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麻里圖幅(以下簡稱本圖幅或本區)位於中央山脈南部,主要出露板岩與一部分片岩。這個區域最早的調查是宇佐美?與松本隆一(1940)的大武山圖幅(比例尺十萬分之一)。光復後,顏滄波(Yen, 1970)曾經進行板岩層的區域地質調查。探勘知本溪至金崙溪的地熱資源,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礦業研究所(1984)也出版一張小比例尺地質圖;之後,本區有一些地質構造相關的研究(Lu et al., 2001;Chang et al., 2009;徐乙君,2008;林?文等,2010)。另外,有孔蟲的研究結果,圖幅內大多數板岩層的時代為中新世(Chang and Yen, 1958;Chang, 1970)。中央地質調查所為了執行「易淹水地區上游集水區地質調查與資料庫建置」計畫,進行圖幅內高山地區的一些路線調查(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9),並完成一張「太麻里」圖幅區域的地質草圖(比例尺五萬分之一),提供編製本圖幅的重要基本資料。
?
圖幅內部分河流不易溯溪調查,因此在編製本圖幅過程中,作者未到達的區域是採用前人的資料:知本溪上游,一部分採用大武山圖幅(宇佐美?與松本隆一,1940)的調查資料,可惜的是該圖幅並未附說明書;大南溪上游與知本溪中游,是採用顏滄波未發表的路線地質底圖以及出版資料(Yen and Yang, 1991);知本主山附近,部分採用陳其瑞(臺灣省礦務局,1986;Chen, 1998)的調查資料。太麻里溪中上游至知本溪上游、北大武山及東斜面等,是採用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9)「易淹水地區上游集水區地質調查」的原始路線地質資料,加以編繪而成;他們的地質師在調查過程中拍攝許多附有座標的野外照片,提供岩性組合的參考與比對。中央山脈東斜面,屬於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的部分(範圍如圖1),山路與林道等不再修復,因此大南溪、知本溪源頭區域更難以到達,資料相對稀少,有待日後再作補充。
?
林偉雄、高銘健、梁勝雄、范力仁、莊釗鳴、林揚閔等先生協助野外地質調查,作者敬致謝忱。
附件:地質圖1張、地質剖面圖1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