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之書★
★入圍英國惠康圖書獎★
★亞馬遜書店4.6顆星、豆瓣9.3高分評價★
很多人不怕死亡,
恐懼的是對最後一段路的未知。
從30個真實故事看清死亡的樣貌,
你就能活得更好、死得更好。
正因為每一天都在倒數計時,
才讓每一天成為無比貴重的禮物。
★入圍英國惠康圖書獎★
★亞馬遜書店4.6顆星、豆瓣9.3高分評價★
很多人不怕死亡,
恐懼的是對最後一段路的未知。
從30個真實故事看清死亡的樣貌,
你就能活得更好、死得更好。
正因為每一天都在倒數計時,
才讓每一天成為無比貴重的禮物。
▌40年經驗傾囊相授,寫給每個家庭的必修課。
你是否曾注意過,在日常對話中、新聞媒體上,經常會用「走了」、「失去」等暗喻來代替「死亡」?若我們無法說出死亡,又該如何談論死亡?我們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臨終照護,或是在所愛之人臨終之際支持他們?
身為安寧療護醫師、照顧過無數臨終患者,作者曼尼克斯說:「你永遠不會習慣跟他人的哀慟靠得那麼近。」面對死亡的工作,總令人感到深奧、敬畏,有時也難以承受。
死亡或許是晦暗的,卻也能在其中看見人類韌性、希望和愛的光點。曼尼克斯醫師透過對生命、死亡及其間隙的深刻思考,描繪出溫柔面對死亡的可能性,也展現了生命結束時意想不到的美麗及尊嚴。
有時,患者能夠贏得延長的珍貴時光;但有時候,延命可能是殘酷的,死亡才是必要的慈悲。每個人想要的「善終」各不相同,我們都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謝幕並離開這個舞台。
▌透過安寧療護領域的親身經歷,曼尼克斯醫師將帶領我們探討:
.治療原本是為了拯救生命,為何有時會變成延後死亡的干預手段?
.死亡是你與家人朋友可以討論及發問的事情嗎?
.你知道所愛之人在臨終時希望獲得何種照護嗎?
.萬一你突然病危,你的親友會知道你想做哪種治療嗎?
.你會選擇接受只能延命、但無法恢復生活品質的治療嗎?
我們都會死,但我們都害怕死亡,而每個人對死亡的恐懼各有不同。現代醫療讓我們變得更健康、更長壽,然而,死亡如今成為我們選擇避開的話題。
陪伴數千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曼尼克斯醫師因此親身體會到,面對死亡的準備愈是充足,就愈能減少恐懼,也更加平靜。死亡帶給我們的最重要領悟,是活在當下,帶著感恩與寬恕回顧過去,並專注在真正重要的單純事物。
? 癌末少女給母親的告別禮
19歲的癌末女孩瞞著父母,每晚硬撐著身體親手縫製靠枕,作為給母親的告別禮物。她希望在她離世後,母親在最思念她的時候,看見靠枕便能想起她永伴身旁。
你想要留下什麼傳承?或許是捐贈器官,或許是為所愛之人準備回憶盒。學習直呼死亡的名字,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便能化悲傷為勇氣。
? 再也用不到的牙刷
老先生的太太突然過世,三個月後,他將太太的牙刷丟掉時,才真正感覺到她永遠不會回來了。但那些喪慟只是開端,他接下來要花一輩子的時間,用全新的方式與悲傷共存。
每個人的一生中只有兩天的時間不到24小時,就像書擋一樣夾在人生的兩端:其中一天我們每年都會慶祝,但另一天卻能讓我們真正看清生命的可貴。
? 活在謊言中的深情夫婦
一對結縭50年的夫婦,妻子罹癌,丈夫卻不願讓醫師告知她,認為她會承受不住。其實妻子早已知曉病情,卻也選擇隱瞞。他們因為不想讓心愛的人難過,雙雙活在孤獨的謊言中。
壞消息可能令人卻步,但若不說實話,可能令人感到毫無依靠。鼓起勇氣與所愛之人討論噩耗,才能互相支持,共同面對,分擔悲傷與憂慮。
◢◤活著是珍貴的,或許當我們心中牢記人生盡頭,才最能領悟這個道理。◢◤
暖心推薦
朱為民|臺中榮總家庭醫學科主任
柚子甜|心靈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許伊妃|送行者
陳志金|ICU醫生
常佑康|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醫師
畢柳鶯|醫師、《斷食善終》作者
郭憲鴻(小冬瓜)|人氣YT頻道「單程旅行社」
謝宛婷|奇美醫院緩和醫療中心主任
(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國際讚譽
「這是一本關於死亡的書,但同時也是一本關於喜悅的書。並不是所有的書都能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但這本書真的有可能。它會讓你想做得更好,去愛、去生活。它會讓你想變得更有善意,也會讓你珍惜寶貴生命的每一刻。」──《星期日泰晤士報》
「本書值得與《凝視死亡》和《當呼吸化為空氣》並列,當之無愧。書中的故事,或感人、或感傷,甚至帶有一絲幽默,但也顯示只要有適當的準備、資訊與真誠之心,死亡的痛楚便能大大減輕。閱讀此書,你將能為生命和死亡都做好準備。」──《The Bookseller》雜誌12月選書
「儘管死亡可能帶來情感上的沉重打擊,卻不一定是無法承受的劇痛;儘管它可能是悲劇的,卻不必是令人害怕的,亦不必是充滿混亂和過度痛苦的終局。曼尼克斯希望我們能夠思索死亡對他人與自我所帶來的意義,並從這個議題中剔除恐懼與排斥。」──妮琪.傑拉德(Nicci Gerrard),英國小說家
「有時帶有令人不安的細節,讓人欽佩的同理心,再加上幽默感的點綴,曼尼克斯醫師為每一位失去至親或預感大限將至的人,傳授了珍貴的一課。」──《華爾街日報》
「深具啟發且美麗……這並非一本沉重的書,雖然我潸然淚下,但它並非令人心痛的作品,曼尼克斯巧妙地交織呈現了她的經歷中那些光明與黑暗的元素。對於每一位將面對死亡的人來說,本書無疑是必讀的,而那也正是我們每個人都將經歷的過程。」──凱西.瑞森布克(Cathy Rentzenbrink),英國作家
「這是我所讀過最美麗的書籍之一。既是回憶錄,也是自助手冊,不僅有實用建議,也有專業人士的信念。曼尼克斯有著無限的惻隱之心,而她的嚴謹態度也是無可挑剔的。」──《Bookforum》雜誌
「在曼尼克斯充滿深切同理心的著作中,她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深入了解死亡自然過程的啟發之旅。這是一本啟發人心的書,討論了一個永遠難以迴避的話題。」──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凱瑟琳.曼尼克斯是一位擁有超過四十年經驗的安寧療護醫師。她這本無與倫比的書可能會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克莉絲汀娜.帕特森(Christina Patterson),英國新聞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