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你的致富方法
我剛開始投資時感覺很迷惘。原因在於,投資人很難知道該買哪支股票,也很難知道何時該買進。
世界上有數百人在提供選股的建議,但我還是對自己選股的能力沒有信心。更糟的是,雖然有這麼多人在給建議,並沒有一個我能信任的人在引導我。
網路上充斥著假的投資大師。我到底能信任誰?
有一天,我忽然冒出一個瘋狂的想法:如果讓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成為我的導師呢?(這當然只是比喻)畢竟,他是投資史上最值得信賴的人之一。我決定研究他說過的每一句話,學習他在投資決策背後的思維過程,並且比任何人都還要了解他的投資風格。
在把巴菲特當作我的「導師」之後,我在股市裡達到了難以置信的成功。我以每股38美元投資蘋果(Apple),之後這支股票在接下來的幾年漲到了每股逾250美元。我以每股138美元買進臉書(Facebook,現為Meta),後來它的股價漲到每股逾600美元。但還不止如此。
約四年前,我出版了一本書:《巴菲特的兩步驟股市策略》(Buffett’s 2-Step Stock Market Strategy)。令我驚訝的是,讀者非常喜歡這本書,而且迅速爆紅。
連續好幾年,這本書在亞馬遜的銷售排名都是最暢銷的價值投資書籍之一。一位又一位讀者說這本書對他們的幫助很大。我原本只是想填補自己剛開始投資時找不到的知識空缺,沒想到卻意外幫助了全世界數以萬計的讀者。
那本書出版後,還有其他讀者寄來電子郵件,問我什麼時候會出版下一本書。我這才發現,我的工作還沒結束。
我出的下一本書是《異類投資人》(Outlier Investors)。這本書奪下了亞馬遜排行榜上的暢銷冠軍,銷售量一度超越了彼得.林區(Peter Lynch)的經典投資書《彼得.林區選股戰略》(One Up On Wall Street),甚至還有億萬富翁投資人閱讀了這本書。
出版了兩本書後,我想像著心目中的導師巴菲特拍拍我的背,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鼓勵。但我心中仍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感覺,好像還有什麼事情沒完成。
《異類投資人》並不是為一般散戶所寫的(所以才會吸引億萬富翁讀者),然而,市場上仍需要一本為散戶投資人寫的書。事實上,這個需求非常龐大……。
我十六歲時買了人生第一本有關投資的書籍。那是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所著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幾十年來,這本書一直是投資領域的權威著作,所以我以為讀完這本書後,自己就能成為一位投資大師。
但是並沒有。因為這本書裡面充滿了術語,讀起來太過複雜。而且由於出版年代久遠,書中的內容似乎不再適用於現在的市場。
我心想,投資界需要一本新的經典。
時間快轉幾年後,你現在閱讀的這本書問市了,我知道這本書是我必須為十六歲的自己,以及全世界的散戶投資人所寫的。我相信這本書可以接續葛拉漢的腳步,成為下一本投資經典。我希望它能超乎你的期待。
本書的每一章都是以那些極為成功的投資人如何面對市場為基礎,包括巴菲特、彼得.林區、尼克.史立普(Nick Sleep)、卡爾.伊坎(Carl Icahn)、比爾.艾克曼(Bill Ackman)、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泰瑞.史密斯(Terry Smith)以及其他許多人。書中的每一項原則,至少都經過上述其中一位投資人實踐過。
這些原則結合起來,一再帶來令人不可思議的市場成就。這些原則共同構成了「掌握這檔股」策略,這個策略的核心是:只要你買進對的公司……用對的價格……把上漲潛力放到最大……還有控制風險,你就能在股市中致富。
以下是本書各章將會涵蓋的課程快速預覽。結合在一起,你就會確切知道該買哪一檔股票,以及何時該買進:
在第二章中,我們將拆解一個能在市場中累積財富的策略。
在第三章中,我們將探討巴菲特如何只花15分鐘就判斷出Larson-Juhl是值得投資的公司。
在第四章中,我們會發現只要選對產業,任何投資人都有機會打敗標普五百(S&P 500)。
在第五章中,我們會看到賽斯.克拉曼(Seth Klarman)如何透過兩項財務指標來判斷股票是否被低估,並因此每年獲得20%的報酬率。
在第六章中,我們將探討一個讓許多人白手起家成為百萬富翁的原則。
在第七章中,我們將說明史密斯如何違反「低價買進」的常識,卻每年仍能獲得超過15%的報酬率。
在第八章中,我們將探討諸如億萬富豪奧蘭多.布拉沃(Orlando Bravo)這樣的成功投資人閱讀財報的真正原因。先給你一個提示:他讀財報並不是為了那些數字。
在第九章中,我們將學習如何尋找「已經是贏家的成長股」。
在第十章中,我們會探索彼得.林區如何在富達基金(Fidelity Funds)任職期間,挑出十幾檔漲幅超過十倍的股票。你也可以跟他一樣!
在第十一章中,我們將探討巴菲特風險管理的理念背後的幾項原則,包括為何他說自己「願意承擔巨大風險」,但他卻被公認為保守型投資人。
在第十二章中,我們會看到一位1930年代的女性,如何把她的30萬美元畢生積蓄,變成超過150萬美元(以今日價值計算為1,500萬美元),只因為她從未在獲利時賣出股票。
在第十三章中,我們要來看看史利普如何在放棄超過99%投資機會的情況下,連續13年獲得每年20%的報酬率。
在第十四章中,我們會學到艾克曼因為忽略了堅守原則的重要性而損失數十億美元,甚至因此被《富比士》(Forbes)富豪榜除名。
在我們開始之前,謝謝你閱讀我的書。很榮幸能教你如何投資股市。
祝你好運。
?
丹尼爾.吉瓦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