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技術分析大師的心理操盤術:拆解李佛摩、巴菲特等投資大師的常勝心法,避開買賣決策的情緒陷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24357
馬丁.普林
呂佩憶
樂金文化
2025年9月12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6267624357
  • 叢書系列:MASTER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MASTER


  • 商業理財 > 投資理財 > 投資學











    ★★★長銷30年投資交易經典★★★



    從 傑西.李佛摩 到 威廉.江恩,

    從 伯納德.巴魯克 到 華倫.巴菲特,

    這些傑出投資交易大師們的情緒管理心法是什麼?



      ◤操盤如操心,心理素質決定獲利能力。

      掌握頂尖投資交易王者的逆思修練,你也能從此破除致富心魔,戰勝市場!◢



      在投資交易市場裡,真正決定盈虧的關鍵,不是分析工具,也不是神祕的內線消息,而是能否駕馭內心的恐懼、貪婪與固執。



      本書作者馬丁.普林擁有「技術分析師之中的技術分析師」美譽,但他認為如果不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就算方法論再嫻熟,也無法獲得好的結果。



      在此書中他帶領讀者系統性地拆解歷史上戰功彪炳的頂尖操盤手們如何看待市場變動、如何面對決策壓力,以及最重要的──如何鍛練「克服人性弱點」的卓越心智:



      ? 認清情緒如何扭曲判斷,並學會設下心理停損點

      ? 對抗「貪婪與恐懼」的雙重陷阱

      ? 擺脫「完美指標」與「專家迷思」的幻象

      ? 學習逆向思考、掌握市場氣氛的轉折節奏



      無論你是剛入門的股市新手,還是歷經風浪的資深交易者,本書將指引你一條穩健獲利,從此不再迷失於市場雜音的坦途。



    好評推薦



      丁彥鈞|證券分析師

      李哲緯(鮪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作者、Podcast「投資心理室」主持人

      杜金龍|資深證券分析師

      游庭皓|財經直播主



      馬丁.普林素有「技術分析師之中的技術分析師」美譽。他在這本《技術分析大師的心理操盤術》,從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切入,深度剖析交易決策中的人性與情緒。本書三篇章涵蓋個人、市場心理及大師智慧,引導讀者培養獨立思考與紀律,有效應對市場波動。作為證券分析師,我強烈推薦此書,它是投資者提升心理素質、優化交易策略,實現穩健獲利的必讀之作。——丁彥鈞,證券分析師



      很多人只用「技術分析」解讀市場,但它其實是交易者約束自己、克服心理弱點的絕佳框架。遵循客觀的技術規則,交易者能有效抑制情緒衝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並達成「超越自己」這個比「戰勝市場」更艱難的目標。——李哲緯(鮪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作者、Podcast「投資心理室」主持人



      決定市場輸贏的不是分析工具,而是誰能沉得住氣、穩得住心。無論行情多好,情緒一亂、紀律一破,一樣出局。這本書從心理面切入,提醒我們:真正要戰勝的不是市場,而是自己。不受市場情緒牽引、不因一時漲跌而失序,才能走得久、走得穩。推薦給每一位想穩健獲利、強化底氣的投資朋友,這本書是進場前該讀的好書。——杜金龍,資深證券分析師


     





    【前言】操盤如操心,心理素質決定獲利能力



    Part 1 進入市場的第一步:了解自己



    第1章 世上沒有萬靈丹

    第2章 盡可能保持客觀

    第3章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第4章 驕兵必敗

    第5章 記得保持耐心

    第6章 持之以恆很重要



    Part 2 華爾街的羊群心態



    第7章 成為逆向思考者

    第8章 何時該逆向操作?

    第9章 利用新聞突發事件獲利

    第10章 聰明應對券商和資產管理人



    Part 3? 傳奇股市大亨的成功心法



    第11章 成為市場巨頭的條件

    第12章 19條提高獲利的交易準則

    第13章 制定計畫,並堅持執行

    第14章 經典交易法則



    【致謝】



    ?





    前言



    操盤如操心,心理素質決定獲利能力




      過去一百年來,無數書籍都在探討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層面,而我撰寫這本書的目的並非開創新的領域。各位所讀到的大部分內容在許多書籍中都已經被提過了,我的目的是希望能將關於市場心理學中最基本的常識,結合我的領悟加以整合,濃縮於一冊,並以具實用性、易讀且結構清晰的形式呈現。



      當各位在閱讀這本書時,會逐漸明白成功之路並不輕鬆,實現財務自由必須一點一滴累積,建立在穩固的心理基礎之上。



      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戰勝市場並不是最困難的事,真正艱鉅的挑戰,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己」表示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試圖獨立思考且不被周圍的人影響。我們基於本能所做出的決策,往往會導向錯誤的行動。人們都習慣在股價高漲時買進,在價格下跌時賣出,因此我們真正需要培養的,是一種能夠鼓勵自己反向操作的心態。



      如果因為一時的情緒衝動而在市場中獲利,只能算是運氣使然,因為運氣無法幫助我們持續取得穩定的成果。但要保持客觀並不容易,因為所有人都會受到恐懼、貪婪、固執己見等情緒影響,這些情緒往往會妨礙理性判斷。



      我們可以讀遍各種市場操作書籍、參加專家或投資大師的研討會來學習市場操作的知識與方法,但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市場知識終將毫無用處。我們花了太多時間試圖打敗市場,卻很少花時間好好了解並戰勝自己的弱點。



      我想,各位現在正在閱讀這本書,代表已經意識到這種失衡的狀態了。但即使完全掌握書中的內容,也無法保證成功。要真正獲得成功,還需要市場上的實戰經驗,尤其是「虧損」的經驗。



      在考慮一項投資或交易策略時,與實際進場操作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資金的投入」。一旦金錢投入其中,客觀性往往會澈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情緒的主導,導致虧損不斷擴大。



      逆境應該被視為一種寶貴經驗,因為它能教給我們遠比成功更重要的事情。世界上最優秀的交易者和投資人都明白,若想成功,就必須保持謙遜。市場的劇烈變動常在我們最不經意的時刻,造成我們財務損失與情緒波動。



      如果無法坦然承認錯誤,並且迅速採取補救行動,那麼虧損絕對會進一步擴大。即使認為自己已經學會如何保持客觀、耐心、謙遜和自律,仍然可能落入自滿的陷阱。因此,持續回顧自己的進步與檢討錯誤極為重要,因為市場的每一次變動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總能看見那些世界上最聰明的交易者、投資人投身於市場中追求獲利的成功案例,但許多剛接觸投資領域的新手卻天真地相信,憑藉極少的知識與經驗也能迅速地大賺一筆。市場本質上是一場零和遊戲,每一筆交易的買進,必定伴隨著一筆交易的賣出。如果新手群體期望整體獲利,那麼他們就必須成功地與那些擁有數十年經驗的專業人士競爭。



      我們不會期望自己在讀了一年大學就被聘為教授;也不會認為剛從高中畢業就能成為明星球員;或是在工作六個月後就能擔任執行長來管理一家大型企業。因此,在沒有經過深入學習與訓練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在投資領域成功?



      許多人之所以抱持不切實際的期待,是因為我們被灌輸「交易與投資很簡單,不需要太多思考與關注」這種錯誤觀念。報章媒體經常報導某些人迅速賺錢的故事,讓我們錯誤地以為自己也可以輕易參與其中,無需太多準備與規畫。但這種想法,離真相可說是天差地遠。



      許多傳奇性的投資榜樣都曾將市場上的交易與投資比擬為需要認真經營的商業活動。因此,我們應該把它視為一項事業,需要透過努力耕耘與縝密規畫,慢慢而穩健地建立起來,而不是一條快速致富的捷徑。



      人們常常在一時衝動下,或僅憑朋友、同事或券商的一句話,就做出涉及數千美元的投資決策。但在大賣場購物的時候,儘管金額遠低許多,人們反而會經過深思熟慮才做決定。這個事實本身就說明,市場價格往往更多是由情緒主導,而非理性的判斷。



      只有在自己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才能幫助一個受到情緒困擾的人,面對受情緒驅動的市場,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只是像其他人一樣,看到新聞報導就做出反應,那麼勢必會落入同樣的陷阱;但如果能超越群眾,按照一個精心制定的投資計畫控制自己的情緒本能,成功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加。



      就這一點來說,本書可以指引各位走向正確的方向。但最終的成果,仍將取決於各位是否願意全心投入,並確實實踐書中所提的原則。



      現在,我必須對一些重要事項進行澄清。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市場」一詞指的是價格由自由動機的買家和賣家決定的任何市場。大部分時間,我的評論主要指的是個股和股市本身。但是無論標的是債券、商品,還是股票,這些原則同樣適用。



      所有市場的漲跌,都是反映出市場參與者面對不斷變化的財經環境時的態度與預期。當人們認為價格會上漲時,通常普遍會表現貪婪的態度,不論交易的是黃金、棉花、德國馬克、股票還是債券。反過來說,如果人們相信價格會下跌,情緒就很容易轉變為恐懼或恐慌。人性在世界各地的所有市場中都是一樣的。



      我也會提到交易者與投資者,在某種程度上還包括投機客。交易者專注於當日或當週內的市場活動,他們的持有時間通常不會超過幾週。由於他們多半在期貨和期權市場採用保證金交易,資金槓桿非常高,因此,他們必須高度自律而且能迅速識別錯誤,否則很快就會賠光。絕大多數交易者是以技術分析作為決策的依據。



      投機者的時間範圍較長,可以長達六個月。塞繆爾.尼爾森(Samuel Nelson)在他的經典著作《股票投機ABC》(The ABC of Stock Speculation)中,將投機定義為「一個以計算為根據的冒險」,這個定義同樣適用於交易者。他將投機與賭博區分開來,並認為賭博不是一種以計算為根據的冒險。



      交易者與投機客純粹關心資本增值,而投資人在做決策時,還會考慮當前及未來的收益來源。投資人的時間較長,通常至少持有兩年,甚至更久。一般而言,投資人不使用保證金交易,並且承擔的風險比交易者或投機客低。



      儘管各類市場參與者願意承擔的風險程度及投資時間長度有所不同,但市場心理學的原則基本上是一致的。所有市場參與者都必須準備好,在市場被群眾情緒推向極端時採取相反的策略。同樣地,每位參與者都應努力保持清晰與正向的心態,將情緒反應降至最低。



      交易者與投機客的技術,與投資人的技術截然不同,就如同短跑運動員的訓練方式與馬拉松選手的訓練方式有所區別一樣。兩者都需要自律與良好狀態,但目標不同,因此訓練方法也不同。交易與投資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最基本的兩種是基本面分析與技術分析,各自衍生出不同的學派與理論。



      基本面分析關注的是市場交易的標的,例如財報、資產負債表,以及特定股票、商品或貨幣的未來前景,這類分析用來判斷市場對當前價值的展望。例如,如果一檔股票價格便宜且前景看好,則應該買入(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技術分析則關注特定市場或股票的價格走勢。技術分析師認為,價格已經反映了所有參與者(無論是實際參與還是潛在參與者)的資訊,且價格會沿著趨勢移動。他們的目標是在趨勢逆轉的早期階段發現機會,並在趨勢反轉成為事實之前,從該趨勢中獲利。



      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沒有差別,對任何想要進入市場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套能夠作出理性判斷的方法論。



      沒有哪一種方法是完美的,但是必須確保這個方法對自己有效;其次,要能非常放心地使用它。舉例來說,如果討厭看圖表,那麼採用技術分析的線圖方法,可能對自己就沒有意義。



      最後再補充一句關於方法論的看法:即使擁有一套優秀的方法論,仍然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若無法做到這一點,結局注定失敗。



      因此,無論是交易、投機,還是投資市場,都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而是一門需要長時間學習、培養與實踐的藝術。



      本書的第一部分關注個人心理學,學習掌握那些我們出於本能、但對財務有害的情緒傾向。這部分將說明為何依情緒做決策會導致失敗,並提出具建設性的建議,幫助各位克服這個問題。



      若想要理解市場心理學,就不能不討論群眾心理學和反向思維,第二部分將從這個角度切入。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當一個觀點變得過於普遍時,代表市場上幾乎所有人都已經採取了相同的立場,我們就應該反其道而行,採取相反的行動。但我們也知道,這說的比做的容易。在這一部分,我們會探討為什麼是這樣,我們將學習何時透過反向思維能帶來利潤,以及如何識別何時該「反其道而行」。



      第三部分探討成功的交易者和投資人的特徵,這些超級賺錢的人,他們與我們其他人有何不同,並且遵循哪些規則。這部分也會結合前面所提到的重點,協助各位建立一套可行的計畫,並有效地執行。



      為了確立並強調過去一百年來卓越的投機者和交易者所遵循的關鍵規則和核心原則,我整理了這些傑出人物所採用的操作準則。雖然每一套規則都有其獨特性,但各位會發現,它們之間其實有一條共同主軸,這條主軸可以簡要歸納如下:建立一套方法論、掌控情緒、獨立思考、制定並執行計畫,持續檢視自己的進展。



      這種反覆出現的模式不是偶然的,而是因為成功人士發現它是有效的。



      我希望它也能對各位有效,因此整理出來,各位只需要認真地執行就好。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