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她們將往何處去:日本時代女性的十字路與青春夢

她們將往何處去:日本時代女性的十字路與青春夢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858071
張文薰,李心柔,林宇軒,阮芳郁,周欣,韓承澍,黃亮鈞
這邊出版
2025年6月18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9858071
  • 叢書系列:邊寫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邊寫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給苦惱的姊妹們!」

    1920─1940年代臺灣島上女性命運的縮影

    重新描繪百年前或明豔、或黯淡的堅毅身姿



      父親因捲入罷工風潮而失業,為了一家溫飽,秀蘭只好去應聘咖啡店女給;家貧而不得不給人做「媳婦仔」的愛娥,每天面對的卻是丈夫的暴力相向與公婆的冷言冷語;歷經一連串不幸、心智失常被送往精神病院的玉梅,在一場蓄意縱火後,眼看就要逃出生天……



      女學生、咖啡店女給、紡織廠女工、謎樣的蜘蛛女……她們在都市空間中浮游,在傳統與現代間擺盪,談突破桎梏的自由戀愛,組第一線抗爭的勞動聯盟,這些女性的命運最後指向何方?是否會有相同的歸處或去路?



      本書共收錄六篇當代青年創作者的轉譯故事與七篇日本時代臺灣作家的相關文本,透過敘事的延伸,重新描繪百年前女性的形象與遭遇,一探她們在現代化的時空狹縫中所面臨的幸與不幸。



    本書特色



      完整收錄戰前臺灣文學作家文本:張文環〈論語與雞〉(鍾肇政譯).〈憂鬱的詩人〉(新譯)、楊華〈薄命〉、吳天賞〈蜘蛛〉(新譯)、王詩琅〈夜雨〉.〈青春〉、呂赫若〈財子壽〉(鄭清文譯)。

    ?


     





    【導讀】請回答,一九二二→二○二五



    張文薰�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故事篇

    啟程之鐘──李心柔

    搏命──林宇軒

    消失的蜘蛛──阮芳郁

    娜利耶──周欣

    基隆港勃露斯──張文薰、韓承澍

    瘋人們──黃亮鈞



    文本篇

    論語與雞──張文環�著 鍾肇政�譯

    薄命──楊華

    蜘蛛──吳天賞�著 林蔚儒�譯

    夜雨──王詩琅

    青春──王詩琅

    憂鬱的詩人──張文環�著 韓承澍�譯

    財子壽──呂赫若�著 鄭清文�譯



    ?





    導讀



    請回答,一九二二→二○二五

    張文薰�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一九二二年,謝春木(a.k.a追風)在東京發表〈她將往何處去〉,是臺灣新文學第一篇具有現代性意義的小說──這是臺灣文學研究的基礎知識,也是本書書名的由來。小說主角是等待未婚夫從東京回來完婚的少女桂花,得知未謀面的未婚夫已有戀愛對象後,她在母親與表哥的建議下接受退婚,進而為了改變因循保守的臺灣社會,決定前往東京留學。也就是說,這篇以問句為名的小說,早已設定了答案:她將往獲取新知識、爭取個人自由、實踐改革理想的東京前去。這篇小說的語言流暢、敘事觀點明確,從社會制度來解決個人處遇的情節也極為合理。問題是,從發問到回答,都是男性作者的意思。



      「為了臺灣的社會,放一把革命的烽火。」這真的是失戀少女桂花、或是所有女性們都想要的嗎?



      楊逵的〈送報伕〉、呂赫若的〈牛車〉、龍瑛宗的〈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張文環的〈閹雞〉、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這些臺灣文學經典裡都有苦難的女性,她們是慈愛的母親、是堅忍的妻子、是順從的女兒,或是嬌俏天真的夢中情人。她們在不幸中的自我犧牲,成為男性角色奮鬥向上的燃料;她們早在男性成為命運主角前就已經在場,當她們或死亡或沉默而退場,改變臺灣命運的英雄才會正式登場。



      挖掘事件角落女性的身影,那是歷史家的任務,但要聽見生活摺縫間女性的聲音,還是只能靠文學。本書於是改變問法:「她們將往何處去?」就是以文學擅長的想像力,回應百年前當臺灣邁進現代性社會時刻,那個一度只能單選「東京」這個項目的嘗試。身為文學的學徒,我們回到作品的字裡行間,用考證與聯想,讓作為配角或背景的女性角色顯影,賦予她、她、她們,也擁有困惑的權利、出走的勇氣,描繪她們之間規模不一的反叛與連結。



      她們曾經在作家的凝視下,走上早已鋪就的荊棘之路或康莊大道。比如為了償還家族負債而出嫁,從而在夫家苛待後瘋狂的她,是楊華〈薄命〉中的愛娥,更是呂赫若〈財子壽〉裡的玉梅。作家把她們無助地擺置在財、子、壽價值觀的祭壇,激發讀者產生「又是一個舊禮教的犧牲者!」(〈薄命〉)的悲憤。同樣是為了成全父兄的理想,她們出嫁之外的選項,往往浮沉於風月,獨自面對陌生人的情慾消費,比如王詩琅〈夜雨〉中被賣作咖啡店女給的秀蘭,吳天賞〈蜘蛛〉裡周旋於調笑與調戲的小吃攤女老闆,都在暗示缺乏婚姻家庭保護傘的女性之可憐與可畏。而當受過教育、擁有知識視讀能力的她們展現出自主命運的野心,就會如王詩琅〈青春〉的月雲一樣,曾經被高女同學期許成為「我們的關屋敏子!」,卻突然罹病,只能在療養院中哀嘆:「戀愛!結婚!年輕的人應該享受的權利,我已沒有資格去享受了!」或如張文環〈論語與雞〉的阿嬋,以及楊華〈薄命〉的愛娥一樣,她們無法享受新式學校教育的紅利,終究在現代社會的入口處退場,成為男性主角無奈的心頭遺憾。



      女性的無助與男性的無奈,並不是殖民地臺灣人的專利。就像王詩琅〈青春〉中,被送進療養院與現實世界隔離的,也包含來自日本的千代子;而破壞千代子婚姻的,是在〈夜雨〉中喚起同情的咖啡店女給。張文環〈憂鬱的詩人〉裡的簡,無法引導日本鋼琴伴奏家富田美世自主獨立,反而憂鬱了起來。都市裡的基礎設施與各種新興職業,鋪陳燈紅酒綠的危險氛圍的同時,也提供個人開展自主性、建立人際連結的可能。她們可以沿著路燈穿越黑夜,可以在療養院、咖啡店、讀報會中結交階層、族群雖然不同,「意氣卻很投合,如姊妹一般親密」(〈青春〉)的友人。這種情誼足以讓女性產生「我也欲做女人中的女王!」、「我還不願意死的!」(〈青春〉)的前進動力,也足以催生二○二五年的我們關於「她們」的種種聯想。



      這些聯想當然必須在歷史的框架中產生真實,同時迴盪著鋼琴與流行歌謠的旋律,期待能帶給讀者至少兩種閱讀樂趣:一是在字裡行間辨識出臺灣歷史環節,指認出文學史人物;第二種是沉入角色心緒,吟味脈絡鋪陳的聽故事趣味。本書收錄了促發寫作動力的臺灣小說,包含已是代表作等級的〈財子壽〉、〈薄命〉、〈論語與雞〉,以及因?題材的邊緣或風格的難解而較少被關注的〈夜雨〉、〈青春〉、〈蜘蛛〉、〈憂鬱的詩人〉,其中〈蜘蛛〉、〈憂鬱的詩人〉為全新中譯。我們幸運地擁有文訊、遠景等出版單位的支援,獲得與作家後人聯繫的管道,一同走上召喚臺灣文史記憶之路。藉著以故事喚醒文學的過程,展現混雜著日語、臺語、漢文與當代國語的聲音風景,重新思考百年前的她們,在「為了臺灣的社會,放一把革命的烽火」(〈她將往何處去〉)的振奮,以及「花卉盛開一時,才肯凋謝;我卻在含蕾未開,就要夭折」(〈青春〉)的悲憤之間,所經歷的心路軌跡。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