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怪物小孩(書店選書雙冠王、韓國SEL主題暢銷書)

怪物小孩(書店選書雙冠王、韓國SEL主題暢銷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712474
李在文
陳靜宜
小漫遊文化
2025年9月01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6267712474
  • 叢書系列:故事館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故事館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兒童故事/小說 > 校園生活











    我一直壓抑著不發作,只為了看起來像個「正常人」

    直到我遇見他 —— 一個不願再隱藏的MCS怪物小孩



      ★榮獲誠品書店、博客來書店,選書雙冠王

      ★韓國藝術文化委員會選定的書籍、慶南讀書節(慶尚南道年度圖書)入選書籍、韓國學校圖書館協會推薦書籍、韓國兒童圖書研究協會推薦書籍、Bookstart精選書籍韓國、韓國兒童青少年圖書館館員推薦書籍、第一屆四季兒童文學獎

      ★韓國童書榜Top100長達100週+、銷售破10萬冊



      ■專文導讀|李佳燕醫師



      ■故事介紹

      在這只容許「正常」的世界裡,

      擁抱自己的不一樣,究竟要付出多少代價?

      ——這世界,正常人有時比怪物還殘忍......



      夏妮和弟弟燦多罹患罕見的MCS腫瘤病變症候群,一種會讓孩子在發病時變身為「怪物」的疾病。為了躲避異樣的眼光,他們必須偽裝、隱藏、永遠「表現得正常」。



      就在他們再次轉學到偏鄉、試圖重新開始時,卻遇上了一個不願吃藥抑制,也不願隱藏病情的同班同學延宇。他在眾目睽睽下發病、突變成多毛怪獸,成為眾人恐懼與排斥的對象。因為社會上各種對該疾病的誤解與傳說,漸漸被誇飾渲染,甚至引發居民公憤,被村民公開獵捕。



      ——這世界,「正常人」有時比怪物還殘忍



      那不堪直視的受傷身影,竟讓極力隱藏的夏妮看見了自己努力壓抑的一切。她該繼續做個乖巧的「正常小孩」?還是選擇接納那個身體裡的、渴望被理解的自己?



      一日,村裡農作遭受侵害,珍貴的小牛被殺害,所有矛頭都指向擁有野獸般強大力氣的「怪物小孩」延宇。夏妮為了還延宇清白,她冒著危險暗中行動,追蹤到他的秘密基地,卻意外發現了他隱藏的過去……



      ——如果你知道我的祕密,還願意當我的朋友嗎?



      有時候,真正需要被醫治的,不是身體,

      而是社會對異類的殘酷目光。



      一部寫給每一個「不一樣的孩子」的成長小說,

      當世界把他們叫做「怪物」,他們選擇以溫柔和力量反擊。

      不是血統、不是病症,而是這個世界的偏見,撕裂了他們的童年。

      《怪物小孩》——一段關於被拒絕、被理解,最終學會勇敢說出「我是誰」的故事。



    本書特色



      1-社會情緒教育(SEL)的最佳共讀故事

      以「突變」隱喻孩子情緒風暴,從故事中學會情緒識別、情緒表達,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覺察與情緒控管能力。



      2-生命教育的溫柔練習

      涉及疾病污名化、少數者困境、家庭關係與心理健康,觸動社會邊緣議題,引導孩子理解校園中的霸凌、排擠與標籤,培養尊重差異、同理心與自我認同。



      3-切合校園狀態的成長故事

      以第一人稱視角,筆觸溫柔動人,幫助孩子感同身受,學會面對孤獨、挫折與被誤解,找到愛自己與相信自己的力量。



      4-跨齡的情感共鳴

      無論是正在成長的孩子,還是曾經努力想「融入世界」的大人,都能從這本書中看見自己,獲得溫柔的安慰與理解。



      5-親子對話的絕佳橋樑

      這不僅是孩子的故事,也是每位家長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讓親子之間有機會討論情緒、差異、友誼與成長。



      ■學習重點

      #SEL情緒控管 #校園霸凌 #少數者經驗

      #心理健康 #自我認同 #接納差異

      #家庭關係 #社會偏見 #生命教育

      #同理心 #人際界線 #反思與自我成長



      ◎試讀年齡:9-12歲(小學中高年級)

      ◎教育議題分類:閱讀素養、品格教育

      ◎全書約4.7萬字,無注音



    感動推薦



      周婉湘|一起讀、一起玩粉專版主

      許婷婷|廣播金鐘Podcast得獎節目 《給我一個故事的時間》主持人

      黃筱茵|童書翻譯評論工作者/臺大外文系兼任講師

      (依照筆畫順序)

    ?


     





    序章

    1.紅肉

    2.另一個MCS

    3.訓練所

    4.意外的幫助

    5.誤會

    6.希望的線索

    7.我會保護你

    8.想相信的事物

    9.灰毛

    10.被遺棄的孩子

    11.成為我的朋友

    12.不速之客

    13.資格

    14.禮物

    15.怪物小孩

    作者的話:沒有真正的英雄

    導讀文:「不正常」的恐懼(文|李佳燕醫師)



    ?





    作者的話



    沒有真正的英雄




      「怪物小孩」是我從網路上的某句話開始發想的:小孩好像怪物!



      之前韓國有一段時間曾經流行過「小雜技」這個詞語,這是從有名的戰略模擬遊戲──星際爭霸其中一關「雜技」(juggling),把「國小學生」和「雜技」結合後,就變成「小雜技」一詞。雜技團總是一群人吵吵鬧鬧現身,這情景跟國小放學後,一群又一群小朋友七嘴八舌走出來的模樣相似,進而產生出這一詞。



      除此之外,貶低國小學生的詞語仍有許多,甚至許多小孩不痛不癢的使用著大人恣意貶低他人的詞語,因為殘障、宗教性向、政治傾向等理由,厭惡他人的種種事件在我們的身邊天天上演,明明嫌棄他人,卻一點也不願意承認。小孩子也被當作被嫌棄的對象。用他們不會做事、不聽大人的話、不會控制情緒等理由,一而再再而三的嫌棄。



      「反正小孩子就是不准!我被你搞得都不用活了!你活該!」常聽到家長這樣對小孩說,如果被我遇到,我一定會追究原因到底,然而小孩子卻不懂得如何為自己發聲。他們可能說出「都是我的錯。」,然後把問題歸咎給自己,也可能控制不了莫名湧出的怒火,進而掙扎反抗,又或作惡多端一步又一步摧毀自己。雖然我們常把兒童人權、兒童人權掛嘴邊,但要走的路還很長。



      身?佔據整個社會一大比例的成員,小孩子不該成為大人的墊腳石,光是他們本身,就足以形成一個獨立的群體。每個小孩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和外表,若將他們聚集起來,組織成一個類別,未來的成長潛力將不可小覷。就像某一首流行歌的歌詞一樣:若沒有了孩子,白天將成為黑夜,也將無法再聽見歌聲。多虧小孩子,我們的生活才能多采多姿的延續下去,世界上沒有真正的超級英雄,我非常感謝小孩子守護了我們的地球。



      直到出書為止,辛苦了出場的夏妮、燦多、勝雅、延宇。他們一定覺得很悶,想著怎麼會有這麼不懂小孩的作家。但我很感謝他們願意相信我、交給我。



      我也想感謝替我斟酌原稿發展性的審查委員李錦利(暫譯)、崔羅美(暫譯)、金敏玲(暫譯),感謝給予我機會,我會用好的作品來報答。



      如果沒有四季出版社編輯的幫忙,我肯定會陷入處理角色間對話的泥沼。感謝替我詳細查閱、給予寶貴提問,讓我得以整理出各個角色細膩的情感。多虧編輯部細心修飾,這個故事才得以圓滿。



      現在我得把像女兒、像我們班同學一樣的夏妮送到人世間了,不曉得她要受過多少傷後,才能有所領悟,但我相信她終究能戰勝。我期待她能對抗偏見,堂堂正正的表露出真正的自己,如果大家能一起陪她走這段旅程,就會是最令我欣慰的事了。



      總而言之,希望你閱讀完這個故事後能得到幸褔,希望夏妮、延宇、怪獸小孩也能如同禮物一樣,來到你的生活當中。



    導讀



    「不正常」的恐懼?

    文|李佳燕醫師




      這是關於兩個大小孩、兩個小小孩和一個大人,如何對抗整個社會的故事。



      天啊!這不是大逆不道嗎?怎麼還可以在韓國榮登少年小說暢銷排行榜上,久久不退?



      故事從一個有點血腥的事件掀起序幕:有一種怪物,會破壞農作物,甚至生吃小牛,造成眾人的恐慌。



      接著是一個就像你我樣貌,再尋常不過的母親,帶著兩個一再轉學的小孩,抵達這個鬧怪物的小鎮,準備展開新生活。會選擇到這個小鎮,是因為她的孩子,老大叫夏妮,小的叫燦多,罹患一種基因突變引起的罕見疾病,叫「突變腫瘤症候群」,簡稱MCS,大家直接就叫「怪物小孩症候群」(這當然是作者編造的病),這個小鎮有一家很有名氣的治療所。



      孩子其實早就有接受正規醫院的治療,服藥來壓抑症狀,隱瞞自己來融入大家,可是依舊會發作。而這個治療所的醫師所採取的方式,卻是讓孩子們玩遊戲,鼓勵孩子肯定自己,面對自己的真面目,不害怕發作,找到不傷害他人的方式,甚至運用發作時威力無窮的能力來幫助他人。



      雖然世間沒有MCS這個疾病,可是閱讀這本小說時,我相信大家腦裡會浮現許多真實世界中的「疾病」,像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妥瑞氏症、情緒障礙...。甚至,不必是疾病,就只是孩子的特性。



      有許多場景的描述,根本血淋淋的真切。例如:孩子轉到新學校,要融入新環境時,有多麼辛苦,必須偽裝,甚至說謊;母親不敢告訴老師,孩子有MCS,欺騙老師說孩子身體虛弱,所以需要經常吃藥。我遇過許多過動症孩子的母親,也是因為擔心被貼標籤,不敢告訴老師孩子有過動症;母親努力參與學校的活動、做志工,送點心分享給班上的同學,只是希望孩子能在學校裡,被接納、被寬容的對待。這是多少真實世界的母親,做過的努力啊!孩子一旦在學校發作惹禍,只好轉學,許多孩子不就是如此嗎?媒體誇大,扭曲真相,製造恐慌,說MCS會傳染,發作時,會攻擊他人、會破壞社會。我們的媒體,不也常有類似的傾向,汙名某些樣態或疾病的人?



      什麼才是正常的小孩?什麼是有病的小孩?作者本身是位老師,在教學現場,接觸過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孩子,應該有許多的感觸。



      書裡會大欺小、會造謠生事、會排擠歧視他人的,是一般的正常小孩;而被眾人視為蛇蠍,避之唯恐不及的怪物小孩,卻是見義勇為、願意為他人犧牲、重義氣,樂意幫助他人。所以,究竟誰才是正常的小孩?



      書裡兩位大小孩,同樣有MCS,但是被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要求養大。夏妮,被母親要求要隱瞞自己的疾病,要服藥來壓抑發作,希望夏妮變成像別的孩子一樣的「正常」。另一位是延宇,收養他的父親則是要他珍惜自己就是MCS,不要害怕發作,不要害怕在眾人面前,展現真正的自己,MCS有很多優於一般人的力量,以身為MCS自豪,只要找到發作時,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方法就好。即使同學一再排擠他,甚至以「大便」來嘲笑他,他依舊淡然處之。



      這兩個孩子相遇、相知、相惜,彼此影響,產生更多撼動人心的改變。



      夏妮從不敢看自己發作時的面貌,到願意拿起鏡子,正視自己發作時的長相,甚至說出:「我要先愛我自己,才有能力喜歡別人。就算別人不愛我,我依然是很珍貴的。」這段充滿自信的感言。最精彩的是最後夏妮與母親的對話:「媽媽討厭我吧!我也討厭過我自己。」「媽媽,到此為止,我都乖乖聽妳的話,現在輪到妳聽聽我說的話了。」



      這段話,不就是在提醒著大人們: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不要只想捏塑你的孩子成為你要的樣子!好好傾聽孩子,請還給孩子說出自己心聲的權利!



      而沒有朋友的延宇,並非不想交朋友,而是不知如何交朋友。他會發作,往往是因為被誤會、被攻擊、被惡意對待,為了保護自己而發作。這又讓我想起許多過動的孩子,也都是在同樣的情境下,才會產生搗蛋破壞的行為。



      面對這樣的怪物小孩,醫院的作法又是什麼呢?作者顯然是不以為然的。醫院的說法是:「病人和家屬都需要大量的協助,越早接受治療,越早找到適合的藥物,越能控制突變發作,越能在人群中生活」。



      作者創造了一個真正使怪物小孩長出力量的大人-治療所的所長。



      他接納、鼓勵、信任孩子。給與孩子非常堅強的支持力量,只是,自然也無法見容於社會,最後只能逃亡。



      他告訴孩子:「這是我們社會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社會不能接納你,你也要接納你自己。」他認為打倒孩子的是社會的歧視與偏見,而不是孩子本身的特質。



      作者雖然寫著孩子的故事,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兒童人權的殷殷期盼,對社會加諸在孩子身上諸多的「不正常小孩」的定義和「正常小孩」的規範,有諸多挑戰與質疑的觀點。



      我其實不認為這只是一本少年小說。這本書,也適合曾經為孩子流過淚、失過眠的父母。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