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沈括是生於一千年前的政治家、科學家。他不但參與王安石變法,也在農耕、疏濬、天文、工程學上有諸多實務經驗與貢獻。《夢溪筆談》是他晚年總結自己一生所學、研究、心得的集大成,被《中國科學技術史》作者李約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盛讚是「中國整部古代科學史上的座標。」
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我們可以理解到,所謂的「科學」從來不只是科學的問題,而必然是「人」的問題。在第二一四章〈世有奇疾〉中,沈括的記敘很可能是觀察到了類似於今日的漸凍人症、失讀症、黃斑部病變與小胖威力症候群的病症,只是那時他並不知道致病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療,甚至直到今日醫學如此發達的年代,我們的醫療也未必能夠治癒這些病狀;但重點是沈括特別如此細膩地記載各項病理症狀,其初衷來自於「終以此不幸,無人識其疾,每為之哀傷」的同理心,正是這樣的素養,使得醫學與人文得以交融,避免了醫學倫理諮商開創者李查?詹納(Richard M. Zaner)所指出傳統哲學與醫學老死不相往來所造成治療過程中的倫理問題及病患的痛苦——一種過於客觀與理性的醫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