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蔬食料理聖經(下):瓜類、豆類、果實、馬鈴薯與根莖篇

蔬食料理聖經(下):瓜類、豆類、果實、馬鈴薯與根莖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68910
尼克.夏馬
趙睿音
日出出版
2025年4月28日
227.00  元
HK$ 192.95  






ISBN:9786267568910
  • 叢書系列:Sense
  • 規格:平裝 / 212頁 / 19 x 26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ense


  • 飲食 > 食譜 > 蔬果料理











    這是一本非典型食譜書!

    以蔬菜為主角的健康美味提案:

    50+家庭食譜 × 150+烹飪技巧 × 100%植物科學



    We are what we eat!!

    你真的認識每天吃的蔬菜嗎?

    從產地、生物學、烹飪技術到美味食譜,

    帶你發掘蔬菜美味本質的無限可能。



      本書深入研究蔬菜類別,從根莖類到豆類,再到綠葉蔬菜等。作者夏馬介紹了15類蔬菜的產地、生物學和獨有特徵,幫助在家下廚的你更懂得如何去選擇、儲存及烹飪。上百道富有創意而平易近人的食譜,利用常見和罕見的蔬菜,讓餐點更多樣化,提供你美味和營養兼具的家常烹飪靈感。



      ──深入剖析蔬菜的營養、歷史與文化背景──

      本書不只是食譜,更是一場「蔬菜的知識探索」。每類蔬菜章節不僅介紹它們的營養價值,還包含其歷史背景、產地與文化影響,讓你從不同角度理解蔬菜魅力。



      ──結合科學、營養與實驗精神,發揮蔬菜最高潛力──

      結合「農業」、「食品科學」與「烹飪藝術」,提供最佳烹飪方法,讓蔬菜發揮最大風味。

      ▌食材化學揭祕:為何切洋蔥讓人流淚?為何綠葉蔬菜跟番茄放一起容易爛?

      ▌食品保存學:哪些蔬菜適合冷藏?哪些適合室溫存放?

      ▌營養吸收原理:維生素A、D、E和K結合油脂食用才能有效吸收。

      ▌烹飪化學:焦糖化和梅納反應如何影響蔬菜的風味與色澤?



      ──獨家「廚師筆記」與「烹飪祕訣」,提升料理細節──

      每類蔬菜皆有「烹飪祕訣」,每道食譜也附有「烹飪漫談」與「廚師筆記」,作者不藏私分享經年累月的珍貴經驗,這些小技巧能幫助你更輕鬆掌握烹調方法,提升料理成功率。



      本書的編排、研究和精心策畫的內容,呈現出一種全新型態的參考型食譜書。所有令人食指大動的料理美照也皆出自作者之手,搭配清楚易懂的教學插圖,視覺型學習者絕對會愛不釋手。這本食譜書是來自重量級料理高手的嘔心瀝血之作,絕對值得收入你的食譜書架,更將成為你一年四季、年復一年都會反覆翻閱的實用指南。



      ※本書上冊主題為:葉菜、花菜、蔥蒜、嫩莖、玉米與番薯篇


     





    前言

    蔬菜是什麼?

    廚房裡

    如何使用本書

    蔬菜儲藏室



    Chapter 9 葫蘆科

    黃瓜、西洋南瓜、美洲南瓜+佛手瓜




    黃瓜+烤花生沙拉

    炙烤櫛瓜佐南瓜籽酸辣醬

    栗子南瓜、羽衣甘藍+辣味噌醬

    胡桃南瓜醬、酥脆韭蔥+蝴蝶麵

    黃瓜冷湯佐墨西哥辣椒油

    黃咖哩南瓜飯湯

    鷹嘴豆瑪薩拉南瓜盅

    佛手瓜雞湯



    Chapter 10 大戟科

    木薯




    辣醬木薯

    孟買瑪薩拉木薯

    旗魚+酥脆木薯佐阿根廷青醬



    Chapter 11 豆科

    鷹嘴豆、黃豆、扁豆、豌豆、菜豆+豆薯




    酥脆香料鷹嘴豆

    豆薯+豌豆沙拉佐柚子油醋醬

    荷蘭豆佐杜卡香料+菲達起司

    白豆+蘑菇湯

    黑豆、玉米+苦椒醬菠菜泥

    果亞豌豆咖哩

    四季豆+小黃瓜麵條

    貓耳朵麵佐辣豌豆

    扁豆千層麵

    印度羔羊肉+扁豆燉菜



    Chapter 12 錦葵科

    秋葵




    秋葵醃漬檸檬天婦羅佐番茄酸辣醬

    秋葵塔可餅佐奶油「雞汁」醬

    秋葵、菲達起司+大麥沙拉佐南瓜籽醬

    秋葵+蝦椰咖哩



    Chapter 13 茄科

    彩椒、茄子、馬鈴薯、番茄+墨西哥綠茄




    孟買炸馬鈴薯丸

    馬鈴薯+白豆沙拉佐蘇胡克辣醬

    西班牙冷湯

    茄子煮番茄咖哩

    花生穆哈瑪拉醬雞蛋三明治

    韭蔥、馬鈴薯+義式培根湯

    小茄鑲椰子

    素鑲彩椒

    裹粉哈里薩辣醬茄子+扁豆沙拉

    酥脆花椰菜佐墨西哥綠茄莎莎醬

    印度小吃風填料複烤馬鈴薯

    芫荽、孜然+茄子麵

    腰果+彩椒雞肉佐椰漿飯

    大蒜味噌牛排佐烤彩椒醬

    味噌醬烤番茄義大利麵



    Chapter 14 繖形科

    胡蘿蔔、芹菜、茴香+歐防風




    芹菜香草沙拉佐萊姆油醋醬

    風琴歐防風佐開心果青醬

    胡蘿蔔、蘋果+哈里薩辣醬湯

    芥末雞肉、茴香+新馬鈴薯

    胡蘿蔔義式烘蛋



    Chapter 15 仙人掌科

    仙人掌莖片




    仙人掌莖片豆子沙拉

    烤仙人掌莖片芝麻沙拉

    仙人掌莖片+鷹嘴豆椰奶咖哩



    Chapter 16 混合輯



    瑪薩拉素食漢堡

    黑種草籽調味蔬菜拼盤

    大師菇類蔬菜高湯



    拼盤+小秘訣

    混合香料

    致謝

    參考資料+推薦閱讀

    索引





    前言



      「可不可以?買那盆小辣椒?拜託∼拜託嘛!」



      我苦苦哀求,糾纏我爸媽,心裡很清楚從幼苗開始種植實在太為難自己,而且當年的我根本不喜歡辣椒,這麼一頭熱實在有點怪。在我們印度孟買家中的小窗台種植辣椒,這個浪漫的念頭,讓我心中充滿了渴望(孟買的拼法已經從舊時的Bombay改成Mumbai,但對我來說,永遠都會是Bombay)。不過我應該要從經驗中學到教訓才是,為了地理課和耶誕節馬槽的場景,我已經種過小麥、鷹嘴豆、稻米,一開始都有長出來,但是總活不久。不過對於剛成為青少年的我來說,看著乾燥的種子蛻變發芽,活生生成長,還是很有吸引力。



      辣椒植株跟著我回家,一週後死掉了。



      多年以後,植物來來去去,我也培養出各種興趣,不出所料,喜歡種東種西的我,在學校裡愛上了生物。我主修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並且到美國讀研究所,研究分子遺傳學,後來又攻讀公共衛生政策。



      不管在哪個科系,我都學到對於預防疾病及病程發展來說,食物舉足輕重。食物裡面的成分及原料也是許多實驗的基礎,能用來研究疾病。例如我們利用豆科植物的凝集素(lectin),來研究分離出血液中一種叫做醣蛋白的特殊糖標籤蛋白質。在實驗室的滴定過程中,薑黃作為檢測指示劑,只要把像碳酸鈉這類的鹼性物質加進像醋酸這類的酸性物質中即可。我們利用矽或瓊脂糖(agarose,一種從紅藻中取得的多醣類)來結合酵素、酒精和脂肪,以萃取蔬果中的精油;我們也利用糖和鹽來研究細胞膜之間的分子傳輸。生物分子的基礎概念、在實驗室中的應用,再加上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吸引我開始烹飪,讓我從科學轉移陣地到廚房,成為廚師及食譜作者。



      如今,我遠離家園,與印度之間隔著海洋及大陸。新獲得的自由讓我開始沉溺在園藝的浪漫念頭中,我搬進公寓,空間全由我獨享,能種自己的植物。但我沒什麼信心,在本人的種植史上,植物大概僅能存活兩到三週。我從朋友那兒收到了喬遷禮物,是那種很受歡迎的開運竹。這種植物除了水以外,什麼都不需要。我把這盆植物擺在廚房水槽旁邊,方便提醒自己澆水。漸漸地,根部越來越長、植物越來越高,最後我換了大盆子,植物活下來了!



      這次的成功經驗讓我有了信心,我能把植物種活耶!更有勇氣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仙人掌和多肉植物。我嘗試過容易生長的薄荷和辣椒,它們都很會長,種植可食用植物令人心滿意足,帶給我莫大的喜悅。在孟買種不活辣椒的那個小孩,如今種了各式各樣的植物,還學會了利用、欣賞這些植物的風味。



      如今我從事園藝的時間跟烹飪的時間一樣多,南加州全年大多溫暖,有短暫的雨季。住在加州奧克蘭的時候,我首度展開大規模的可食用園藝活動,我們的後院不大,但空間正好足夠像我這樣的新手使用。我先生麥可和我挖掉30公分深的舊廢土,換上新的肥沃堆肥。我找了蕾斯里.本內特(Leslie Bennett)幫忙, 她是可食用植物景觀設計師,協助我挑選適合我們家後院光線的植物。我種了辣椒、番茄、墨西哥綠茄、各式各樣的柑橘類,甚至還種了百香果。我也開始討厭松鼠,牠們太聰明了,很會偷摘成熟的無花果。



      生活總是充滿變化,我們後來搬到洛杉磯,天氣更加溫暖乾燥。新家的後院比較大,不過我們搬入的時候,那裡一團亂,地景上覆蓋著濃密糾結的馬纓丹灌木叢,被我用力扯掉了。在這塊空白的畫布上,我設計了後院,栽種我愛吃、愛煮的各種植物。



      侏儒無花果、檸檬、萊姆、橘子,這些果樹在從前馬櫻丹蔓延的地上生長著。酷暑之下,青蔥、洋蔥、辣椒、番茄,全都欣欣向榮。能自己栽培農產品是一種特權,我很珍惜。我的花園提供了空間和機會,能種植來自印度的食材,例如辣木(又稱鼓槌樹),也能試用我不熟悉的農產品,像是仙人掌莖片和手指萊姆。有幾株咖哩葉讓我想起印度,這是來自我朋友修.默文(Hugh Merwin)的入厝禮物,他也是園藝人及作家。本書中看到含有咖哩葉的食譜,都是用我家花園裡的咖哩葉研發出來的。



      就像廚房,花園也成為我的實驗室,我種植的食材決定了我的烹飪日常,也成為我工作上研發的食譜。我調整新的植物品種和土壤條件,嘗試異花授粉以培養新品種,進行更多的實驗,有點混亂卻很有趣。



      我收成的蔬果比市面上賣的更美味,使用這些蔬果,讓我學會調整我的調味及烹飪技巧。例如我種出來的彩椒比店裡賣的更鮮甜多汁,烹煮的時候,我就會少放一點鹽。我也學到有些食材還是從專業栽培者那兒取得最好:例如我那20株鷹嘴豆的產量才只有一杯(160克)。園藝上的失敗讓我更懂得感謝農夫。



      這是一本關於蔬菜的書,有些比較熟悉,有些比較陌生,但是同樣令人滿足。沉浸其中,能讓你更了解原本熟悉的蔬菜,同時也能認識新鮮貨,以有趣又刺激的方式,在自家廚房中運用這些食材。本書目的在於提供技巧、風味和點子,以科學和歷史為基礎,讓讀者成為有新意的家常蔬食廚師,並且常常下廚。讓我們開煮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