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認識書法:六度書法獨門理論,書體、筆墨、性情、書家、觀念與再造,成為一個懂書法的人

認識書法:六度書法獨門理論,書體、筆墨、性情、書家、觀念與再造,成為一個懂書法的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69396
方建勛
原點
2025年5月26日
220.00  元
HK$ 187  






ISBN:9786267669396
  • 叢書系列:In-art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In-art


  • 藝術設計 > 書法 > 總論











    你的書法一直寫不好

    或許是因為沒有真的----認識書法



    寫書法的人

    從看懂到會寫,這一本就夠



    �一堂學生都搶著上的,超人氣書法通識課�



    修習書法三十年,北大書法課名師

    書法篆刻研究者、北大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

    方建勛老師給你……



    六度書法獨門理論

    從書體、筆墨、性情、書寫、觀念和再造

    成為一個懂書法的人?? ?



      這本書將帶你……



      •梳理千年書寫發展史,系統化分辨不同五大書體的律動與形體

      •一次邂逅40書法名家,一覽350多幅名家作品和珍貴字帖

      •看歷代書法家的「單字比一比」,一個字秒懂書寫的多重意境

      •從點、線、面掌握字體的結構、整體布局、墨色的變化  

      •用專業語言品評書法,成為一個懂書法的人

      •將書法、繪畫、印刻結合,進一步理解紙上的美學布局

      •從入門到進階的上手練習,書法名師給你練習清單,透過影片寫給你看



      懂一點書法,讓你從此進入一個新世界。



      【一堂學生都想擠進去上的通識課】

      ▌練了多年書法,但對其歷史和流變一知半解?

      ▌看到一幅對聯或一塊匾額,卻連字體都分不出?

      ▌為什麼隸書最有畫面感?

      ▌書法為什麼要強調使用中鋒?書法為什麼要追求「貫氣」?

      ▌為什麼很多書法家的字,結構寫得很不端正,卻被認為是佳作?……



      北大學書法課名師方建勛,從哲學、美學,以及實務面來回答你。



      【一場書法大家字如其人的性情大剖析】

      帶你深入比對中國書法名家,風格來自書寫過程的差異;從一幅字裡看到寫字的那個人,如何將喜怒哀樂、個性、情緒都映現在書法裡。



      ▌弘一大師晚期筆觸為什麼走向極簡?李叔同時期的字體又是如何?

      ▌同一個「能」字,蘇東坡、王羲之、董其昌、米芾寫得有何不同?

      ▌寫字超快的王獻之,以及寫字超慢的黃庭堅,寫出來的字會是如何?

      ▌米芾如何把筆當刷子創造出獨特「刷字」?

      ▌不愛斷字不愛換行的王獻之,如何用一筆把多字串連起來?

      ▌顏真卿塗塗改改、髒兮兮的《祭姪文》,為何能成天下第二行書?

      ▌為何徐渭號稱書法界的「天下第一快刀」?



      ……大器瀟灑的蘇軾、字裡帶著刀感的歐陽詢、吳昌碩的臨帖永無止境,

      以及全靠情緒化來寫字的王羲之,都在書中和你相遇。



      【一把帶你走入書體世界,打開文字美學的鑰匙】



      從殷商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大篆,到秦代的刻石、漢代的簡牘;從魏晉時期的行草尺牘,到唐代的楷書名碑;從宋元時代的文人書畫,到明代的豎軸巨制,再到清代的金石風潮……空間、時間、節奏、造型、虛實、陰陽、剛柔,關於美的各種感悟,都凝聚在書法極純粹的線條、極簡單的黑白世界中。



      這本書,更要帶你用既高且廣的角度觀看書法……



      ▌如何掌握形與神,用筆勢展現書法的筋骨、皮肉、脂澤、風采神韻

      ▌如何通觀意與法,掌握美感法則,深入理解書法潮流的演變?

      ▌如何連結書與畫,弄懂文字與圖像,書法與國畫的相互影響?

      ▌為何說印章其實是一種特殊書法?如何透過印章補充書法的章法布局?

      ▌如何透過書法作品上的題跋,欣賞原作者與收藏者的跨時空對話?

      ▌為何欣賞書法,可以運用西方抽象藝術的角度,與眼光來觀看解讀?



      【一部書法習字入門指南】

      ▌想學習書法,要從什麼字體練起?

      ▌如何選擇筆和紙、要注意哪些事項?

      ▌學習書法為什麼要臨帖?如何從臨帖進入創作?



      還給你—

      10個書法入門進階字帖清單+10組教學影片



      掃描書中QR code,書法名家寫給你看……

      沒有拜師也可以照著練!





    ?


     





    序? 言為什麼你一定要懂點書法

    引? 言 如何欣賞一幅書法作品 ?

    ?

    第一章書體:如何欣賞不同書體的美

    五體:如何分辨不同的書體

    甲骨文:孩童期的天真爛漫

    篆書:從調皮幼童到大家閨秀

    隸書:先學會欣賞「橫」這一筆畫

    草書:律動如奔跑,衝擊如搖滾

    行書:每個字都像在跳舞

    楷書:優雅、力量與理性之美

    ?

    第二章筆墨:如何用專業語言品評書法

    筆墨:怎麼寫比寫什麼更重要

    點畫:點、線、面,各美其美

    筆劃:方圓中和,才能雅俗共賞

    結構:中正、平衡與奇險之美

    章法:錯落排布,讓字「動起來」

    墨色:單一的墨,寫出「五彩斑斕」的黑

    ?

    第三章性情:如何感受書寫者的個性與情緒

    性情:為什麼說「字如其人」

    王羲之:將多情細膩融進字裡

    歐陽詢:又冷又硬的風格怎麼來的

    張旭:在草法的邊緣瘋狂試探

    顏真卿:塗塗改改,也能天下第二?

    蘇軾:瀟灑的人,才能寫出瀟灑的字

    徐渭:書法界的「天下第一快刀」

    伊秉綬:儒者風度,寫出廟堂氣象

    ?

    第四章書寫:如何理解不同書家的書法風格

    書寫:風格來自書寫過程的差異

    王獻之:一筆書,把書寫當作探險

    黃庭堅:寫得慢,作品才能閑淡悠遠

    米芾:節奏大師,率性「刷字」

    弘一法師:刪繁就簡,由動入靜

    吳昌碩:臨帖無止境,二十年磨一劍



    第五章觀念與再造:如何透過書法看到中國的美學觀

    觀 念:站在更高的維度看書法

    形與神:書法的肉身與靈魂

    意與法:通觀書法潮流的演變

    書與畫:書法和國畫的相互影響

    書與印:書法和印章的彼此互動

    傳與藏:書法的流傳和收藏

    內與外:用世界藝術的眼光看書法

    古與今:王羲之的成聖之路



    第六章習字:如何開始練習書法

    習字:理解書法為什麼必須練字

    工具:學習書法怎麼選擇筆和紙

    起步:學習書法為什麼要先臨帖

    進階:怎麼從臨帖進入創作



    附錄? 書法學習範本字帖清單





    ?









    為什麼你一定要懂點書法




      說到書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幾乎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幾千年來,陪伴每個讀書人走過一生的視覺藝術,就是書法。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從小就開始接觸書法,而且從事這項藝術的時間是整整一輩子。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每個讀書人,既是書法藝術的創作者,也是書法藝術的觀看者,他們在書法中獲得了美的滋養與感悟。放眼整個世界藝術之林,這種現象也是絕無僅有的。



      如果說中國古代在藝術教育上有什麼獨特之處的話,那麼,至少有兩種藝術形式的修習是很特別的─一是古琴,一是書法。前者訴諸聽覺,後者訴諸視覺,二者都是修心養性的終身教育。但相對而言,書法比古琴更為普及。



      所以,在今天這樣一個電腦和手機都已普及的時代,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你可以不練字,但無論如何也應該懂一點書法。



      從小處說,懂一點書法,是中華民族最樸素的文化情結。



      記得小時候,我對照著樣本抄寫生字,有幾個寫得比較像,就覺得很有成就感。等到了毛筆描紅的階段,老師會用紅筆把寫得好的字圈起來,我每次都要數一數今天得了多少個圈。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今天,絕大多數人早已不用毛筆寫字了,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寫字也 已經被打字替代。但是,認為「字是一個人的門面」,仍然是一個稱得上 「頑固」的文化傳統。幾乎每個人心中都有寫一筆好字的種子。看到有人寫一筆好字,我們就不禁會對他另眼相看。



      這個世界上,很少有哪一個民族像我們這樣注重文字的書寫。



      時代在發展,你可以不會用毛筆寫字,也可以不練書法,但面對一幅 書法作品,你不能只會簡單地讚歎「厲害」、「強」,而應該能辨認出字體,能從筆法、結構、章法、墨色等各個層面去欣賞、評點。這也叫「懂一點書法」。在本書中,我會把這套欣賞、評點書法作品的專業術語和方 法教給你。



      能懂這一點,就很了不起。



      從大處說,懂一點書法,就掌握了貫穿整個中華文明的藝術形式。



      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伴隨了漢字幾千年的歷史,是文化的核心藝術形式。



      在中國藝術史上,從殷商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周代鑄造在青銅器上的大篆,到秦始皇時期的泰山刻石、漢代的居延漢簡;從魏晉時期的行草尺牘,到唐代的楷書名碑;從宋元時代的文人書畫,到明代的豎軸巨制,再到清代的金石風潮,書法始終在場,從不缺席。直到今天,書法藝術仍然是活的藝術。



      所以,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寫西方藝術發展史,往往拿建築作為主線;寫中國藝術發展史,最適合作為主線的藝術形式便是書法。的確,每個時代的文藝風氣,都能在書法中得到體現,這是其他藝術形式做不到的。



      在這本書中,除了講解與書法相關的知識,我還會帶你看大量的書法作品。每一節都有豐富的圖片,這些精選的書法名作,希望你能仔細看。畢竟書法是一門視覺藝術,觀看作品是怎麼都繞不過去的。看過這些作品,讀過我的分析,從此,你對中國書法的瞭解就不僅僅是大家都知道的《蘭亭序》,你還會遇到《張遷碑》、《朝侯小子殘碑》、《喪亂帖》、《祭姪文稿》、《肚痛帖》、《寒食帖》、《嬰香方》,等等;你不僅會對它們形成直觀的印象,還能說出它們各自妙在哪裡。



      空間、時間、節奏、造型、虛實、陰陽、剛柔……中華民族對美的各種感悟,都凝聚在書法最純粹的線條、最簡潔的黑白世界裡了。懂一點書法,最容易一通百通。



      從實用角度說,懂一點書法,你還擁有了一種高階的社交貨幣。



      在現代的社交場合,除了談工作、談生意,總得聊點輕鬆的話題。但現在,令人話不投機、割席斷交的話題越來越多。在我看來,書法反而成了一種既高雅又安全的談資。



      書法是中國最普及的藝術,一本書的書名,一家店鋪的招牌,牆上掛的字畫,名勝古蹟的牌匾、對聯,不用專門去博物館、美術館,書法作品隨處可見,也就隨時可以成為社交話題,走到哪裡都聊得起來。



      但怎麼才能聊得更內行、更有意思呢?除了聊字體,聊筆墨,你還可以聊中國書法史上最重要的十幾位書法家,從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到唐代的草書大家張旭、懷素,從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到宋代的蘇軾、黃庭堅,再到近代的吳昌碩和弘一法師……你可以聊他們的代表作,也可以聊他們的為人、經歷和性情。而這些,都是本書會講到的。



      下一次,再講字如其人,你也能侃侃而談;再說藝術風格,你也能說出一幅作品的師承和創新。這麼聊,當然就會有意思多了。

      

      從實踐角度說,懂一點書法理論,是一次必要的認知升級。



      也許你正準備練習書法,或者已經練了一陣子,而我想說,書法學習,勤學苦練固然重要,但有正確的認知指引,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這就好比你開車去一個地方,光有馬力、速度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方向。



      前人說,學習書法要「取法乎上」。這四個字說說容易,做起來太難了。並不是你拿一本王羲之的字帖,天天照著寫,就是「取法乎上」了。「上」,是你要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它的好和它的妙。如果不能真正從內心感受到,即便天天看,也只會「視而不見」。



      以我多年的習字和教學經驗來看,一個人的理論素養越好,書法學習的後勁就越足。我經常對我的學生說,要「以理導學」,既要學習技法,也要瞭解技法背後的「理」。否則,練著練著就容易迷失方向。



      你看,不管是從文化傳統的小處著手,還是從中國藝術的大處著眼,不管是實用的社交角度,還是書法實踐的角度,懂一點中國書法,都會讓你從此進入一個新世界。



      以上所言,是我的一些經驗之談。在書法這個廣闊天地裡,我既是學習者,也是研究者,同時還是個熱情的傳播者。



      如果從小學三年級用毛筆描紅開始算,我練字已經超過四十年了。十五歲以後,基本沒有間斷過每天的書法日課。每天早上五點左右起床練字,這個習慣我已經堅持了三十多年。所以,我之前在北京辦的書法展就叫「早課」。



      我練習書法,最初是從楷書開始,然後到行書,練到現階段,就不再局限於哪一種字體、哪一位大家了。書法史上的每一種字體,書法大家的諸多重要作品,我都嘗試著去臨習過。就拿《蘭亭序》來說,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摹本我都臨過,加起來臨了有上千遍。



      圖 0-1 至 0-5 是我的幾幅書法作品,涵蓋了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既有臨古,也有創作。書法學習,漫漫長路,永無止境,我覺得自己一直在行走,每個階段都有新的感悟,然後落實到自己的書寫中。每當有了一點進步,或者寫出幾個滿意的字,我就會滿心歡喜地欣賞一番,得意片刻。這是修習書法的一大快樂。



      作為研究者,我先讀了書法專業,碩士畢業後,又到北京大學哲學系讀了美學博士,後來還讀了藝術史博士後。之所以從書法轉向美學,是因為練字時間越長,困惑也越多。比如,書法為什麼要強調使用中鋒?書法為什麼要追求「貫氣」?為什麼很多書法家的字,結構寫得很不端正,卻被認為是佳作?……這些問題,若是就字論字,很難有答案,只有結合哲學和美學來理解,才能有所「頓悟」。



      最近這些年,我投入了極大熱情的一項工作,是書法教學和傳播。我不僅在北大開了一門書法公選課,給來自各個院系的學生講書法審美與實踐,曾經在北大校友書畫協會擔任過書法公益班的指導老師,業餘教幾千人研習書法。他們當中,有大學老師,也有學校保安,有企業職員,也有公司經營者。他們大多沒有書法基礎,但兩三年下來,不少人已經寫得有模有樣了。



      看到自己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從「小白」到能寫出一幅有模有樣的書法作品,並由此讓書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是作為老師最大的欣慰。你看,這讓一個人的人生變得更美好了。



      我講書法,會把審美、歷史與技法融合在一起講。這套獨特的三位一體教學,非常適合成年人─成年人理解力比較好,在學習技法的同時,兼顧書法的審美和歷史,就更容易進入書法的「場」,也就更容易取得進步。「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習更加高效。而這套教學法,同樣貫穿於本書。



      本書是以我在得到 App 開設的課程《中國書法通識》為基礎修改而成的。從「聽」的文稿,變成「看」的書籍,這中間經過了一系列的轉化和打磨。我相信,當你捧讀此書時,一定會獲得與聽課完全不同的美感體驗。尤其是在書中面對著一位位大書法家,以及諸多高畫質書法圖片,圖文相激,你將可以用視覺直接體驗書法世界的美妙。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