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____交織的圖案
研究和實際繪製交織圖案的條件存在著根本差異。但基本上都需要具備幾何概念,雖然這些概念日常中隨處可見,但學術體系往往會掩蓋它們的美學價值,所以必須跳出習以為常的思維框架。實際上,你只需要一隻靈活的手,勇敢地用鉛筆描繪草圖線條,無需過度依賴尺和圓規,這些工具主要是職業器材,不是藝術家的創作工具,應該只有在完善作品時才使用。觀看這些圖版時,應避免一次性將整個圖面納入視野;而是要觀察其中重複出現、引人注意的點找出它們的關聯性,以便將圖面簡化至最基本的元素。透過這個方式,我們可以確定以正方形或三角形為基礎的基本單元,透過重複並置這些單元,重現整個圖案線條的交織方式。確定這個基本框架後,接下來便可以在基礎單元上手繪圖形細節,而這時的圖形簡化成少少的線條。最後,是建議也是交織圖案的訣竅,你必須不斷練習,才能使操作這些看似複雜的線條變得容易甚至駕輕就熟。只要用心、耐心和持續努力,就能掌握關鍵,創作出優雅的圖案。這些裝飾圖案的魅力,大到曾使一個具高度智慧的民族如此熱情地品賞其精緻之處。據瓦薩里(Vasari)所說,甚至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全盛時期,達文西也曾潛心致力於交織圖案的設計。
本書包含兩百張設計圖,乍看可能顯得單調。這是因為這裡僅呈現繪製方式的緣故。事實上,深入研究這些設計圖,你會發現每一張圖都是有特定主題做為基礎。而且別忘了,這些設計圖最後都要經由裝飾技術實踐出來,將它們轉化為浮雕的紋飾、材料表現的紋飾和彩色的紋飾。而且每張圖都要依據對稱線加以分割、再細分,進而形成一個面、條狀或方格狀,當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時,觀察整個圖案(如圖2)時,往往難以辨認出來,這不啻為設計帶來極大的多樣性。最後,如果深入研究這些交織圖案的細節,追蹤出當中的線條如何纏繞連接成圖紋或花飾單位,便會發現這些元素還能以許許多多不同方式來處理。首先,這些結構線(lignes blanches)可以全部使用直線;也可以全都替換成曲線,或者混和使用直線和曲線。
直線交織圖案可以直接創建出來,也可以透過衍生或某種自然有機的生長方式在初始圖形中就能得到,就像在六邊形、七邊形和五邊形系列的一樣。直線交織圖案也可以通過組合來創建,根據指導圖或配置計畫,將元素分組排列,如同其他系列所展示的。
特定的直線交織圖案可以透過調整修改來獲得,也就是說,藉著引入一個圖形,儘管這圖形在整體中屬次要,但仍會明顯改變主題線條的傾斜度;這方式適用於下列設計圖 21、22、31、32、34、35、53、71、72、107、116、117、123、124、125、134、152 和 168。
曲線交織圖案則是直接使用圓規畫弧和線來創建,如設計圖37、38、103、111、154和181所示。
直線交織圖案也能轉換成曲線交織圖案,透過使用圓規畫線來實現,例如從圖1變成圖1,從圖42變成圖43;或是透過隨意的線條來實現,這些線條如果需要的話可以簡化,但不必簡化成圓規畫的線條,而且只有在將直線交織圖案變成曲線版時,才會在過程中視實際情況加以簡化;例如從圖48變成49,圖78變成79,圖120變成121,從圖129變成130,從圖135變成131,從圖134變成135。
最後,交錯圖案可以轉變為由直線與曲線的混合組成的線條,如設計圖104、119、130、131、135所示,或者,交錯圖案可以分解成不同直線和曲線的圖層,以兩重或三重的線條交織,如設計圖24、40和148所示。
現在,當重新逐一檢視每張設計圖時,不妨一邊練習辨識出當中線條的流動方式,辨識出圖形的連貫方式,以及圓形的團狀分布,它們可能分開,也可能是彼此穿插交錯,或是圖形與線條交織在一起。這些面,要不分開,要不就相互交錯,因此可以將這些設計圖處理成線條的紋飾;或者僅用方格和團狀來考慮,與線條合併或分開處理,形成平面的紋飾,或井然有序的團狀紋飾,如第X圖版所示;最後,要把設計圖想成是簡明清晰的指導圖,最終這些設計圖都要消失,而且你還能在上面添加線性、花卉或團狀紋飾的飾邊,如第III和IX版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