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通緝 陳卓威!
深夜一段影片在社群媒體間如同病毒般被瘋傳,直到清晨已有27位看過影片的人到警局報案。她們的說法一致,都是被催眠,消失的記憶在看完那段影片之後才被喚醒,一段在夜店被撿屍性侵的記憶。
主持人程紹呈開立深夜訪談節目邀請受害者上節目述說被撿屍的經過,播出後,其他受害者陸續上新聞台、podcast,甚至到直播平台講述遭遇。每位受害者各持一個版本,真實性與否已不再受到重視,媒體圈徹底失控。
本書特色
*根據真人真事惡名昭彰的夜店撿屍事件改編。
*全球首部偽紀錄片式小說。打破小說既定框架,將偽紀錄片拍攝手法轉換成文字,閱讀過程如同戴上VR眼鏡走進小說的世界,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
大家有看過偽紀錄片,但有看過偽紀錄片式的小說嗎?《他們口中的惡魔》將開啟您一個全新的視覺體驗。從攝影機、直播、Podcast、密錄器、監視器、電視、空拍機……等等視角,以一個在小說界前所未見的方式呈現,去觀看一個夜店撿屍性侵的社會事件。
閱讀探戈、M.S.Zenky 雙導讀!
Troy、A.Z. 好評推薦
——隱藏在幻象背後的愛與背叛,將無所遁逃
推薦語
一起撿屍性侵案因為被害者的告發開始延燒,節目為了人氣找臨演加重狗血程度,還有人假裝自己是被害者實則趁熱度置入行銷,SNS 上的討論,更像是進入無法地帶,誰批評得愈狠就愈容易成為流量密碼。作者不只使用了自己的筆名作為如果陀(舞台劇《等待果陀》)般的存在,更將這些亂象描繪得虛實難辨。而真相隨著輿論延燒,到最後真相如何似乎不再重要,就像結局所呈現的那般。—A.Z(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員,已出版26本小說,擅長愛情、推理懸疑類型。近作為《月老在上》、《幻象消失之夜》)
《他們口中的惡魔》是部極具實驗性的犯罪小說,以模仿現實中新聞台的「深夜訪談節目」形式展開,而主題更與近年備受重視的性犯罪議題相關——一起受害者超過百人的「撿屍性侵案」。正義的主持人、勇敢出面的受害者、網路直播聊天室裡屢次造成的二次傷害??作者運用多種傳播媒介敘事手法,嘗試營造紀錄片般的畫面感,更一再帶出不同立場的觀點,使讀者產生觀看真實案件報導般的「錯覺」。
很快地一切急轉直下,不僅僅是「新聞」與「娛樂」的界線模糊不清,所有角色、所有文字變得似真似假,字裡行間瀰漫著令人迷惑的怪異氣味。閱讀本書就彷彿有人不停瘋狂按著電視遙控選台,或是一部部擅自輪播的網路影片,故事立場不停變化,場景斷然切換,真相撲朔迷離,催眠、封鎖記憶、靈魂出竅、夢境強暴、食人狂魔、詭異車禍、焦黑靈體??超乎預期的發展接二連三重擊腦門,明明描繪著狂歡的媒體,卻又塑造出陰森與張力共存的氛圍。當「通緝陳卓威」這一主線逐步推進,「癸町鎮的詛咒」迎面而來,不寒而慄的恐懼猝然降臨——主犯「陳卓威」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種種意想不到的元素層層堆疊,就像親眼見證著一場詭異社會案件如何質變為一則台灣式都市傳說。然而本作更加駭人的部分在於——我們本以為自己是「旁觀者」,其實早已成為「共犯」。請拋開任何預設,大膽跟隨作者分鏡腳本似的敘事,挑戰想像力的邊界,迎接一場絕無僅有的閱讀體驗。——M.S.Zenky(小說家、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員,近作為《褪色的我與染上夕色的妳》系列)
這是個被媒體餵養的時代。每天都有無數訊息以驚人的速度擴散,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都在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而這也正是《他們口中的惡魔》所描繪的社會景象——一個被資訊洪流淹沒的世界。在這樣的環境下,真相往往顯得微不足道,因為比起嚴謹的調查與理性的思考,穿鑿附會的都市傳說、靈異事件,或是充滿煽動性的言論更能吸引人們的關注。於是,各種訊息被扭曲、誇大,並逐漸失真,成為大眾口耳相傳的「事實」,甚至淪為商業獲利的工具。整個故事宛如一個不斷向下墜落的漩渦,讀者隨著劇情推進,卻未必能更接近真相,反倒只能眼睜睜看著一齣齣鬧劇輪番上演,卻無能為力。
更令人不安的是,當案件的當事人失去了話語權,不再被視為一個擁有完整人格的個體,而只是輿論塑造出的符號時,我們也失去了理解他的機會。我們看到的,不再是真實的他,而是被社會重新定義後的形象。我不確定書中的結局究竟是對誰的懲罰——或許,對兇手而言是如此,但對社會大眾而言,難道不是另一種懲罰嗎?
如果你關心社會議題、媒體現象,或想挑戰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們口中的惡魔》絕對是一本值得深讀的作品!——Troy(惡之根Podcast節目主持人,熱愛閱讀犯罪文學以及研究真實案件,對於人為何會犯罪的原因十分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