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日本老派在地麵包圖鑑:旅途中相遇的500個可愛麵包,最道地的懷舊滋味

日本老派在地麵包圖鑑:旅途中相遇的500個可愛麵包,最道地的懷舊滋味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714454
甲斐實乃梨
洪于琇
日出出版
2025年8月27日
173.00  元
HK$ 147.05  






ISBN:9786267714454
  • 叢書系列:Sense
  • 規格:平裝 / 244頁 / 17 x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ense


  • 飲食 > 甜點/麵包 > 麵包











    讓麵包控尖叫的瘋狂紀錄!

    深度探訪全日本營業超過70年的麵包老鋪。

    感受日本人也覺得「好懷念啊」的舊日情懷。



      日本知名散文作家甲斐實乃梨,著作等身逾五十本,長期關注旅行、散步、點心、伴手禮、建築、雜貨和生活等多元主題。在她的眾多熱情之中,對「麵包」的執著與探究尤為深遠。她將目光投向地方城鎮中那些歷經歲月洗禮、簡單樸實卻充滿在地特色的老鋪傳統麵包。這些老鋪麵包不僅承載著時間的痕跡,更展現出跨越時空的獨特文化性。甲斐將其命名為「在地麵包」(地元??),並傾注近二十年心力,透過記錄、推廣,以多種形式分享其魅力,甚至為此申請了註冊商標。



      究竟什麼是「在地麵包」呢?甲斐實乃梨是這麼定義的:?



      ◆製作店家主要於「昭和20∼30年代(1945年∼1955年)前開業,承載著時代的記憶。

      ◆長期負責地方學校營養午餐,並自戰後飢荒期便一直支撐地方糧食供給,是居民們不可或缺的日常。

      ◆於食材、外型、命名乃至於包裝,皆能鮮明展現地方風土與時代特色。



      滿溢著對「在地麵包」的愛情與感性,甲斐從北海道到沖繩,走遍日本47個都道府縣。悉心介紹地方麵包老鋪與其招牌商品,跨越世代的集體飲食記憶,各地城鎮的地方故事,當然也少不了獨具特色的麵包造型、濃濃懷舊風情的包裝以及品牌logo設計等。



      無論你是熱愛麵包的饕客、鍾情日本地方文化的旅人,或是尋找老派美好生活與懷舊情懷的讀者,《日本老派在地麵包圖鑑》絕對是你值得按圖索驥、細細品味的好書。

    ?


     





    前言



    第一章.滿滿迷人麵包的麵包店

    Report:在地麵包紀行?【甲府篇】

    旅行帶回來的麵包

    Column:我、旅行與麵包?〈旅途中遇到的麵包〉



    第二章.在地麵包分類圖鑑

    紅豆麵包�始祖麵包�菠蘿麵包�果醬麵包�巧克力麵包�克林姆麵包�鮮奶油麵包

    吐司�夾心吐司�咖啡麵包�鹹麵包�咖哩麵包�小餐包�雞蛋麵包�法式麵包

    夾心麵包�學校麵包�名稱特殊的麵包�奇形怪狀的麵包�歡樂麵包組�花生麵包



    Column:我、旅行與麵包?〈五花八門的動物麵包〉

    Column:我、旅行與麵包?〈麵包還是糕餅?〉



    第三章.糕點麵包,麵包糕點

    長崎蛋糕麵包�羊羹麵包�西伯利亞蛋糕�油麵包�硬麵包�各種甜麵包�麵包糕點�甜甜圈



    Report:在地麵包紀行?【橫須賀篇】



    第四章.深受當地居民喜愛的明星麵包

    白色三明治�帽子麵包�奶油盒子�牛奶麵包�聰明麵包�玫瑰麵包�味噌麵包�三明治麵包�法會麵包



    甲斐實乃梨的麵包日記

    麵包日記�咖啡店的麵包MENU



    Column:我、旅行與麵包?〈故鄉靜岡的麵包〉

    Column:我、旅行與麵包?〈麵包之友:牛奶與咖啡〉

    Column:日本麵包濫觴,從銀座說起



    「在地麵包」地區索引



    Collection:麵包&商店logo?

    Collection:麵包&商店logo?

    Collection:麵包與商店吉祥物

    Collection:麵包袋?

    Collection:麵包袋?



    ?





    前言



      如同每個家庭做的飯菜是「家的味道」一樣,那些由深植於地方的麵包店製作,當地居民共同品嘗的麵包則成了「城市的味道」。了解各地的麵包也能揭開一座城市的歷史,有趣不已。



      我對「在地麵包」的定義是製作店家主要於「昭和二○∼三○年代(一九四五年∼一九五五年)前開業,或是負責地方學校營養午餐,並自戰後飢荒期便一直支撐地方糧食供給」,「於食材、外型、命名、包裝都能展現地方與時代特色」的麵包。將這樣的麵包稱為「在地麵包」,開始研究、蒐集它們至今已將近二十個年頭,一路走來,目睹了許多店家熄燈或是麵包停售的狀況。戰後創業的麵包店現在大都來到了第三代到第四代接班人,如今,超市或便利超商隨處都能買到美味的麵包,這些深植於地方城鎮的小商家在經營型態上有了巨大的改變。我之所以決定重新製作本書,就是想盡可能為自己深愛的在地麵包留下紀錄。



      本書的基底《在地麵包手帖》(暫譯,原名《地元??手帖》,Graphic社出版)自二○一六年付梓至今已七年,我對這些在地方上落地生根的麵包之愛始終沒有改變,如今依然持續實行麵包之旅和田野調查。除了寫作,我也為百貨公司或其他單位的麵包活動、地方限定扭蛋或在地麵包文具擔任監製顧問,增加了許多工作坊和演講機會,也因此將「在地麵包」(地元??)申請為註冊商標。



      過去,人們對於這些從小便熟悉親近的麵包都過於習以為常,沒有給予它們太多關注。然而,在我帶著對店家和麵包師傅的敬意,於各方面持續從事在地麵包相關活動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喜愛在地麵包的群眾已逐漸擴大。或許,試著意識到在地麵包這樣的存在,能令人們開始注意到這些傳統麵包的滋味與可愛之處吧。



      由於我不想將那些熄燈的店家、停售的麵包和更換前的包裝當做從來不存在,因此,本書中談到這些如今已不復在的店家和麵包時,大多保留其原本的照片和名稱。另外,由於還有許多店家和麵包因為諸多因素無法刊載,因此也希望閱讀本書的讀者能夠將目光看向自己的故鄉或現在居住的地方,關注屬於自己的在地麵包。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