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鳥的生態繪本系列1:燕子,為什麼要搬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310000
箕輪義隆
何姵儀
采實文化
2025年5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6264310000
  • 叢書系列:繪本館
  • 規格:精裝 / 48頁 / 21 x 28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繪本館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幻想/冒險











    ★鳥類專業知識寫在故事裡,讓孩子快樂閱讀同時增加科普知識

    ★日本 × 台灣 專業審訂師資群──森林總合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川上和人、

    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林大利

    ?

      《燕子,為什麼要搬家?》鳥的生態繪本系列第一本。

    ?

      故事雄性燕子的名字「Hati hati」來自印尼語的「小心」,以燕子第一人稱視角講述著燕子的毅力,無懼風雨和艱辛遠渡重洋從南方來到北方,每年初春飄洋過海抵達北方棲息地,辛勤孕育下一代直到初秋,將會再次啟航回到溫暖南方度過冬天。書中不僅描繪了燕子遷徙途中的艱辛和危險,還生動地介紹了燕子的生活習性、育雛過程以及與人類的互動。

    ?

      透過本書認識燕子,更能體會生物的奇蹟。

    ?

      候鳥的搬遷讓人們清楚季節的變換,自古以來候鳥依循氣候,世代以此規律,不辭艱辛從一個地方搬遷到另一個地方,一生在繁殖地與度冬地之間遷移。

    ?

      鳥類故事這是一系列關於鳥類生活的小故事,於鳥類故事結束後,以專業鳥類知識補充科普知識。

      插圖由野鳥藝術家:箕輪義隆繪製、文字故事由寒竹孝子負責,監修是鳥類學家川上和人。

    ?

      【精彩內容預告】

      哈提哈提在日本有了新的家人。

      除了可愛的妻子普蒂,還有五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明格、蘇寧、書拉莎、拉布和卡米斯。

      媽媽普蒂的脖子後面有塊白色的斑紋,所以「普蒂」在印尼語中意思是「白色」。

    ?

      孩子們的名字則是按照牠們出生的順序,分別以印尼語的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來取名,並且希望牠們每天都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

    ?

      小燕子長大後,就會飛出去找自己的新家,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而現在停在你家門前電線上的燕子,說不定就是哈提哈提的孩子呢!

    ?

      【知識亮點】

      1. 燕子的遷徙

      燕子屬於候鳥,每年春天從南方(東南亞等地)遷徙至日本繁殖,秋天再飛回南方過冬。

      遷徙距離可達數千公里,旅途中會面臨天氣變化、風暴、天敵等威脅。

      在飛行途中,燕子利用滑翔減少能量消耗,展現了其適應長途飛行的特性。

    ?

      2. 燕子的飛行技巧

      燕子擁有細長的翅膀,利於持續飛行並迅速改變方向。其尾羽呈叉狀,可協助調整飛行方向,提升空中靈活度。以空中捕捉昆蟲為主,能夠快速反應,捕食飛行中的蚊子、蒼蠅、小型甲蟲等。

    ?

      3. 有如藝術品的築巢與慈愛的繁殖下一代

      燕子通常在人類建築物(如屋簷下)築巢,顯示其適應與人類共存的特性。巢穴由泥巴與草葉構成,泥巴會混合唾液增強黏性,以層層堆疊的方式築成碗狀。一對燕子通常共同築巢與育雛,且一年可能育雛兩次,每次約產 4-5 顆蛋。

    ?

      4. 燕子的育雛過程

      雛鳥孵化後,親鳥需提供大量昆蟲餵食,平均每天可捕食上百隻昆蟲。

     

      親鳥在哺育期需要頻繁進出巢穴,確保所有雛鳥都能獲得足夠的食物。雛鳥在約三週後會開始學習飛行,並逐步獨立生活。

    ?

      5. 燕子的生存挑戰

      天敵包括烏鴉、猛禽(如老鷹)、蛇等,會攻擊燕子或其巢穴內的雛鳥。人類環境變遷(如都市化、農藥使用)影響燕子食物來源與棲息地。

    ?

      燕子的存活率不高,每年即便成功孵化許多雛鳥,能夠存活至次年繁殖的燕子卻很少。

    ?

      【適讀年齡】

      ▲ 適讀年齡:2∼6歲親子共讀;6歲以上自己閱讀。

      ▲ 文字附注音,適合親子共讀,也適合孩子自己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