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血淚東歐︰從高加索衝突到前南內戰,由鐵幕倒下到歐亞身分,艱險奮進的足球旅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20715
李文雋
釀出版
2025年3月18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4120715
叢書系列:
釀旅人
規格:平裝 / 246頁 / 14.8 x 21 x 1.27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釀旅人
分
類
旅遊
>
歐洲
>
歐洲其他地區
同
類
書
推
薦
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不只有巧克力 你想知道的立陶宛
CityDiscoverer:華沙.波蘭立陶宛2023-2024
慢聊波蘭:波蘭女孩x台灣男孩蜜拉士愷的實境生活
帶著聖經去旅行:跟著保羅宣教去(土耳其、希臘、義大利)
內
容
簡
介
★作者親自踏足東歐各個國家的球場,書中亦收錄多張親自拍攝的現場照片,身歷其境感受東歐足球魅力!
資深香港旅人李文雋,憑藉著對足球的滿腔熱愛,他走遍東歐十個國家,感受比賽現場的緊張氛圍、與當地球迷舉杯同歡,也有幸親訪科索沃足總祕書長,一窺東歐足球界血跡斑斑的歷史與現況。
足球便如同一把友誼的鑰匙,它開啟了那扇名為「國籍」的門,將有相同熱情的人們聚集於此。《血淚東歐》一冊帶來「巴爾幹之虎」塞爾維亞、「千島之國」克羅地亞(克羅埃西亞)、「山鷹之國」阿爾巴尼亞、「黑鳥之國」科索沃、「歐洲的耶路撒冷」波斯尼亞(波士尼亞)、「天堂一角」羅馬尼亞、「東方集團的矽谷」保加利亞、「歐亞交會之地」土耳其、「挪亞(諾亞)方舟的故鄉」亞美尼亞、「高地的黑色庭園」納卡地區……作者以書寫悼念東歐足球史上血汗交織的過往。而一篇〈遙遠祝福:烏克蘭〉,更是道盡了對她的不捨與支持。
「戰火幾近亡國,但球場仍見笑臉。畢竟人總要生活,足球帶來希望、歡樂和凝聚,也讓人暫離痛苦。」──李文雋,《血淚東歐》
●《腳下魔法》系列簡介 ●
作者以足球作為認識世界之鑰匙,尋訪拉美和歐洲逾百足球場,也為旅程增添段段奇妙的相遇。
因為足球旅行,作者得以一圓巴西世界盃夢、結交阿根廷狂熱球迷、獲智利球會主席禮待、接觸塞爾維亞足球流氓、跟前保加利亞國腳共膳、接受土耳其電視台專訪、與曼聯傳奇見面,並先後訪問科索沃足總祕書長、蘇格蘭球會班主和東德球會高層等。豐富的旅行經歷,既創造獨一無二的個人回憶,也提供深度主題和第一手資料,結合歷史、文化和社會科學角度,深入探索世界各地的實況,展現人文關懷。
系列著作:《叛逆拉美》、《覺醒南美》。
本書特色
★作者親自踏足東歐各個國家的球場,深度體驗現場氛圍!
★書中亦收錄多張親自拍攝的現場照片,身歷其境感受東歐足球魅力!
★附有各大球隊、球員名稱的港臺譯名對照,確保不同地區讀者都能順暢理解!
各界推薦
王劍凡(旅行公民創辦人)
林輝(旅遊寫作人)
里奧林斯基(英國讀一書店店長)
目
錄
推薦序 原來足球歷史的重量比腳步更沉重�王劍凡
推薦序 足球,也是地球�林輝
推薦序 重新揭開塵封的東歐瑰寶�里奧林斯基
第一章 恩怨情仇:塞爾維亞&克羅地亞
第二章 砥礪前行:科索沃&阿爾巴尼亞
第三章 暗裡有光:波斯尼亞
第四章 鐵幕遺害: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第五章 獨樹一幟:土耳其
第六章 悲情哀歌:亞美尼亞&納卡地區
第七章 遙遠祝福︰烏克蘭
跋:不想回憶,未敢忘記
參考資料
?
序
推薦序
原來足球歷史的重量比腳步更沉重
王劍凡(旅行公民創辦人)
坊間的旅遊書籍五花百門,既有最受港人歡迎的實用旅遊指南,也有以小故事串連起來的旅行小品,更不乏藉旅行去認識當地文化歷史的深度論述。
不過,若說到最具特色與原創的旅行書寫,當推李文雋的《腳下魔法》系列。作者遊走世界各國,以足球作為認識世界的窗口,親身到訪當地足球場,以全新的角度去探索當地的社會文化與歷史政治。
《血淚東歐》延續《腳下魔法》系列的旨趣與精神,作者旅行的腳步跨越至東歐、高加索與巴爾幹諸國,足跡遍及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土耳其、亞美尼亞、納卡與烏克蘭。
跟著作者的腳步遊走諸國,以足球這項瘋魔全球的運動來認識世界,當中的故事竟這麼精彩絕倫。舉幾個例子,作者遊歷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時,參觀了首都兩大球會,親臨現場觀看球賽,講述極端民族主義如何因足球而變得更狂熱,最終更成為內戰的催化劑;到訪科索沃與阿爾巴尼亞時,採訪了科索沃足總,發現科索沃獨立後要面對重重困境,絕非一勞永逸;到訪「不存在的國度」阿爾察赫共和國(又稱「納卡」,執筆時已亡國),以球會歷史講述蘇聯時代亞美尼亞的民族認同,並剖析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兩國的恩怨情仇,闡述阿爾察赫如何藉著足球突破政治上的孤立狀況,提升國際關注和對外交流的機會。
身為旅人,既要有溫熱的心,跟當地人交往互動,方能有所觸動體悟,同時又要有冷靜的腦袋,將所見所聞,分析整合。當觸及民族仇恨與國族衝突等議題,立場觀點必須小心謹慎。但作者始終是人,很難擺脫一己的偏見與預設。正如作者寫到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時所說,雖「試圖不先入為主,但卻沒有可能忘卻曾經看過的畫面,實在難以保持開放與中立」。要做到完全持平,根本不可能,但作者「有意識地提防傳媒的標籤效應」,已屬難能可貴。
根據作者所言,《血淚東歐》是《腳下魔法》系列中揭示最多戰爭與屠殺歷史的作品,把人性的黑暗推到極致。在充滿血淚史的國家旅行,腳步已經很沉重,但這些跟足球相關的歷史,原來更沉重。作者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華文網絡與媒體多被操控,報導內容有所扭曲偏頗,甚至將一切侵略行為和國族主義修飾美化,以配合論述所需。《血淚東歐》,如書名所言,這些國家的歷史都是以血與淚寫成的。旅途上,作者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文化衝擊難以避免,如果缺乏同理心與某種使命感,很難堅持寫下去。面對沉重的歷史,作者不時提醒我們,要記住不可忘記,字裡行間,處處透現溫厚的人文關懷。
這部作品的面世,令人更肯定旅行書寫的價值。近年,香港人對旅遊書的態度改變了,時間線上以二○一九年作分界。二○一八年和二○一九年這兩年,香港公立圖書館成人非小說類外借圖書排行榜,頭十位都是旅遊書(主要是旅遊指南);二○二○年,頭十位有八本都是旅遊書,但第一位被投資天書取代(反映香港人對旅行依然充滿憧憬);二○二一年,旅遊書竟跌出十大,頭十位竟然一本都沒有(香港人心態明顯改變)。這當然跟疫情有關,當各國鎖國封關,交通運輸工具停止運作,旅行清零。中了旅行毒的香港人,迫逼禁足在港,看旅遊書理應是個不錯的娛樂選擇,為何會「跌出十大」呢?理由是,香港人去旅行的目的,基本上離不開「吃喝玩買」,受歡迎的旅游書從來都只是實用指南。以「文化歷史」為賣點的深度旅行書寫,一向比較小眾。但疫情結束後,不見得旅遊書回復疫情前的熱潮。這可能因為近年旅遊vlog大受歡迎。今天,很多人都喜歡在網上平台看旅遊特輯,影像無疑比起文字更傳神,更易消化。但旅行書寫實在有其無可取代價值:談論較為深入的文化歷史論述,影像一般難以企及,加上近年影像都以「微」(micro)見稱,短短十數分鐘的旅遊vlog,如何能論述複雜的社會現象與歷史文化呢?所以,今時今日願意花心力去從事旅行書寫的作家,更應支持。
誠意向大家推介《腳下魔法──血淚東歐》。
? ? ?
推薦序
足球,也是地球
林輝(旅遊寫作人)
旅行的方法很多,但最有趣的方法,我相信一定是跟旅人的熱情結合的旅行。
自互聯網出現以來,旅行變得更方便,但亦變得更易趨同;因為大家都被那些近似的相片、地標和攻略吸引著,走著相似的路線、拍下相似的照片。當然互聯網亦提供了無邊無際的資訊,那些追求獨特旅行的旅人,可以借助網絡的便利,設計與別不同的旅行。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跟隨自己的熱情和興趣,將之與自己的旅程融合起來,走出屬於自己的旅行。
阿大就是如此一個旅人。他熱愛足球──這並不特別──但他是個會將旅行和足球融合起來,透過獨特的視角,去理解這個世界的旅人──而這樣的旅人並不常見。我不是球迷,但讀阿大這本書時,卻能出奇地投入,不是因為我也去過那些地方,而是因為阿大可以透過足球,帶領我從陌生的角度認識這個世界。
我去過羅馬尼亞,卻從不知道共產時代的政要如何操控足球,並以足球作為權鬥的方法;我踏足過亞美尼亞在阿塞拜疆的飛地納卡,但原來兩國的角力不僅在軍事和政治,也在足球場之上。薩拉熱窩的球場在戰火下仍然舉行球賽,不久後又成為了兩軍交戰的前線,橫飛的由足球變成子彈;烏克蘭戰火未斷,球迷卻能在異地的球場上為她打氣,凝聚世人的支持。各地雖有著不同的足球故事,然而無論是來自哪裡的球迷,總是追求公平、努力、互相尊重和體育精神,縱然是在艱難的世道之中,足球還是繼續提醒著世人這些彌足珍貴的價值。
足球是阿大的熱情所在,也是他觀察世界的方法;他站在世界各大球會和球場之前,圓圓的足球就是他眼中的地球,在乎的不是一場兩場賽事的勝負,而是足球帶給世界的意義。無論你是否足球迷,這都是一本值得你細讀的佳作。
? ? ?
推薦序
重新揭開塵封的東歐瑰寶
里奧林斯基(香港人,英國讀一書店店長)
感謝阿大,讓我及一眾讀者可以再次走進令人著迷的東歐世界。
回想東歐較頻繁地出現在主流新聞媒體,可能要追溯到上世紀的八十年代。那是冷戰的時代,新聞報道總喜歡用「東歐陣營」來統稱一大堆在西德與蘇聯之間,受共產專制統治,同時也困在「鐵幕」內的國家。至八十年代,東歐國家開始湧現不同的異見公民組織和工會(最著名的要數波蘭的團結工會及其領袖華里沙),從電視新聞中不時看到波蘭團結工會罷工抗爭的報道。
去到風起雲湧的一九八九年夏天,除了在北京天安門發生的民主運動,及其後的血腥鎮壓外,那年六月四日在波蘭舉行的自由選舉,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團結工會在選舉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令民眾雀躍萬分,不期然令人更渴望黎明終必來臨。至下半年,東歐各國紛紛出現群眾抗爭以至起義革命,共產政權一個接一個地倒台,波蘭、匈牙利、東德、捷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等等的成功,都鼓舞著全世界無數顆熱愛自由民主的心。那場自由的勝仗是如此地突如其來,亦多麼地夢幻甜美。
美夢也有完結的一天,醒來始終要面對生活中的大小問題與矛盾,但這通通已無法再吸引國際媒體的關注,東歐國家的最新動態,已較少機會出現在中港台的華文媒體當中。不幸地,東歐國家再次占據華文新聞報道,往往都因為戰爭的爆發,包括九十年代初前南斯拉夫新獨立國家間的慘烈戰爭(記起〈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葉麗葉〉那首歌嗎?),及至今仍未結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事。
後冷戰的東歐國度,是一個被遺忘了的世界疆域。
一九八九年「蘇東波」(形容蘇聯陣營內東歐國家的那一波民主化浪潮)以後,就沒有任何值得我們去認識的東歐故事嗎?
阿大就嘗試認真地回答這條問題,親身走進千禧年後這片彷似被塵封的東歐土地,以足球作為切入點,經歷和了解眾多國家的社會文化,寫成了《血淚東歐》這本精彩而引人入勝的東歐故事結集。
在書中,讀者會看到阿大周遊列國時的各樣經歷見聞,聽他仔細道來各地足球發展和球會興衰變化,詳盡的時代歷史背景陳述,引申至跟現今族群政治、戰爭以至社會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和拉扯。
但這些,都並非最打動我的地方。
書中那些發自他內心的真誠扣問,每一次都迫令我要慢下來,細心思考那條看似簡單,卻難以迴避的問題:
「多年的獨裁統治即使過去,歷史造成的集體創傷會就此過去嗎?還是成為了不散的陰魂?」(羅馬尼亞篇)
「新生的國家未被國際承認,國民仍能快樂嗎?」(科索沃篇)
「對球隊單純的熱情會被利用甚至騎劫嗎?如何去面對?」(塞爾維亞及克羅地亞篇)
在我眼中,這些扣問都從親身遊歷見聞所觸發的真問題,它們不止關乎羅馬尼亞或科索沃人民。事實上,提問已超越一國一地的狹窄關注,邀請遠在他方的我們,共同去思考以至討論這些議題。
一個旅人,固然可以透過腳步與見聞去尋覓他的個人答案;但唯獨將問題拋向讀者大眾,方可促成集體反思和公共學習。
在此,我看到一位旅人的無私分享,和一位作者渴望跟他人交流的熱誠期盼。
東歐一眾國家的血與淚,看似已變成塵封他方的往事舊聞,但只要你願意再一次走進這個真實的國度,接受真誠扣問的挑戰,相信都一定可以找到跟現今處境息息相關的寶貴經驗和知識。
薩拉熱窩篇章內,作者提出:「戰火漫天,足球還算甚麼?」
的確,當看到身邊戰友一個一個相繼倒下的時候,悲憤莫名的心情掩蓋一切,無法扭轉抗爭成敗的足球比賽又剩下什麼?二十二名足球員在草地上追逐一個皮球的遊戲還有什麼意思?
就在這個時刻,總令我想起那一場刻骨銘心的足球比賽:
二○一九年九月十日,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香港主場迎戰伊朗,超過一萬三千名球迷入場支持香港隊,球場中歌聲震天,旗幟飄揚,甚至連敵對的曼聯和利物浦球迷亦罕有地連成一線,Stand with Hong Kong。
我仍然記得,在場中所唱的每一首歌,所喊的每一句口號,所行的每一圈……
血與淚,在東歐,也在世界很多地方。
《血淚東歐》以繁體中文版形式向世界呈現,也算是東歐經驗跟香港、台灣等地華文讀者的結緣。東歐民眾走向自由之路充滿困阻與波折,但民眾以至足球也不會輕言放棄,期盼此書為大家注入經歷、思考和學習的新動力。
大家加油,互勉。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