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清代詠崑曲詩歌選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11589
趙山林,趙婷婷
秀威資訊
2025年4月11日
230.00  元
HK$ 207  






ISBN:9786267511589
  • 叢書系列:SHOW藝術
  • 規格:平裝 / 530頁 / 14.8 x 21 x 2.6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HOW藝術


  • 藝術設計 > 戲劇 > 各類戲劇 > 東方戲劇











      「逢場作戲,弄假成真。作者以此寄懷,觀者於焉感興。

      顧優人假面,能開世俗胸襟;雖傀儡當場,堪寫英雄心事。」



      元、明以來,隨著戲曲逐漸成為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不少文人已經像寫作和玩味詩詞一樣,透過「寫戲、看戲、品戲」來寄託自己的情感。清代詠崑曲詩歌數量浩繁,率先反映當時崑曲的盛行。清朝前期的作品中,常常藉劇中歷史故實,寄託遺民的故國之思。



      延至乾隆後期至嘉慶、道光年間,詠崑曲詩歌內容已不限於觀劇抒感,文人也不再滿足於詠史變體,轉而專注於崑曲乃至戲曲本身的探討,對於名家、名作的演出實況也有相當細膩的敘寫。清中葉以後組詩盛行,一時蔚為大觀。後期更以凌廷堪《論曲絕句三十二首》為代表,發展出更具系統性的戲曲史、戲曲理論等。



      本書自清初錢謙益至清末周實,精選四百餘首以崑曲、崑曲演出為題的清代詩詞作品,詳加註釋、評說,不僅生動描述了明清之際崑曲興盛的社會實景,也是當代研究戲曲史、戲曲批評史重要的參考文獻。



    本書特色



      收入洪惟助主編《崑曲叢書》第四輯──精選四百餘首以崑曲、崑曲演出為題的清代詩詞作品,詳加註釋、評說,不僅生動描述了明清之際崑曲興盛的社會實景,也是當代研究戲曲史、戲曲批評史重要的參考文獻。


     





    《崑曲叢書》第四輯總序�洪惟助

    前言

    體例



    ▲錢謙益(一五八二─一六六四)

    辛卯春盡,歌者王郎北遊告別,戲題十四絕句,以當折柳贈別。之外雜有寄託,諧談無端,讔謎間出,覽者可以一笑也(選一)

    甲午仲冬六日,吳門舟中飲罷放歌,為朱生維章六十稱壽

    金陵雜題絕句二十五首,繼乙未春留題之作(選一)

    讀《豫章仙音譜》漫題八絕句,呈太虛宗伯並雪堂、梅公、左嚴、計百諸君子(選一)

    病榻消寒雜詠四十六首(選二)



    ▲熊文舉(一五九五─一六六八)

    楊調卿唱演《牡丹亭》備極情致賦二絕贈之

    春夜集李太翁滄浪亭觀女伎演《還魂》諸劇,太翁索詩紀贈,次第賦之(十三首選五)



    ▲閻爾梅(一六○三─一六七九)

    贈扮蘇屬國者

    廬州見傳奇有史閣部勤王一闋感而誌之二首



    ▲程正揆(一六○四─一六七六)

    孟冬詞二十首(選一)



    ▲陳 璧(一六○五─?)

    答顧梁甫觀劇詩



    ▲李 雯(一六○八─一六四七)

    題《西廂圖》(二十首選八)



    ▲吳偉業(一六○九─一六七一)

    臨頓兒

    王郎曲

    贈荊州守袁大韞玉四首(選一)

    贈武林李笠翁

    望江南(十八首選二)

    金人捧露盤



    ▲錢龍惕(一六○九─一六六六後)

    聞歌引為朱翁樂隆作



    ▲黃宗羲(一六一○─一六九五)

    青藤歌

    聽唱《牡丹亭》

    偶書(六首選一)



    ▲朱一是(一六一○─一六七一)

    御街行.聽彈箏吹笛,與查伊璜、嚴修人論曲調新舊



    ▲李 漁(一六一一─一六八五)

    予改《琵琶》、《明珠》、《南西廂》諸舊劇,變陳為新,兼正其失。同人觀之,多蒙見許。因呈以詩,所云為知者道也

    次韻和婁鏡湖使君顧曲(二首選一)

    虎丘千人石上聽曲四首

    四方諸友書來,無不訊及新製填詞者,不能盡答,二詩共之

    端陽前五日尤展成、余淡心、宋淡仙諸子集姑蘇寓中觀小鬟演劇,淡心首唱八絕,依韻和之,中逸其二(六首選四)

    端陽後七日,諸君子重集寓齋,備觀新劇。淡心又疊前韻,即席和之(六首選三)

    風流子.虎丘千人石上贈歌者

    花心動.王長安席上觀女樂



    ▲杜 濬(一六一一─一六八七)

    看苦戲

    龔宗伯座中贈優人扮虞姬絕句

    贈蘇伶王子玠



    ▲黃周星(一六一一─一六八○)

    擬作雜劇四種



    ▲冒 襄(一六一一─一六九三)

    與其年諸君觀劇,各成六絕句(選一)

    鵲橋仙



    ▲方 文(一六一二─一六六九)

    六聲猿(六首)

    廣陵一貴家宴客,伶人呈劇目,首坐者點《萬年歡》。予大呼曰:「不可!豈有使祖宗立於堂下而我輩坐觀者乎?」主人重違客意,予即奮袖而起曰:「吾寧先去,留此一線於天地間!」王貽上拊几曰:「壯哉,遺民也!」遂改他劇(二首選一)



    ▲周亮工(一六一二─一六七二)

    章丘追懷李中麓前輩(四首選二)



    ▲曹 溶(一六一三─一六八五)

    令昭水部招同百史、豈凡兩少宰,芝麓奉常、孝緒太史、雪航侍御,爾唯、舒章兩中翰,演自度《西樓》曲,即席賦二首(選一)



    ▲宋 琬(一六一四─一六七四)

    滿江紅



    ▲龔鼎孳(一六一五─一六七三)

    觀劇偶感同于皇作

    袁鳧公水部招飲,演所著《西樓》傳奇,同秋岳賦(二首)

    口號四絕贈朱音仙,為阮懷寧歌者



    ▲余 懷(一六一六─?)

    李笠翁招飲出家姬演新劇即席分賦(八首選五)



    ▲尤 侗(一六一八─一七○四)

    春夜過卿謀,觀演《牡丹亭》

    同諸子宴珍示堂中,觀靜容演西子、紅娘雜劇,再疊前韻

    笠翁席上顧曲和淡心韻(七首選一)

    再集笠翁寓齋顧曲疊韻(七首選一)



    ▲吳 綺(一六一九─一六九四)

    入署拜椒山楊先生祠(二首選一)

    減字木蘭花

    採桑子

    清平樂



    ▲梁清標(一六二○─一六九一)

    劉園觀陳伶演《秋江》劇次雪堂韻(六首選三)

    冬夜觀伎演《牡丹亭》

    宋荔裳觀察召飲寓園《祭皋陶》新劇(二首選一)

    滿庭芳



    ▲孫枝蔚(一六二○─一六八七)

    秋日過查伊璜齋中留飲兼觀女劇



    ▲何 洯(一六二○─一六九六)

    四憶詩(四首選一)



    ▲顧景星(一六二一─一六八七)

    無錫舟中大風雨,聽張燕筑歌(三首)

    合肥公邀同錢牧齋看丁繼之演《水滸》赤髮鬼,丁年已八十,即席次牧齋壽丁六十詩韻

    閱梅村〈王郎曲〉,雜書絕句誌感(十二首選二)



    ▲毛奇齡(一六二三─一七一三)

    揚州看查孝?所攜女伎七首(選二)



    ▲汪 琬(一六二四─一六九一)

    贈南員外家歌兒(二首)



    ▲陳維崧(一六二五─一六八二)

    同諸子夜坐巢民先生宅觀劇,各得四絕句(選二)

    崇川署中觀小史演劇(四首選一)

    贈歌者袁郎

    夜合花

    沁園春

    夜半樂

    賀新郎 自嘲用贈蘇崑生韻同杜于皇賦



    ▲朱彝尊(一六二九─一七○九)

    酬洪昇

    題洪上舍傳奇



    ▲彭孫遹(一六三一─一七○○)

    四月初三日作(四首選二)



    ▲曹貞吉(一六三四─一六九八)

    蝶戀花



    ▲王士禛(一六三四─一七一一)

    秦淮雜詩(二十首選四)

    門人陸次公輅通判撫州,半載掛冠,重建玉茗堂於故址,落成大宴郡僚,出吳兒演《牡丹亭》劇二日,解纜去。自賦四詩紀事,和寄

    觀演《瓊花夢》傳奇,柬龍石樓宮允(八首選二)

    挽洪昉思

    雜題近人諸傳奇(五首)



    ▲宋 犖(一六三四─一七一三)

    題《桃花扇》(六首)



    ▲唐孫華(一六三四─一七二三)

    常熟陸次公曾為撫川別駕,重葺臨川玉茗堂,設湯義仍先生木主,演《牡丹亭》傳奇祀之,詩紀其事,屬和(二首)



    ▲田 雯(一六三五─一七○四)

    題「四夢」傳奇後

    題《桃花扇》(六首)

    新秋雨夕,卞司寇齋中觀尤展成《李白登科記》傳奇



    ▲李良年(一六三五─一六九四)

    丁老行



    ▲褚人穫(一六三五─一七○四後)

    戲目詩四首



    ▲徐 釚(一六三六─一七○八)

    寒夜署中觀劇即事(四首選一)

    摸魚兒



    ▲陳玉?(一六三六─一七○○後)

    題《長生殿》(二首選一)



    ▲邵長蘅(一六三七─一七○四)

    吳趨吟(八首選一)



    ▲梅 庚(一六四○─一七一六)

    長生殿題辭(二首)



    ▲周在浚(一六四○─一六九六)

    金陵古蹟詩(九首選一)

    題《長生殿》(三首選一)



    ▲吳 雯(一六四四─一七○四)

    觀柳明庵演《金雀》雜劇,戲贈二首



    ▲孔尚任(一六四八─一七一八)

    有事維揚,諸開府大僚招宴觀劇

    蘭紅小部

    燕臺雜興(四十首選二)

    燕臺雜興(三十首選三)

    平陽竹枝詞(五十首選五)



    ▲查慎行(一六五○─一七二七)

    金陵雜詠(二十首選二)

    燕九日郭于宮、范密居招諸子社集,演洪稗畦《長生殿》傳奇,余不及赴,口占二絕句答之



    ▲查嗣瑮(一六五三─一七三四)

    查氏勾欄



    ▲玄 燁(一六五四─一七二二)

    偶觀演劇作



    ▲孫鳳儀(生卒年不詳)

    和贈洪昉思原韻(十首選一)



    ▲曹 寅(一六五八─一七一二)

    念奴嬌



    ▲吳陳琰(一六五九─?)

    題《桃花扇》(二十首選二)



    ▲楊嗣震(生卒年不詳)

    《長生殿》題辭(二首)



    ▲趙執信(一六六二─一七四四)

    寄洪昉思

    聽歌口占

    上元觀演《長生殿》劇十絕句(選四)



    ▲金 埴(一六六三─一七四○)

    題《桃花扇》後二截句

    東魯春日展《桃花扇》傳奇,悼岸堂先生作(二首)

    題梨園會館



    ▲佚 名(生卒年不詳)

    演《長生殿》口號(三首選一)



    ▲沈德潛(一六七三─一七六九)

    凌氏如松堂文燕觀劇

    秦淮雜詠(十首選一)

    觀劇席上作(十二首選十)



    ▲孔傳鋕(一六七八─?)

    題《桃花扇》歌



    ▲王特選(一六八○─一七五六)

    題《桃花扇》(六首選二)



    ▲唐 英(一六八二─一七五五)

    立夏後二夜雨窗觀劇,偶演予《笳騷》填詞,座上有擊節歎息形之吟詠者,率和原韻示之(二首選一)

    觀劇



    ▲厲 鶚(一六九二─一七五二)

    滿江紅 題《桃花扇》傳奇



    ▲金德瑛(一七○一─一七六二)

    觀劇絕句三十首有序(選二十二首)



    ▲袁 枚(一七一六─一七九七)

    揚州秋聲館即事寄江鶴亭方伯,兼簡汪獻西(八首選一)

    歌者天然官索詩(二首選一)



    ▲劉 墉(一七一九─一八○四)

    觀劇十六首



    ▲紀 昀(一七二四─一八○八)

    烏魯木齊雜詩(一百六十首選八)



    ▲王 昶(一七二四─一八○六)

    觀劇六絕(選四)

    榮經道中閱楊笠湖刺史潮觀所貽《吟風閣》雜曲偶題七絕(選三)



    ▲蔣士銓(一七二五─一七八五)

    《中州湣烈記》題詞(四首選二)

    京師樂府詞(十六首選一)

    過百子山樵舊宅(二首)

    雜感(十九首選一)

    康山草堂觀劇



    ▲趙 翼(一七二七─一八一四)

    戲本所演八仙不知起於何時,按王氏《續文獻通考》及胡氏《筆叢》俱有辨論,則前明已有之,蓋演自元時也。沙溪旅館有繪圖成軸而題詩於上者,詞不雅馴,因改書數語於後。

    題《鶴歸來》戲本(三首)

    題吟薌所譜《蔡文姬歸漢》傳奇(四首)

    觀劇即事(二首選一)

    西湖雜事(九首選一)

    揚州觀劇(四首)

    里俗戲劇余多不知,問之僮僕轉有熟悉者,書以一笑。

    京口晤夢樓,聽其雛姬度曲即事(六首選三)



    ▲敦 敏(一七二九─一七九六?)

    題敬亭《琵琶行》填詞後二首



    ▲王文治(一七三○─一八○二)

    冬日浙中諸公疊招雅集,席間次李梅亭觀察韻(四首選一)

    題蔣苕生前輩《四弦秋》新樂府



    ▲李調元(一七三四─一八○二)

    七月初一日入安縣界牌,聞禁戲答安令(二首)



    ▲錢維喬(一七三九─一八○六)

    題蓉裳《羅襦》樂府(四首選二)



    ▲洪亮吉(一七四六─一八○九)

    萬壽樂歌(三十六首選一)



    ▲吳錫麒(一七四六─一八一八)

    金縷曲 題蔣心餘先生《臨川夢》院本



    ▲林蘇門(約一七四八─一八○九)

    續揚州竹枝詞(選一)



    ▲黃景仁(一七四九─一七八三)

    金縷曲 觀劇,時演《林?夜奔》



    ▲張 諴(一七四九─一八一五)

    題《吟風閣雜劇》(十九首選二)



    ▲楊芳燦(一七五三─一八一五)

    消夏偶檢填詞數十種,漫題斷句,仿元遺山論詩體(四十首選十五)



    ▲凌廷堪(一七五五─一八○九)

    論曲絕句三十二首



    ▲焦 循(一七六三─一八二○)

    觀村劇(二首選一)

    聽曲



    ▲張問陶(一七六四─一八一四)

    讀《桃花扇》傳奇偶題十絕句(十首選四)



    ▲舒 位(一七六五─一八一五)

    書《四弦秋》樂府後(二首)

    觀演《長生殿》樂府(四首)

    書《桃花扇》樂府後(二首)

    論曲絕句十四首,並示子筠孝廉



    ▲彭兆蓀(一七六九─一八二一)

    揚州郡齋雜詩二十五首(選一)



    ▲鐵橋山人、石坪居士、問津漁者(乾隆末年前後在世)

    《消寒新詠》(節選)

    題范二官 戲吟詩《彩毫記》 石坪居士

    題范二官戲 吃茶《鳴鳳記》 石坪居士

    題范二官戲 打車《千忠戮》 石坪居士

    題范二官戲 誥圓《雙官誥》 石坪居士

    逼休《爛柯山》 問津漁者

    望鄉《牧羊記》 問津漁者

    楊本《鳴鳳記》 問津漁者

    彈詞《長生殿》 鐵橋山人

    《妝瘋》 鐵橋山人



    ▲佚 名(生卒年不詳)

    時尚



    ▲張子秋(生卒年不詳)

    續都門竹枝詞(選一)



    ▲宋翔鳳(一七七九─一八六○)

    望江南 葉懷庭遺像



    ▲孫蓀意(一七八三─?)

    賀新涼 題《紅樓夢》傳奇



    ▲龔自珍(一七九二─一八四一)

    己亥雜詩(選一)



    ▲張際亮(一七九九─一八四三)

    閱《燕蘭小譜》諸詩,有慨於近事者,綴以絕句(四十六首選四)



    ▲姚 燮(一八○五─一八六四)

    觀演《長生殿》院本有作



    ▲蔣敦復(一八○八─一八六七)

    離亭燕 小青題曲圖



    ▲周 綺(一八一四─一八六一)

    《曲目新編》題詞(二首選一)



    ▲李慈銘(一八三○─一八九四)

    題《燕子箋》後絕句



    ▲譚 獻(一八三二─一九○一)

    《評花新譜》贊詞(七首選一)



    ▲廖樹蘅(一八三九─一九二三)

    題雲亭山人《桃花扇傳奇》(四首)



    ▲黃遵憲(一八四八─一九○五)

    金縷曲 甲戌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五日觀劇



    ▲洪炳文(一八四八─一九一八)

    自題《懸嶴猿》傳奇卷首(六首選二)



    ▲李靜山(生卒年不詳)

    彩戲



    ▲晟溪養浩主人(生卒年不詳)

    戲園竹枝詞(選一)



    ▲皮錫瑞(一八五○─一九○八)

    題《檜門觀劇詩》後(八首選一)



    ▲文廷式(一八五六─一九○四)

    虞美人 題李香君小像



    ▲汪笑儂(一八五八─一九一八)

    自題《桃花扇》新戲(四首)



    ▲黃 人(一八六六─一九一三)

    洞仙歌 《風洞山傳奇》題詞,和慧珠韻



    ▲周 實(一八八五─一九一一)

    《桃花扇》題辭









    《崑曲叢書》第四輯總序

    洪惟助




      一九九四年我規劃主編《崑曲叢書》,二○○二年出版第一輯六種,以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修訂本為第一種。二○一○年出版第二輯六種,二○一三年開始,五、六年間出版第三輯。進度可謂相當緩慢。所以如此,一方面由於我的工作頭緒太過紛雜,另一方面,我們寧缺勿濫,希望每一種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在第一、二輯總序中我提出本叢書的特色:(一)一手資料的呈現和研究及學術研究的基礎工作;(二)一般少論及的音樂、表演、舞臺美術與各地方的崑曲;(三)有新資料、新論點的著作。



      我編的《崑曲演藝家、曲家及學者訪問錄》,唐吉慧編的《俞振飛書信集》都是原始資料的呈現,隨著歲月的流逝,根據此資料做研究者也日益增多。叢肇桓撰《叢肇桓談戲》論述他六十年崑劇生涯所見所思,趙山林、趙婷婷《明代詠崑曲詩歌選注》選編詠崑詩歌,都是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我撰的《崑曲宮調與曲牌》書後附「崑曲重要曲譜曲牌資料庫」,為曲牌研究做了奠基的工作。



      周世瑞、周攸的《周傳瑛身段譜》錄周傳瑛所傳的十個小生為主的折子戲,有詳細的走位圖,每一折子有數十張重要身段照片,附曲譜。是表演藝術的重要著作。顧篤璜的《崑劇舞臺美術初探》是第一本崑劇舞臺美術的專著。我的《崑曲宮調與曲牌》、洛地的《崑──劇、曲、唱、班》主要探討崑曲音樂的重要問題。



      沈不沉的《永嘉崑劇史話》是目前為止永嘉崑劇的最完整論述。我的《臺灣崑曲史》是第一部臺灣崑曲通史。「正崑」之外的各地方崑曲流行於比「正崑」更廣闊的地域,卻一直沒受到關注,我們將持續發表此類著作。其他如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修訂本)、朱建明的《穆藕初與崑曲》……等等,多為有新資料、新觀點,經過深思熟慮而有所得的著作。



      第四輯六種,以林佳儀撰《崑壇清音──徐炎之、張善薌的崑曲生涯》為第一種。徐炎之先生夫婦是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九年四十年間影響臺灣崑曲傳承、推廣最重要的曲家。他們一九四九年到臺北,就與陳霆銳、周雞晨等曲友組織崑曲同期,此曲會一直維持至今不斷。一九五七年起在臺灣大學、政治大學、臺北一女中……等十餘校的崑曲社教學,並在大鵬劇校、中國文化大學、國立藝專等校開設崑曲專業課程。



      炎之先生傳播崑曲懷著高度的熱情,臺灣大學崑曲社第一屆社員,也當了四年副社長的陳大威回憶:有一次颱風來襲,風雨交加,當晚是崑曲社唱曲的日子,他想老師可能會來,就到教室等老師,果然老師準時到達,社員雖然只有他一位副社長到,老師還是堅持教學,斷電多次,仍教唱滿兩小時,他送老師離去,看著老師騎著腳踏車在風雨中消失身影。



      徐老師、師母持續熱情的教學,使崑曲在臺灣傳唱四十年不輟,培養了許多熱愛崑曲的曲友。如此重要的人物,雖有許多紀念的短文,至今未有較為完整的傳記。



      佳儀一九九四年進入政治大學中文系就讀,有機會接觸崑曲,一九九五年春天我和曾永義教授主持的「崑曲傳習計畫」第三屆邀請王奉梅女士來班教學,政大陳錦釗教授乘此機會邀王奉梅女士到校示範演講,並找佳儀與同學共同促成停社四年的政大崑曲社復社,由佳儀擔任社長。「崑曲傳習計畫」第四屆至第六屆(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年十月)移至國光劇校舉辦,臨近政大,佳儀全程參與學習,並參加水磨曲集的活動,從此與崑曲結下不解之緣。碩士、博士論文,以致後來任教上庠,都與崑曲有關。



      佳儀參與臺灣的崑曲活動越多,越納悶何以竟無論徐氏伉儷的專著。雖其生也晚,未能親炙徐老師、師母,仍發憤蒐求資料、訪問前輩,終成《崑壇清音──徐炎之、張善薌的崑曲生涯》一書,其內容不只論徐氏伉儷的生平及影響,更論其唱曲、吹笛與表演藝術,是一部有分量的著作。我見而喜之,邀此書列入《崑曲叢書》。



      第四輯第二種為趙山林、趙婷婷合撰《清代詠崑曲詩歌選注》。明清是崑曲盛行的年代,也是詠崑詩歌盛行的時代。趙氏父女在第三輯中已有《明代詠崑曲詩歌選注》,今再選注清代詠崑曲詩歌,將兩代作品精華匯聚於此。



      清代詠崑曲詩歌內容大概有以下數類:一、通過寫戲、品戲寄託自己的情感;二、對於當時崑曲活動的景況作了翔實的描寫;三、以詩歌探討戲曲史、戲曲理論的問題;四、歌詠、評論戲曲作品,包括作品的文學、音樂、表演等。本書有「前言」,對清代詠崑曲詩歌的價值做總體介紹。入選作者上起清初錢謙益,下迄清末周實,共計一百○六人。附作者簡介,每一首作品均有注釋、析論。此明清兩代詠崑曲詩歌選注提供戲曲研究的珍貴資料,亦可作為閒暇吟?談助。



      《崑曲叢書》第四輯還有四種,將努力儘早完成出版。感謝您對本叢書的愛護和指教!


    二○二四年臘月 洪惟助於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