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星羅萬象一茶味:小林一茶俳句500首

星羅萬象一茶味:小林一茶俳句500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705131
小林一茶
陳黎,張芬齡
黑體文化
2025年4月30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6267705131
  • 叢書系列:白盒子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2.8 x 19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白盒子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日本文學











    雪融了,

    滿山滿谷都是

    小孩子



    幽默詼諧,悲憫眾生

    古典俳句三大家中的彗星

    小林一茶最豐富的俳句精選集



      小林一茶是江戶時代最後一位俳句大家,與松尾芭蕉、與謝蕪村並稱日本古典俳句三大俳人。一茶早年離鄉赴江戶謀生,流浪半生後返鄉成家。然而一茶的晚年寥落,兒女均先於他離世,但無情的命運反而造就他有情的性格;一茶的俳風獨樹一幟,亦莊亦諧,悲喜交織,笑中帶淚,淚中含笑,令人動容。



      一茶一生留下總數兩萬多首俳句。他悲苦的生涯,使他對眾生懷抱深沉的同情。他的俳句時時流露出純真的童心,也流露出對強者的反抗和憎惡,展現對世態的諷刺和揭露,以及自我嘲弄的生命態度,可說是一位生意盎然的「生」之詩人。



      本書精心選譯500首一茶的俳句傑作,按年代先後編排並附上原文、讀音及註解,供讀者品味鑑賞。



      「信濃國中有一隱士。胸懷此志,將宇宙森羅萬象置放於一碗茶中,遂以『一茶』為名。」——夏目成美(江戶俳人)



      「他的俳諧是人情的,他的冷笑裡含著熱淚,他的對於強大的反抗與對於弱小的同情,都是出於一本的……一茶在日本俳詩人中,幾乎是空前而且絕後,所以有人稱他為俳句界的彗星,忽然而來,又忽然而去,望不見他的蹤影了。」——周作人(作家)



    本書特色



      ★精選收錄小林一茶500首俳句,為目前台灣最全面完整的小林一茶譯本。

      ★附有譯者陳黎和張芬齡的長篇譯序和註解,全面解析小林一茶的生平和創作風格。

      ★閱讀小林一茶,猶如品嘗「生之況味」,可以從中體會宇宙星羅萬象的趣味與氣味。

    ?


     





    譯序:星羅萬象一茶味



    小林一茶俳句選(500首)



    陳黎、張芬齡中譯和歌俳句書目



    附錄:一茶�陳黎



    ?





    譯序



    星羅萬象一茶味

    文�陳黎、張芬齡




      一、小林一茶的生命歷程



      與松尾芭蕉(1644-1694)、與謝蕪村(1716-1784)並列為日本「古典俳句三大家」的日本江戶時代俳句詩人小林一茶(1763-1827),於寶曆13年(1763)5月5日生於信州柏原(今長野縣上水內郡信濃町柏原)小康的自耕農家,父名小林彌五兵衛,母名「??」(Kuni)——出身於曾任村中官吏的宮澤家族。一茶是長子,本名小林彌太郎,三歲時母親病逝,家中收入減半,生活逐漸窮困。



      柏原是海拔約七百公尺的山村,屬土質貧瘠的火山灰地,水田少,多半為旱田,在一茶出生之時,約有150戶人家,人口總數約700人。其地為日本屈指可數的大雪地帶,冬季時積雪高過人身,街道盡埋,人馬往來受阻,全村進入長達三個月的陰鬱的「冬籠」(冬日閉居、幽居)期。



      母親死後,一茶的養育工作轉由祖母負責。八歲時父親續弦,繼母是一位勤奮的勞動者,頗不喜歡一茶。十歲時,同父異母弟仙六(後名彌兵衛)出生,一茶與繼母關係更為惡化。十四歲時,愛他的祖母去世,翌年父親遣其往江戶(今之東京),免得與繼母衝突。我們不清楚他童年、少年期在柏原受教育的情況,據一茶自己的憶述,少年時代的他逢農忙期,白天整日須幫忙農作或照顧馬匹,夜間則編草鞋。由於柏原地區冬日大雪,冬季時會開設「寺子屋」(普及庶民教育的私塾),教小孩讀書、寫字,因此一茶在去江戶前應具備一些基本的讀寫能力。



      1777年春天,十五歲的一茶隻身來到江戶,據說在寺院或醫師診所工作。他十五歲到二十五歲這十年間生活情況不明,但應該就在這段期間他開始接觸俳句。一茶第一首俳句作品出現在1787年信州出版的《真左古》(???)此一集子裡:「從現在起,不知�還要開多少回呢……�松樹的花」(是???未?幾??????花),署名「渭濱庵執筆一茶」。「渭濱庵」是「葛飾派」俳句宗匠溝口素丸(1713-1795)的庵號,可以判斷一茶曾隨其習詩,擔任「執筆」(紀錄)之職務。這一年,「葛飾派」重鎮二六庵小林竹阿(1710-1790)從居留二十載的大阪回到江戶,二十六歲的一茶轉拜他為師,學習俳諧之道,同時可能幫忙照料高齡竹阿之起居。又轉入竹阿師弟「今日庵安袋」森田元夢(1728-1801)門下;元夢1788年刊行的《俳諧五十三?》一書中,收錄了一茶以「今日庵內菊明」為名的十二首俳句。



      1789年,二十七歲的一茶很可能做了一次師法俳聖松尾芭蕉俳文遊記《奧之細道》的奧羽(日本東北地方)之旅。據說寫了一本《奧羽紀行》,但目前不存於世,內容不明。在一茶那個時代,要成為一個「俳諧宗匠」,踵步芭蕉《奧之細道》行腳是必要的條件。



      1790年3月,二六庵竹阿過世。一茶正式投入溝口素丸門下,再任「執筆」之職。1791年(?政三年)春天,一茶以父親生病為由向素丸提出歸鄉之請,離家十四年的一茶第一次回到故鄉柏原。他寫成《?政三年紀行》紀錄之,此作據信初成於?政三年,後於文化3年至5年(1806-1808)間修改、定稿,風格深受芭蕉俳文影響。



      1792年春天,三十歲的一茶追循其仰慕的先師竹阿大阪俳壇活躍之足跡,從江戶出發,開始其「西國行腳」,於此後七年間遍歷九州、四國、大阪、京都等地,並與各地知名俳句詩人(如大阪的大江丸、二柳,京都的丈左、月居,伊予的樗堂……)會吟,蓄養、鍛鍊自己俳句寫作之修行。葛飾派的平俗調,大江的滑稽調,以及西國行腳路上吸納的各地方言、俗語……都是一茶俳句的要素。1798 年,三十六歲的一茶再次返鄉,然後於八月回到江戶。當時江戶地區的人對於農村來到江戶謀生的鄉下人,每以鄙夷之態度譏稱其為「信濃者」或「椋鳥」(一茶後來有一首追憶江戶生活的俳句即如是書寫:「他們叫我這鄉下人�『椋鳥』——�冷啊」〔椋鳥?人?呼???寒???〕)。



      1801年,元夢師過世。3月,三十九歲的一茶返鄉探望父親,4 月,父親突染傷寒,臥病一個月後去世。一茶寫了《父之終焉日記》記之。父親遺言其財產由一茶與同父異母弟仙六均分,但繼母與仙六激烈反對。遺產問題一時未能解的一茶又回到江戶,繼續其流浪生活。追隨俳句名家學習多年的一茶,期望早日自成一家,勤讀《萬葉集》、《古今和歌集》、《後撰和歌集》、《百人一首》等古典和歌集,化用其技法於俳句寫作,並聆聽《詩經》之講釋,自學《易經》及其他中國古典作品,求知慾飽滿,俳諧之藝日益精進。1804年,四十二歲的一茶執筆《文化句帖》,4 月主辦「一茶園月並」(一茶園每月例行活動),告別「葛飾派」,轉而親近以夏目成美(1749-1817)為首的俳句團體,受其精神與物質的雙重庇護,並與和夏目成美並稱「江戶三大家」的鈴木道彥、建部巢兆交往,逐漸形塑自己「一茶調」的俳風。



      1807、1808、1809、1810此四年,一茶數度歸鄉,交涉父親遺產,皆未能有成。他於1810 年(文化七年)開始動筆寫《七番日記》(1810-1818)。1812 年,五十歲的一茶決意告別第二家鄉江戶,結束三十餘年漂泊生活,於十一月回故?柏原永住。他當時寫的這首俳句,清楚、動人地顯示了他回歸鄉土的決心:「這是我�終老埋身之所嗎——�雪五尺」(是??????栖?雪五尺)。他租屋而居,試圖處理妥遺產問題。1813年元月,在祖先牌位所在的明專寺住持調停下,終於成功地分產,家中屋子一分為二,由一茶與仙六分住。



      1814年,五十二歲的一茶終於告別單身生涯(「半百當女婿,�以扇�羞遮頭」〔五十?天?????扇??〕),於4月時與野尻村富農常田久右衛門28歲的女兒菊(??)結婚。菊小一茶24歲,兩人感情很好,雖偶有爭吵。不似不善交際的一茶,她與鄰里和善相處,農忙期也下田幫忙比鄰而居的仙六,與一茶繼母維持良好關係。一茶則不時往返於北信濃地區隨他學習俳句的門人之間。1816年4月,長男千太郎出生,但未滿月即夭折。1818年5月,長女聰(??)出生,但於1819年6月過世,一茶甚悲,於一年間寫作了俳文集《俺的春天》(???春),其中了記述愛女之生與死,真切感人,可謂其代表作。



      1820年10月5日,次男石太郎出生;16日,一茶外出,在積雪的路上中風倒下,一茶與新生兒同臥於自宅之床,幸而康復,但言語與行動略有不便。1821年1月,石太郎在母親背上窒息致死。1822年,六十歲的一茶動筆寫《六十之春》(??六?春)與《文政句帖》。3月,三男金三郎出生。1823年5月,妻子菊以37歲之齡病逝。12月,金三郎亦死。一茶接二連三遭受打擊,悲痛無助可知。



      1824年5月底,六十二歲的一茶二次結婚,對象為飯山武士田中氏38歲的女兒雪(??),但8月初兩人即離婚。離婚後不到一個月,一茶中風再發,言語障礙,行動不自由,出入須乘坐「竹駕籠」(竹轎)。1826年8月,六十四歲的一茶三度結婚,妻名八百(??),年38歲。1827年 6月,柏原大火,一茶房子被燒,只得身居「土藏」(貯藏室)。11月,六十五歲的一茶中風突發遽逝——唯一繼承其香火的女兒,尚在其妻肚內,於翌年4月出生,一茶生前為其取名「??」(Yata)。(未完)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