非常多。例如奧運台灣選手羽球健將戴資穎、李洋、王齊麟、拳擊健將林郁婷、網球健將謝淑薇、舉重健將郭婞淳、桌球選手健將莊智淵、林昀儒、柔道健將楊勇緯等,都證明肢體動作五感的連結,從賽場上能看到智商與高情商是同時並進。例如沉著冷靜、判斷力、迅速反擊的能力、日常的飲食控制、和保持良好睡眠等關係。同樣的,情緒行為障礙者若從事藝術活動時,也是透過與大腦運作,刺激肢體、五官、情緒、感情、思想、動作、行為、並促發與人之間的交流、得到反思與轉變。筆者的朋友分享:藝術治療的價值是用生命感染生命。若不幸罹先天或後天學習障礙,或情緒行為障礙,也不要放棄治療和發展機會。藝術治療能幫助需要的人,正如一位養老院長者所說的:藝術是來拯救生命,在藝術治療裡,我找到了自己。
本書介紹Part 1:藝術治療的定義與優勢、藝術治療創作與自我察覺、發展背景、理論與原則、藝術表達分類、藝術治療的模式、藝術表達模式、適用族群與領域、建立關係的藝術、繪畫與溝通、藝術治療室與媒材、藝術治療方案、藝術治療轉介與過程、藝術治療的評估、藝術治療師、藝術治療課程與藝術治療師培訓。Part 2 情緒行為障礙之藝術治療方案、情緒行為障礙定義與起因、和藝術治療研究與個案分享。包含藝術治療理論、目標和執行計畫等,適用族群包含自閉症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亞斯伯格症 Asperger Syndrome、選擇性緘默症 Selective Mutism、學習與智力障礙 Learning Difficulty and Intellectual Disorder、注意力缺陷與過動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憂鬱症 Depression、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視障 Visual Impairment、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和沉溺電玩Gaming Disder等。
國際知名男演員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藝術家巴布洛•畢卡索 Paloma Picasso、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科學家亞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湯瑪斯•艾迪生Thomas Edison、以及文學家漢斯•克理斯蒂安•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等人,雖曾有學習障礙但經過努力不懈,終能克服障礙,達到生活目標,為人群帶來希望。
藝術治療就像一個能擦亮人心的銀盤,讓人發光。但若是錯誤使用時,也會使銀盤晦暗不明,誤導社會群眾而影響其正面價值。也請各專業前輩不吝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