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教授、知名社會學者吉見俊哉—
從「敗者」視角出發,看見江戶�東京的另一種面向
勝者與敗者的身分交錯,如何造就今日東京?
?
王志弘????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呂紹理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黃舒楣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藍適齊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蘇碩斌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專業推薦
?
▎東京身為「敗者」的痕跡,仍殘存於今日的街頭巷尾
▎歷史的透視法──遠景、中景到近景,從「敗者」視角探索東京的發展脈絡
▎多重角度╳非線性歷史敘事,對東京這座城市的再審視
?
東京是世界級的巨型都市,財富和人口高度集中於此地,然而它至少被占領過三次──分別是一五九○年的德川幕府、一八六八年的薩長同盟,以及一九四五年的美軍進駐。若於今日的東京街頭漫步,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在勝者所描繪的風景中,尚存敗者回憶裡的舊日景色,揭示著歷史的橫截面。
本書採用「歷史的透視法」,時而鳥瞰、時而近觀,穿梭於不同時空的東京。透過吉見教授紮實的考察與細膩的筆法,我們將一探交錯堆疊的歷史層,在全球史觀與家族史觀之間來回勘查,尋找隱藏在東京各處的「敗者」記憶:從繩文人、渡來人與德川幕府的權力更迭、薩長勝利後的擁幕派悲劇,到明治維新流民賭徒的身影和紡織女工的辛酸等。作者還考察了自身家族史,體現個人與家庭如何嵌入時代背景,亦探討「敗者」在東京的發展過程中,占據了何種重要位置。
最後則將視野拉遠,藉諸多學者之觀點,談到歷史上的敗者如何被認識、形塑,以及被占領的東京與後殖民主義的關係,闡述東京被當作敗者看待的可能性。建立有別於「東京成長主義」的、多層次且非線性敘事的東京城市史,發掘其於不同立場、學科和視角下的別樣面貌。
?
▎每一次被占領,都伴隨著城市樣貌的轉向
被德川幕府占領後──成為人口達百萬的水道與寺社之城
薩長同盟占領後──東京成為天皇居所和全國鐵路網的中心
美軍占領後──利用美軍設施舉辦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