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α世代,這群小朋友決定我們的未來:凡事問AI、追劇不怕劇透、看遊戲不看電視,拍照不露臉……理解他們,就能知道我們的將來。

α世代,這群小朋友決定我們的未來:凡事問AI、追劇不怕劇透、看遊戲不看電視,拍照不露臉……理解他們,就能知道我們的將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05809
小?馬敦
林佑純
任性出版
2025年6月30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7505809
  • 叢書系列:issue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issue


  • 商業理財 > 行銷/廣告/業務 > 消費者行為

















      ◎「有透明螢幕可看到食材保存期限的物聯網。」α世代這樣畫冰箱。

      ◎自我介紹的個人照,只有背景沒有臉?他們說這是特色。

      ◎就算別人比自己厲害也不羨慕。「大家都不一樣,大家都很好」才正常。

      ◎比起想要買的商品,他們更在乎「不必買哪些商品」,這是資訊排毒。

     

      作者小?馬 敦為日本產業能率大學教授、世代研究專家,

      長年透過產學合作,研究X(1965年∼1980年)、Y(1981年∼1996年)、

      Z(1997年∼2009年)與α世代(2010年∼2024年)的價值觀及消費行為。



      為什麼現在要研究這群尚未成年的α世代(2010年∼2024年)?

      因為這個世代的所有成員都出生於二十一世紀──他們是第一批AI世代,

      出生人數跟X世代相比,只剩1/3,這是消費人口的重大改變。

    ? ??

      作者針對上千位Z、α世代與其長輩,橫跨三個世代比較,

      精準描繪這群出生在數位浪頭上的「少數」,將如何改變未來?

      也許人口負成長未必是壞事,就像雲霄飛車,樂趣就在俯衝而下時的快感。

      理解他們,就能理解下一個社會的樣貌。



      ◎從調查訪問解析α世代生活型態



      這群小朋友有問題不先問真人,先問AI,讓AI做決定。

      不看電視但照樣追劇,買遊戲不怕被劇透。

      (得確認全程都很有趣才要買)



      自我介紹的個人照都很模糊、有人還用背影,

      α世代說:這是恰到好處的距離感,不要強行幫我貼上標籤。



      在資訊爆量的狀況下,訊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排毒:

      不在社群媒體上po華麗美照,只跟3到5個真正親近的人分享。?

      比起想要買的商品,他們更在乎「不必買哪些商品」,並靠AI做決定。



      ◎理解他們,就能理解下一個社會



      .溝通對象不局限於人,只要能讓他們感受到「人性」就能互動。

      α世代跟AI對話的時間可能高於父母。



      .從粉絲經濟到共鳴經濟:追星已成為主流,即使金錢無法負擔,

      也會投資時間和勞力,來支持偶像或職業隊伍(像是應援)。



      ◎這群小朋友決定未來社會的樣貌



      .在虛擬世界描繪理想,再到現實中實現。

      先利用虛擬空間打造理想生活,

      在遊戲裡建造房子、創造角色,再到現實裡實現。



      .運用AI創作與發佈的作品將越來越多,

      兩年後,AI手機的比例將達到40%,「創作」將重新被定義。

      他們善於結合AI的效率與藝術思維的感性,

      讓直覺、美感與創意,成為解決問題與表達觀點的新方式。



      .α世代必須面臨三大災難的挑戰:

      氣候變遷帶來的自然災害、疫情與新型病毒威脅、

      以及因價值觀衝突引發的戰爭與社會對立。該如何因應?

    ? ? ? ??

      凡事先問AI、追劇不怕劇透、遊戲機取代電視,可以拍照但不露臉,

      理解他們,就能理解下一個社會。? ??



    名人推薦



      威煦軟體開發公司總經理、臺灣B2B業務行銷專家�吳育宏

      《信誼好好育兒》Podcast節目主持人�碧安朵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陳姣伶


     





    推薦序一 了解α世代重要嗎?他們是我們的未來�吳育宏

    推薦序二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碧安朵

    序章 這群小朋友決定我們的未來



    第一章 α世代和其他世代哪裡不一樣?

    1 α這個字母代表未知

    2 他們14歲前的成長回顧

    3 自由穿梭在現實與虛擬世界

    4 有問題不問活人,先問AI



    第二章 從調查數據解析生活型態

    1 被限制用手機,但允許玩遊戲機

    2 不同世代間的資訊來源比較

    3 現代孩子還看電視嗎?

    4 不知道商品名稱,也能馬上找到

    5 對元宇宙的認知日益增加



    第三章 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

    1 消費行為深受Z世代影響

    2 約會時間、地點,含糊約定就好

    3 跟機器人說話比真人自在

    4 資訊搜尋行為上的差異

    5 帳號即社群

    6 將生活區分成三個空間

    7 「這最適合你!」標準哪裡來的?

    8 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



    第四章 理解他們,就能理解下一個社會

    1 人口負成長未必是壞事

    2 舊有的行銷逐漸失去合理性

    3 全新的行銷定義

    4 買自己慣用且信賴的經典款

    5 二手交易、募資平臺成為生活一部分

    6 追星已成為主流文化

    7 在社群媒體上發文的必要

    8 購物就是一場令人心動的體驗

    9 討厭拐彎抹角的廣告

    10 AI成為最值得信賴的人

    11 不要強行幫我貼上標籤

    12 不受性別、年齡等社會框架限制

    13 從粉絲經濟到共鳴經濟



    第五章 未來社會,人們如何感受到幸福?

    1 經典品牌得以延續的重要關鍵

    2 α世代必須面對的三大災害

    3 藝術思維將發生更大效果

    4 2030年代的嶄新商機



    終章 超越世代藩籬,相互支持



    結語 不只研究世代,更要洞察未來





    序章



    這群小朋友決定我們的未來




      2025年,日本Y世代(1981年∼1996年出生)和Z世代(1997年∼2009年出生)合計將達到勞動人口的一半以上。基於這項事實,我在日本產業能率大學的小?馬研究室,以「洞察更美好的未來社會樣貌,並探討經營與行銷應有的進化模式」為主題,聚焦於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與行為變化,進行研究和調查。



      所謂的勞動人口,指負責勞動生產與消費,同時也是推動國家市場經濟活力的核心年齡層,也就是15歲∼64歲。勞動人口也是衡量國內市場規模的重要指標,掌握該人口的數量及結構的變化,有助於洞察該國未來社會變遷的走向。



      日本的勞動人口在二戰後一直不斷增加。1995年,泡沫經濟破滅之後,勞動人口一度達到8,716萬人,占總人口的七成。但自那一年達到顛峰之後,勞動人口便開始逐年減少。這個趨勢與日本經濟失落的30年重疊,從中可以觀察到,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影響,勞動人口減少對市場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根據日本總務省的人口統計,2023年的勞動人口約為7,400萬人,比顛峰時期減少了約1,300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也降至六成。這意味著勞動與消費主力約有一成從市場中消失,因此其負面影響可謂相當嚴重。



      年輕人變少,卻是未來社會的核心



      我們的研究室在10年前,也就是2014年,就已開始研究與年輕人有關的主題。當時針對年輕人的研究普遍不受重視,尋找研究夥伴的過程也相當艱辛。因為,當時企業推廣行銷的主要對象,是有存款且購買意願較高的銀髮族。



      「年輕人不願意花錢,再加上年輕人口未來也會持續減少,因此市場規模小,沒什麼吸引力。」企業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出自對未來少子高齡化社會的強烈印象,也就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持續增加,而14歲以下的人口則大幅減少。在通貨緊縮經濟下,企業若要維持不斷成長,眼前的銷售額是最大重點,集中資源在容易達成這個目標的銀髮族,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企業的優先考量。



      然而,到了2018年左右,風向逐漸改變。隨著「想了解年輕人的需求與行為特徵」的諮詢增多,我們被邀請參加企業研討會和培訓課程的機會,以及產學合作研究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同一時期,Z世代陸續成年,他們開始被更明確視為消費者和顧客,這也使年輕人的隱性消費需求逐漸獲得重視。



      隨著時間推移,「Z世代」成為行銷界的關鍵字。例如:如何開發出Z世代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如何找到打動Z世代的行銷宣傳模式?同時,以他們為市場目標的行銷手法,以及相關的書籍和文章也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隨著我們深入了解這群消費者,我們也更常聽到企業對於推動Z世代行銷的幻滅及感慨:「若要滿足他們極為多元的價值觀,就會相對縮小市場規模,導致業務版圖難以拓展。」這也是許多企業的一大隱憂。



      正處於自我成長期的年輕世代,會消費的商品類別其實不多。這些類別大致包括流行時尚、美容、飲食、旅遊、娛樂等,主要和他們與好友間的互動有關。只要涉及交際、交通等「交流」相關活動,年輕人就會消費,但除了這些類別以外的行業,如果將年輕人設定為目標客群,收益反而較低。



      基於這樣的認知,我們在進行產學合作的研究活動時,經常告訴企業方,不能因為眼前的利益,而只將年輕人視為賺取收益的目標,更應向後退一步,俯瞰、理解與年輕人建立連結的意義及重要性。



      目前,α(alpha)世代(2010年∼2024年出生)的年輕人,正處於人格逐漸形成的少年期,而Z世代則正經歷確立性格的青春期。在這個時期,讓年輕人對企業或品牌產生認同感,或是視作美好回憶的一部分,這種情感上的聯繫,有助於提升日後的LTV(Lifetime Value,顧客終身價值),使他們在成年後能進一步支持企業,以最大程度發揮永續經營中,所應重視的事業價值與企業價值。



      從未來年輕世代的消費力,以及他們對市場經濟的影響思考,或許就能一窺新時代社會的前景與商機。10年後的2034年,日本預估的勞動人口約為6,400萬人,又比2024年少了1,000萬人左右。



      假設勞動人口與市場經濟規模呈相近的比例,那麼日本Y世代、Z世代和α世代合計人口總數將達到4,400萬人,並占整個市場經濟規模的七成。特別是Y世代和Z世代,將成長為具備強大購買力的主力族群,成為市場經濟的核心。



      而接下來,α世代也將陸續成年,不斷增加他們的影響力。因此,現在將眼光聚焦於α世代,絕不會是太過急躁的策略。



      以2034年的社會概況來說,將有4個世代(團塊Jr.世代〔1971年∼1980年出生〕、Y世代、Z世代、α世代)共存。我們也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家庭樣貌,一是團塊Jr.世代與Z世代的家庭,另一種是Y世代與α世代的家庭。



      這四個世代與過去相比,家庭關係更融洽、家人相處時間更長。例如,逛街時會透過 LINE 討論:「這件怎麼樣?」、「很適合你,不錯喔!」一連串討論後才決定是否購買,影響彼此的消費行為。更進一步分析這種家庭關係可以發現,現代父母普遍希望孩子能自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且父母也更容易被孩子的價值觀與行為影響。因此,家庭關係對消費行為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力。理解上述兩種不同成員組成的家庭,能給予未來的行銷策略相當大的啟示。



      透過相關研究,我們開始對未來懷抱著某種樣貌的期待,那就是預計從2025年開始,日本社會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或許即將加速發展。



      事實上,這個變化趨勢已悄然啟動。自2020年以來,曾是日本消費主力、引領社會價值觀的團塊世代(1947年∼1949年出生),已經逐步退出勞動人口,也就是青壯世代的行列。隨著社會與企業內部決策領導者的世代交替,社會氛圍逐漸改變,消費行為、工作方式以及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和判斷標準,也迅速發生轉變。



      Z世代與α世代成長於社群媒體、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縮寫為DX)等蓬勃發展的社會環境,他們的感受力與行為規範,將成為2030年代的嶄新標準。



      目前已經有許多企業公布以2030年為目標年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縮寫為SDGs),並以此為未來願景,積極展開企業活動。自2025年起,接下來的10年將邁入「後SDGs時代」,企業也將逐步推出新願景。從行銷到員工的招募與培訓等,大部分企業活動都需要有所改革,以適應新時代的行動模式。在這個即將迎向新時代的分界點,也是重新思考自我、企業在未來社會存在的意義與願景的關鍵時刻。



      這群小朋友決定我們未來的樣貌



      行銷領域中有一種洞察未來社會的手法,那就是觀察年輕世代表現出的新行為。



      10年前,我曾在美國某科學雜誌的一篇報導中讀到,矽谷技術人員進行了日本女高中生的行為觀察研究,他們從女高中生使用手機內建的相機功能,並熱衷於用簡訊互傳照片的行為中,獲得了開發智慧型手機的靈感。這篇報導也啟發了我,因此,自2014年起,我的研究室也開始著手研究女高中生的行為,作為洞察未來經營與行銷進化方向的手段之一。



      在持續追蹤、觀察高中生成長的同時,從2018年開始,我們也將大學生和剛進入社會的Z世代納入研究對象。2022年,我們更進一步納入α世代的中、小學生,展開三世代比較調查,致力於從年輕世代的生活方式中,找出未來社會的本質,並持續將研究結果回饋給實務人士與專家。



      我們的研究以「未來的樣貌將在年輕世代的生活中逐漸浮現」為前提,首先從宏觀的角度,捕捉未來即將發生人口變動等社會經濟上的變化,同時,我們也試圖理解科技的演變。技術革新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為社會變遷帶來深遠的影響。考據、觀察這些社會經濟變化與技術革新,如何影響媒體、傳播及社群的形成,也能夠想像未來社會的樣貌。



      這個過程的重點在於,要明確判斷人們的感受力(sense)何時能追趕上社會經濟與技術革新的步伐。上述兩者為社會帶來了嶄新的價值觀,當人們與這些新價值觀產生共鳴,並逐漸改變對事物的認知(perception)而開始行動時,社會也會逐漸形成新的生活常識(common sense)。



      本書將解釋從Z世代到α世代的價值觀和行為變化。透過與Z世代的對比,理解α世代萌發的新感受、新認知以及新的生活常識,並了解其形成背景,願能為未來的商業願景提供一些啟發。



      為了方便與α世代(2024年時為14歲以下)比較,本書將聚焦於Z世代中較接近α世代的年齡層,也就是所謂「近20歲」(2024年時為15歲∼25歲)的族群。



      在第一章中,我們將初步介紹α世代是什麼樣的一群人,包括α世代的定義、主要行為特徵,以及這些行為背後的價值觀。



      到了第二章,將引用我們與東京千代田的市場調查公司INTAGE共同進行的「三世代比較調查」(包含定量、定性全國性調查)數據,深入比較各世代間的差異,詳盡解析α世代的特徵。本章中也談及日本與其他國家的α世代比較。



      接下來,第三章將解釋從Z世代到α世代,價值觀與行為的變化趨勢,並洞察不久後的未來可能發生的社會現象。到了第四章與第五章,主要探討後SDGs時代,也就是至2030年代間,社會可能出現的新商機。



      本書將深入探討2030年代的媒體、廣告、行銷、品牌經營的模式,同時思考行銷在下一個時代中的存在意義。未來的行銷人,將不再只是促進消費的角色,而也肩負新的社會使命─承擔實現正和社會的重任。



      在各章的結尾處,也安排與各領域專家的對談專欄。這些對談包括指導α世代的教育實務人員、新生代行銷的研究者、媒體與社群的專家,以及廣告溝通的實務工作者,以從中獲得專家們對於未來的深度洞察。



      期望讀者們都能透過本書,感受到新時代的氣息,建立描繪未來願景的基礎,協助社會持續成長。



    推薦序一



    了解α世代重要嗎?他們是我們的未來

    威煦軟體開發公司總經理、臺灣B2B業務行銷專家�吳育宏




      我有一個「α世代」(2010年∼2024年出生)的兒子。



      曾經,我和許多家長一樣,試著用我們這個世代所理解和信仰的價值觀,去教育、塑造他。例如,我成長於資源並不充裕的年代,經過父母和我們這一代的努力,才改善了經濟條件,所以,我一度以為他對物質條件的追求,和我小時候一樣。



      直到我發現手機、電子產品早就是校園裡的標準配備,披薩和漢堡也不再稀奇,我才意識到:「改善物質條件」可能不是他們這個世代主要的動機來源。



      若是我固守在舊世代的同溫層裡,大可數落他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再搬出臺灣八○年代各種經濟起飛的勵志故事,逼著孩子坐在沙發上聽完我的老生常談。但是,我慢慢發覺,這麼做只是逃避:逃避理解與我這一輩截然不同的新世代。



      相較於我們在物質匱乏的生活中努力改善經濟,α世代的挑戰反而是在選擇過多的環境中尋找自我定位。如果我用「我以前多苦」的方式說教,只是把焦點放在「比較」,而非「理解」,反而會使父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於是我試著用更多提問取代說教,讓自己少一點權威、多一點好奇,這才一步步接近α世代的內心世界。



      從家庭客廳的場景,到產業、社會,乃至於國家發展,了解α世代重要嗎?當然重要,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未來。然而,了解α世代容易嗎?一點也不!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經常可以看見假裝傾聽的大人,教育或管理一群他們並不了解的對象,這是何等諷刺、危險的事情。



      本書透過大量的跨世代訪談、生活型態調查與數據,分析α世代為何面臨挑戰,以及該如何理解與應對,進而將這些挑戰化為未來的機會,深入淺出且精闢的解剖α世代。



      作者引用AI、元宇宙、ChatGPT等實際案例說明,讓人有接地氣、身歷其境之感,彷彿像是和作者小?馬教授,坐在客廳或教室內對談。我認為,本書不僅適合α世代的父母,它更是所有行銷人員、管理者不可多得的溝通指南。



      讓我們一起深入α世代的內心世界,陪伴他們尋找屬於自己的定位和答案,並讓他們帶領我們走向下一個時代。



    推薦序二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信誼好好育兒》Podcast節目主持人�碧安朵




      身為幼兒教育研究者,同時也是一名母親,我在教學與日常育兒的每一刻,都觀察著α世代孩子的變化與挑戰。



      α世代子從小就接觸豐富的數位科技,並與AI共同成長,他們可以輕易的接觸世界、拓展邊界,且擁有多元的教育資源。然而,α世代孩子也面臨數位成癮、網路暴力,以及童年被疫情隔離。在互動與人際連結方面,則經歷巨大的空窗期。



      α世代作為未來社會的主角,他們將在2030年後陸續成年,逐漸成為社會的主心骨,距今僅剩下5年。身為家長或教育者的我們不免憂心,這樣的世代將如何引領社會?



      不過,我們可以透過觀察現狀,看見未來的輪廓,因此作者相信,未來樣貌將在年輕世代的生活中浮現,藉由觀察和調查,描繪α世代可能的未來。



      在閱讀本書前,我很難想像作者行銷研究為主軸,要如何描繪α世代?甚至思索,這本書會不會只適合從業人員閱讀?



      然而,當我讀到書中指出未來家庭的兩種組合:團塊Jr.世代家長(1971年∼1980年出生)與Z世代孩子(1997年∼2009年出生)、Y世代家長(1981年∼1996年出生)與α世代孩子。而α世代受家長的影響,表現出獨有的世代個性,不禁讓我眼前一亮。



      而我正好是七年級生(民國70年至79年生,即Y世代),女兒則出生於2016年。我的孩子不僅是α世代,幼兒時期也經歷疫情,讓我更想從書中進一步了解,「我們」如何影響並形塑孩子?經由作者的調查與研究,α世代又表現出何種特質?



      作者將長年的觀察與研究結果匯集於書中,讀完本書後,我對α世代的憂心與疑問,都獲得安慰與解答。



      我最有感觸的是,書中指出Y世代家長多為雙薪家庭,所以更願意將金錢投入於養育孩子,因此α世代從小參加各式各樣的才藝課程與活動;Y世代家長也更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會強迫學習,而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或長處,這都影響著α世代的價值觀。



      同時,由於數位裝置早已融入生活,α世代不僅具備較高的科技素養,也對AI展現極高的接受度。由於他們能夠快速的獲取資訊,所以α世代總是迫不及待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不願花太多時間自行搜尋。



      我發現,作者的研究結果完全符合我與孩子的經歷,真實的呈現出α世代孩子如何面對世界,並反映出他們如何思考、學習與表達,這也是為何本書值得我們關注。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α世代,這群小朋友決定我們的未來》一書,雖然並不從傳統教育理論出發,但對臺灣家長而言,這本書擁有高度的參考價值與啟發性,為我們理解α世代的行為、價值觀與媒介使用習慣開了一扇窗,同時也提供教育轉型、親子關係等值得反思的視角。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