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 看進生命缺口的更深處────
我想訴說的不只是哀悼或懷念,
比傷心或哀慟更深沉,就只是死亡。
也不僅是父母已雙雙離世後的若有所失,
而更像是企圖感受死亡。
甚至可以說,我不斷在自問:
盡頭都是從哪一步開始的?
聯合報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得主
?郭強生全新私散文?
我想訴說的不只是哀悼或懷念,
比傷心或哀慟更深沉,就只是死亡。
也不僅是父母已雙雙離世後的若有所失,
而更像是企圖感受死亡。
甚至可以說,我不斷在自問:
盡頭都是從哪一步開始的?
聯合報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得主
?郭強生全新私散文?
在告別的同時
我們也在迎接死亡對自己生命洗禮的到來
始終活在生與死二元矛盾中的痛苦
終於有了鬆動的可能
────────────郭強生
?父喪後,郭強生透過「念」、「思」、「愿」叩問:
盡頭都是從哪一步開始的?
接受與父母的終須一別,接下來換成我要如何獨自去面對盡頭??
像我這樣的人,無家無後,
要如何單打獨鬥孤獨死的無形壓力?
長達十年照護父親的經驗,讓郭強生看見生命一點一滴被耗光的全部過程,與其說是在延長生命的戰線,其實更像是與死亡長期共生。如此十年,重新勾勒了他身為人子的角色,也讓他看見並接受了人生的局限,對餘命的倒數反而少了一分恐懼。
如果說
沒有人會再記得自己的出生
是件惆悵又悲傷的事
那麼兩次都做為父母臨終時
身邊唯一的孩子
我只能說
也許我更接近如何排練
自己的死亡
──郭強生
父母的離去,就是我們思考自己盡頭的開始。
不強求為自己生命延長時間,而是為有限的時間注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