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中小說《建豐二年》的後設假想是,1946年關鍵的東北戰役,國民黨打贏了,共產黨流亡到蘇聯。首都南京金陵廣場和北平天安門城樓上,高掛老總統蔣公畫像。哲學家東蓀在香港讀完1976年9月10日報章頭條「一代魔頭拉柴壽終正寢」後,也留下遺作《我花開後百花殺?假如共產黨統治中國》。烏有鄉之中的烏有鄉,「烏有史」(Uchronia)——重寫讓人期待但最終沒發生的歷史,讓想像介乎於史實與虛構之間的互玩曖昧中。這是陳冠中的第二部政治寓言小說。故事的背景是1979年,號稱憲政時期的中國,連任五屆的老總統在1975年崩駕,三年後,1200人組成的國民大會在南京「選舉」少總統建豐成為第六任中華民國總統。建豐二年已成就斐然,在中國人統治的中國土地上,近百年都沒有如此富足安定的時候了。大國既已復興崛起,萬國競相來評論家把《盛世》《裸命》《建豐二年》稱為陳冠中的「中國三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