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淬煉夢想:金牌教練曾自強拳力以赴的堅持與革命【限量簽名版】

淬煉夢想:金牌教練曾自強拳力以赴的堅持與革命【限量簽名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870528081970
曾自強
畢方
2025年4月10日
150.00  元
HK$ 142.5  






ISBN:9870528081970
  • 叢書系列:Meister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Meister


  • 生活風格 > 運動/戶外活動 > 武術/拳術 > 其他











      奧運英雄見面座談會Coming Soon!詳見畢方文化Be fun臉書粉絲專頁

      金牌教練曾自強、金牌選手林郁婷、金牌陪練員李承威,熱烈許願中,看看誰是大來賓!



      ※隨書加贈巴黎奧運集錦珍藏書衣海報



      「你專心訓練,其他我負責。」

      一句話扛起外界所有輿論壓力,奪金背後是近二十年的砥礪與磨練!



      2008年,曾自強初來乍到鶯歌,當時的鶯歌國中沒有拳擊隊,更沒有拳擊教練,曾經為國家選手隊的他,懷抱著熱血與夢想進入了這個每天要往返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小鎮國中。



      從選手到教練,曾經有機會站上奧運殿堂的曾自強因為受傷而退役,相較於灰心喪志,他希望能將自己的夢想化為自己子弟兵的目標,有朝一日他的子弟兵可以代替他上場作戰,彌補他當年的遺憾。



      16年過去,2024年,當臺灣的女兒林郁婷在不公平的質疑和諸多的壓力中,拿下臺灣拳擊史上第一面奧運金牌,曾自強當年的夢想成真了!接下來,他還要培育更多的林郁婷,為他們、也為自己,甚至整個臺灣,締造更多的紀錄與光榮。



      本書將從曾自強2008年的篳路藍縷開始,將他在心態的建立與實踐,帶人與帶心的過程和關鍵等過程,以及如何將這些化為法國奧運的甜美果實。



    本書特色



      「拳」釋夢想,成就自我!曾自強與林郁婷的摘金之路

      2008從鶯歌國中建構夢想。

      2013世界女子拳擊青少年金牌。

      2014仁川亞運,人生第一次的亞運,更現實地看清楚實力的差距。

      2015多哈世錦賽,再次迎來打擊,沒被擊倒的,都成為養分。

      2016里約奧運,人生第一次的奧運舞臺,挫敗襲擊而來,迷茫,夢想暫時觸礁。

      2017胡志明亞錦賽金牌。

      2018新德里世錦賽金牌。

      2019曼谷亞錦賽金牌;世錦賽第三

      2020東京奧運資格賽金牌。

      2021東京奧運第一輪即落敗,僅列第九名。

      2022土耳其世錦賽金牌。

      2023新德里世錦賽銅牌(性別風波,被取消資格);杭州亞運金牌。

      2024巴黎奧運金牌。



    聯合推薦



      林正常  臺灣運動生理學之父

      林瀛洲  長庚體系運動醫學總召集人暨巴黎奧運醫療長

      陳勇志  臺灣康匠董事長

      吳宜倫  財團法人吳文達體育基金會執行長

      林郁婷  巴黎奧運女子拳擊金牌

      李承威  拳擊國手

      陳泰廷  運動心理諮詢師

      鄭宇泰  VERVE最好穿的運動服飾共同創辦人

      Amily Yu 專業經理人

      (依來函順序排列)



      這本書描述一位教練帶領選手,奧運奪金的辛苦過程與心路歷程,值得國人仔細品味。──林正常,臺灣運動生理學之父



      曾自強教練常常對現有的制度以及狀況,語出驚人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尤其對於郁婷的訓練、課表的安排以及未來在巴黎奧運奪冠之路,都已經仔細琢磨出一條康莊大道。──林瀛洲,長庚體系運動醫學總召集人暨巴黎奧運醫療長



      《淬煉夢想》不只是一個金牌的養成指南,是獻給每一個好強的平凡人,致敬平凡之軀,總有一天,能行非凡之事,曾自強教練看似總在倔強冒險,但讀完我們會發現,其實風險最高的是,從不行動。──陳勇志,臺灣康匠董事長



      自強教練對於目標的設定與達成一直都有強烈的企圖心,他堅定的信念成為選手最安定的力量,克服重重難關,一步一腳印成就選手站上世界拳擊舞臺的最高殿堂。──吳宜倫,財團法人吳文達體育基金會執行長



      教練不只是拳擊路上的指導者,更是我人生的領路人。他的嚴格、他的堅持,讓我在一次次挑戰中成長,也讓我學會如何面對勝負、如何突破自己。──林郁婷,巴黎奧運女子拳擊金牌



      雖然教練很機車,但對學生的照顧從不馬虎,把每一位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只要發生事情他都會馬不停蹄的去協助。──李承威,拳擊國手



      自強真正讓我佩服的,是他願意親自上場示範,甚至一次次揮動手靶,陪選手衝刺、揮汗、倒下、再站起來。他要孩子們明白:「撐來的夢想才值錢,輕鬆得來的夢想不值錢。」──陳泰廷,運動心理諮詢師



      曾教練幽默風趣的談吐背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耕耘,鶯歌拳擊隊的成就就是最好的證明。──鄭宇泰,VERVE 最好穿的運動服飾共同創辦人



      人生如拳擊場,機會屬於主動出拳的人。從擂臺到人生,自強教練用自律與行動逆轉命運,每一拳都是啟發。這本書,寫給堅持夢想的你。──Amily Yu,專業經理人



     





    推薦序一 允文允武的臺灣之光�林正常,臺灣運動生理學之父

    推薦序二 令人敬佩的毅力和執行力�林瀛洲,長庚體系運動醫學總召集人暨巴黎奧運醫療長

    推薦序三 教練本色:自強,與他的好強�陳勇志,臺灣康匠董事長、天天衛生棉負責人、曾自強好友與第一線觀察家

    推薦序四 以身體力行的實踐者�陳泰廷,運動心理諮商師

    各方推薦語

    自序 「拳」釋夢想,成就自我



    Part 1 塑形:夢想的開端

    從少不更事的孩童到懷抱夢想的國家隊代表,拳擊豐富了我的青春年少。成為教練後,我把當初的夢想投注在學生的未來上。



    鐵血磨練的性格養成

    換位思考的改變與成長

    踏入拳擊的青春年少

    從小拳擊手到國手的夢想之路

    掌握前手拳,就能掌握全世界

    初試啼聲的教學經驗

    整合學科與術科的獨家教學

    機會靠自己爭取,努力就會被看見



    Part 2 上釉:夢想的執行

    從鶯歌國中、鶯歌工商到文化大學,我一步步讓心中的夢想成真,讓這些選手們在不用擔心升學壓力的狀況下,可以安心備戰,爭取最好的成績。



    有教無類,我一定負責教會

    包山包海的教練工作

    以品牌概念打造拳擊夢想

    從行為改變觀念的身教訓練

    難挽回的遺憾,令人惋惜的孩子

    因材施教讓學生心服口服

    從「不適任教師」到最佳教練

    全力拚搏夢想的犧牲

    工作狂轉念的契機



    Part 3 釉燒:夢想的實現

    夢想的實現包含了十幾年的能量積累和選手與教練的心血。巴黎奧運的榮耀讓臺灣被看見,更讓我們有再戰未來的勇氣!



    帶隊比賽的心態教育與磨練

    讓選手無後顧之憂的關鍵

    養成不設限的學習態度

    時時督促我前進的恩師

    身心兼顧發揮最大的潛力

    蓄勢待發的金牌團隊

    移地訓練的重要性

    奧運前哨站:杭州亞運

    拳擊手的臺下十年功

    經驗傳承的期待與共好



    後記 未來的藍圖與可能性



    附錄一 鶯歌國中拳擊運動優質計畫

    附錄二 鶯歌拳擊隊建立3S系統專訪

    附錄三 教練給郁婷的話










    推薦序



    教練本色:自強,與他的好強

    陳勇志,臺灣康匠董事長、天天衛生棉負責人、曾自強好友與第一線觀察家




      曾自強出新書了。《淬煉夢想》敘述奪金背後的二十年,由第一人稱組成,用三部分以鶯歌的擂臺出發,用巴黎的頒獎臺作結。在不同文章中,用不同角度叩問自己也叩問讀者:夢想需要與現實妥協,還是保持倔強?



      當他跟我說要出書的時候,我一點都不驚訝。在我心裡,他一直是個實踐家。我與自強的認識,始於十年前的募款飯局。他剛接下教練工作,卻已數次發下豪語:他的選手,未來一定是奧運金牌。那股好強的個性,早就讓我印象深刻。



      什麼是好強?一般人都知道自己不是處處優秀,但在自己並不擅長的地方也要爭勝,這才叫做好強。



      《淬煉夢想》正是一本忠實書寫這份「好強」的書。這不是勝利者的回憶錄,而是「堅持者的紀錄」。



      在擂臺上,他是曾教練,在募款時,他自謙小強;為提升訓練效率,設計新的拳擊器材,還因此獲得專利權;也可以為了解裁判思維,考取拳擊裁判證照;他甚至是臺灣第一個擁有博士學位的拳擊教練;這一路走來的選擇與轉彎,逐漸構成金牌教練的格局。



      「教練一定要先有金牌的格局,才能訓練出金牌的選手」,成為我在他身上最深的觀察,也是這本書最動人的底色。



      我們讀著書,會揣測他的思維和體驗,不自覺對照自己追求理想路上的境遇,想起自己還沒實現的渴望。誠如他文中的信念:「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但必須要有這樣的想法。」



      追夢者的企圖在前,教育者的身份在後。作為體制外的教育者,他已在幕後多年,卻仍能寫出赤忱的現場紀事、世界賽場的經驗,與對體制教育的觀察,讓這些紀錄更有份量。



      在國人心中,拳擊作為一項冷門賽事的地位幾乎沒有改變,很難想像曾自強站在這個眾人既陌生又難以靠近的舞臺上,徒步走了二十年──無論遭遇多少重擊,國際刁難、選手失勢、賽程烏龍,他始終不肯輕易下臺。



      他的這份「不下臺」的堅持,也延伸到對學生的要求。



      拳擊是一種「手起刀落、秒速定生死」的比賽,往往還沒反應過來,賽事就已經結束。他在書中向讀者展現了曾自強專屬的好強:「選手坐五、六個小時的車,難道就為了上擂臺十秒鐘?」他甚至規定選手無論賽況,上臺至少要繞一圈擂臺,每個角落、四周的圍繩都要踩到──不只是為了贏得比賽,更是為了讓他們知道,機會來了,就不要輕易下臺。



      擂臺縱然只是一圈圈的繩索,看似一眼望穿,但我們永遠看不懂分秒內的高潮迭起、汗水、競技、辛酸苦辣,幸好有了曾自強的近距離書寫,彌補了那段看得見卻不懂的距離,讀來有力、通暢、大汗淋漓,彷彿聽到教練本色的宏亮喊話,鼓舞讀者堅持下去,溫柔地經營理想,勇敢地積蓄能量。



      《淬煉夢想》不只是一個金牌的養成指南,是獻給每一個好強的平凡人,致敬平凡之軀,總有一天,能行非凡之事,曾自強教練看似總在倔強冒險,但讀完我們會發現,其實風險最高的是,從不行動。



    以身體力行的實踐者

    陳泰廷,運動心理諮詢師




      當裁判舉起郁婷的手,宣告她成為巴黎奧運金牌得主的那一刻,我內心的激動無法言喻。我為她感到無比高興,但更讓我熱血沸騰的是,這一切背後有一位早就為這枚金牌布局多年的男人──曾自強教練。能夠與他並肩作戰,成為團隊的一員,見證這個曾經連自己都不敢想的夢想──參加奧運,這種榮耀感,讓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回想十幾年前初識自強的時候,他那股直率又不服輸的個性,讓我們一拍即合。在運動科學還不盛行的年代,當年誰能想到,他獨到的眼光尋求運動心理專家來強化自己團隊選手的競爭力,甚至用國家隊的格局打造鶯歌國中拳擊隊。這份遠見,從他後續引進各領域專業人才,增強團隊在運動科學的優勢,一步步默默地將自己的團隊打造成各種大小賽事的常勝軍。這樣的成就,絕非僥倖,可以從他的格局與領導哲學看出端倪。



      在東京奧運資格賽前他對我說:「黃金計畫,就是要幫助教練打造黃金團隊,而黃金團隊,必須是黃金陣容。」但黃金陣容中的人才也需經壓力淬煉,因此後續這些人才都參加過亞奧運的洗禮,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團隊。



      他不會把所有事情攬在自己身上,而是懂得借力使力,把志同道合、專業過硬的運科人才拉進團隊,讓整個體系越來越強。比起一些習慣獨攬大權的教練,他深知自己的時間有限,不可能什麼都懂,所以懂得讓專業的人發揮最大的價值。這,就是冠軍教練的格局。



      陪他一起觀看訓練的時光,也是我學習最多的時候。我經常錄影,記錄他如何指導選手,不只是為了讓選手即時調整動作,也是為了自己能更深刻理解他的訓練邏輯。但真正讓我佩服的,是他願意親自上場示範,甚至一次次揮動手靶,陪選手衝刺、揮汗、倒下、再站起來。他要孩子們明白:「撐來的夢想才值錢,輕鬆得來的夢想不值錢。」這份精神,讓我們所有人都不敢怠慢,因為我們知道,他比我們更拚、更拚命。



      除了在場上的嚴格,他在生活中卻是個無比細膩的兄弟。約見面時,他總是先問:「要不要載你?」有困難時,他總能讓人安心:「不用擔心,我來想辦法。」這種照顧人的心態,也體現在他的教學上。他不只是教技術,更會在訓練中突然來一記偷襲,提醒選手:「你的對手不會按照你的節奏來,時刻保持警覺!」這就是他的風格──魔鬼藏在細節裡,而真正的強者,就是要在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最好。



      跟他相處,總能學到很多不同的視角。他總能用最接地氣的例子,讓選手理解真正的自信來自哪裡。有選手對自己沒信心,他就直接反問:「你每天寫訓練日誌,寫了厚厚一本,對手才寫兩頁,你還怕什麼?如果你還怕,那你到底在反省什麼?累積什麼?」這些話聽起來直接,卻讓人無法反駁,因為他相信,真正的底氣來自不投機取巧的訓練,而不是僥倖。



      他的幽默感也讓嚴肅的訓練多了幾分趣味,去年巴黎奧運鬧出性別議題時,他還自嘲:「J.K. 羅琳都沒@我!」在教練保障的討論會上,他更妙語連珠:「我賣的是帝寶,卻只拿到漢堡的價值。」這種自嘲的態度,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EQ和格局。



      他常提醒選手:「拿掉拳擊技能後,你還剩下什麼?」這不只是給選手的課題,也是給每個人的提醒──如果我們只專注在眼前的勝負,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態度與學習,那麼未來該怎麼走?他相信:「敢付出,才會有更多收穫。」這是我從他身上學到最寶貴的事情。當你願意投入、敢於承擔,回報一定會來。不論是在運動場上,還是在人生中,這條道理都不會變。



      如今,他終於站上了顛峰,成為臺灣拳擊史上第一位奧運金牌教練。但我知道,這對他來說,並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開始。他用自己的方式,改變了臺灣拳擊的格局,也改變了我們這群人的人生。



      我很慶幸,能與這樣的一位兄弟並肩作戰,見證他書寫歷史。這本書,是他的故事,也是我們共同走過的軌跡。我相信,讀完之後,你一定會更懂,為什麼這個男人,能帶著選手們,一步步走上世界的巔峰。



      ──致我最要好的朋友,一位當之無愧的金牌教練。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