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的話
中醫最讓人感到神奇的地方,除了針灸之外,把脈無疑也是其中之一。只要在手腕處輕輕按壓,就能看出患者是否腸胃不適、咳嗽已有一段時間,甚至連睡不好、頭暈腦脹的情況也能一一辨識。
◎ 為什麼把脈這麼神奇?
◎ 脈診的原理是什麼?
◎ 為什麼從脈搏的跳動就能看出五臟六腑的情況?
脈診,是透過脈象的變化,觀察氣血運行的狀況,進而掌握身體的健康狀態。氣血之所以能在體內順利運行,仰賴心臟與五臟六腑的協同運作。這些變化,會透過脈搏的「位、次、形、勢」等特徵反映出來,呈現出一個人當下的身心狀況。
脈診的原理與操作手法其實並不複雜,但需要時間慢慢體會,才能掌握精準度,也為自己多增加一種認識健康的方式。
《自學脈診一本通》以簡單易懂的方式,為一般讀者介紹脈診的基本概念與入門方法。透過28種常見脈象,對應日常生活中百餘種常見健康問題,並針對每種可能的症狀,提供對應的食療建議和穴位按摩法,改善體質,遠離病痛。
例如,若發現左手關部出現「數脈」(跳動次數超過每分鐘90下),伴隨失眠、多夢、口苦等情況,可能就是肝熱鬱積所引起的實熱症狀。此時,每天喝一杯苦瓜芹菜汁,並搭配按摩腳背上的「太衝穴」,就能有助於緩解不適。
讀完這本書,你不會變成能夠「懸絲診脈」的神醫,但你可以學會如何觀察脈搏的異常反應,提早察覺潛在的健康問題,及時透過調整作息與飲食;必要時,主動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前言
中醫診病講究「望、聞、問、切」,其中「切」就是診脈。根據寸口三部的脈象,來瞭解全身的氣血運行情況,是中醫尋找病因的重要理論依據。
診脈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但是又不像小說和影視作品描述的那樣,輕輕一搭就什麼都知道了,再有經驗的老中醫也不可能單從脈象就確認一個人得了什麼病,還需要與「望、聞、問」結合起來,綜合分析之後才能下結論。
診脈又是有章可循的事情,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一般人也可以自行學習一點簡單的脈診知識,多一個了解自己身體健康的方法。脈診的原理和手法都不難,診脈的精確度則需要時間慢慢積累。
本書以簡單、實用的原則,介紹了脈診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脈診的基本方法,附帶介紹28種常見脈象的可能病證,以及進一步的辨證確診和特效方、按摩方,方便讀者一邊學習,一邊試用。
特別提醒讀者朋友:如果通過初學脈診,發現了一點健康問題,也要諮詢專業醫生,再對症下藥,切勿自己盲目進行治療。
?
王桂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