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焦慮的是我們,不是他們:從理解到陪伴,重新認識網路原生代的36個共好練習

焦慮的是我們,不是他們:從理解到陪伴,重新認識網路原生代的36個共好練習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83604
趙逸帆
遠流
2025年9月26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4183604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6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 [ 尚未分類 ]











    在這失控的焦慮時代,我們需要的

    或許不是一本典型的教養書,而是「重新理解網路原生代」的書。

    孩子們不是不願意改變,只是渴望被了解……

    ?

      身為有過網路成癮經驗的教養心理專家,趙逸帆以同理「網路原生代」孩子的角度,帶領我們進行一趟深入孩子想法的歷程。



      本書從孩子的日常情境切入,帶你了解他們為什麼愛滑手機、離不開短影音,還有為何沉迷遊戲,在這些無限滑的行為背後,各自隱含了哪些心理需求與人生課題。第二部分帶領大家思考,網路文化是如何一點一滴形塑了新世代的價值觀。最後,期望透過可行的策略,實際陪伴孩子;不再只是透過設限來管制,而是真正靠近他們的心。



      多位網路原生代的真實案例故事,讓你重新認識他們的內在邏輯與情緒表達模式,期盼師長們換一種眼光看待這群新世代的孩子。?

    ?

      ◤在這個資訊爆炸、演算法主導的世界裡,與其急著斷線、防堵,不如一起設計一種能同行的生活方式;與其擔心失聯,不如找回彼此真正的連結。◢ ──趙逸帆

    ?

      ※書中附錄「數位教養資源懶人包」 ,親師必備!!

      ※趙逸帆老師親自設計「親子關係線上小測驗」

      觀迎實測:www.ylib.com/EdmAll/lecture/20250930/

      快速掌握你的數位教養敏感度!!



    共感推薦



      彭冠綸|「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楊惠君|《少年報導者》總監

      厭世國文老師|高中國文老師

      綠君麻麻|閱讀推廣人、作家

      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導讀】

    安頓大人的焦慮,是數位教養的起點�陳志恆

    ?

    【推薦文】

    站在孩子身旁,找到數位世界的呼吸頻率�彭冠綸

    找回愛與管教的界線�黃之盈

    平行世代的翻譯年糕�楊惠君

    理解,是我們唯一可以共享的庇護所�厭世國文老師

    換一種眼光與孩子同行�綠君麻麻

    我們需要的不是對抗而是理解�蔡淇華

    陪孩子一起解鎖「那個世界」�羅怡君

    ?

    【自序】

    我只是想,更理解自己一點

    ?

    PART 1? 孩子不是壞,是有「需求」

    ──看見「網路原生代」的行為背後的渴望


    1-1看我一眼──他們為什麼離不開短影音?

    1-2限時的我才是真我──社群平台變成自我劇場?

    1-3要一直聯絡才是真的朋友?──孩子為何害怕已讀不回?

    1-4我不想輸──遊戲世界為什麼比現實更有感?

    1-5網路上的人比較懂我──孩子為何更相信匿名的關心?

    1-6我想要掌控──孩子為什麼熱衷經營帳號和角色扮演?

    1-7追蹤我、喜歡我──從按讚裡找自信的網路原生代

    1-8我不想想太多──為什麼他們不喜歡慢慢看書?

    1-9我可以自己學──孩子為何更相信YouTube、ChatGPT?

    1-10看影片比較不累──逃避難題,還是轉換認知?

    1-11這些為什麼要記?──要寫筆記,還是聽懂就好?

    1-12如果他選擇關掉世界,能不能先別關掉他?──讓我們重新改變陪伴的方式

    ?

    PART 2? 孩子價值觀變了嗎?

    ──網路文化正在改寫他們的世界觀


    2-1朋友不是陪我,而是跟我線上一起存在──人際關係的價值被重新定義了

    2-2我喜歡你,但不一定要見面──情感的虛實界線模糊了

    2-3被喜歡就是成功──「紅」不再是靠努力,而是靠被看見

    2-4想被看見的代價──當渴望認同成為被操控的入口

    2-5反正都被記錄了,那就不用負責?──網路世界中的責任感迷思

    2-6我想變漂亮但又討厭自己──濾鏡文化與自我價值的衝突

    2-7有爭議才有聲量──當話語權不再來自真理,而是來自表演

    2-8說話會被罵,所以不說了──當多元價值變成發言的高壓線

    2-9我以為我看到的是全世界──網路打開了一扇窗,也可能限縮了視野

    2-10選擇遊戲,就是選擇一種活法──從放置型手遊到劇情大作,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2-11這個世界不值得相信──當孩子對社會失去信任感

    2-12比起大腦重塑,更應該專注在價值觀的重塑──理解彼此的不同,才能開啟有意義的對話

    ?

    PART 3? 靠近他們,而不是對抗

    ──數位排毒的可行練習與共好關係

    3-1回頭看看不安的自己──我們想戒的是手機,還是焦慮?

    3-2改變習慣,從情緒覺察開始!──快餐情緒下,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怎麼了

    3-3身體排毒,永遠是最重要的事──睡眠健康,需要我們一起來守護

    3-4失去耐心,人人分心的數位時代──閱讀白魔法,奪回專注力

    3-5不想要講話,只剩下網友?──從創造日常聊天的機會開始

    3-6一不小心,我們都成癮了──休息一下,再重新出發

    3-7比何時給更重要的是,該如何給?──有階段的引導,是給孩子的保護

    3-8擔心價值觀偏差?從看影片建立品格力──「怎麼看」比「看什麼」還重要!

    3-9真真假假的世界,你被騙了嗎?──媒體素養,大人小孩都需要的關鍵能力

    3-10孩子不讓我看他和網友的私訊?──陪孩子認識「數位界線」

    3-11沒手機會被同學排擠?──禁用手機的副作用,該如何陪伴?

    3-12或許,孩子只是想玩一場大富翁──最好的數位排毒策略,就是陪伴

    ?

    【結語】

    【附錄】數位教養資源懶人包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