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虛空之境[精裝]

虛空之境[精裝]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952126
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5年7月01日
320.00  元
HK$ 288  






ISBN:9786263952126
  • 叢書系列:文化藝術
  • 規格:精裝 / 221頁 / 18 x 24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化藝術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文化/藝術 > 藝術欣賞











      本書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虛空之境:當代攝影中的領土與都市凝視」展覽專輯,試圖在法國與臺灣兩種截然不同的政經背景與文化下,尋找現代性困境其中的共鳴。以影像為媒介,引導觀眾重新審視我們自身與自然、城市的關係,並思考如何在脆弱與衝突不斷的現代世界中,尋找新的方向與希望。


     





    部長序

    館長序

    虛空之境──領土與都市的影像凝視

    赫法耶•蓓朵�本展策展人、藝術領域副教授



    十載對話,凝思成展

    余白�本展協同策展人、攝影家

    領土

    夢織國度

    艾莉娜.布羅瑟魯斯

    沈昭良



    踏查表象

    埃里克.塔布奇、內莉.莫尼耶

    姚瑞中



    地質失調

    張志達

    艾曼紐.布朗



    人造自然

    列蒂齊亞.勒福爾

    塞琳.克拉內

    彭一航



    都市

    城起之源

    鄧毅駿

    阿爾邦.萊庫耶

    艾迪特.魯



    擴增實境

    阿蘭.比布萊克斯

    弗雷德里克.德朗格

    周慶輝



    水泥哀歌

    陳伯義

    亞歷克西亞.費亞斯科

    艾迪特.魯

    劉文瑄



    版權頁









      「地景」(Landscape)由「土地」(Land)及「景觀」(Scape)結合而來,探究-scape的字根,還有「塑造」(shape)的含義,因此地景在視覺凝視的風景意義上,還暗示著人與土地的聯繫狀態以及介入塑造的關係。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邀請長期關注此議題的赫法耶.蓓朵(Raphaele Bertho)博士及攝影家余白(Hubert Kilian)擔任策展人及協同策展人,結合法國與臺灣藝術家,以當代地景與人類文化交互影響為主題,共同策劃「虛空之境:當代攝影中的領土與都市凝視」展覽。



      本次展覽命題的「虛空」(vanites),其意義由十七世紀荷蘭「虛空畫」的本質延伸而來,意即:在世界環境的惡化下,我們的世界本質正是一個看似穩固卻異常脆弱的幻影。展覽匯集來自法國與臺灣攝影界的作品,在空間中相互交織與呼應,呈現出一場跨越地域與文化的視覺對話,探討人類能支配自然的這種現代主義式的理想與信念如何逐步瓦解,而攝影家如何藉由作品,探查並尋找新的平衡點。



      展覽以「領土」與「都市」兩大主題展開。在「領土」中,藝術家們不再將景觀視為旁觀的客體,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流動的、不斷變化的主體。他們以親身踏查的方式,打破自然與文化的二元概念,重新審視人與土地的關係,揭開表象之下的土地現況與人造景觀。而在「都市」中,藝術家們將城市視為現代性的象徵,展現了城市的誕生、繁榮與消逝,以及隱藏在都市景觀背後的社會現實與生活軌跡。都市既映射著人類的理想,也充滿著內在的矛盾與張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的緣起並非偶然,而是源於一場橫跨十年的對話與交流。本次展覽的協同策展人余白,2015年構思臺法文化交流計畫,隔年就與策展人赫法耶.蓓朵,以及眾多本次參展的藝術家訪談與實地考察,更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共同進行工作坊。經歷多次深入討論與交流,彼此激發靈感,碰撞思想,最終將這些積累與努力,凝結成本檔展覽。



      「虛空之境:當代攝影中的領土與都市凝視」試圖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政經背景與文化下,尋找現代性困境其中的共鳴。以影像為媒介,引導觀眾重新審視我們自身與自然、城市的關係,並思考如何在脆弱與衝突不斷的現代世界中,尋找新的方向與希望。期許這場展覽不僅能成為觸發自然與社會議題的媒介,更能為現今攝影藝術創作帶來新的啟發。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