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禮物經濟:所有繁茂興盛都是互惠的結果。《三千分之一的森林》《編織聖草》作者基默爾最新暢銷力作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911462
羅賓?沃爾?基默爾
劉泗翰
果力文化
2025年4月07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9911462
叢書系列:
生態詩學Ecopoetics
規格:平裝 / 136頁 / 13 x 19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生態詩學Ecopoetics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大自然是生生不息的豐饒饋贈
為了鳥類、莓果和人類共同繁榮
我們需要一種全新的經濟——
《編織聖草》《三千分之一的森林》作者基默爾送給世界的禮物
《紐約時報》排名第一暢銷書《編織聖草》、榮獲美國國家人文獎章作者基默爾,透過新作《禮物經濟》提出一個大膽而鼓舞人心的願景——我們如何學習自然界「禮物經濟」的精神,從感恩、互惠與社群依存中汲取全新力量,重新定義我們珍視的價值與關係。
作者以她和鳥兒一起豐收「服務莓」(Serviceberry,又名「花揪果」)的經驗為例,闡釋「禮物經濟」的生態互惠倫理:
果樹分配它的財富,也就是豐富甜美多汁的漿果,來服務與滿足其自然群落的需求;植物與自然世界的關係,就是互惠、相互連結和感恩的體現——打開意識、用心察覺,就能看到大自然中的禮物經濟,無所不在。我們人類又可以送什麼給植物和鳥兒,以回報他們的慷慨呢?
用禮物為世界命名
想像一個以生態體系為模型的全新經濟
本書借鑒原住民將漿果、水和陽光等大自然的豐盛視為禮物的智慧,將人類「市場經濟」與自然界遍存的「禮物經濟」做了深刻對比:
資本主義是由競爭和囤積所驅動;自然界的富足,是透過分享的行動來衡量的;提醒我們「財富積累並不能拯救世界,所有物種的繁榮都是相互的」,我們可以選擇不再走上個人主義和剝削的不歸路。
作者提出「榮譽收成」(Honorable Harvest)的嶄新概念與實踐,強調道德消費、尊重自然和對生態系統的最小傷害,讓維持我們生命的一切保持永續:
了解別人照顧你的方式,這樣你才知道如何照顧他人。
要介紹你自己。來要求生命時,必須負責任。
拿走東西之前,必須先徵求同意,並且恪遵得到的答覆。
不要拿第一個,也不要拿最後一個。
只拿走你需要的東西。
只拿別人給你的東西。
不要拿走一半以上,留一點給別人。
收穫時以造成最小傷害為原則。
要尊重獲得的東西,絕對不要浪費。
要與人分享。
要為獲得的東西表達謝意。
收了東西就要回贈禮物,表示互惠。
讓維持你生命的一切保持永續,地球就能持續到永遠。
分享地球的恩賜——
共享作為一種互惠的貨幣
書中引用諸多精彩案例展現「互惠式禮物經濟」的精神,也啟發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回饋地球贈與的禮物——可能是金錢、時間、能源、政治行動、藝術、科學、教育、植樹、社區行動、復育、關懷行動??無論大小,都是這個生態告急的時代所需要的。每送出一份禮物,我們都將能從中得到生命力與重生。
作者以充滿靈性且優美的書寫,融合植物學、生態哲學、原住民智慧等視角,邀請讀者展開與自然萬物有更深聯繫的生活方式;對環境永續、經濟學、生態學等替代性思維感興趣的讀者,本書亦是必讀之作。
★作者榮獲2023年美國國家人文獎章、沃克斯傳媒網遴選之2024年五十大未來領袖;本書系列作《編織聖草》美國狂銷兩百多萬冊。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歐普拉日報》、《時代》雜誌、《科學》雜誌、《出版人週刊》、巴諾書店等推薦必讀好書。
名人推薦
山女孩 Kit(方妙)作家?????????????? ?
李霈瑜(大霈)金鐘主持人、演員、永續生活實踐者?????????????? ?
馬翊航 作家?????????????? ?
陳玉? 成功大學退休生態�哲學教授?????????????? ?
廖偉棠 作家?????????????? ?
盧倩儀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 ?
蕭有志 臉書社團「大量交織」創辦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推薦
國際讚譽
「一次與大自然交流並培養彼此聯繫的冥想。一本輕薄短小卻引人深思的書。一本樂觀的書,相信人們有能力做正確的事。」——《華盛頓郵報》
「一本有深遠影響力的小書。」——美國廣播公司《早安美國》節目,「美國原住民傳統月必讀十大好書」
「一次動人的冥想,講述無私的樹木教導我們如何建立更公平的社會……為了一個有更高道德標準的經濟提出令人信服的論點。」——《時代》雜誌
「《編織聖草》一書備受好評的作者基默爾再次為讀者奉上好禮,對大自然的互惠與富饒提出絕妙的省思??精美插圖栩栩如生地勾勒出豐沛又生氣勃勃的動植物生命。《禮物經濟》以抒情的呼喚,號召我們採取行動。」——《歐普拉日報》
「繼轟動文壇的《編織聖草》之後,基默爾將注意力轉移至服事莓,一種在其生態系統扮演關鍵角色的水果——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教誨,學習如何與自然和諧共存。」——《紐約時報》
「基默爾呼籲建立一種更包容的環境倫理——賦予大自然和我們數百萬同儕物種固有價值的體系——撫慰了那些覺得在科技年代與自然脫節的人心。」——沃克斯傳媒網遴選之二?二四年五十大未來領袖:正在改變世界的思想家、發明家和變革家
「絕對是本年度最佳圖書之一。」——《美國大觀》雜誌
「《禮物經濟》提供了學習原住民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基礎,以講述原住民的故事與志業為中心。這些論述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科學》雜誌
「一本令人愉悅的新書,反思大自然以及我們能從感恩、互惠和社群中汲取什麼教誨,邁向共同繁榮。」——《西雅圖時報》
「基默爾以扎根於土地、充滿智慧又發人深省的反思,集結成聯繫生態、經濟與倫理的全新途徑。……從基默爾根植於大自然的智慧與清晰優美的文字中,讀者可以學到許多符合生態倫理的生活方式。」——《書單》雜誌的星級評論
「極富說服力的呼籲,號召我們採取行動。」——《出版人週刊》
「基默爾從波塔瓦托米的傳統出發,用服事莓來彰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禮物,描繪出一幅簡單到令人訝異的圖像,帶出對生態與文化的精湛反思。這本書天衣無縫地結合了科學、傳統智慧與哲學??優美又充滿希望的文字讓讀者感到飽足、振奮,也更敏銳地認識了他們周遭的世界。一次令人愉悅的冥想,反思如何與大地和諧共存,培育彼此之間更深厚的聯結。」——《柯克斯書評》
「《禮物經濟》是一塊瑰寶,邀請我們重新思索經濟,想像另外一種基於慷慨、善意、互動與節制的人際關係。這本書提醒我們:我們的思考方式、講述的故事,都會形塑我們的生活方式——現在正是我們以不同方式思考與生活的時候,為我們在大自然的地位講一個不同的故事。」——詹姆士•瑞班克斯,《山牧之愛》作者
「閱讀這本書的時光就像是在採摘莓果一樣,滋潤你的靈魂、心靈與思想。我希望將這本書送給每一個人。」——安東尼•杜爾,《呼喚奇蹟的光》與《雲端咕咕國》作者
「基默爾是一位偉大的老師,她的話語是對世界的愛的讚歌。」——伊莉莎白.吉兒伯特,《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
「『我們變得彼此猜疑』:《編織聖草》作者基默爾評論川普、美國鄉間與反抗。」——英國《衛報》專文推薦
「在植物學家眼中,我們人類可以向自然生態系統學習到什麼。」——全國公共廣播電台《萬事皆曉》節目主持人艾里.夏皮羅專訪
「基默爾在《禮物經濟》一書中啟發我們基於互惠與連結的人際關係。」——WAMC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喬.唐諾修專訪
《紐約時報》書評、《歐普拉日報》、《時代》雜誌、巴諾書店、文學樞紐網站、BookPage書評網、《出版人週刊》、《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一致推薦必讀好書。
?
目
錄
前言
只要你打開意識、用心察覺,並替他們取個名字,就能看到禮物經濟無所不在
01 植物親屬的饋贈
富饒的莓果好像純粹是這片土地賜予的禮物,而不是我掙來的:我既沒有付費,也沒有付出勞力。知更鳥與我將其視為禮物。我們口中塞滿了莓果,心裡也滿懷感恩之情。
•??? 改變自己不改變土地
•??? 接受大地禮物的連帶責任
•??? 禮物經濟的貨幣:感恩與互惠
•??? 物質的循環造就富饒
•??? 母性禮物經濟
02 用禮物為世界命名
將某樣東西視為禮物,會深刻地改變我們跟這件物品的關係。我們被織進了一種特殊關係之中,會更細心地照顧獲贈的一切事物。
•??? 禮物思維的力量
03我們如何養活自己
「我把獵物的肉全部保存在兄弟的肚子裡了。」我們波塔瓦托米人的聚會經常有「分贈」的儀式,獵人透過饋贈禮物來分享好運、加強關係。
•??? 把肉儲存在兄弟的肚子裡
•??? 原住民的「分贈」儀式
04 免費取用的富饒
我們每次送出一份禮物,都會在饋贈者與受贈者身上產生新的精神生命,並因此獲得生命力與重生。
•??? 草根創新的禮物網絡
•??? 「我們」的福祉和「我」的利益
05 共同持有的資源會劣化嗎?
人類與鹿人、熊人、魚人和植物人之間達成永恆協議——這些非人類的親戚同意分享他們的生命禮物來維持我們的生命;而我們則遵守克制、尊重和互惠的協議來作為回報。
•??? 公共資源的禮物經濟元素
•??? 當有人違反信任原則
•??? 共享的相互義務
06 由禮物創造的關係
只要你打開意識、用心察覺,並替他們取個名字,就能看到禮物經濟無所不在。
•??? 囤積救不了我們
•??? 服事莓經濟學:一個互利共生的演化模型
•??? 迴避競爭驅動生物多樣性
•??? 市場經濟的稀有性操作
07 在市場經濟之外
為了鳥類、莓果和人類共同繁榮的可能性,我們需要一種經濟,遵循我們最古老教師——植物——的引導,分享地球的恩賜。
•??? 善意的儲存與延伸
•??? 人類經濟的下一階段
•??? 植物群落的生存教誨
•??? 轉型工具:漸進式變革、創造性干擾
敬邀你加入禮物經濟
無論你的貨幣是什麼,謹代表人類和地球,邀請你成為禮物經濟的一員。
謝詞
專有名詞對照
國際好評
?
序
前言
向晚的涼風拂過林木茂密的山丘,趕走了白天的燠熱,也帶來了跟我一樣渴望涼意的鳥兒。他們成群飛來,啁啾鳥鳴聽似歡笑,讓我也不得不報以同樣雀躍的笑聲。他們全圍繞在我身邊,有雪松太平鳥(Cedar Waxwing)、貓鳥(Catbird),還有色彩斑爛、像是閃過一抹彩虹的藍知更鳥(Bluebird)。此刻,我們嘴裡都塞滿了莓果,也同樣發出幸福的咯咯笑聲,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親切,全因為我也叫羅賓(Robin,亦為知更鳥名)的關係。灌木叢中結滿簇擁的莓果,各在不同的成熟階段,有的紅、有的藍,有的則是酒紅深紫——數量多到你隨手一摘就可以撈到一整把。還好,我帶了一個桶子,只是桶子愈來愈重。鳥兒只能將莓果裝進肚子裡,不知道他們載了這麼多的貨還飛不飛得動?
富饒的莓果好像純粹是這片土地賜予的禮物,而不是我掙來的:我既沒付費,也沒有付出勞力,從計算價值的數學來說,怎麼看都不是我應得的報酬。然而,他們卻送到我面前——連同陽光、空氣、鳥兒一起,還有聚集在積雨雲高塔上的雨水,遠方的風暴看似山雨欲來。你可以說他們是自然資源或生態體系提供的服務,但是知更鳥與我卻將其視為禮物。我們嘴裡塞滿了莓果,心裡也滿懷感恩之情。
我的喜悅有一部分來自出乎意外的驚喜,因為我從未想過會在這裡採到這些果子。土生土長的服事莓(Serviceberry , 拉丁學名為Amelanchier arborea)結出的果實又小又硬,口感偏向酸澀,只是偶爾才會出現一株結有甜美果實的樹叢。今天,在我桶子裡的大豐收是來自西部的品種——A. alnifolia,通常稱為薩斯卡通莓(Saskatoons)——是我的農民鄰居栽種的,今年第一次結果。他們生產莓果的熱情與我不相上下。
薩斯卡通莓、六月莓(Juneberry)、鰣魚灌木莓(Shadbush)、鰣魚花莓(Shadblow)、糖李子(Sugarplum)、薩維斯莓(Sarvis)、服事莓——這些都是唐棣屬(Amelanchier)灌木果實的眾多名稱之一。民族植物學家現在認為,植物的名稱越多,在文化上的重要性就越高。這種植物因其果實可食、可以入藥,又在春天的第一道曙光來臨時綻放花朵,點綴仍然覆蓋白雪的銀白森林邊緣,因此備受人們喜愛。服事莓又有日曆植物之稱,生物周期完全依照季節性的天氣模式。唐棣花開代表地面已經解凍,鰣魚正在逆流而上——至少是河水清澈無冰、足以讓鰣魚產卵的時候。
像服事莓這樣的日曆植物,對於必須與季節循環保持同步的傳統原住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他們每年都要穿越自己的家園,來到替他們準備好食物的地方。他們並沒有為了自己的方便而改變土地,反而是改變自己;隨季節而食是一種向豐饒致敬的方式,也就是在豐饒的時間和地點來迎接他們。在農產品倉庫和雜貨店的世界裡,你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買到想要的東西。我們付出了相當大的經濟和生態成本,強迫食物來到我們身邊,而不是順應農產品自己的時間,取用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東西。這些服事莓沒有受到脅迫,他們的碳足跡為零。也許這就是他們嘗起來如此美味的原因——他們一年只有在這個時間出現——這些短暫的夏日小酌,不留下任何傷害的餘味。
「服事莓」的名字雖然有「service」一詞,但是卻與「服務」或「服事」沒有任何關係,而是來自薔薇科的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Sorbus」(花楸屬),後來逐漸變成「sarvis」,最後才有了「service」。雖然名稱並非源自其服務,不過這種植物確實提供了無數的產品和服務——不僅是賜予人類,也賜予許多其他自然界的公民。他完全支持生物多樣性。鰣魚灌木是鹿和麋鹿的首選食物,而對剛出生的昆蟲來說,也是早期花粉的重要來源,更養活了一系列的蝴蝶幼蟲——例如:虎紋?蝶(Tiger Swallowtail)、總督蝶(Viceroy)、線蛺蝶(Admiral)和?灰蝶(Hairstreaks)等——還有眾多在繁殖季節靠著食物熱量果腹的鳥類。
人類也依賴這些熱量來源,尤其是原住民的傳統飲食習慣。服事莓是製作乾肉餅的關鍵成分。將乾莓果與乾鹿肉或野牛肉一起搗碎成細粉,再與因此提煉出來的脂肪結合,最後固化成原始的能量棒。這種高度濃縮的保存食品可以在缺乏食物來源的季節中,提供充分的營養,並且易於運輸、儲存或攜帶。乾肉餅也成為傳統貿易經濟的一部分,多餘的食物熱量可以換取當地無法獲得的其他商品。
無論生長在何處,服事莓都是原住民飲食方式的一部分。我是波塔瓦托米民族(Potawatomi Nation)的成員,該民族是五大湖地區的一個阿尼希納貝族(Anishinaabe peoples)。我曾有幸在傳統饗宴上吃到用服事莓做的紫色糖漿蜜餞,激發了我的味蕾以及對這種祖傳食物的記憶。
在波塔瓦托米語中,服事莓叫做「Bozakmin」,這是最高級的形容詞,代表最好的莓果。我用舌頭淺嚐了一顆,立刻認同祖先替他取的名字,真是再貼切不過了。想像一下,如果有一種水果嚐起來像藍莓,但是又混合著蘋果那種令人心滿意足的分量,再加上淡淡的玫瑰水和帶有杏仁味的種子咬起來的那種細碎的嘎?脆。那風味不像在雜貨店裡可以買到的任何東西:狂野、複雜,帶有一種你身體認可的風味,是身體一直在等待的真正食物。當我在吃服事莓時,幾乎可以感覺到體內的粒線體正在快樂地手舞足蹈。
對我而言,「Bozakmin」這個字裡最重要的部份就是「min」,這個字根是「莓果」的意思,會出現在波塔瓦托米語的藍莓(Minaan)、草莓(Odemin)、覆盆子(Mskadiismin)等詞彙中,甚至連蘋果(Mishiimin)、玉蜀黍(Mandamin)和俗稱野米的菰米(Manomin)裡也有。這個字是一種啟示,因為它也是代表「禮物」的字根。在替那些大量賜予我們善意的植物命名時,我們體認到這些是來自植物親屬的饋贈,體現了他們的慷慨、關懷與創造力。阿尼希納貝語的語言學家詹姆斯•武克里希(James Vukelich)教導我們說,這些植物的饋贈「體現了植物對人類無條件的愛」。他寫道,植物傾其所有,賜予那些有需要的人,「聖人和罪人都一樣」。
我情不自禁地凝視著他們,將這些閃閃發亮的寶石捧在手心,忍不住心中滿溢的感恩之情。面對這樣的禮物,感恩是直覺的第一個反應。這種感恩之情流向我們的植物長老,並投射到雨水、陽光,還有那些點綴著點點甜美果實的灌木叢——感謝有他們近乎不可能的存在,才讓這個世界不至於那麼苦澀。
在阿尼希納貝人的世界觀中,不僅將果實視為禮物,而是將大地提供的所有物資都視為禮物,從魚類到柴薪,不一而足。舉凡讓我們能夠生活下去的所有一切——編織籃子的木條、入藥的樹根、用來蓋房子的樹幹,還有我們書裡的每一頁紙張——都是由人類以外的生命所提供的;無論你是直接從森林裡採集收穫,或是藉由商業媒介,從雜貨店裡的架上取得物資,這一點都千真萬確,因為他們全都來自這個地球。當我們不再將這些物資視為物品、自然資源或商品,而是一種禮物時,我們跟自然世界的整個關係都會為之改觀。
在阿尼希納貝人的傳統經濟中,大地是所有物資與服務的來源,以一種交換禮物的形式分配給眾生:贈送一個生命藉以支持另一個生命。重點在於支持全體人類的好處,而不只是為了個人。接受大地賜予的禮物,就要擔負起連帶的責任,如:分享、尊重、互惠與感恩——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你。
這種感恩之情遠遠不只是一句禮貌性的「謝謝」;不是一種自動的「禮節」儀式,而是察覺自己內心的虧欠感,足以讓你震驚到停下腳步來細細思量——讓你真正的體認到自己的生命是受到大地之母用她的身體來滋養長大的。當我的手指因為沾滿莓果汁液而變得黏答答時,讓我想到自己的生命必須仰賴他人的生命;沒有他們,我根本就不會存在。水是生命,食物是生命,土壤也是生命—-他們透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搭配成奇蹟,成就了我們的生命。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切都流經這片大地,稱其為大地之母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比喻。我們放進嘴裡的食物是同時串連精神和肉體關係的絲線,因為我們的肉體獲得養分,精神則得到歸屬感的滋潤,這才是食物最重要的功能。我無權擁有這些莓果,但是他們就在我的桶子裡,這是一份禮物。
這一桶六月莓代表了數百次的禮物交換,才讓我的手指染成藍色:楓樹將落葉奉獻給土壤;無數的無脊椎動物和微生物交換養分和能量,形成腐殖土,讓服事莓的種子可以在其中紮根;雪松太平鳥留下了種子;陽光,雨水,早春的蒼蠅為花朵授粉。他們都是禮物交換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禮物交換來滿足他們所需。
許多原住民族,包括我的阿尼希納貝親戚和「長屋族」鄰居,都繼承了所謂的「感恩文化」;在這種文化中,人們生活方式的組成全都圍繞著對地球贈禮的認可與責任,無論是在儀式上或是實務上。我們最古老的教誨故事提醒我們,不表達感恩之情就會辱沒這份禮物,並帶來嚴重的後果。如果你狩獵了太多的水獺,等於是羞辱了他們,他們就會離開;如果你浪費玉米,就會挨餓。
? ?
細數你收到的禮物會讓人產生一種富足感,知道你已經擁有了所需要的一切。在一個總是敦促我們增加消費的經濟中,認識到「足夠」是一種激進的行為。數據顯示,地球上的食物熱量「足夠」供給八十億人獲得營養;然而,還是有人在挨餓。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只拿走足夠的東西,而不是遠遠超出我們的份額,結果會如何呢?透過分享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可以滿足我們看似渴望的財富與安全感。生態心理學家已經指出,感恩的做法可以抑制過度消費。禮物思維所培養的關係減少了我們的稀有感和匱乏感。在這種充足的氛圍中,少了那種想要索取更多的飢渴;我們只取自己需要的東西,尊重贈予者的慷慨。氣候災難和生物多樣性喪失都是人類貪得無魘、無節制掠奪的結果。培養感恩之心可能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嗎?
如果我們收到禮物的第一個反應是感恩,那麼第二個反應就是互惠:回贈禮物。我可以送什麼給這些植物來回報他們的慷慨呢?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