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暴風雪:托爾斯泰經典小說新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835911
列夫.托爾斯泰
何瑄,魏岑芳
櫻桃園文化
2025年5月21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9835911
叢書系列:
經典文學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5 x 20.5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經典文學
分
類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其他地區
同
類
書
推
薦
被消失的貼文(狂銷突破65萬冊!荷蘭2021年度代表作家,震撼國際之作!)
明天別再來敲門(改編電影《超難搞先生》上映紀念版)
犁過亡者的骨骸(特別收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致詞)
秘密圖書館
白夜: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小說新譯【修訂版】
內
容
簡
介
本書收錄七篇以生死為主題的短篇小說,包括〈暴風雪〉、〈三死〉、〈瓦罐子阿柳沙〉、〈瘋人日記〉、〈人要多少地才夠〉、〈三隱士〉、〈主人與雇工〉。死亡是托爾斯泰一生汲汲探究的問題,他幼年經歷父母早逝、親戚的生老病死,青年從軍目睹戰場士兵的搏殺陣亡,成為父親後送走五位早夭的孩子,打獵時面對動物的死前掙扎……每一個生命走向死亡都是獨立可觀的事件,他細細觀察人面對死亡的行為表現與內心幽微轉折,思索其中的意義,試圖探求「死為何物」的過程中,同時也將之轉化為小說創作的珍貴材料。
這幾篇小說以不同形式、角度來理解「死為何物」,包括迷途旅人徘迴在死亡邊緣的經驗、貴人與凡人甚至非人(樹木)的瀕死感受、人意識到死亡終將到臨的恐懼、人面對死亡的瞬間感悟。托爾斯泰藉由這些走向死亡的生活故事來探索生死奧義,帶我們察覺死亡的形態、感知瀕死者的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末篇〈主人與雇工〉與〈暴風雪〉的情節相似,卻又富含新意,兩部作品相隔約四十年,彷彿是老年托爾斯泰與青年托爾斯泰的對話。
面對死亡,是托爾斯泰終其一生的課題,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
◎世界文學巨匠? 托爾斯泰? 給我們的生死教育課
◎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助理教授? 江杰翰? 專文導讀〈托爾斯泰與向死而生的藝術〉
評價讚譽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羅斯新文學流派中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伊凡•屠格涅夫
一個文學作家,除了詩意以外,應該對所描繪的現實了解得極為細微精確;從這個角度依我看來,我們只有一位堪稱出色──就是列夫•托爾斯泰伯爵。──費奧多爾•杜斯妥也夫斯基(談《安娜•卡列妮娜》)
托爾斯泰的〈暴風雪〉令人驚奇,故事雖小,卻是向前進了一大步。──亞歷山大•赫爾岑
他的敘事藝術的力量是無與倫比的。──托瑪斯•曼
謝謝您要我讀托爾斯泰的小說,這是一流作品。他真是一位藝術家和心理學家!……我覺得,他有時候讓我想起莎士比亞。──古斯塔夫•福樓拜(與屠格涅夫通信談《戰爭與和平》)
托爾斯泰作為史詩作家,是我們大家的老師;他教我們觀察人,既要觀察人性顯露於外的現象,也要觀察人心隱蔽於內的活動。──安那托爾•佛朗士
他的作品在任何時代,包括我們這個時代,都是永恆、壯闊且不會消逝的,就像大自然本身一樣,甚至不會讓人感覺到這是人所創造的藝術。──史蒂芬•褚威格
托爾斯泰啊,托爾斯泰!就現今來看,這不是人,而是巨人,是朱比特。──安東•契訶夫(與蘇沃林通信談托爾斯泰的援助飢民相關作品)
托爾斯泰是無法超越的俄羅斯小說家……讀屠格涅夫,您知道這是屠格涅夫。讀托爾斯泰,是因為您停不下來。──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在俄羅斯和世界文學中,列夫•托爾斯泰永遠是一座雄偉、難以攀越的高峰。──米哈伊爾•蕭洛霍夫
?
目
錄
暴風雪
三死
瓦罐子阿柳沙
瘋人日記
人要多少地才夠
三隱士
主人與雇工
【導讀】 托爾斯泰與向死而生的藝術 文�江杰翰
【編後記】 文�丘光
【托爾斯泰年表】
?
序
導讀摘文
托爾斯泰與向死而生的藝術
文�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助理教授? 江杰翰
生與死是托爾斯泰窮盡一生探究的問題。對他而言,死亡從來不是抽象的概念。托爾斯泰年幼時父母相繼去世,使他的童年蒙上陰影;兩位兄長因為結核病英年早逝,更教他執著於思索死亡的意義;在高加索與克里米亞,托爾斯泰見識到戰爭的殘酷;身為人父,子女的死亡令他傷心欲絕。死是什麼?如何死?若終究免不了一死,為何還要活?托爾斯泰研究東、西方哲學,反思生命經驗與宗教信仰,試圖尋求解答。在日常生活中,他對死亡近乎偏執的關注也反映在晚年的日記習慣:完成每日的筆記之後,他會預先寫下第二天的日期,然後以三個字母註記「若我活著」,次日再以「活著」開始新的記事。日復一日,像是一種練習。
從《童年》到《戰爭與和平》,從安娜•卡列妮娜到伊凡•伊里奇,在托爾斯泰的作品中,處處可以看見死亡的蹤跡。死亡也是本書收錄的幾篇小說共同的主題。在這些故事裡,死是個謎,卻也是覺醒的契機。透過書寫死亡,托爾斯泰試圖揭露存在的本質,並且展現自我和他人、和信仰之間的關係。
暴風雪中的夏日印象
〈暴風雪〉是本書作品中最早的一篇,構想來自作家的親身經歷。在風雪中迷途是俄羅斯文學的經典主題,危急的情境突顯人的渺小和自然的力量之強大,同時也體現了命運的嚴峻考驗——或無情的捉弄。在這篇小說中,托爾斯泰藉由詩的語言和結構安排,不只細緻地描繪感官經驗,更展示了流動的意識中人和死亡的不期而遇。奔馳的雪橇上,主角感受到死亡逼近,卻忍不住打起盹來,在夢中回到夏日溫暖的陽光下自家花園的池塘邊。然而,他依舊無法躲避死亡——他陷入了目睹農夫溺水而死的回憶之中。池水寧靜、美麗,卻散發不祥的氣息。若暴風雪象徵毀滅,夢境裡的意外事件彷彿暗示死亡無所不在,隨時可能從意識的深淵中浮現。嚴冬與盛夏、現實和夢漸漸交融,雪橇的鈴鐺聲傳到池塘邊,白茫茫的雪地也成了無邊的海洋。在恍惚之間,旅人愈行愈遠,所見的景象也愈來愈怪誕,喜悅與憂傷、愛與恐懼交織,死亡仍然如影隨形。
值得注意的是,托爾斯泰勾勒車夫們的外貌與性格,不僅賦予角色生動的面孔,也呈現社會階級之間的對比。主角不顧旁人勸阻,執意上路,面對生死攸關的危機卻又束手無策。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夏日的夢境裡:他見到農民溺水,先是想跳入池中搶救,但隨即意識到自己泳技太差,只能旁觀。相反地,車夫們明白風雪的危險,知道如何生存,或至少掌握應對的方法:抽煙斗、說故事、唱歌、時不時活動身體,或者冷靜地將命運交付上帝。他們或值得信任,或不那麼討人喜歡,但都更清楚生活的道理,懂得敬畏自然、信任夥伴——如那位喜愛發表高見的車夫所說,馬會自己找到路。別忘了,在雪橇上睡著了的菲力普可是最先平安抵達目的地。
主與僕的寓言
〈主人與雇工〉裡的瓦西里和尼基塔走得更遠。
托爾斯泰晚年主張藝術應該簡單通俗,傳達普世的道德價值,民間傳說、寓言故事和宗教文學於是成了創作的重要參考。本書中的作品大多都體現了這樣的美學觀點,其中又以〈主人與雇工〉最具代表性。
這篇小說鮮明的角色對比營造出強大的戲劇張力。商人瓦西里以金錢計算一切事物的價值。對他來說,宗教是生財的工具,兒子也不過是產業的繼承人罷了。他的姓「布列胡諾夫」源自俄文詞「撒謊」,說明了他狡詐的性格。瓦西里處處剝削雇工尼基塔,簡直佔盡便宜。他視自己為「主人」,因為作主的權力來自擁有。也正因此,他欲求更多。瓦西里只在乎過去與未來,總是忙著清點財產、規劃下一件買賣。
尼基塔則活在當下。他善良而謙卑,逆來順受,待人寬容,吃苦耐勞。他跟隨瓦西里,一路服從。尼基塔雖然曾經貪杯誤事,但卻能在歡樂的節日堅定地抗拒誘惑,滴酒不沾;他善待動物,當主人只顧著滿足自己的需要,他不忘先照顧心愛的馬。
暴風雪遮蔽一切,卻也揭露事物最真實的樣貌。面對危險,尼基塔計算自己一生的罪,心裡念著真正的「主人」,坦然接受即將來臨的死亡。瓦西里則忙著估量買賣的收益。他嘗試獨自逃脫,卻是徒勞一場。在這個故事裡,聖尼古拉的神跡並非即時救援,而是深刻的覺醒。
瓦西里的犧牲不見得出於高尚的道德情感,或許是恐懼使然,畢竟在冰天雪地裡相互依靠也是求生的本能。不論如何,隨之而來強烈的喜悅見證了神聖的頓悟時刻。托爾斯泰曾經在日記中提醒自己:「在神的事業中,你是做工的人。」對他而言,人的生命是勞動。在過程中,個人得以超越自身利益,為更大的目標努力。〈主人與雇工〉也是瓦西里體會服務的價值、「成為工人」的過程。終於,「他明白了。」瓦西里不再害怕,愉悅地擁抱另一個世界,因為他的生命已經掙脫了自我的侷限,在他人身上延續。至於對已經準備好面對死亡的尼基塔來說,這樣的安排是不是划算的交易,則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本文摘自《暴風雪:托爾斯泰經典小說新譯》之導讀)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世界少年文學必讀經典60:戰爭與和平
2.
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選集套書(兩冊裝)
3.
【直面死亡的滋味套書】(二冊):《伊凡.伊里奇之死》、《死亡賦格》
4.
【列夫•托爾斯泰—譯自俄文.經典新譯版套書】(二冊):《伊凡.伊里奇之死》、《傻子伊凡》
5.
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選集II
6.
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選集
7.
伊凡.伊里奇之死【譯自俄文.經典新譯版】:死亡文學巔峰神作,寫給每一個人的生命之書
8.
復活
9.
宜爾辛之死及其他故事
10.
戰爭與和平經典(2冊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