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內在覺醒:終結內耗,活出全新的生命狀態!活得更快樂、熱情,自在而有活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37838
于德志
春天出版社
2025年4月30日
157.00 元
HK$ 133.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637838
叢書系列:
Better
規格:平裝 / 368頁 / 15 x 21 x 1.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Better
分
類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同
類
書
推
薦
訓練大腦,讓自己更強大:5%的微改變,簡單有效的正念練習,提升自我調適能力,遠離疼痛、焦慮、壓力、憂鬱
《靈魂謀殺:亂倫與權勢性侵的創傷治療之路》
練習不孤單:臨床心理師教你5個陪伴元素,讓低潮時刻產生安定力量【限量親簽版】
練習不孤單:臨床心理師教你5個陪伴元素,讓低潮時刻產生安定力量
【英國生命線陪伴套書】(二冊):《陪傷心的人聊聊》+《陪每天的自己聊聊》
內
容
簡
介
內在覺醒,意味著即刻的自知,並由此創造新的生命體驗
為什麼活著如此艱難?我有時也會絕望得想哭。
為什麼心情總是起伏不定?我也想活得淡定從容。
適度焦慮是有益的,但盲目焦慮是很可怕的,它只是無益的自我消耗。
我們擁有生命,卻對生命背後的規律知之甚少。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于德志研究並投身心理諮商10多年沉澱力作!
我們活在無意識中,也因此可能苦惱無邊
覺察你的大腦故事,做個快樂的人
如何才能離苦得樂,不再抑鬱焦慮?
如何才能理解生命的運作機制?
如何才能構建面對挑戰時的心理靈活性?
生命是一場覺醒的旅途。每個人都可以終結精神內耗,活出充盈著輕鬆、喜悅的全新生活。
而事實上,很多人都活在無意識的生命狀態中,自我傷害而不自知。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持續地自我貶低;我們可能會在遭遇心理痛苦時反復思考、分析、抉擇,認為做出選擇就能走出困境;又或者,我們會為了改善自己的狀態,而努力要求他人、環境做出改變……其實,這些行為對走出我們的心理困境毫無意義。不僅沒有意義,在盲目的行動中,我們與自我、他人及世界的衝突只會愈演愈烈,而生命也彷彿失去了控制,變得越來越身不由己。
內在覺醒,就是要清晰發現並理解生命的不自知現象。在清晰的自知中,我們將擁有行動的智慧,比如想法只是想法,它不是事實!缺乏這種智慧,我們很容易被想法拖入痛苦情緒的惡性循環,進入無益而有害的自我消耗狀態而不自知。
本書透過大量的心理學實驗及真實案例,揭示這些蘊含在我們生命體驗中的邏輯,讓我們覺察到自己是如何感受、行動、認知、學習、記憶、決策的……清晰地理解這些,將會為我們帶來巨大的生命能量,讓我們活得更快樂、熱情,自在而有活力!
是的,我們可以避免焦慮重重、死氣沉沉。讓我們一起洞察生命邏輯,慢慢覺知、醒來……終結內耗,活出全新的生命狀態!
目
錄
第一部 我在生活,但對此我一無所知
第一章 自知是一種稀缺的能力——「我知道」多數時候只是一種錯覺
第一節 發現並觀察自動化念頭: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第二節 我要去徒步旅行:我們都活在無意識中
第三節 自以為「知道」,實則「一無所知」:如何「清晰地知道」
第四節 意識的三種狀態:「看到」與「注意到」截然不同
第二章 有意識和無意識——誰是主角,誰是配角
第一節 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我的生命我能作主
第二節 什麼影響了我的喜好:「我」真的有喜歡的自由嗎
第三節 「我理解了」為什麼還是沒用:為什麼我控制不了自己的焦慮
第四節 行動努力和意志努力:無意識狀態會讓我們經歷無名的苦惱
第五節 我知道前進的方向了:理解規律,才有機會走出無意識的束縛
第二部 生命的邏輯,我們從未清晰理解
第三章 感受的邏輯——感受是生命原動力,它驅動著生命前進
第一節 感知、存在:失去了鮮活的感知能力,生命將喪失意義
第二節 簡單、流暢:生命會自動追逐簡單、輕鬆的體驗
第三節 熟悉、確定:我們想要確定性,厭惡意想不到的麻煩
第四節 自由、能力:一切生命的轉變,都源自想要改變的心
第五節 互動、認可:我們的幸福感依賴於社會聯結
第六節 處理感受,需要兼顧身體處理和思維處理
第四章 行為的邏輯——自動化反應優先,有意識行動居後
第一節 行為第一準則:遠離即刻的苦
第二節 行為第二準則:追逐生命的樂
第三節 離苦逐樂中被忽略的事實:努力、衝突與悖論
第四節 行為第三準則:有效的行動調整依託於清晰的感知與回饋
第五章 認知的邏輯——認知服務於行為和感受
第一節 認知法則一:我知道一切,卻對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第二節 認知法則二:我錯了?不可能,我一定是對的
第三節 認知法則三:「這就是我說過的」,我們習慣於「證真」而非「證偽」
第四節 認知法則四:自動追尋解釋而非事實,我們會陷入因果陷阱
第五節 認知法則五:我是錯覺的奴隸
第六章 注意的邏輯——我們都有機會主動創造此刻的生命現實
第一節 生命現實由注意創造:事實從不傷人,但解讀過程會傷人
第二節 走神:理解生命運作的機制,然後善加利用
第三節 走神是生理特徵決定的: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
第四節 注意捕獲:清晰的理解、當下的覺察、清醒的行動
第五節 重建注意靈活性:識別並處理與痛苦相伴的無意識生命活動
第七章 記憶的邏輯——我們一直活在過去而非現在
第一節 記憶是過去經驗的產物,累積經驗就是背負過去
第二節 生命現實是注意的產物,也是工作記憶的產物
第三節 記憶的可得性會影響工作記憶
第四節 記憶有自己的偏愛:開始、結局、就近及情感強烈的
第五節 記憶並不完全可靠,它可以被持續加工、重塑
第八章 資源的邏輯——有限的身心資源需要被統籌管理
第一節 為什麼我們會失控:身心資源是有限、易耗竭的
第二節 保持良好的睡眠是補充身心資源的最佳方式
第三節 處理認知活動與情緒干擾,保護有限的身心資源
第九章 決策的邏輯——依託於感受而非理智
第一節 到底選哪個:在決策中,感受處理永遠是第一位的
第二節 什麼決定著我們的選擇:決策的本質,是感知身體體驗
第三節 為什麼不存在完美決策:多變的注意力,會帶來多變的感受
第四節 決策的8 種邏輯:我們更喜歡簡單易懂的奇聞軼事
第三部 揭開無名之力的面紗
第十章 一切生命邏輯,都離不開大腦活動
第一節 「清晰地知道」與「自以為知道實則一無所知」有清晰的區別
第二節 大腦自動化的預測、解讀是一切感受變化的根源
第三節 擁有自由?那只是一種錯覺
第四節 一切生命邏輯,都離不開大腦活動
第十一章 一切生命邏輯,都離不開激素與神經遞質
第一節 如何面對各不相同的生命體驗
第二節 有意識的行為才是生命真正的舵手
後記 智慧無法外求,它建立在我們個人的實踐和體悟之上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