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遺忘的清宮竹木印璽

遺忘的清宮竹木印璽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645660
黃思賢
白象文化
2025年9月01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6263645660
  • 規格:精裝 / 236頁 / 21 x 29.7 x 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藝術設計 > 雕塑 > 篆刻/刻印











    揭開清代宮廷竹木印璽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獨特視角:專注於清宮竹木印璽,探索其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

      ◎圖文並茂:收錄大量珍貴印璽圖像,搭配歷史背景解析。

      ◎乾隆風華:涵蓋乾隆帝詩文、南巡、宮廷活動等珍貴印記。

      ◎歷史見證:從竹木印璽的發展,看清代工藝與社會變遷。

      ◎收藏研究:提供印璽分類、工藝特色與拍賣市場參考。



      遺忘的印璽,塵封的歷史,等待被重新發現

      展現乾隆御製詩文與皇家風華

      重現失落在時間長河的印璽軌跡



      竹和中國人有數千年的密切關係,代表文人雅士,

      竹印在漢代已偶有見得,盛行於清代,

      作者收藏古印數十年,其中有一百多枚竹木印,以乾隆朝為最多。

      今用圖文並茂方法編製,

      從歷史、文化、地理、寺院亭園和人事等角度討論,

      重現這些「被遺忘的清宮竹木印璽」,

      並因而能對當時社會和乾隆有更一步的認識和評價。



      清宮竹木印璽,承載乾隆皇帝的詩文、御制與宮廷記錄,

      卻在歷史長河中逐漸被遺忘。

      本書透過百餘枚珍貴藏品,圖文並茂地呈現其藝術價值與文化意義,

      讓這段歷史重現於世。

      讓我們翻開這些竹木印璽,穿越時光,

      領略乾隆時代的藝術與文化之美。


     





    前言

    本書介紹



    竹和詩經

    詩經•國風•衛風

    現代竹刻

    乾隆朱竹水仙



    木竹印簡史

    竹木印──目前已發現先秦時期的竹簡和木簡。

    拍賣之一



    重要文獻



    故宮藏品

    故宮竹印



    竹印的討論



    竹的變形現象

    竹印的變形



    竹木印藏品共150枚



    木印

    閱本竹印

    關牒二木印

    雞鳴寺印

    秋湖泛月印

    木印……「御賜……」1

    木印……「御賜……」2

    木印……「御賜……」3

    木印……「御賜……」4



    竹印

    元旦試筆竹印

    新春萬壽山竹印

    上元燈詞竹印

    上元後一日小宴廷臣即事竹印

    燕九日作竹印

    中元日放河燈觀孟蘭法事竹印

    御製春祭竹印



    明陵

    題明陵口號竹印



    記事戰蹟

    畫上乾隆御筆

    降旨停明歲南巡詩以記事竹印

    賦得王道蕩蕩竹印

    賦得春日載陽印

    登玉符最高峰得四百字印

    中秋日即景印



    皇家活動:圓明園

    南巡迴鑾馬駐蹕圓明園印

    恭奉皇太后御園觀荷印



    圓明園

    題獅子林十六景印

    題知過堂印

    琴清齋印

    活畫舫印

    題文源閣竹印

    新正樂壽堂印

    得趣書屋竹印

    自得軒口號竹印

    春雨軒竹印



    頤和園

    仲春玉泉山竹印

    對鷗坊印

    鏡橋印

    景明樓竹印

    題無盡意軒竹印

    含新亭竹印



    瀛台

    補桐書屋竹印



    北海

    題悅心殿竹印

    題鏡清齋竹印

    來青軒口號竹印

    虛朗齋有會因作歌竹印

    香?室竹印



    承德玉琴軒

    題玉琴軒竹印



    皇家第三行宮

    半天樓竹印

    再題雨花室竹印

    雲起閣竹印



    行宮

    南苑行宮謾題竹印

    舊衙門行宮竹印

    ?郊行宮作竹印



    駐蹕

    駐蹕翠雲山房竹印

    車駕至濟南駐蹕竹印

    舟過楊子至金山駐蹕作竹印



    茶與乾隆

    試泉悅性山房口號印

    池上居印



    故宮附近

    矩亭口號竹印



    寺院

    潭柘岫雲寺再疊甲子舊作韻竹印

    永慕寺竹印

    上方山楞伽寺竹印

    弘恩寺小憩竹印

    題靈隱寺竹印

    四和皇祖靈隱寺詩韻竹印



    乾隆和雨

    御製夜雨竹印

    御製復雨竹印

    接京報知得雨竹印

    聞京師得雨詩以誌慰竹印

    聞京師得雨誌懷

    古北口奏報得雨竹印

    雨中塞上行竹印

    玉瀾堂對雨竹印



    乾隆各種詩文

    飛來峰四絕句竹印

    讀杜詩口占得句竹印

    奇樹歌竹印

    泊舟乘涼竹印

    文稿賦此賜之竹印

    秋英十詠竹印

    師善堂竹印

    秋瀾村竹印

    東甘澗竹印

    石門?竹印

    題鑑空樓竹印



    乾隆與書畫

    題蘇軾書金剛經卷

    寄題道場山用蘇東坡游道山何山詩韻竹印

    範寬仙山樓閣竹印

    文徵明竹樹即用其韻竹印

    柯九思墨竹(竹印)

    和東坡刻盆石詩韻竹印

    題唐寅溪山漁隱圖竹印

    御題唐寅金萱圖竹印

    題唐棣?波漁樂圖竹印

    題明人西山勝景書畫合璧冊竹印

    題金廷標畫冊竹印

    題鄒一桂五香圖竹印

    題徐賁獅子林十二景冊竹印

    再題李公麟醉僧圖竹印

    題錢維城畫花卉二十四種竹印

    題文伯仁品茶圖即用其韻竹印

    題夏圭山水竹印

    題宋宣和花卉畫作竹印



    官吏與獎罰印:古玩

    戲題文木癭盂子竹印

    詠宋官窯八方瓶竹印

    題永樂雕漆愛蓮盒竹印

    題漢玉赤刀竹印

    詠古玉韘竹印

    詠木桃竹印

    題宋端石映月硯竹印

    詠和闐玉周亞罍竹印

    詠痕都斯坦玉蛤蜊水舀竹印

    詠桄榔木盂竹印

    御製詠如意竹印

    古玉小屏



    寺廟祠風景

    燕子磯即景竹印

    岳武穆祠竹印

    宋璟祠印

    祖逖墓竹印

    西北岡竹印

    敷文書院三疊舊作六韻竹印



    風景

    大明湖竹印

    ?珠泉竹印(待考)

    曉行過安肅竹印

    過拒馬河竹印

    題長城竹印

    清吏司印

    申飭和回籍滿文印

    賜魏廷珍竹印

    大學士來保八十壽辰詩以賜之竹印

    花沙納

    阿靈阿

    文廉

    英桂

    額勒和布

    文琳

    懷塔布

    立山

    奎俊

    安興阿

    巴克坦布

    莊山

    增崇



    御教場

    御教場口號竹印



    待考

    御製杏花竹印

    御製郊外竹印(待考)

    御製風竹印

    月台竹印(待考)

    御製賜馬竹印(待考)

    望少林詩竹印

    月得樓得句竹印(待考)

    四忠歌竹印(待考)

    再題三尺雪竹印

    御製賜馬竹印(待考)



    ?





    作者序



      竹和中國人有數千年的密切關係,先秦詩經有提及竹又用竹簡以記事,楚國漆器中有木胎和竹胎,春秋戰國時代,竹子的編織逐步向工藝方面發展。有人用竹來比喻人格:



      •竹身挺直──剛正不阿

      •竹子空心──虛懷若谷

      •竹根堅固──堅貞不屈

      •竹子節節拔高──人格守氣節

      •竹子四時常茂──人之頑強、理想之堅定



      所以竹子可以代表文人雅士,魏晉之時,文人多感物吟志,正如:「竹林七賢」,唐詩人白居易又寫了



      《詠竹》

      不用裁為鳴風管

      不須截作釣魚竿

      千花百草凋零後

      留向紛紛雪裡看



      竹印在漢代已偶有見得,而盛行於清代,正如喬林(1731-?)精研篆隸書法、工篆刻,凡晶、玉、瓷、牙、銅、石諸印材無不如意,竹根印尤精雅絕俗。乾隆時游京城,大學士彭云楣曾以喬林竹印進獻宮中,傳深得乾隆皇帝宸賞。



      收藏古印數十年,因工務纏身,直至現在在半退休中,有空看藏品,在整理中,發現有一百多枚竹木印,以乾隆朝為最多,現用圖文並茂方法編製,從歷史、文化、地理、寺院亭園和人事等等膚淺地討論,希望造詣高的讀者更能把這些竹印題材發揮,拯回這些「遺忘的清宮竹木印璽」。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