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黃仁宇的大歷史觀

黃仁宇的大歷史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75324
黃仁宇
聯經出版公司
2025年4月17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9570875324
  •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黃仁宇作品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當代名家/黃仁宇作品


  • [ 尚未分類 ]











      顛沛流離的歷程,中國近代的動盪命運,造就了一代史學大師黃仁宇的大歷史觀。

      以全球史的眼光來看中國現代化之路,給人帶來重要的歷史啟迪。



      「之所以成為歷史學家,是因為自己顛沛流離,一切源於中國的動盪不安。我開始接觸(歷史學)這一行業和技藝,是因為動盪不安的生活造成心靈苦惱。為了尋求問題的解答,我才發現世上所有的事件全都緊密相連。」



      本書收錄黃仁宇未曾結集出版的單篇專文,散見於英國、美國、德國、香港、臺灣等地報刊雜誌,透過多方蒐集整理成冊。並以黃仁宇的長時段、慢結構的大歷史觀點為題,是窺視黃仁宇思想的最佳途徑。



      書中探討內容極為廣泛,涵蓋了從中國社會的特質、明代的財政管理系統,到蔣介石的歷史定位等,充分展現了黃仁宇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到見解。他因親身經歷了近現代中國的苦難,決意投身歷史研究,探究歷史的因果。唯有釐清這些因果,才能為近現代中國尋求一個可能的解方。

     

      ▍【聯經出版.黃仁宇文集】

      《萬曆十五年》

      《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

      《明代的漕運,1368-1644》

      《中國大歷史》

      《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

      《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

      《放寬歷史的視界》

      《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地北天南敘古今》

      《關係千萬重》

      《大歷史不會萎縮》

      《黃仁宇的大歷史觀》

      《緬北之戰》

      《長沙白茉莉》

      《汴京殘夢》

      《黃河青山》



    ?


     





    出版說明

    中國社會的特質:一個技術層面的詮釋

    早期的統一與中央集權

    農業社會的官僚政治管理

    科學技術和貨幣經濟的低水平發展

    社會後果

    歐洲的過去和中國的未來

    從唐宋帝國到明清帝國

    倪元璐:新儒家官僚的「現實主義」

    十六世紀明代中國的軍費

    明代的財政管理

    傳統理財思想與措施的影響

    戶部及戶部尚書

    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

    一五九○年前的財政管理

    一五九○年後的財政管理

    結論

    什麼是資本主義?

    當代論述資本主義的學派

    資本主義的精神

    布勞岱對中國經濟史的解釋

    官僚體系的障礙

    不能在數目字上管理

    法律與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範圍

    資本主義的時空剖析

    資本主義的條件

    蔣介石

    蔣介石的歷史地位:為陶希聖先生九十壽辰作

    站在歷史的前端

    我們的問題,我們的思考

    中國與日本現代化的分野

    臺灣的機會與困境

    中國歷史的規律、節奏

    黃仁宇著作目錄



    ?





    出版說明



      黃仁宇先生的著作已經出版十餘本,但仍然有一些論文散落各處,未曾收入現已出版的著作中,對於喜愛黃仁宇先生及其作品的讀者來說,這不能不是一個遺憾。



      黃仁宇先生的讀者都知道,他最擅長的就是以具體的例子說明大歷史的道理。他常提到「歷史的長期合理性」這一觀念,意思是說,我們看歷史最大的通病就是以個人的道德立場講解歷史。道德不僅是一種抽象籠統的觀念,也是一種無可妥協不能分割的因素,如果它一提出,則涇渭分明,好人與壞人蓋棺論定,故事就此結束。然而天地既不因堯舜而存,也不因桀紂而亡,一個國家與社會之所以會與時代脫節,並非任何人的過失,我們要看的是,各時期的土地政策、財政管理、軍備情形、社會狀態、法律制度等。我們要考慮的是,能夠列入因果關係的,以在長期歷史上的合理性為主,對其他的細微末節,不過分重視,甚至每個歷史人物的賢愚得失,都要認為是次要的。



      本書共收論文十篇,其中〈倪元璐:新儒家官僚的「現實主義」〉、〈十六世紀明代中國的軍費〉、〈明代的財政管理〉、〈中國社會的特質〉等四篇原為英文論文,由陳時龍先生譯為中文。透過這十篇過去沒有機會閱讀的文章,讀者當能更加體會上述的黃仁宇先生的歷史觀點。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