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本心:問學人生

本心:問學人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21163
劉國瑞
釀出版
2025年8月21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4121163
  • 叢書系列:釀時代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釀時代


  • [ 尚未分類 ]











    本書特色



      台裔科技人掀起的AI浪潮席捲全球,熟悉黃仁勳、蘇姿丰、梁見後的故事,就不能錯過劉國瑞!

      他從嘉義朴子的小村莊,一步步走到全球電子電機學術的最高殿堂,成為 IEEE 百年來首位華人總裁!

      想認識這位勇敢真誠、堅持不懈的頂尖學者,只能透過這本書!



    誠摯推薦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吳宗霖教授

      天鈺科技暨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董事長�林永杰董事長

      前科技部部長暨臺灣大學名譽教授�陳良基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兼副校長�李大嵩教授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所長�廖弘源教授



      「這是一部深具啟發性的自傳,娓娓道來劉國瑞教授從台灣完成基礎教育、畢業於台大電機系,遠赴美國求學的歷程。書中最打動我的是劉教授對人生各階段的省思,無論成功或失敗,他總能提出深刻的見解與哲理,令人深感共鳴。劉教授在教學、研究與服務三大使命上皆追求卓越。他不僅是馬里蘭大學前 5% 的傑出教授,更曾擔任全球最大學術組織IEEE的總裁,並成功將校園創新技術轉化為新創企業。劉教授的成功,來自他勇敢逐夢的精神與無悔的人生態度。他享受每一段旅程的精彩與充實,不執著於最終的輸贏。這本書不只是劉教授個人生命的縮影,更是一部激勵人心的作品!」──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吳宗霖教授



      「本書講述了劉國瑞教授成長的人生歷程。劉教授秉持著傳承的信念,回歸當初立志成為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本心,將其化為文字,為我們樹立榜樣。我相信這本書可以打開年輕學子的視野,激勵著新一代研究者,『繼續努力,直到他們無法忽視你』,突破偏見終獲肯定。身為理工男的我,更欽羨他在站上世界舞台的同時,還能享受對廚藝、園藝的熱愛。」──天鈺科技暨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董事長�林永杰董事長



      「本文作者是 IEEE 史上首位華人總裁,是全球電子電機領域(包含半導體、電腦、通信)最崇高學術殿堂的領導者。在本書中,作者娓娓道來,從台灣南部小鄉鎮出發,經台大電機系,到美國留學後,一步步歷經各種考驗,走到學術巔峰。作者不吝分享,在異鄉的問學人生遭遇無數艱難時,如何透過本心的修鍊,走過這些淬鍊,讓人生終能綻放出令人炫目的光彩,誠摯推薦閱讀。」──前科技部部長暨臺灣大學名譽教授�陳良基教授



      「作為國瑞的大學同學與學術同行,拜讀此書後,我看見一個熟悉又令人驚嘆的身影,在我們安於現狀之時,轉動改變的巨輪。國瑞在IEEE的每一個關鍵職務均推動深遠改革,引領組織走向;他在學術巔峰時毅然退休,投身革命性產業創新。他的身影既宏大嚴謹,又真誠熱忱,他始終是最樂於助人的朋友。我們有幸見證國瑞的非凡旅程,與有榮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兼副校長�李大嵩教授



      「與國瑞兄認識接近三十年,一直知道他是一個耿直、溫暖、且極具方向感的人。多年來,他一直潛心研究,找最前瞻的研究議題,從不因年齡漸長而削減雄心大志,他是一個能掌握時代動脈、真正有智慧的科學家。他待人非常真誠,縱使已經成為學術界的大老,仍保持一顆單純善良的心。我非常認同國瑞兄在書中提到的一個價值觀──追求名利、當大官、掌大權,不一定受人尊敬;唯有做事兢兢業業,對社會有實質貢獻,縱使只從事人看似卑微的工作,也是值得尊敬的。國瑞兄一直能保有科學家的初心,用好奇心驅動自身向前,持續保持在科學研究最前端的精神,是非常令人尊敬的標竿。」──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所長�廖弘源教授


     





    楔子



    第一章 緣起:承諾就是承諾

    第二章 童年:不是乖乖牌

    第三章 啟蒙:衛道的青春與思辨

    第四章 立志:從數學實驗班到工學院

    第五章 大學:探索走出自己的路

    第六章 服役歲月:壓迫體制中的自我淬鍊

    第七章 負笈美國:在文化衝擊中成長

    第八章 加大:零元帳戶的研究生歲月

    第九章 馬里蘭:突破偏見的學術路

    第十章 美國夢和夢醒時分

    第十一章 週末的中文學校

    第十二章 矽谷一年,看見創業的現實

    第十三章 千里眼:一場未竟的夢想旅程

    第十四章 波多馬克的歲月

    第十五章 學問,就是學怎麼問

    第十六章 資訊革命:AI與通訊世代的演化

    第十七章 相守一生的夥伴

    第十八章 風起:一場風暴的前奏

    第十九章 雲湧:風暴中的堅持與超越

    第二十章 異域風情:眼界決定格局,胸襟決定氣度

    第二十一章 無線感知人工智慧:從通訊到感知的躍遷

    第二十二章 新創人生:用科技改變世界的夢想

    第二十三章 勇敢追夢,無悔人生



    圖片選輯 追夢的人



    ?









    ▍第一章 緣起:承諾就是承




      在 1961 年 2 月的一個清晨,我出生於台灣嘉南平原的小鎮─朴子,也就是母親的娘家。



      母親出身於閩南張氏家族,祖先來自福建泉州,源自清河堂,世代居於嘉南平原。閩南人自稱「河洛人」,自古渡海過唐山來台,相傳是自中原河洛地區遷徙至福建。



      外曾祖父是我見過最善良的人。他雖然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卻靠著刻苦自學成為一名會計代書。朴子位於嘉南平原中心,居民多以務農為生。傳說中,人們因為信任他的謙虛與勤奮,紛紛將帳務委託他處理,讓他得以擺脫農務勞作的束縛。憑藉努力與勤儉,他逐漸累積了積蓄,甚至購置了一些田產。



      外曾祖父一輩子吃素。在那個沉靜的村莊裡,節慶總少不了盛大的宴席,菜色葷食豐盛,但他總是選擇遠離人群,獨自吃著簡單的素食。每每讓人疑惑:為什麼他總是這樣?



      直到有一天,我終於明白,那是一個他與佛祖之間的誓言。



      母親是由外曾祖父撫養長大的。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外公,曾赴日本留學攻讀醫學。某次假期回台後,他與外婆再次搭船赴日。途中他感染腹瀉,在物資匱乏的二戰時期,船上藥品有限,航行數日抵達日本時,情況已經惡化,最終不幸去世。



      當時外婆已懷有身孕,也因此不得不中止她在醫學院的學業。在那個年代,喪偶的婦女幾乎註定終生守寡,儘管她年僅二十多歲。但她卻選擇不被世俗規範所束縛,決定再婚,這在當時的社會眼光中是難以接受的行為。母親因而由她的叔叔和祖父撫養長大。



      後來,當她的叔叔也赴日本學醫時,又因病重陷入危急。當時醫療資源極為有限,外曾祖父於是向佛祖祈願:「只要讓我的二兒子平安康復,我將終生吃素以報答神恩。」



      外曾祖父的願望實現了!那時他大約四十多歲,直到九十高齡過世,他從未違背與佛祖的誓言。一個人的品格,往往顯現在無人知曉時所做的選擇。誠信是一切成功的根本,而承諾,就是承諾,不需任何形式來加以約定。



      至於我的外婆,她是一位走在時代前端、勇於挑戰傳統的女性。她生活在女性極少接受教育的時代,更遑論進入醫學院。她不僅是優秀的運動員、優異的學生,更是志向遠大、潛力無窮的人,但終究被傳統的社會觀念壓垮。多年後,在我十幾歲時,母親與她重修舊好,我才第一次見到她。她後來再婚,育有數子,但終其一生只是家庭主婦,未能實現成為醫師的夢想。



      我的父親是客家人,來自廣東饒平,祖籍劉氏客家彭城堂,相傳可追溯至劉邦,是其第三世祖。五胡亂華後,客家人自中原遷徙至南方。家族於清代自廣東遷台,世居苗栗,為當地書香門第,數代皆有監生與大學生,參與地方政事。據說當年日軍自北而南接收台灣至苗栗時,我曾祖父的父親代表地方與日方溝通,以財物換取和平,苗栗因此免於戰火。



      祖父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系,但國民政府遷台後未能獲得重用。父親成為醫師,二叔在日商企業擔任廠長,長期駐泰,三叔則為台大教授。此後家族成員各奔東西,離開了苗栗。



      曾祖父早年喪偶。傳說某日他到台北觀看日式舞伎表演,便愛上了後來的曾祖母,開啟了一段異國姻緣,讓我們家中多了一份中日情懷。



      由於父親自行開設診所,父母經常日夜忙碌,我從小與曾祖母相處最久,也最受她疼愛。對父母我既敬且懼,唯有曾祖母是我可以撒嬌、任性的對象。我與她的感情最好。她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聖誕夜我總陪她上教堂。她看到街上有乞討者,總會從那沒有多少的錢包中掏出一點給他們,並教我要去愛那些可憐的人。她常常摸著我的頭說:「你很聰明,以後一定會成大器。要記得,以前的人常說,越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



      有一次,曾祖母要去日本探望她的妹妹,問我想要什麼禮物。當時台灣物資匱乏,孩子們幾乎沒有玩具。我在電視上看到 NBA 的籃球和英國的泰迪熊,非常羨慕。於是小學階段的我跟她說,我想要一顆籃球和一隻毛毛的泰迪熊。



      兩週後她回來了,手上抱著一顆 NBA 籃球,我高興得跳了起來,一邊玩一邊問:「那泰迪熊呢?」她緩緩從行李中拿出一隻手工縫製的熊布偶,卻不是我夢想中的毛絨泰迪熊。當時我撇了撇嘴說:「我不要,這不是我要的。」她什麼也沒說,只是黯然地沉默。從那天起,我再也沒有見過那隻熊布偶。



      我忙著與朋友們打球,卻未曾想過,為了我的願望,她與姨婆花了多少天,老眼昏花地縫製出那隻熊,卻被我一句話打回。也不知道多傷她的心。



      曾祖母最疼我。無論我童年多麼調皮,她從未對我發過脾氣。我上大學時,她住在台大附近的小姑姑家,我時常會去看她。有一次我太忙,隔了些時日沒去,她著急地想自己來找我,卻迷了路,差點回不了家。後來她搬去竹南姑婆家,每次我去看她,她總會像我小時候那樣,牽著我的手,在院子裡散步。



      幾年後,父親赴日行醫,特地在家中後院為她加蓋一間房,讓她能有個獨立空間,可以煮點東西、看看電視。我後來赴美求學、工作,有機會便到日本探望她。



      1991 年暑假,我回日本陪她兩週。離別那天,天未亮,濛濛的晨霧中,我準備搭車前往機場回美國。當我將行李放入車廂時,九十一歲的她匆匆從房中走出,手裡提著一袋水煮雞蛋,那或許是她手邊僅有的食物。她在我背後喚著我的名字,將那袋五六顆雞蛋塞進我手中,要我好好照顧自己,好好吃飯。我別過頭,不敢讓她看到我的淚水。



      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她。隔年櫻花盛開時,她離世了。我曾答應她要接她來美國一起生活,卻再也無法兌現。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依然思念她,也沒能揮去心中的遺憾與愧疚。



      絢麗的外表或許讓人喜愛,令人歡喜,但樸實的心意蘊藏著永恆的愛。三十多年來,每當我遇到挫折或困難,總會在心中默默想念她,祈禱她能保佑我平安度過,也祈求她能理解年少無知的我,原諒十歲的我曾經推開那隻熊布娃娃。



      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明白,最美的泰迪熊,是用愛織成的。我再也沒有擁有過泰迪熊,因為那隻親手縫製的熊布偶,早已永遠在我心裡。牠是我最美麗的泰迪熊,我永遠的熊布娃娃。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