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善終與善生: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0140120
王雅慧
王雅慧
2025年7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6260140120
  • 規格:平裝 / 230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尚未分類 ]











      善終與善生: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


     





    編者序



    ?▍敘事醫學反思寫作? ▍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 ?

    生命的可貴│? ? ?

    追尋醫學夢想:當內向性格成為挑戰時│久善? ? ?

    台灣醫療之險境│SC? ? ?

    最好的選擇│? ? ?

    健康檢查│? ? ?

    「安寧善終」所帶給我的啟發│? ? ?

    善終與善生│? ? ?

    兩難│? ? ?

    面對離別,或許會有不同選擇? ? ?

    寶貴的一課│? ? ?

    遂碎│Suijian?

    那些日常│? ? ?

    死亡其實並不可怕│盧則翰??

    孝子│昭玥? ? ?



    ▍敘事醫學閱讀反思? ▍

    我,像一棵樹葉要掉光的樹

    《父親》? ??

    鄧筱齡、袁 彬、陳庭安、鐘閏雄、陳胤奇

    吳書瑋、洪苹修、鄧晴學、陳又慈、王 淇

    張雅婷、姜冠儀、王志誠、陳逸辰、葉依樵

    詹尚蓉、馮志明



    外貌與內在價值的矛盾

    《美女與野獸》? ??

    李 樂、陳禎禧、曾崇御、謝宜珊、張慈珮

    邵育筠、漆宇箴、游絜茹、陳羽馨、盧則翰

    謝語庭、莊棣鍹、陳宥安、林旻璇、杜允善

    邱聖翔、陳芝蓉、廖世恩、何侑家、陳昱璇

    陳霆嘉、徐凰瑄、陳潔蓉、李庭宜、楊孟瑾

    周子晴、黃姿雯?



    成長與蛻變

    《冰雪奇緣2》? ??

    許仕寬、賴俊裕、楊育承、鄭 茗、蘇郁恩

    陳冠瑜、徐語昕、李秉森、李愷婕? ? ? ?



    ▍圖像醫學敘事? ▍

    繪圖:邱鈺翎;構思:邱鈺翎? ??

    繪圖:許禎芸;構思:許禎芸? ??

    以貌取人│繪圖:楊孟瑾;構思:楊孟瑾? ??

    基因編輯│繪圖:楊孟瑾;構思:楊孟瑾? ??

    代刀│繪圖:楊孟瑾;構思:楊孟瑾? ??

    繪圖:陳冠瑜;構思:陳冠瑜? ??

    敘事醫學人文電影反思

    小美人魚的愛情啟示錄──《小美人魚》│C. J. CHEN? ??

    絕望·再生──《冰雪奇緣2》│邱聖翔? ??



    附錄

    希波克拉底誓詞? ? ?

    日內瓦宣言:醫生誓詞? ? ?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de of Medical Ethics

    世界醫學會國際醫學倫理法規? ? ?

    南丁格爾誓詞? ? 207? ?





    作者序



      台灣著名作家瓊瑤於2024年12月4日在淡水家中結束自己的生命。談及自己年老後的恐懼時,瓊瑤曾說過她最不願意的就是「變成一個臥床老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句簡單而深刻的話語,不僅道出了她對身體衰退的深層恐懼,更表達了她渴望以自主的方式掌控自己生命的結局。



      英國著名小說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長期受心臟病折磨,晚年的健康急劇惡化。雖然飽受病痛、情緒低落,狄更斯並未選擇結束生命。即便病情發作,他仍堅持寫作,多次在文字中流露出對疾病與衰老的無力感,以及對靜謐安詳終點的渴望。美國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晚年飽受事故、疾病與心理健康問題的摧殘。他與憂鬱症纏鬥多年,身體也遭受糖尿病及視力退化等病痛折磨。隨著精神和健康狀態不斷惡化,他愈發感到自己逐漸失去了創作的能力和生活的品質,這種無力感令他深受折磨。英國女作家伍爾夫(Virginia Woolf)長期與精神疾病抗爭,特別是憂鬱症,深刻影響了她的寫作主題與風格。她的疾病敘事同時也流露出精神遭受折磨的無奈,以及對自身心靈狀態難以掌控的掙扎。



      一個人選擇如何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往往蘊含著其對自由意志、生命意義、死亡態度,甚至對個人價值的深刻理解。對一些人來說,這更可能是一種無聲的社會批判,透過自己的選擇,引發對某些議題的關注,進而彰顯其內心哲學的理念。



      台灣作家瓊瑤、英國作家狄更斯、美國作家海明威與英國作家伍爾夫的生命敘事,不僅展現了病痛、衰老與心理掙扎的不同層面,也為我們提供了理解與表達這些經驗的途徑,而這正也是敘事醫學與圖像醫學的核心精神所在。它們為個體提供了重新掌控生命故事的空間,使他們的經歷──無論是疾病的痛苦、心理的掙扎,還是最終的平靜──都能被真切地傾聽與看見。



      透過這些文字與圖像,病人得以反思並重申自己的尊嚴,維護自主權,並以坦然的心態面對生命中的未知與恐懼。在這些故事的省思下,敘事醫學與圖像醫學為我們提供更溫暖、更深入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每個人獨特的生命歷程,尤其是在疾病與老化過程中的心路歷程。這不僅關乎身體上的病痛,更是對情感、心靈與人性深度的體悟與關懷。



      而我,也在這些疾病敘事中,反思並思索著如何為生命的最後一頁留下印記。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