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基恩斯的再現性工作技術:平均年薪超過兩千萬日圓的人怎麼工作?基恩斯員工不靠運氣而是建立模式、複製成果,成為再現性人才。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48315
田尻望
李友君
大是文化
2025年4月30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648315
叢書系列:
Biz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Biz
分
類
商業理財
>
成功法
>
自我成長
同
類
書
推
薦
高成效習慣養成雙套書:最強習慣養成+高成效習慣(博客來獨家套書)
讓你自帶好運的奇蹟習慣:只要十天,身心、工作、生活、關係都會逆勢翻轉的關鍵祕密
世界冠軍教我的8堂高效能課:他們成功不靠天賦、也非盲目苦練!成功者的心態校正與思維進階法全公開
換上原子習慣腦:弄懂腦結構、打造全新行動習慣;戒斷追劇癮、提高專注力,全盤掌握理想人生
歷史「勢」件簿,你該學習的權謀之術:英雄造時勢,要當就當掌握全局的梟雄,別當落荒而逃的狗熊!
內
容
簡
介
◎基恩斯員工平均年薪超過新臺幣400萬元,因為他們都是「再現性人才」。
◎業務員每天遇到的客戶都不一樣,如何再現同樣的「業績達標」成果?
◎同事的客戶都很死忠;換我接手,對方卻說「謝謝再聯絡」。該如何翻盤?
◎模仿對手開發流行產品,他們成功了,我的卻滯銷,差異在哪?
作者田尻望目前為企管顧問公司KAKUSIN代表董事。
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基恩斯(KEYENCE)擔任顧問工程師。
基恩斯是開發和銷售工廠自動化產品的公司,2023年日本市值排名第三、
營業利益超過50%,平均員工年薪超過2,000萬日圓。
外界很好奇,基恩斯的員工為什麼這麼強?理由就是「再現性」。
職場上分成兩種人:再現性人才、非再現性人才。
再現性人才就是,工作過程中懂得複製順利,改善不順,
不管在何種環境下,都能很穩定的複製、再現工作成果。
非再現人才卻是,偶爾取得一次成功,
但無法把這份成功複製到另項工作,
為何成、為何敗,過程全憑運氣決定,無法累積出成功模式。
怎麼複製成果,成為企業搶著用的人才?
這是作者在基恩斯學到的再現性工作技術。
◎再現性的工作思維
.對的事重複做,錯的事別再犯
想持續拿出成果,重點在於「不避談」失敗,
分析這次成功(失敗)原因有哪些,然後下次複製(別犯)。
?
.不模仿對手,但持續關注
再現性人才不模仿對手,而是觀察對方現在正在做什麼:
為什麼要推出這個產品?他們滿足客戶哪些需求?
哪些需求我們必須做過去卻沒做?這是讓商品變暢銷品的關鍵。
◎頂尖業務都是厲害的再現性人才
基恩斯業務從不隨便降價,而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所以他們這樣聊生意:
不講道理、給建議;引同感,不共鳴;重複表達同感、關心及提問,
深入了解對方真正想要什麼,而非單純照著對方的要求做。
例如,當客戶提出:「我希望能改善內部溝通。」
頂尖業務不會說:「好,馬上幫你準備相關培訓課程。」
而是進一步探討:「你遇到什麼問題?為什麼想改善內部溝通?」
◎再現性的流程與基礎概念
•用數字記錄看似理所當然的事:
從開始到完成一項工作的時間、與客戶見面次數、達成多少銷售量等,
都要用數字記錄,看出哪些部分可以維持或改進,
以基恩斯來說,就是一天實踐兩次PDCA。
作者特別整理出「再現性工作技術」必備九大觀念,
經營者一定要懂,工作者一定得會。
基恩斯員工平均年薪破兩千萬日圓。他們從不模仿對手,
而是複製順利,改善不順,隨時再現成果。
推薦者
?? ?
《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作者、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劉奕酉
《那些學校沒教的事》主持人�Janet Lin
?
目
錄
前言 再現性人才,企業搶著用
第1章 再現性的工作思維
1.??? 對的事重複做,錯的事別再犯
2.??? 關注競爭對手為什麼推出這商品
3.??? 哪些事情現在必須做卻沒做?
4.??? 你的商品能幫客戶解決什麼問題?
5.??? 商品變暢銷品的關鍵
第2章 我在基恩斯學到的需求掌握法
1.??? 人會因感動而付費
2.??? 找出顧客自己都沒發現的潛在需求
3.??? 哪些事不做也沒關係
4.??? 許多人嫌麻煩不想做,但非得做的事
5.??? 真實需求,多數人不會告訴你
6.??? 人會為了三種附加價值買單
第3章 頂尖業務都是厲害的再現性人才
1.??? 來買電鑽的父親為何決定不買電鑽?
2.??? 渴望的背後才是價值所在
3.??? 別講道理、給建議和共鳴
4.??? 要同感,不共鳴
5.??? 重複表達同感、關心及提問
6.??? 法人顧客最重視的六大價值
7.??? 弄清楚對方需求再提案
8.??? 挖出客戶想這麼做的理由
9.??? 頂尖業務都這樣聊生意
10.??? 拉住老客戶的向上銷售
11.??? 強化購買力的交叉銷售
12.??? 如何獲得客戶高層信賴?
13.??? 多觀察目前社會重視什麼
第4章 基恩斯為什麼這麼強?
1.??? 這裡的員工憑什麼領高薪?
2.??? 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組織架構
3.??? 基恩斯業務讓顧客不隨便比價
4.??? 所有部門都是為客戶而存在
5.??? 打破資訊落差和業界慣例
6.??? 具體想像使用情境
7.??? 基恩斯從不模仿對手
第5章 再現性的流程與基礎概念
1.??? 解說、示範,更重要是體驗
2.??? 商品能解決誰的問題?
3.??? 先調查分析市場,然後馬上走訪客戶
4.??? 每個階段都要思考能不能賣
5.??? 什麼時候判斷商品要推薦或中止?
6.??? 從業界慣例和資訊落差找線索
7.??? 所謂的白費是指半途而廢
8.??? 一天兩次PDCA循環
9.??? 九大觀念,提升再現性基礎
10.??? 經營者一定要懂的事
第6章 從現在起,你也能成為再現性人才
1.??? 最短時間獲得再現性行動
2.??? 順利跟不順的事都要寫出來
3.??? 複製順利,改善不順
4.??? 用數字表現行動結果
5.??? 最能展現自身價值的方法
6.??? 用數字整理理所當然做的事
7.??? 注意相對值,而非絕對值
8.??? 談判加薪,再現性是最大的武器
9.??? 從僥倖成功,到穩定再現
後記 再現性人才,不怕AI搶工作
?
序
推薦序
從價值創造,到可複製的卓越表現
《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作者、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劉奕酉
企業競爭的本質是創造市場難以取代的價值,而這正是基恩斯得以成為世界級企業的關鍵。該企業並非僅生產工業設備,而是透過「高附加價值」的經營哲學,確保每一次的產品創新、銷售策略、甚至組織運作,都能帶來無法被輕易複製的價值。
這樣的模式,讓基恩斯在不同市場環境中始終保持競爭優勢,並成為許多企業學習的標竿。
田尻望在前作《最高附加價值創造法》中深入剖析基恩斯的「高附加價值創造」思維,並強調真正的價值不僅來自產品或服務本身,而是來自洞察「需求背後的需求」。換言之,企業或個人若能真正理解市場的本質,就能超越競爭者,為客戶提供難以取代的價值。
然而,創造價值並非終點,如何讓這種卓越表現變得可再現,才是更高層次的挑戰,也是作者在這本書中所要探討的核心問題。
再現性,代表的不僅是穩定發揮個人能力,更是組織或企業能否在各種環境中,持續產出卓越成果的關鍵。本書從習慣養成、決策機制、工作方法等多種角度,探討如何透過系統化的方法,確保在不同場景、時間點、甚至不同的人身上,都讓個人與組織能穩定的創造價值,讓成功不再依賴偶然因素。
這和基恩斯的經營哲學,也有著高度共鳴。
其成功不僅僅是因為產品技術的領先,更是因為建立了一套可再現的卓越表現機制。舉例來說,基恩斯的銷售團隊被公認為是業界最強,但這並非因為公司聘用了天才級的銷售人員,而是由於設計了一套標準化、數據驅動且精準的銷售流程,使得每位業務人員都能發揮最佳水準。
書中強調,許多人誤以為成功來自天賦或運氣,但真正的關鍵在於能否讓成功模式變得可複製。無論是在職場、創業或管理,甚至是個人成長,若能找到一套可以穩定發揮的機制,便可不斷複製卓越成果。
本書內容不僅適用於企業管理者,也有助於所有希望穩定提升工作成果的讀者。成功不該是偶然,而是能透過精確的策略與持續的改善,使其成為再現的必然結果。
我相信本書將進一步提供具體的方法論,幫助認同高附加價值重要性的人,從一次性的成功邁向持續的卓越。
穩定成就感的起點:不是更努力,而是聰明的「再現」
Podcast《那些學校沒教的事》主持人�Janet Lin
職場上最令人挫敗的,莫過於你照著成功案例一步步操作,卻依然卡關;看似按表操課,結果卻總是差那麼一點。而身邊的同事,輕鬆自然、毫不費力,就能一次又一次交出漂亮成績。那種感覺就像是,大家都在玩同一套遊戲,只有你拿到缺頁的規則書。
而《基恩斯的再現性工作技術》就是你一直在找的那一本。
本書不是談天分,也不是依靠靈光乍現的好點子,而是每個人都能練習、內化的一種職場底層邏輯——再現性。所謂再現性人才,就是那些無論換到哪個場景、哪種任務,都能穩定創造成果的人。他們並不是特別幸運,只是懂得怎麼把「做對的事」變成可複製的日常節奏。
身為 Podcast 主持人與內容創作者,過去五年,我訪問過超過百位創業家、職人與企業領袖。每一次深度對話後,我總會反思:為什麼有些人能穿越產業的浪潮與時代的變動,始終穩定創造價值?答案往往不只是努力,而是更會「拆解成功」、更懂得「如何再現」。
我們總以為成績來自天分,但現實職場不賭天分,它賭的是——你是否擁有可複製的能力。
《基恩斯的再現性工作技術》不只教你如何提升績效,更像是一本給每位現代職人準備的「職場求生教科書」。作者田尻望以他在基恩斯與企業顧問領域多年的實戰經驗,整理出一套跨部門、跨角色、跨產業都能適用的操作流程與思維方式,幫助你把「偶然的亮眼表現」轉變為「可被預測的穩定成果」。
我常聽到年輕工作者的心聲:「我真的很努力,為什麼還是沒成果?」其實,問題不在於努力不夠,而是少了一個可以穩定複製成功的系統。
我非常認同書中有個觀念,「真正讓人買單的,不是你做得多辛苦,而是你是否能精準掌握對方的需求」。再現性人才厲害的,不是話術,而是那份願意深挖沒說出口渴望的敏銳。
更重要的是,這一切其實都可以被練習。
作者不只告訴你「該怎麼想」,也手把手示範「該怎麼做」——從落實PDCA循環,到如何用數字呈現你的價值。甚至連「早上有精神的打招呼」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成為讓人對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決勝關鍵。再現性不是神技,是你每天願意觀察、記錄、調整、再試一次的累積。
我特別喜歡書中潛藏的一句核心精神:你不需要靠一次的成功證明自己,而是要讓成功變成一種可以自然運作的節奏。一旦建立節奏,會讓你越來越篤定、越來越自在的創造價值。
如果你也曾心中吶喊:「為什麼我做不到?」那麼這本書會像一盞燈,不一定馬上照亮整條路,但它會給你一個明確的方向,讓你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得更穩、更準,也更有信心。
創造成果,不該只是偶然。讓穩定、不依賴運氣的成就感,從這本書開始。
前言
?? ?
再現性人才,企業搶著用
職場上分成兩種人,一種是再現性人才,無論何時何地,屢屢拿出卓越成果,另一種是非再現性人才,完全拿不出成績,或偶爾成功一次,無法持續創造亮眼結果。
事實上,這兩者之間存在明確的差異──累積成果的方式完全不同。
非再現性人才不懂拿出成果的竅門和思維,就算偶然在某個企劃獲得成功,也會以一次告終,他們無法把這份成功的關鍵,複製到另一項工作上,最終回到原點,沒有任何收穫。
因為,這類人的工作方式是僅限當下,所以無法不斷拿出成果,也不會累積成功需要的知識。
而再現性人才會隨著時間推移,穩定的累積成果。因為他們擁有隨時都能用的工作思維,以及奠定其基礎的掌握需求法則,並建立回顧機制,探討「為什麼當時能取得成果」、「怎麼執行」、「該怎麼複製,才能達到這個結果」等,進而屢次拿出成績(回顧機制會在第六章詳細說明)。
累積成果之後,再加上發揮你的個人特質,根據工作狀況來應變,便能產生獨一無二的價值。
這就是兩者的不同。
假如你是經營者,職員中有無再現性人才,會大幅影響公司產能、利潤、股價及最後支付給員工的薪水多寡。從個人角度來看,不管你身為領導者或執行者,能否做到再現,都會劇烈影響成果,進而大幅影響人事評估和薪水。
若你是經營者,想提升自家公司營收;如果你是管理人員,希望拉高團隊產能;假設你是一般員工,想提高自己工作績效,就仔細閱讀本書。
我在書中分享成為再現性人才的祕訣,教你如何用最少的資本和時間,持續開創附加價值,並建立機制,以打造誰也擊不垮的強韌成果。
其實,我們現在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實現別人的需求。換個方式形容,就是從別人的需求、煩惱中,產生幫助別人的商品、服務及工作。
由此可說,需求是工作的起點。能否順利掌握客戶需求,將決定你的公司、服務及負責的工作,能否締造獨特的附加價值。
只要持續思考「需求是什麼」,就會發現有價值的事物,也會發現擴展價值的方法,也就是拿出成果的再現技巧。換句話說,只要具備掌握需求的能力,就能不斷複製成果。
我會在書中針對奠定所有工作的需求,傳授準確掌握個人和企業需求的技巧,以及如何活用。
掌握需求法不只可以當作商務技能,也能應用在人際關係上。
我應屆畢業進入基恩斯(KEYENCE)公司從事顧問工程師,之後開業以企管顧問的身分,向商務人士提供資訊和培訓,在這個過程中,我整理出成為再現性人才必備的工作思維、需求掌握法。
只要學習這兩件事,就可創造自己才能提供的附加價值,進而成為能一直貢獻所屬公司、客戶及社會的人才。
我替這段流程建立體系,我稱其為工作建構法。
現在只需要認知「這是威力強大的圖」就夠了。我會在第四章再次提及並詳細說明。
為了讓各位自然學會工作建構法,我會先講解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用的工作思維、需求掌握法,還有我任職基恩斯時學到的機制及其他相關知識。
不管在什麼行業、產業及職務,只要學會工作建構法,就會成為可以提供價值的人才。
今後AI和其他科技越進步,商務環境改變越劇烈。即使如此,仍存在不變的事物。那就是從事有價值的工作,實現個人和公司的欲求,解決煩惱。
哪怕科技發展得多先進,個人和公司一定有感到開心的事,或因煩惱而想要解決的事,這些都是有價值的事物。若能針對這一點提供服務和商品,也就是持續創造價值,就會成為能一直貢獻社會的人才。
現在請容我稍微介紹自己。
我是企管顧問公司KAKUSIN的代表董事,田尻望。
我在前著《最高附加價值創造法》談到,我曾幫銷售額500億日圓(按:約新臺幣104億元。本書日圓兌新臺幣之匯率若無特別標註,皆以臺灣銀行於2025年1月公告之均價0.21元為準。)規模的人力公司,月利潤增加到8,900萬日圓(約新臺幣1,850萬元);協助銷售額200億日圓(約新臺幣41.5億元)規模的電話服務中心,月銷售額增加到1.4億日圓(約新臺幣2,900萬元),而且是在短短三個月內急速提升。
接著更大幅邁進,現在能從年銷售額4,000億日圓(約新臺幣830億元)規模的公司,接到提升業務產能的委託案,以及從銷售額超過2兆日圓(約新臺幣4,156億元)的企業接到案子。
為什麼我能接到這樣的委託?祕訣正是本書的主題──再現性。由於客戶希望能再現我公司提供的「提升企業價值」,所以才聯繫我們。
換句話說,找我(和我公司)諮商的企業中,經過改善.提升其價值(包括成交單價和成交率、提升回購率、提升市占率、提升人才留任率、降低離職率……),其他客戶見狀後,期盼自家公司也能獲得同樣成果。
正因我們針對這些需求,能不斷重現結果,所以才會接到委託案。
甚至,某客戶的報告指出,原本預估的附加價值提升額是一年50億日圓(約新臺幣10.4億元),現在卻超過120億日圓(約新臺幣25億元)。而且,提升客戶企業的附加價值後,我收到越來越多來自客戶的感謝,這比任何事情都讓我開心。
個人的附加價值是從感動中誕生。可以說,附加價值是「掌握人心」。
不過,真正重要是延續成功。
想要穩定發展事業,絕不可能靠「只有一次、偶然及僥倖」來獲得成功, 企業必須「持續、必然及準確」的提供身為人渴望的事情、想要的商品。
正因為工作是要持續掌握人心,所以為了實現這一點,得提升技巧,不斷掌握客戶需求,進而產生價值。
我希望翻開本書的你能成為再現性人才,在工作中拿出成果,持續提供價值給社會和客戶。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