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島嶼離返:台灣文學的戰時記憶與敘事再現

島嶼離返:台灣文學的戰時記憶與敘事再現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15089
羅詩雲
政大出版社
2025年2月27日
153.00  元
HK$ 145.35  






ISBN:9786267615089
  • 叢書系列:國學、哲學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5.5 x 23 x 1.5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國學、哲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戰爭促使近代台灣形成大規模的人群跨區移動與社會再組織化,島嶼離返成為台灣的核心文化現象,涉及因戰爭錯位或重置人群之移動、記憶與書寫等問題。本書鎖定戰時記憶敘事或受戰爭遺緒作用之文學文本,梳理島嶼台灣所產出的離返故事和文化記憶。從文學角度觀看台灣的歷史和記憶,感知戰爭時期在後方且歷經不同時代的作者,其作品的共相和殊相,為瞭解當代台灣社會提供一個有效捷徑。

    ?

      戰爭是理解台灣社會的重要線索,其概念除了普遍認知的軍事衝突外,也包含資本分配、族群壓迫、文化控制等社會管理。承此,本書以大東亞戰爭及其遺緒作為思考基底,展開「日治台灣與帝國戰爭」、「復員重啟與社會內戰」、「島外台人的述史敘事」三項主題討論。發現台灣戰時記憶敘事所呈示的生命樣態、歷史記憶及敘事圖式,分別指向被損害的自我、以戰為治的生存經驗、主體修補的敘事路徑,呈示不同歷史世代書寫的自我技藝與記憶戰爭的多元軌跡。



     





    導 言 島嶼上的「戰爭」

    一、如何述說台灣?──以戰爭作為切口

    二、戰爭世代的記憶�技藝

    三、本書章節組成



    【第一部 日治台灣與帝國戰爭】



    第一章 戰爭與敘事調節:論戰爭期前後石川達三與楊逵的人書寫

    一、帝國治理與派遣文學

    二、在筆部隊派遣之前:石川達三與楊逵的連結

    三、徵用文學的辯證:以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與楊逵〈增產之背後〉為論

    四、結語:從左翼到派遣



    第二章 青春的創傷與修復:論陳蕙貞《漂浪的小羊》與文心《泥路》的戰爭記憶與成長敘事

    一、戰爭記憶所繫之處

    二、戰爭與成長:殖民國與被殖民地的兒少女性

    三、「家」的離返與對話:母系親族與不在場的父親

    四、結語:戰時記憶的自我修復與路徑探尋



    【第二部 復員重啟與社會內戰】



    第三章 擬聲政治:論戰後初期《新臺灣》雜誌的女性修辭

    一、女聲與國族

    二、台灣省旅平同鄉會與《新臺灣》

    三、代言式書寫:戰後初期《新臺灣》的女性修辭

    四、結語:擬聲政治的性別操作



    第四章 島嶼的離返:戰後張我軍的歸返敘事與北京再現

    一、張我軍與中國

    二、迎來終戰:以台灣省旅平同鄉會與張我軍時論為考察

    三、身分與記憶的交涉重構:戰後張我軍的歸返書寫

    四、結語:以北京為緯的台灣鄉景



    【第三部 島外台人的述史敘事】



    第五章 漂泊者的中國風景:台人音樂家柯政和戰前(1922-1945)在北京的社會觀察與書寫

    一、東亞離散的台人個案

    二、柯政和形象的報刊建構及其旅京網絡

    三、從千年古都到興亞基地:論柯政和《中國人的生活風景與《中國的社會風景》之社會觀察

    四、結語:民族風景的文化眷戀與生產



    第六章 歷史記憶與創傷書寫:論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及其一九八○年代小說的再現機制

    一、重返台灣的張光直

    二、歷史記憶與創傷展演:《蕃薯人的故事》與戰後初期小說、雜文

    三、解構與重述:張光直一九八○年代小說的創傷書寫

    四、結語:歷史縱深中的自我探問



    結 論 台灣戰爭記憶及其後

    一、戰爭遺緒與台人敘事圖式

    二、戰時記憶的世代感

    三、以文字直面戰爭



    後記

    各章初刊出處

    參考文獻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