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我已經很好,不需要最好:不完美也沒關係,重新認識內在價值的自我對話練習,活出坦然、堅定的自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022835
叢非從
高寶
2025年6月25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6264022835
  • 叢書系列: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視野


  • 心理勵志 > 勵志故事/散文 > 心靈成長故事











    繼暢銷書《你愛自己的方式,定義了別人愛你的樣子》、《擁抱受傷的內在小孩》,

    10年資深經歷的百萬人氣心理諮詢師叢非從

    陪伴疲憊心靈的你,找回內在能量的療癒之書!

    做自己,不是長成別人理想中的模樣,

    也不是拚命變成你所羨慕的樣子,而是活成你要成為的自己。



      伴侶今天回訊息比較慢,開始擔心是不是說錯了什麼,整天心神不寧;

      同事給予工作上的肯定時,反而有些羞愧,總覺得只是運氣好;

      下班只想好好休息,還是勉強答應朋友的邀約,覺得沒參加很不合群……



      這些在日常生活中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不安與壓力,漸漸變成了令人疲憊不堪的心理負擔,讓我們聽不見內心真正的聲音,困在對自我價值的迷惘之中。



      資深心理諮詢師叢非從,結合十餘年來陪伴來訪者的經驗,整理出多數人在情緒管理、人際關係、自我成長中難以跨越的困境,以溫柔而真誠的文字,寫下59篇強化心理韌性的充電處方,幫助我們改變「不夠好」的思考模式,學會欣賞自己的價值與獨特之處,找回內心的平衡和滿足,迎接煥然一新的人生。



      當你感到擔心、無助、焦慮,甚至是孤獨的時候,

      這本書能幫助你緩解內心負擔,找回自我節奏,勇敢做出不再委屈自己的選擇。



      ▍幸福不是追求完美生活,而是學會在不完美中活得自在!▍



      ▍能量金句

      .不要用好或糟去定義你的種種,也不必如此去定義他人,而是用「可能性」去理解一個新的世界。

      .作為一個有缺點的人,我依然值得被喜歡。

      .有能力為自己帶來快樂的人,才是最具魅力的人。

      .停止自我否定,關鍵從來不是去改變某個特質,而是要勇敢面對。

      .感情問題的本質,其實是在「愛自己」和「被他人愛」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你的感受是重要的,你本身也很重要,你值得找到更好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被拒絕從來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它是一種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挫折。挫折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一次挫折就選擇放棄並倒下。

      .健康良好的關係是「我愛你,你也愛我」;心智成熟的愛是「我想愛你,所以愛你」。

      .當你願意展現自己的脆弱給他人時,那份脆弱也不再令人害怕,而是一種坦然的展現。



    讀者推薦



      在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時代,心理諮詢師叢非從用親切、有安定力量的文字提醒我們:面對缺點時,不必過度自責;面對優點時,也不需強求完美。他相信,「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掌握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所以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練習放慢腳步,覺察自己的情緒,傾聽內心的需求,重新定義與自己的相處方式,從而找到讓身心平衡、最自在的生活節奏。



    ?


     





    序言



    第一章 我沒那麼好,也沒那麼糟

    01 我沒那麼好,也沒那麼糟

    02 成為你自己,才能成為有趣的人

    03 當你想要改變自己,你便成為值得欣賞的人

    04 什麼時候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05 一個人最大的魅力,就是他的自我

    06 什麼是做自己

    07 自我否定有什麼好處

    08表面在自我嫌棄,淺意識卻拒絕改變

    09 你覺得我壞,我還可以更壞

    10 難過可恥,但有用

    11 走出急性子的焦慮陷阱

    12 恐懼在提醒你,其實你沒有那麼強大

    13 害怕衝突,其實是一個優點



    第二章 我需要付出,也需要回報

    01 為什麼會有不情願的愛

    02 現實換現實,情感換情感

    03 冷暴力,其實就是失控的在意

    04 為何別人的抱怨,讓你煩躁無力

    05 不拒絕,便不自由

    06 為何我們會選擇性討好

    07 付出的陷阱

    08 如何當一個不好惹的人

    09 失衡的付出感是如何傷害關係的

    10 如果我愛自己,為何還需要伴侶

    11 關係裡,每一次衝突都是在表達需要

    12 關注和陪伴的作用

    13 誰應該為這段關係付出努力

    14 從自我成長開始影響伴侶

    15 為什麼我們會習慣性地包攬責任

    16 如何保持界限,不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17 越渴望回應,越容易挫敗

    18 社交關係和親密關係有什麼不同

    19 被拒絕,那又怎樣

    20 媽媽,家庭中的人生導師

    21 母愛與焦慮:透過焦慮看愛與成長



    第三章 好好說話,好好傾聽

    01 家庭的語言:誰有情緒,誰勝利

    02 當媽媽的建議和抱怨讓你很煩時……

    03 為什麼有的人愛講大道理

    04 樓上小孩的啟示──社交恐懼與勇氣

    05 被挑剔的時候,該怎麼辦

    06 陪伴是一門理解情緒、創造連結的藝術

    07 聊得來才是被喜歡?

    08 當你對一個人有情緒時,如何表達更適合?

    09 為什麼講道理無法改變一個人

    10 媽媽的憤怒:你要為我的餘生負責

    11 當情緒失控,對他人造成了語言暴力

    12 處理關係矛盾的第三種方案

    13 陪伴是改變焦慮的正確方式



    第四章 內在成長,外在收穫

    01 心智成熟的四種表現

    02 提升外在或內在就能吸引異性嗎?

    03 為你內心的衝動而活,就是快樂

    04 如何讓自己擁有真正的快樂

    05 抵抗挫折的能力很弱,我該怎麼辦

    06 無聊時刻的心理保衛戰:專注力與刺激的博弈

    07 潔癖和強迫症是隱藏的自我保護機制

    08 提升價值感的四種方式

    09 追求關注卻害怕成為焦點

    10 順境和逆境,哪個更利於個人成長

    11 想要的得不到讓我很痛苦,該怎麼辦

    12 其實,你不想要輕鬆的生活



    ?









      我是二○○七年進入大學讀心理學系的,大三的時候,開始在學校接待心理諮詢者。二○一四年,讀完了七年的心理學課程後順利畢業,在社會上開設心理學的課程,並接待心理諮詢者,一直到今天,我仍在做著這份的工作。



      我接待的第一個諮詢者是一個大一學生,因為害怕室友成績比自己好而來尋求幫助。那時候我也害怕,我怕我幫不到他,但我帶著我的害怕去幫助了他的害怕。我已經不記得怎麼幫他的了,甚至不知道我是否有幫助到他。



      畢業後,我開始「北漂」。我在社會上接的第一個付費諮詢者也是一個學生。當時他跟我說,他是一個研究生,問我接不接。我想我已經研究所畢業了,接個還在讀研究所的個案應該沒什麼問題吧。結果對方來了之後,說他是博士研究生,因為強迫心理的問題擔心畢不了業。我在震驚中冒昧問了一句哪個學校,他說清華,於是我在忐忑中假裝經歷過大世面,開始了我第一次的收費──表演。



      從某個層面上來說,我很棒。並不是每一個心理學系的學生都可以在大三就接諮詢的,更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一個行業裡紮根這麼多年。雖然我知道「我很棒」,但我真正體驗到的是:我好像是個會瞎掰、沒什麼能力的那種人,我是不是在騙人,我一個「學渣」憑什麼幫「學霸」……這種感覺直到今天也沒有太明顯的變化。晚上的時候膨脹,覺得自己真了不起;早上的時候枯萎,發現自己真起不了。



      不同於那時候的是,我知道了這就是人生:會有起起伏伏的情緒,會有滿腦飄逸的想法。生活會變來變去,情緒也是。



      人有很多奇怪的情緒,憤怒、難過、焦慮、委屈、迷茫、孤獨……就像是籃子裡的珍珠,充滿大膽明亮的多巴胺色系,特別好看。去觀察這些情緒的時候,你會發現情緒是人獨有的浪漫。沉浸在煩惱裡,你就像溺水一樣難受;跳出了煩惱,你就像是在戲水一樣有趣。



      多數時候,人之所以會煩惱,是因為掉進了某個可愛的極端: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全部,或者這就是人生的全部了。



      實際上,人生變來變去,你還沒有找到「變」的規律是什麼,你的未來有無數條路可以走,你的豐富性和可能性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這十多年我愛上了思考煩惱,喜歡思考自己的煩惱,也喜歡思考別人的煩憂。如果有人跟我說,他買了什麼好東西,那我沒興趣,但如果有人跟我說,他有一件煩心事,我會馬上邀請他快說說。



      我把這些思考和故事一篇篇記下來,於是有了一本本書,這本書就是其一。我想跟你分享的,是人生的一些可能性。並不是說我說的就是對的、好的,也不是說就是錯的、糟的,我想表達的只是一些不同可能性且可能是你沒有想過的視角。



      本書的簡體中文版原書名是《我沒那麼好,也沒那麼糟》,意思就是,不要用好或糟去定義你的種種,也不必如此去定義他人,而是用「可能性」去理解一個新的世界。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