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1? 所有的相遇,都是緣份??
???????????????????
?????????? 何飛鵬?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
認識懷貞,是透過好友王會計師的介紹。有天他告訴我要帶懷貞來拜訪我,因為準備出版一本親子書,希望我能給後輩一點意見。見面當天,我才想起,原來她不僅是我長期的讀者,也曾經兩度參與過我的寫作課程。
這本書是懷貞記錄自己身為母親與過動兒孩子小馬一同成長與學習的心路歷程。我們邊喝著咖啡,邊聽著她侃侃而談,如何在工作、家庭、女兒與母親的多重身分煎熬下應對,但仍能感受到,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正面、從容不迫與自在的女子,不禁深深的佩服。
懷貞以仍在科技業上班工作的素人之姿,能寫出一本與自己職場專業領域完全不同的親子教養書,我覺得除了和她深刻的生活體會、對自我與孩子的覺察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她持續保有著閱讀的習慣。我從本書她在面對有ADHD的孩子問題時的敘述裡看的出來。她大量的從書中學習、找方法、與專家提問,並且大方分享給讀者整個過程。甚至包含推薦閱讀的書籍都列在許多章節之後,以供探索,希望為面對類似困境的父母親省下許多白跑的路。
這本書透過一篇一篇的真實生活小故事,由母親與孩子、以及孩子與家人間生動的對話,架構出背後懷貞想傳達的理念。她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扣人心弦的,其實不是孩子在父母精心培養下能達到的成就,而是家庭中,所有成員間彼此的關係、流動的愛、以及良好的溝通,這才是支持孩子發展最核心的元素。
這看起來是一本親子教養書,但其實卻整合了懷貞在多重角色下歷練的人生精華,尤其是引導、管理與激勵人心的經驗,這不正是在職場上的主管也會做的事嗎? 稱這本書為一位母親修煉自我的「自慢」之書,也不為過。
喝完咖啡,我告訴懷貞,我們此生與孩子的相遇,是緣份。而我能為這本書寫序,自然也是緣份,願上天保佑懷貞和小馬。
推薦序 2? 誰說100分的主管,不能是100分的父母親?
????????????? 葉培城? 技嘉科技董事長
Kathy是公司的老同事,讀完這本書的初稿,似乎又重新認識了她。
回想起初認識Kathy的時候,知道她是十分細心,而且有行動力的人。前兩年,她在月會上鼓勵著我們幾個年逾六十的夥伴,到南美去看看分公司,視察狀況。所以時隔多年,我又被安排到南美洲出差,真正感受到業務行銷南美的深刻體驗。南美洲距離台灣最遠,加上轉機動不動就是30小時以上的飛行,到了當地又必須克服時差,提起精神跟客人商談;在台北遠距聯繫客人時,又必須遷就客人的時區,付出的心力以及忙碌的狀態,可想而知。但Kathy就是在這樣的日常之下,走過了一年又一年,堅毅的性格使然,依然能夠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工作中認識的主管「Kathy」,同時也是小馬媽媽「Kathy」,雙重也都重要的身分來之不易,為母則強,著實令人敬佩。工作與家庭如何平衡,對所有人都是一大難題。選擇為人父為人母,也背負著傳承的責任,可畢竟孩子與事業並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既然答案永遠都是複選的,又開始反思,這些人生大事有必要排序嗎?也許每個人的工作與家庭有著不同的比重,但絕對不會有人質疑100分的主管不能是100分的母親或父親。
在書裡,我彷彿能看見Kathy穿著天空藍的衣服,在終點線殷殷期盼,母愛的力量無與倫比。陪伴即是愛的量化,在一則則小故事裡、更是在日日夜夜的相處裡。
書中有笑有淚、有不安也有期待,每個動人的篇章與小遊戲都是灌溉孩子的養分,獨存在於親密家人之間的默契,令人動容。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的贈與,小馬有這樣的母親,是多麼的幸運與幸福。也正因我們對孩子的愛是天性使然,是一生牽掛的所在,所以不管是陪跑或者在終點等候,願天下的父母親都能不畏風雨、也無懼未知,用耐心陪伴,也永遠期待孩子成為自己冠軍!
推薦序 3? 懷貞的人生禮物
????????????? 謝文憲? 企業講師???????
「小馬,你的問題是什麼?」
小馬:「憲哥,你今年幾歲?」
小馬用極強的臨場反應考我,我回馬槍:「小馬,知不知道你媽媽今年幾歲?」
以上對話出現在今年台北國際書展,現場有近百人聆聽中,當我問大家有沒有問題時,三十歲到五十歲的人都不敢舉手,小學五年級的小馬卻舉手了。
我有很多學生,全家都認識我的,懷貞(以下用凱西稱呼)家是其中之一。朋友讚賞凱西的成就有兩個面向,第一,她在科技業負責巴西市場,專業很強大,第二,她有一位ADHD的孩子,她與小馬間的互動,很令人動容。
我們從《說出影響力》課程相識,到現在,凱西不僅是優秀的學姐,更是我推動「演說能力普及化」最得力的應援團。她晚上有空時,不僅會跟我一起加入企業訓練輔導高階主管的演說能力,前兩屆以我父親為名的青年演說培訓《豐說享秀》,更是我最重要的輔導戰力之一。
直到我看到本書,我才發現凱西不只是培訓台灣青少年的演說技巧,更是帶著小馬,一起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與臨場反應。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身教,不是嗎?
書中好幾個篇章讓我感受到滿滿的愛,無論是凱西與父母、孩子在音樂會上的互動(因為我也在場),或是小馬學習所有運動的過程,還有小馬與老馬(小馬的外公)間的互動,都讓我感受她們家庭充滿著愛與關懷。
書中第八章談到十個魔法儀式,我自己非常喜歡,不僅是面對特殊孩童有用,就算是面對企業學員或是家人也都有用,無論儀式感背後的目的為何,一個刻意營造的儀式感,就會為自己煩躁的心,或是即將面對的風暴,進入沉浸式的感受,走向正面的循環,我想這也是每次我看到凱西,她都會鼓勵小馬到台前來跟我互動的主要原因。
面對憲哥,跟我打個招呼,就是她們親子關係間的儀式感吧?!
我大舅子家中也有一位過動的特殊孩子,十二年來,岳母以及大舅子夫妻為了孩子費盡心力,他跟小馬差不多大,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鼓勵凱西把書寫出來的主要原因,這條路上不是只有凱西一家人,而是更多需要本書的家庭,凱西的親身經歷,我相信能夠照亮更多家庭。
遺憾的是,我的岳父在孩子出生前一個多月過世,沒能在他也是84歲的年紀,看到自己的孫子誕生,當我看見凱西寫到老馬與小馬間的感情,不禁潸然淚下,人與人之間所謂的緣分,我想就是如此吧?
想較之下,無論小馬的狀況為何,我相信這都是老天爺送給凱西一家最棒的禮物,今天,這禮物也到了您面前,我誠摯推薦您打開它,學習ADHD家庭相處的苦辣與酸甜。
推薦序 4? 孩子,你就是你自己
?????????????? 王永福? 簡報與教學教練
「孩子,你就是你自己」。這句簡單的話語,道出了多少父母心中最深的困惑與掙扎?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卻常常忘了,最好的自己,不是我們心中那個完美的樣子,而是他們本來的樣子。
?跟凱西遇見,是在專業簡報力的課程現場,身為高科技廠高階主管,帶領團隊開拓巴西市場,被我們尊稱為「巴西女王」。她的專業與幹練,令人印象深刻。但是,隨著我們認識的時間漸增,我才發現,原來在事業成就的背後,凱西不僅有柔軟的舞姿(我跟憲哥還曾被她拉上台表演),更有著一顆柔軟而細膩的心。對朋友如此,對她的孩子-小馬更是如此。
有時在我們舉辦活動的會場,看到小馬和凱西一起出現,他看起來活潑有禮、好奇心強。當時我單純的覺得他是個很棒的孩子,卻不知道背後的故事。直到讀了本書,才明白他們親子一起走過的每一步,都充滿著愛、包容和無比的耐心。這本書,記錄了凱西是如何面對小馬的ADHD診斷,並應用她在職場打拼的專業與毅力,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
從正視孩子的不同,到理解行為背後的需求,再到打開孩子的心門。我特別喜歡書中「小馬與他的陪跑員」和「我穿著天空藍的衣服,我會在終點等你」這兩個故事。凱西不是站在終點催促孩子快跑,而是和小馬一起,一步一步向前行。這樣的陪伴,不正是每個孩子內心最深處的渴望嗎?小馬學鋼琴的經歷,更是觸動我心。「如果你現在放棄,你的願望就結束了喔」—面對孩子想放棄的時刻,凱西給予的不是責備與失望,而是理解與鼓勵。而那位能夠看見孩子天賦的鋼琴老師,更提醒我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亮點,只是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與眼光去發現。
我也有兩個女兒,我清楚的知道,在教養的道路上,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捷徑,只有一步步摸索走過的路。如同凱西書裡提到的,她到現在為止也不確定什麼是「正確解答」,我們都是當了父母,才學習怎麼當一個好的父母。更重要的是,我們常常只顧著擔心孩子,卻忽略了自己的情緒和需要。看到第七章「穩固自己的神光,才能引導孩子發光」,也讓我很有共鳴。先照顧好自己,我們才有足夠的愛和能量去照顧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 ADHD 也好、沒有 ADHD 也罷,閱讀本書,我學到最多的,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調和特質,我們的任務不是讓他們變成「正常」或「優秀」,而是接納他們的不同,陪伴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就像書中說的:「你,就是你自己」。 無論你是不是特殊兒的父母,都能從這本書獲得啟發與力量。也謝謝凱西與小馬的勇敢與堅強,讓我們從一篇一篇的成長故事中,看到了許多可能。希望未來我們在教導孩子的同時,也被孩子教導著成長。
相信這會是你今年最值得閱讀的一本親子教養書,我誠摯推薦。
推薦序 5? 先學會愛護自己,才能為孩子的最佳夥伴
??????????????? 黃瑞瑛? 資深臨床心理師
認識懷貞是在一場同理心的演練課堂裡。她的穿著喜好展現出感性的浪漫情懷,但言談與見解卻犀利精闢,更特別的是,她對周圍同學和老師的需求自然流露出溫暖與關懷。起初,我以為這位『奇女子』是因為不需負擔人間疾苦,所以可以瀟灑恣意與活力十足。深入交談後,我才驚訝地發現,她不僅是一位忙碌的業務主管,更有位需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知識、金錢去照顧、陪伴、引導的兒子-小馬。
小馬雖然從小被診斷為發展遲緩,後續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伴隨肌肉張力偏低,但卻是一位可愛、溫暖又富有創意的孩子。第一次見到小馬時,我心中有些忐忑,因為他已經上小四,並且接受過一些長期的注意力和職能、物理相關療程。我心想:「不知他會對新的訓練課程有多大的抗拒或疲乏呢?」,但當我見到他那無防備的笑容和充滿活力的問候時,立刻感受到親近與接納的氛圍。
在隨後持續一年多(每週一次)的訓練過程中(包括寒暑假),雖然歷經了一些努力卻沒有成果的挫折,但也累積了不少因調整而達到小小進步的雀躍,而那個瞬間的感動與頓悟成為了我們一起努力的動力。其中更有「奇蹟」般的經歷,例如:跳繩的學習。由於小馬的肌肉張力和注意控制力問題,他在訓練課程中,一開始手部的動作只能習慣性的一次轉動一下。經過半年以上的練習與調整,在某一天的課程中,他的手部突然成功地完成了連續兩次的旋轉動作,隨之而來的是連續成功跳繩二十下。那一瞬間,我與他感受到如同奇蹟般的興奮,大家一起歡呼跳躍,這種感受只有深受困擾的人才能深刻理解我們的心情!
當懷貞邀請我為她的新書撰寫序言時,坦白說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因為市面上已經有不少類似的書籍。然而,當我開始閱讀時,不禁被她與小馬之間生動有趣的親子對話以及深刻的互動場景所吸引,令人欲罷不能。此外,作為一名資深臨床心理師,深知爸媽面對有類似問題孩子的教養時,不僅壓力巨大、甚至是無力與無助,尤其在接到老師的電話或訊息時,都覺得焦慮無比。這本書讓父母或讀者能夠透過懷貞所分享的故事,以平實且貼近生活的方式,系統地引導我們從問題的起始到現在,了解她如何一步步應對小馬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困難和需求。
更重要的是,讓父母明白「唯有先學會如何愛護自己,並持續學習成長,才能成為孩子最好的夥伴。」
這確實是一本令人感動且值得推薦的好書!
推薦序 6? 凱西跟小馬圓了一個我的夢
????????????? 柯書林? 《減法教養》作者K老師
長期投入臨床心理工作的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令人唏噓的故事。
有一緊張就發出怪聲的妥瑞兒,有太好奇把診間椅子拆壞的過動少年,有來了五次仍一個字都沒講出口的選緘少女,更有直言不諱卻看不懂臉色的亞斯寶貝。但最叫我難以安慰的,其實是陪他們前來的爸媽。
不知道要怎麼安慰時,我會請這些爸媽,練習觀察寶貝的言行舉止,並記錄他們的情緒變化與想法。盼透過書寫,能幫家長的重擔找出口,說不定寫著寫著,還能有所領悟。每次閱讀紀錄,我也彷彿和他們一起經歷了風風雨雨。可惜,只要寶貝狀況稍微穩定後,家長便不再記錄。
凱西是少數能持續書寫的媽媽,這本書是凱西一字一句記錄著她與小馬的日常點滴,更在面對有著特殊「才華」的寶貝時,藉由不停地嘗試與探索,分享她是如何解讀出孩子異常舉措的背後意涵。我必需跟凱西說:「你跟小馬圓了一個我的夢! 」
最後想和讀友分享:碰上苦難未必有什麼道理。如果真要扯出什麼意義,大概就是更確認自己的渺小,但也因此更完整的體驗人生吧! 說不定育兒之路的重點,並不在於我們能給予什麼,而是我們收穫了好多這輩子從沒有過的「感受」!祝福家長們,都能學會「允許脆弱,專注變強!」
推薦序 7? 透過陪伴孩子,也修鍊自己
????????????? 沈嘉寶? ChiaBow’s Music 創辦人
六年前,五歲的小馬和媽媽(懷貞)走進我在誠品的奧福音樂遊戲課。印象中小馬隨著我的小提琴聲,模仿著兔子,重重的雙腳很努力跳動著,他看起來吃力,但卻很可愛!一轉眼,我們的緣分延續到現在。
小馬學鋼琴的過程,因為受張力不足和ADHD的困擾,看譜與手眼協調很有挑戰,練習時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會流下挫折的眼淚。有時看他辛苦,我都已經想放他一馬,而小馬卻不想『下馬』,還是咬著牙堅持挑戰!我看著心疼,但很高興能夠陪伴這樣不放棄的小馬一起成長。
在現實中,如同超人的懷貞,忙碌工作之餘,依然充滿對生活的熱情、不斷充實自己,身兼多職,還能給予他人溫暖和關心,在我懷孕生產和教室舉辦音樂會等重大的時刻,她更貼心的給予支持,我十分感動。
我非常喜歡書中將聆聽音樂比喻為賦予孩子魔法力量的這段。聽音樂不僅能改變氣氛、培養美的欣賞能力、產生情感的共鳴,也能學習感受並表達情緒,就好像親子共讀一樣,為彼此建立深刻的對話與連結。
閱讀本書,我更懂了,小馬能在面對挫折時仍保有正向的態度,他樂觀的心性其實來自於懷貞溫暖的身教。原來『母親』的角色,是一種越挫越勇的修煉,讀完它,讓家有兩歲幼兒的我,感覺也跟著升級了。
推薦序 8? 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有一本「魔法書」
????????????? 林君穎?漢方芳療學院院長
初識懷貞是在我的芳療課堂,對芳療很有熱情,是位工作能力相當優秀的職場女性。再認識久一點後知道她是位有俠肝義膽的俠女,熱心助人事跡讓我印象深刻。再後來我的課堂中來了一位有趣的小朋友—小馬,懷貞的小寶貝。從懷貞與小馬的互動中,我感覺懷貞不只是媽媽、很多時候是朋友、是教練、是老師。這位媽媽真是了不起啊!
本書記錄了小馬的成長、ADHD小朋友的育兒經驗,滿滿的愛令人動容,其中最讓我心頭震了好大一下的是這句話: 「做那個懂自己孩子的父母親,知道如何激發孩子『自然的用處』,比做一個要孩子『有用』的父母親,對孩子的幫助更大。」暮鼓晨鐘的一句話背後是愛與智慧的體悟。
我曾經注意到一位朋友學齡前幼兒的行為,而幫助他早期診斷出ADHD,而懷貞這本書相信會再次幫到類似這樣的家庭,讓父母更有盼望,孩子能更健康的成長!
我很喜歡書中分享的「魔法儀式」,懷貞是魔法學校的教授、是女俠、是媽媽。這本可稱作為魔法書的好文,值得所有的父母細細品嚐、學習借鏡,也或許一個嶄新的家庭氛圍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