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菩提「影」現中
追劇,是時下年輕人的最愛;追劇追到連課也不上,是這時代老師們最頭疼的事。現在人手一機,不管有事沒事,大家總會玩一回手機;相形之下,單調又枯燥的課程,要吸引學生的上課興趣,實屬不易。肩負傳道、授業、解惑之神聖使命的老師,若沒有吞劍、跳火圈等十八般武藝,著實難以吸引學生關注的眼神!
李老師在佛學課程中以電影輔助教學,使艱澀的佛學變得生動而有趣,是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也是學生搶先報名的熱門課程。電影與佛法的碰撞,使愛看電影的人看到了電影中未見的深度,品嘗到菩提法味如何在喜怒哀樂的生命中滋潤流動;而不看電影的人也因李老師巧妙的運用電影情節,使深奧難懂的佛法義理豁然開解,乃至因此而活懂了佛法。
李老師以佛法解析電影,談笑之間就風生水起,看似信手拈來,其實背後蘊含了深厚的功力和靈動的慧悟。佛學底蘊不夠深厚,道不出以單一經論來詮解電影;參悟的慧力不夠靈透,講不透電影中的深厚法味。李老師說,他是因讀古德疏解《華嚴經》的表法意涵,才有此慧悟。而專研《華嚴經》的我,研讀古德註疏多年,都未能有此慧悟,著實甘拜下風。
人生如戲,空花水月一場,若能從人生這場大戲參悟出其中的菩提法味,當電影落幕之時,就不枉做這場大戲的頭號主角了。古偈有云︰「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華嚴經行願品疏鈔》)李老師能看透每場「電」光雲「影」的菩提法味,不正是體現了「菩提影現中」?
這本跨界書寫的新書,實屬難得,可從五方面略談其貢獻︰
1. 開拓佛學影評的新境界:李老師首創以佛經與電影的互詮方式撰寫專欄,他講電影,鮮少挑選明顯具有佛學性質的影視作品,大多是從時下的主流電影著眼,積極疏通佛法與世間法的形式隔閡。若非精通佛學思想與熟悉電影情境,斷然無法完成古典佛經與世間電影的雙向對話。
2. 啟發佛經文藝創作想像:一般大眾總以為佛典艱澀難懂,與現代人有著天壤之別的距離。李老師結合佛典詮解電影的創意,可啟發讀者運用佛典再行文藝創作的發想空間,令人感受到佛典的經文法義是可以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來呈顯。
3. 電影輔助佛經推廣教學:李老師以百部的影視作品結合佛經思想,推廣佛學經教,首先從《楞嚴經新詮》的十部電影,到本書三十四部電影,包含系列子題,有:生死學七部、般若八部、《法華經》五部、《華嚴經》十四部(其中善財參訪有九部)。
此外,李老師曾發表四篇有關佛經與影視的學術論文,其中探討《金剛經》、《心經》、《華嚴經》都各採用了二十多部影視作品,蒐羅影音資料的難度之高,遠超乎以網路搜尋文字資料,所以這幾篇論文的創作格外難能可貴。
4. 匯集老少咸宜動畫電影:本書的動畫電影占十五部之多,讓喜歡卡通、動畫的影迷大飽眼福。其中有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的《獅子王》、《冰雪奇緣》系列、《尋龍使者:拉雅》、《魔法滿屋》、《星願》、《可可夜總會》、《元素方城市》、《功夫熊貓》系列,尚有美國超英系列的《蜘蛛人:新宇宙》,日本的《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哆啦A夢》系列、《天氣之子》、《龍與雀斑公主》、《鈴芽之旅》、《名偵探柯南》系列。另還有由動畫改編的五部真人版電影:迪士尼的《小飛象》、《阿拉丁》、《黑魔女》系列、《花木蘭》,日本的《神劍闖江湖》系列。
5. 運用新科幻或超英電影:現代新奇前衛的科幻電影發達,深受年輕族群喜歡,本書有五部美國科幻超級英雄電影:《復仇者聯盟》系列、《魔比斯》、《雷神索爾》系列、《蜘蛛人:新宇宙》、《神力女超人》系列,另有:《阿凡達》系列、《A.I.創世者》。此外,李老師尚有結合華嚴境界與科幻電影的專題論文。
如何活出佛法,是佛法現代化最重要的課題,李老師從佛經看電影,走出佛教現代化的一條新穎之路,在教學上獲得廣大的回響之後,也希望更多人都能受惠,法鼓文化出版這本好書,願大家都能看懂人生中有佛法,佛法就在生活之中。
陳琪瑛
華嚴專宗研究所教師
二○二五年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