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休養學:為什麼休息了,還是好累?帶你擺脫慢性疲勞,重啟身心能量!

休養學:為什麼休息了,還是好累?帶你擺脫慢性疲勞,重啟身心能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21861
片野秀樹
林慧雯
原水
2025年10月30日
153.00  元
HK$ 130.05  






ISBN:9786267521861
  • 叢書系列:悅讀健康系列-身心靈書房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1 x 14.8 x 1.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20歲~99歲
    悅讀健康系列-身心靈書房


  • 醫療保健 > 醫學/醫療史 > 醫療常識











    日本銷售突破15萬本!

    .一早就很疲憊、身體總是感覺很沉重

    .無論睡得再久都無法消除疲勞

    .回到家後總是疲憊不堪,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

    光靠補眠不足以消除疲勞!

    營養X運動X7大休養法,

    從被動休息轉為主動休養,

    打造不易疲勞的身體,恢復專注與活力!

    睡再久,還是覺得累。研究顯示超過八成的人處於疲勞或慢性疲勞狀態。

    疲勞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長期疲勞不僅降低專注力,更可能引發慢性病。

    休養不等於休息,擅用7大休養法,讓專注力、身心靈都回到最佳狀態。


    7大休養法

    休息、運動、營養、親近、娛樂、創造想像、轉換

    簡單可行,隨時都能實踐,從身體到心理,全方位消除疲勞。



    休息

    讓身體暫停活動,補充能量。

    如:躺在沙發上放鬆


    運動

    輕微運動清楚身體老廢物質,促進淋巴循環,減輕疲勞。

    如:健走、做瑜伽。


    營養

    避免飲食過量,調整生理時鐘,調節自律神經。

    如:減少飲食份量、攝取對腸胃溫和的餐點


    親近

    接觸與人交流或動物陪伴獲得安定感。

    如:接觸大自然、跟朋友聊天。


    娛樂

    追求自己的興趣與?好,轉換心情。

    如:看電影、聽音樂、閱讀書籍。


    創造想像

    讓自己專注在自己喜愛的事物,減輕疲勞。

    如:畫畫、手作DIY、冥想。


    轉換

    改變周遭環境或角色,重整心情。

    如:安排旅行、改變房間佈置。

    主動選擇不同休養法,才能真正修復身心、避免越休息越累。


    檢視你的疲勞程度


    .無論睡得再多,卻還是很想睡

    .身體非常疲累,但想睡時卻睡不著

    .從早上起床的那瞬間就已經開始疲累

    .假日睡到自然醒,然後繼續躺在床上無所事事

    .休息會有罪惡感

    .最近容易因為小事而煩躁不已

    .眼睛疲勞、肩頸僵硬

    .要是沒喝營養補充飲品或咖啡,就提不起勁工作???


    ?????????????? ……等,你是否也有這些狀況?立刻翻閱本書找對策!






    本書特色

    •休息≠休養:破解「睡再多還是累」的迷思,揭開慢性疲勞的真正原因。

    •七大休養法:結合醫學與心理學,提供簡單可行的日常修復工具。

    •改善疲勞的最佳處方箋:貼近生活,幫助你找回專注力、活力,重啟身心平衡。




    ?


     





    目次


    推薦序? 學習主動休養,為身心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

    序? 言? 打造健康身體的三大關鍵


    第1章? 有八成日本人都處於疲累狀態


    正處於疲累狀態的人在二十五年內增加了兩成

    疲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一.二兆日圓

    年輕女性是最疲累的族群

    越年輕的人在白天越有睡意

    現今仍推崇「不眠不休是美德」

    「我累了要休息。」這句話沒有人說得出口

    日本人其實意外地有好好休息

    日本與其他國家的最大差異為「休息方式」

    「日本是休養的落後國家」──這是真的嗎?

    大家仍不清楚休養的重要性

    我們對疲勞的感知方式與從前大不相同

    光是讓身體休息並不足以消除疲勞

    請大家了解體能疲勞模型理論

    過度訓練症候群的可怕之處

    上班族身邊並沒有教練幫忙提醒

    「疲勞程度確認表」


    第2章 從科學角度了解疲勞的真相

    你真的知道疲勞究竟是什麼嗎?

    疲勞是一種跟疾病有關的徵兆

    忽視疲勞會導致慢性疲勞

    維持身體修復能量的方法

    疲勞感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疲勞感是可以被遮蔽的

    為什麼營養補充飲品與咖啡可以讓我們充滿活力呢?

    持續遮蔽疲勞感後,等著我們的是「過勞」

    疲勞的「根源」是壓力

    我們生活在重重的壓力源之中

    這五種壓力源會讓我們產生疲累感

    承受壓力會使免疫系統無法運作

    長期忽視疲勞會引起內分泌系統的疾病

    壓力也可能使血糖飆高

    自律神經失調是最早出現的疲勞警訊

    了解自律神經就是消除疲勞的捷徑

    自律神經的整體活性會在十五到二十歲間到達顛峰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非常重要

    疲累可分為四種類型

    免疫系統失調很容易罹患疾病

    column 疲勞的原因並非乳酸堆積


    第3章 達到最佳「休養」的七個戰略

    擺脫「活動→疲累→休養」的迴圈

    在日常的迴圈中加入「活力」

    能鍛鍊身心的「超量恢復理論」是什麼?

    試著刻意給自己一點負擔吧!

    有技巧地給自己負擔,就可以提升活力

    從保守休養轉換成主動休養吧!

    休養學上定義的「七種休養類型」

    第一種生理性休養「休息型」

    第二種生理性休養「運動型」

    利用泡澡的水壓達到休養目的

    能消除疲勞的泡澡溫度無論是38度或42度都好

    第三種生理性休養「營養型」

    「吃八分飽」真的能延年益壽

    甜點無法消除疲勞

    飲酒反而會成為「疲勞的根源」

    第一種心理性休養「親近型」

    接觸大自然也能消除疲勞

    第二種心理性休養「娛樂型」

    第三種心理性休養「創造想像型」

    社會性休養「轉換型」

    最重要的是自行搭配組合七種休養類型

    發揮創意搭配組合休養類型吧!

    光是換個睡眠環境也是不錯的方法

    千萬別想貪心兼顧每一件事

    |我的主動休養記錄|

    |我的壓力因應對策清單|

    column 只要穿上身就能消除疲勞的「疲勞舒緩衣」


    第4章 光是睡眠無法真正獲得休養

    睡眠是活力的關鍵

    睡眠具有萬能的力量

    關於睡眠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在電車上睡著時會倒向鄰座的原因

    一旦非快速動眼睡眠減少,就容易罹患失智症?

    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睡眠不足」也是無可奈何

    有效短眠15分鐘左右最理想

    「灰姑娘時間」是騙人的?

    「不要睡太久」才是聰明的休養之道

    調整自律神經也能帶來活力

    有三種方法可以調整睡眠

    晚間盡量不要照射到強光


    第5章 現在就開始採取全新的「休息方式」吧!

    就算工作還沒告一段落,也要先保留休假

    感覺要開始疲憊前,就先好好休息

    改在「星期六」打開行事曆就好

    空檔時間最適合用來休息

    將疲勞感記錄下來

    請大家秉持「休假本來就要彼此互助配合」的精神

    「工作間隔時間」正逐漸延長中

    日本的職場環境也開始有所轉變

    請大家改變想法:「休息時就要好好休息」

    因疲累而休息並不是裝病

    column 疲勞是未病的階段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