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見鬼不怪鬼 (全套3冊,加贈「驅鬼心法小卡」共7張)

見鬼不怪鬼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02624
鄒敦怜
小兵
2025年4月16日
300.00  元
HK$ 255  






ISBN:9786267502624
  • 叢書系列:見鬼不怪鬼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7 x 21 x 2.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9歲~12歲
    見鬼不怪鬼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故事/小說 > 中國古典











    ★套書加贈「驅鬼心法小卡」共7張,陪你面對生活中的恐懼、選擇與挑戰★

    ?

    清朝文豪紀曉嵐的經典鬼故事

    以現代詼諧筆法再現神鬼異界



      ◆系列簡介◆

      【見鬼不怪鬼】系列,改寫自清朝文豪紀曉嵐的經典志怪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用現代的詼諧筆法重新改寫,並寄寓深刻的智慧與道理。



      全套共3冊,涵蓋了神魔精怪、幽靈冥界、奇人異事等各種主題,開啟通往不可思議世界的大門,讀者們將從精采的故事中發覺,比鬼怪更可怕的,或許是圖謀不軌的人心;只要胸懷坦蕩,又何必擔心鬼怪?同時思考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恐懼、挑戰與選擇。



      ◆分冊簡介◆

      【1】分身狐狸:

      神仙、妖魔精怪的傳奇,對人性與善果惡報有更深刻體會。

      【2】不怕鬼的書生:

      幽靈、冥界的故事,增加勇氣與理性,搭起跨越恐懼的橋梁。

      【3】煞神撞煞神:

      奇人異事、裝神弄鬼,提醒對人心的圖謀不軌有所防範。



    真情推薦



      彷彿回到童年無憂、單純、快樂看故事的心境,在充滿真善美的文字中,我能在心中對自己默許,期待自己長大以後,也能成為書中對社會有正向影響力的人,有智慧與勇氣,即使面對險惡,也能保有浩然正氣,無懼且不害怕!

      臺灣戲曲學院劇場藝術系文化創意產業講師 徐掌瑛



      穿走在人物生動、情緒強烈、故事離奇的玄幻世界,好像自己也變成生動的人物,揮霍著強烈的情緒。不僅延伸出更加離奇的故事,同時也為生活添加更多勇氣和智慧,在平淡的現實中,享受著意想不到的新奇。

      兒童文學作家? 黃秋芳



      穿梭在【見鬼不怪鬼】系列故事,忽然想起街頭四處林立的扭蛋機,假如有一款扭蛋機名叫「靈異鬼怪扭蛋」,我們被吸引著打開一個個江湖傳奇軼事,不知是哪種鬼怪會冒出來,帶著緊張刺激、躍躍欲試的探索,最後驚奇連連!

      兒童文學作家? 謝鴻文



      (依姓氏筆畫排列)


     





    《1.分身狐狸》

    愛喝酒的鬼

    ◎神祕的杯中物──酒

    我吃過狐狸的虧

    官爺算「帳」

    分身狐狸

    ◎為什麼都是狐狸──狐仙傳說

    是誰惡作劇

    有靈性的老牛

    ◎哞哞哞,牛來了!──牛與人類

    油烹狐狸

    ◎不可思議的寶物──鎮宅法器

    小氣國王

    仙人夢

    ◎超能俱樂部──神仙妖怪魔鬼

    狐狸幫大忙

    推動石磨的女孩

    ◎啟蒙故事書暢銷金榜──《閱微草堂筆記》



    《2.不怕鬼的書生》

    量量你的學問

    ◎考前的「最後衝刺」——文昌君

    受禮遇的老婆婆

    通行證

    ◎通通用燒的——神聖的火

    不怕鬼的書生

    龍家大少的奇特旅程

    ◎不可思議的「旅行團」——觀落陰

    會說話的馬兒

    老頑固

    ◎城隍爺開會了!——城隍信仰

    曾祖父的鬼魂

    鬼朋友找替身

    附身訴冤情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黑令旗

    李杰的神馬

    治鬼有偏方

    ◎最佳男主角——紀曉嵐



    《3.煞神撞煞神》

    煞神撞煞神

    ◎慎終追遠的習俗──頭七

    狗魂纏身

    怪人的寵物

    ◎魔神仔傳說──鄉野的精怪

    換形術

    馬家老宅賣了

    ◎算命博覽會──術數之學

    冒牌狐仙

    投胎轉不成世

    ◎喝一碗孟婆湯──輪迴轉世

    人嚇人

    狐精傀儡戲

    ◎拜拜要記得還願?──還願

    木匠砍怪樹

    向來生借壽命

    ◎什麼是「筆記小說」?──語文常識





    作者序



    再打一劑「強心針」

    鄒敦怜




      【見鬼不怪鬼】系列作品,取材自清朝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為什麼會選這本書為材料呢?完全是受到國文老師的一句話影響。



      十五歲時,我進入市立師專讀書,當時的國文杜葆芸老師,是鄉音很重的遼寧人,我眼裡看到的老師,就是一副慈祥老奶奶的模樣,似乎比我奶奶的年紀還大。老師雖然年紀很大,但是聲音宏亮;雖然宏亮,但是因為帶著鄉音,變成一種難以形容的旋律,聽起來好催眠啊!



      老師很會說故事,都是我沒聽過的。她說她故鄉的老鼠,淹水時一條條「游」出來,像一隻隻小狗那麼大;她說小時候遇到街頭藝人,隨手拿起一張黑紙,就能剪出一個會動的影子。她還提到小時候在故鄉摘蘋果吃,有人一口咬下去,蘋果裡就跳出一個人,在大家的驚呼聲中逃跑。



      國文課有很多要背誦的內容,我現在已經不記得自己背過了什麼,但那些在半睡半醒中聽過的故事,卻記得清清楚楚!也特別記得我們問老師為什麼總有說不完的故事?老師說:「我第一本看的故事書,就是《閱微草堂筆記》。」那時,我沒有特別去找這本書來看。



      畢業之後,我開始當老師。我的聲音不夠嚴厲、個子又不高,擺不了架子,那麼,要怎樣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呢?我想到要跟杜老師一樣,當個會說故事的老師,而且要說那些「小朋友沒聽過」的故事,於是我翻開《閱微草堂筆記》,原以為只是些「怪力亂神」的筆記,沒想到越讀越驚喜,每一篇都像挖到寶藏一樣!



      這些故事不僅奇特,還能折射人性的善惡與智慧。有些故事表面上是講鬼怪,其實是在提醒人們對善惡因果的反思。就像我經常告訴學生的,「讀故事不是為了怕鬼,而是要學會不怕。」我希望小讀者能透過這些故事,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同時思考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恐懼、挑戰與選擇。



      最初,我把這些故事寫下來,投稿到《國語日報》,學生非常喜歡我的故事,讓我感到驕傲。不久,接到報社邀約,給我固定的刊登版面,半年多之後,又接到小兵出版社總編輯可白老師的邀請,於是《不怕鬼的書生》和《見鬼不怪鬼》誕生了。



      初版距今近三十年,這次的修訂版,我重新打磨每一篇故事,補足說故事應有的過渡、伏筆與細節,也查證了背景資料,讓內容更符合事實。



      這次新版還加入了「叭咪吽新聞臺」和「嗡嘛呢小劇場」。「嗡嘛呢叭咪吽」是佛教裡的六字大明咒,據說當你心慌時,輕輕念著大明咒,就能讓自己生出能量與光明、穩定與智慧。這些內容特地請龍傳文創執行長吳虹龍先生參與編寫與提供資料,用活潑的方式介紹宗教與民俗知識,讓小讀者能更深入理解故事中的背景。這套書的修訂與再版,不僅是對我過去創作的總結,更默默承載著我對小讀者的期待,希望孩子們透過閱讀學會一些事:



      一、勇氣與智慧的培養



      很多故事看似在講鬼,描述了各種奇幻場景與離奇事件,但是背後的核心,實際上在探討人性與處世智慧。例如,有些故事中的主角面臨恐懼時,並非一味逃避,而是運用理性、勇氣,甚至幽默感來面對,最終解決問題。透過這些情節,小讀者可以從中學到:恐懼是無可避免的,真正重要的是如何面對恐懼並從中成長。



      故事裡經常出現善與惡的交鋒。有些角色選擇以善良對待陌生人,最終受到回報;也有些角色一念之差,為了私利做了錯誤的選擇,結果付出慘痛的代價。勇氣與智慧,並非天生具備,而是需要經歷磨鍊與學習,這些故事恰恰提供了最佳的模擬場景。



      二、文化與歷史的理解



      這些來自《閱微草堂筆記》的故事,承載了古人豐富的生活智慧與價值觀,每一篇都像一扇窗戶,讓現代小讀者有機會一窺古代社會的文化風貌。例如:故事中提到的狐仙、鬼魂等等,反映了古人對自然與超自然力量的敬畏,這些觀念影響了中國民間信仰的形成。此外,許多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清代,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生活習慣、風俗禮儀,甚至揭示了古人對道德與倫理的獨特理解。



      透過這些故事,小讀者不僅能接觸到多元且生動的文化背景,也能進一步理解華人的文化根源。同時,在這些奇異的情節之下,還隱藏著古人對宇宙運行規律、人生因果關係的思考。



      三、批判與創意的啟發



      每篇故事的結尾都刻意留下一些空間,讓讀者自行思考——善與惡的界限,是否真的如此分明?鬼怪是否都是壞的,還是我們對未知的事物有所誤解?故事中角色的行為,是否可以有其他選擇?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透過開放的結構,希望能激發小讀者的批判性思維。



      每個故事的結構都很簡潔,也是學習寫故事、說故事的創作模板。讀完之後,可以把背景換成現代社會,將故事進行改編,給予主角另一個結局;可以為原本開放式結局的故事寫續集,化身創作者開啟角色後來的發展;也可以改編成相聲、舞臺劇,加上科幻元素、穿越元素等,以原本的故事為基礎,接續說出新的故事。這些延伸創作的過程,不僅是小讀者們想像力的展現,更是主動學習與內化知識的最佳方式。



      希望每一位打開這本書的讀者,都能像我當初一樣,在文字的世界裡挖掘到驚喜與樂趣。同時,也希望這些故事能像「嗡嘛呢叭咪吽」的咒語,為大家帶來光明、智慧與能量。請翻開書頁,展開一場奇妙的閱讀旅程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