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有意思的聊齋】當代大師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鬼卷

【有意思的聊齋】當代大師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鬼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091060
馬瑞芳
漫遊者文化
2025年6月1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6264091060
  • 叢書系列:文學筆記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筆記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聊齋志異,中式魔幻現實故事!

      妖鬼不嚇人,人心才難懂。



      華文世界解讀聊齋故事第一人----馬瑞芳

      用現代心理學、社會學的視角解讀古代暢銷小說,

      分析神鬼故事裡投射的人間真實、寄託的希望與恐懼、不能明說的苦悶與愛怨。



      阿根廷大作家波赫士,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寫紅樓夢的曹雪芹,他們不同世代,語種不同,創作類型不同,唯一的生涯共同點是:他們都愛讀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始終考不上科舉的蒲松齡,在西舖畢家當私塾老師的時候,把他對現實生活的種種感懷,藉由神鬼妖狐之口,講各種人世真實,各種苦悶徬徨以及各種人生智慧,寫成了《聊齋志異》。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是大多數古人讀聊齋的感想。

      但《聊齋》不只是經典名著,它也是幾百年前的「黑鏡」、「戀愛實境秀」、「人性觀察劇」,妖鬼不嚇人,人心才難懂



      鬼狐妖都來了:用聊齋打開現代人的內心劇場

      ◆做聊齋鬼比做人好:為什麼當了鬼,人生才真的開始?人鬼戀、報恩鬼、考試鬼,鬼場現形!

      ◆狐狸精不是壞女人:看見女力、慾望與愛的主導權,為什麼她們的愛,更自由、更坦蕩?

      ◆妖怪比人還講義氣:當友情遇上異種生命,那些比人更守承諾、更懂情感價值的動物精怪!



      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共五卷。

      將聊齋志異的491篇故事,精選120個故事,分成【鬼、狐、妖、神、人】五個主題。

      《鬼卷》解讀鬼與鬼、人與鬼之間新奇有趣又變幻莫測的故事;

      《狐卷》展現了狐女、狐叟、狐書生等一系列生動傳神的狐狸精形象;

      《妖卷》剖析了一系列幻化成人形的妖,以及自然界的生靈成精後與人類產生的聯繫;

      《神卷》塑造了各種各樣的神仙形象,講述了人與神仙、人置身於仙境的奇妙經歷;

      《人卷》描繪了平凡塵世間各種匪夷所思的奇人異事與百姓非比尋常的生活經歷。



      《當代大師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鬼卷》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



      《聊齋》寫出了各類生動精彩的鬼:有鍾情鬼,有復仇鬼,有報恩鬼,有盡顯官場醜態的鬼,有歷盡三世輪回冤情不解的鬼,還有鬼中之鬼。

      《聊齋》中的淒美女鬼,他們在花樣的青春年華中喪失了生命,透過書生重回人世,能夠借體還魂以鬼做人妻,也有精神戀愛,更有遇人不淑反被吞噬,不是所有的女鬼都能得到溫暖跟愛情?

      男鬼的故事同樣精彩,

      《葉生》病死念念不忘功名,還魂捐官,衣錦還鄉還是空。

      淹死鬼《王六郎》是好鬼最後成仙,

      《席方平》為報父仇,一鬼之力掀翻冥世黑暗。



      鬼魂的遭遇,鬼魂的追求,鬼魂的倫理難題,「鬼生」就是人生。

      人生解決不了的問題,鬼都能圓滿解決

      《聊齋》鬼故事雖有恐怖可怕、鬼氣森森的一面,更有美麗清新、奇幻妙絕的一面。而且比人間故事更有趣、更好玩、更機智、更有深刻的內涵。



    本套書特色



      1.打破以往閱讀方式,從鬼、狐、妖、神、人五大主題,全新的角度解讀聊齋志異。

      2.作者馬瑞芳是全球漢學界認定的聊齋專家,專注研究聊齋四十餘年,選編故事的角度貼合專業與大眾閱讀樂趣。

      3.特別收錄:蒲松齡故居收藏之《聊齋圖說》彩圖;及出自《詳注聊齋志異圖詠》黑白插圖。



    專業推薦



      郝譽翔(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蔡造?(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


     





    《畫皮》:標誌性的《聊齋》鬼故事

    《考城隍》:確立《聊齋》善惡的標準

    《聶小倩》:倩女幽魂的道德救贖

    《連瑣》:蒲松齡夢中情人的昇華

    《小謝》:兩個小鬼頭,一對並蒂花

    《宦娘》:人鬼情未了

    《晚霞》:俊美鬼龍宮相愛

    《伍秋月》:人鬼戀舊瓶裝新酒

    《魯公女》:生死年齡隔不斷情緣

    《公孫九娘》:改朝換代斷腸花

    《林四娘》:誰將故國問青天

    《竇氏》:農家女厲鬼復仇

    《梅女》:三百銅錢一條命

    《嘉平公子》:俏女鬼炒帥哥魷魚

    《水莽草》:情義無價水莽鬼

    《葉生》:死魂靈的功名路

    《司文郎》:瞎眼冬烘掌文壇

    《于去惡》:鬼魂的學官考試

    《三生》:讀書人的千萬冤魂

    《餓鬼》:學官原是餓死鬼

    《考弊司》:學官要割學生肉

    《陸判》:換心換頭的判官朋友

    《褚生》:與人為善得善果

    《席方平》:鬥士掀翻閻羅殿

    《王六郎》:置身青雲不忘貧友

    《祝翁》:泉路茫茫去來由爾

    《公孫夏》:賣官鬻爵的警世圖畫

    《田子成》:鬼父孝子喜相逢

    《劉夫人》:鬼嫗企業家

    《閻羅薨》:閻王也有死時候



    ?









    玄幻莫測聊齋鬼




      《聊齋》問世三百多年魅力不衰,鬼故事是重要因素。鬼故事為什麼比純粹的人間故事更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因為《聊齋》鬼雖有恐怖可怕、鬼氣森森的一面,更有美麗清新、奇幻妙絕的一面。而且《聊齋》鬼故事比人間故事更有趣、更好玩、更機智、更有深刻的內涵。



      世上有沒有鬼?有鬼論者說有,無鬼論者說無。讀者看《聊齋》,卻身不由己相信有。《聊齋》令人信服地寫出了鬼的特有存在形式,寫出了各類生動精彩的鬼:有鍾情鬼、有復仇鬼、有報恩鬼、有盡顯官場醜態的鬼、有歷盡三世輪迴冤情不解的鬼,還有鬼中之鬼。《聊齋》寫靈魂出竅的步驟,寫精彩奧妙的輪迴和寓意深邃的三生。在這些奇異驚悚的描寫背後,是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聊齋》中的淒美女鬼最能牽動讀者心弦:連瑣、小謝、伍秋月、宦娘、晚霞、竇氏、梅女、魯公女、公孫九娘……她綠裙飄飄,她甩出鮮花朵朵,她騎著黑色馬駒,她彈著叮咚琴曲,她吟著優美詩篇……一個一個向讀者款款走來,走出不同個性、不同故事、不同命運。《聊齋》女鬼都是在花樣的青春年華喪失了生命,生活在陰冷黑暗的墳墓裡。



      她們懼怕寒冷,懼怕黑暗,她們用詩句述說哀傷和憂愁。她們不甘沉淪,想回歸人間,到人間尋找溫暖,尋找愛情,追求光明。她們在《聊齋》書生跟前驀然出現,悠然消失,像一陣微風,像一縷輕煙。這些弱不禁風的女鬼、憂愁傷感的女鬼、以淚洗面的女鬼,引起人間書生憐香惜玉的柔情。美麗、柔弱、怕冷、憂愁愛詩,是《聊齋》女鬼俘獲人間書生和幾百年讀者的靈丹妙藥。



      《聊齋》女鬼怎樣返回人世?靠跟她們打交道的正人君子。他們的浩然正氣導引女鬼,或者走出陰冷的墳墓,或者走出祟人的魅影,走向完善,重回人間。《聊齋》女鬼和《聊齋》書生有撲朔迷離、錯綜複雜的關係。有時,書生的愛情讓女鬼的白骨頓生春意;有時,女鬼跟書生心心相印卻只保持著精神戀愛;有時,即使做鬼,也不能擺脫惡勢力的迫害和吞噬……《聊齋》女鬼能起死回生,能借體還魂,能輪迴轉世,能以鬼的身分做活人妻;但如果遇到的「對手」是朝廷的屠刀,一切能給女鬼帶來重生的招數都沒用。《聊齋》女鬼離不開社會,離不開時局。



      《聊齋》寫鬼,離奇古怪,五花八門,就像《聊齋自志》說的,「事或奇於斷髮之鄉」,「怪有過於飛頭之國」。但如果把鬼故事放到封建社會1末期特殊的背景中分析,鬼魂的遭遇,鬼魂的追求,鬼魂的倫理難題,實際上是時代生活的再現。從對生活的表現看,「鬼生」就是人生,從作者想表達的理念看,「鬼生」勝於人生。



      論者喜歡談論《聊齋》女鬼,殊不知《聊齋》男鬼同樣精彩紛呈,且有濃郁的社會品格。多篇《聊齋》故事寫到讀書人為功名魂遊。人死了,追求功名的心不死;人死了,到陰司繼續追逐功名。這是多麼可怕可笑的精神狀態?讀書人為什麼這樣倒楣?因為他們的命運掌握在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裡男盜女娼的人手裡。學府成了割學生肉的地方,考官是餓鬼轉世,前世做過畜生,這輩子成為高居人上的官員。蒲松齡在科舉路上拚搏一輩子,熟悉學府和學官,知道這裡面的內幕。他把現實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學界變形,放到陰曹地府。



      鬼也可以正氣凜然,鬼也可以掀翻黑暗吏治,毛主席欣賞的席方平即如此。冥世黑暗,席方平從城隍、郡司到閻王,一反到底!下油鍋、上刀山、遭鋸解,絕不屈服。〈王六郎〉中的淹死鬼王六郎、〈水莽草〉中的水莽鬼祝生,都是善良的正人君子,跟〈考城隍〉裡的宋燾一樣,好人有好報。



      《聊齋》的鬼故事像十八世紀英國流行的哥德式小說。哥德式小說以中世紀城堡、修道院或荒野、廢墟為背景,描寫恐怖、神祕、驚險、迷信事件,常有鬼魂出現,因其緊張多樣的驚險性、深刻的問題性引人注目,有「黑色性」,人稱「黑色小說」。所謂黑色性,就是把邪惡、可怕的東西作為主要描寫對象。《聊齋》中不少鬼故事常以荒野或廢舊的古宅為背景,有駭人聽聞的惡鬼登場亮相,這便帶有一定的「黑色性」,並以「黑色性」塑造了作品生命力。說〈畫皮〉是「黑色性」小說的祖宗當無大錯。〈陸判〉則在「黑色性」之外透露如許人性的溫馨光輝。凡人跟判官交了朋友,想換頭就換頭,需要換心就換心,現代醫學解決不了的難題,《聊齋》鬼都能圓滿解決,何等快意。



      若說鬼故事是蒲松齡發明創造的,當然不對。蒲松齡之前,死而復生、人鬼之戀、完整的陰司、多彩多姿的鬼魂,早被前輩作家創造出來。但蒲松齡後來居上,另闢蹊徑,善於尋找新的描寫對象,善於熔鑄新的藝術世界。他寫鬼魂對現實中達官貴人的報復或調侃,寫閻王也會死,閻王也可以溫柔善良……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把前輩作家,包括蒲松齡崇拜的干寶的鬼故事拿出來跟《聊齋》故事比一比,論多樣性、豐富性、觀瞻性,《聊齋》鬼故事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把外國作家的鬼故事擺出來跟蒲松齡的鬼故事比一比,從但丁的《神曲》到歌德筆下的魔鬼,二十世紀風行的電影中,從《幽靈西行》(The Ghost Goes West)、《冷酷的心》(Corazon salvaje)到《第六感生死戀》(Ghost),論人文關懷和藝術手法,《聊齋》鬼故事絕不比這些西方作家的鬼故事差。無怪乎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大師馬奎斯、波赫士都是蒲松齡的忠實擁戴者。



      王漁洋說蒲松齡「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喬羽歌詞《說聊齋》「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閱讀《聊齋》鬼故事,可以得到很深的體會。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