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德籍無著比丘精心撰寫,以跨學科的角度對《中部.念住經》進行闡釋,結合當代佛教文獻學的字源考證;援用印度哲學以釐清初期佛教教義和實修的特色;同時參考當代南傳禪修的實修指導以及現代心理學等等,對念住的實踐理論提出周延且富有啟發性的見解。尤其加上作者具備長年的禪修經驗,使本書不僅理論扎實,也蘊含作者親身修證的洞見,因而深化《念住經》的詮釋層次,堪稱當代念住的理論與實踐領域中極具參考價值的重要典籍。
第三版修訂內容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正文部分針對前兩版譯文不足之處,進行全面修正,提升語言表達的精確性和流暢度,採用較大字體增進閱讀的舒適感,協助讀者深入理解譯詞,特別增列〈三版重要中文譯詞說明〉。二是增強索引詞條的準確度和編排的邏輯,力求索引能成為研讀本書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書適合不同讀者群的需求。初學者宜先通讀正文,略過注腳。重視實踐的讀者可由第六章開始,將所學應用在實際修行上。研究者則可透過詳細的注腳、索引和參考文獻,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脈絡和詮釋技法,更全面地了解初期佛教的念住教法在當代研究的現況及其價值。
推薦語
本書對禪修的根本佛典《中部.念住經》,提供了詳細的文獻研究,有助於填補學術界在初期佛教方面一個長期存在的明顯鴻溝。無著法師煞費苦心、嚴密詳盡地整理巴利三藏中的經典、現代學術論著和當今禪師們的教學,使原本如此簡潔的《中部.念住經》,變得饒富深義,明明朗朗地攤在當代佛法學子的眼前。
作者的分析,結合了學術研究者不涉入其中的就事論事,以及修行者投入其中的攸關己身;對後者而言,禪修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非僅是一門研究課題。因而,對初期佛教學者以及認真的禪修者來說,本書顯然深具價值。
當代西方巴利經藏權威.佛教環球賑濟創辦人
菩提比丘(Bhikkhu Bodhi)
本書以《中部.念住經》作為核心的文獻研究,全面探討佛陀教法中念住的核心要義、修持原則,詳細闡明如何將個人身心作為發展「念」的「道場」,可謂見解獨到。因此本書值得翻譯、研讀,並且可與大乘佛教的修持法門對照比較,相互闡揚。這是一本深具參考價值的禪修指導書,是禪修者要詳讀的教科書。
香光尼僧團方丈.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
釋悟因
無著法師,完成了對佛典中「念住」徹底且全面性的研究。這本書值得被大力推薦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作者檢視了初期佛典中的禪修教導,及相關的巴利注解書的傳統解釋;也是因為當代佛教學者及禪師們的觀察和詮釋,皆被囊括其中。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神學與宗教研究系佛教研究教授.巴利聖典學會主席
魯柏.葛汀(Rupert Geth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