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重建「親密邊界」:用經典心理學理論,終結原生家庭束縛,修復親密關係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026588
姚彥宇
好的文化
2025年3月13日
127.00 元
HK$ 101.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026588
叢書系列:
內在小革命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在小革命
分
類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同
類
書
推
薦
訓練大腦,讓自己更強大:5%的微改變,簡單有效的正念練習,提升自我調適能力,遠離疼痛、焦慮、壓力、憂鬱
《靈魂謀殺:亂倫與權勢性侵的創傷治療之路》
練習不孤單:臨床心理師教你5個陪伴元素,讓低潮時刻產生安定力量【限量親簽版】
練習不孤單:臨床心理師教你5個陪伴元素,讓低潮時刻產生安定力量
【英國生命線陪伴套書】(二冊):《陪傷心的人聊聊》+《陪每天的自己聊聊》
內
容
簡
介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
但這不表示我們只能重蹈原生家庭的錯誤模式。
本書教你療癒童年創傷,
從「親密無能」的受傷小孩,
變成能建立健康親密關係的成熟大人。
獻給總是感情受挫的你——
?每段關係總是以同樣的方式失敗收場
?關係一有小波折,就過度反應,要求對方證明「我還是愛你的」
?缺乏安全感,沒辦法正確表達需求,總是愛得好卑微
?在感情中持雙重標準,認為伴侶應該主動、無條件地滿足自己需求
?心理邊界過度鬆散,想要控制伴侶來緩解自身情緒
?永遠為小事吵個不停,動不動就提分手……
早年親密關係是成年親密關係的範本
本書以經典精神分析理論為切入點,例如客體關係理論、自體心理學、認知與行為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等等,拆解八種常見感情問題背後的形成原因,再給予讀者深度剖析自我、重建心理距離的情緒療法,打造更成熟完善的親密關係。
書中提供的情緒療法,包括:
?善用「情緒按鈕紀錄表」,達到「系統減敏」作用
?用「情緒事件表」紀錄情緒,客觀地認識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
?用成熟的防衛機制處理負面情緒,像個成年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正確表達需求、拒絕他人的方法……
本書特色
?第一本探討華人典型原生家庭與親密關係之間聯繫的工具書。
?以八種常見親密關係問題切入,探討原生家庭對人格養成的影響。
?內容淺顯易懂,建議具體實用,引導讀者先理解行為背後邏輯、認識自己,進而改變自己。
專文推薦
「本書讓我們對於關係的修復有所遵循、參考與借鏡。透過案例的解讀,按圖索驥,思索自我,找到人生的解方。」——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感情中的難題,親密修復這本書都關切到了!包含:缺乏安全感,自戀特質,覺得自己不夠好,想要控制感情,溝通過程中的防衛,以及早年經驗的影響。」——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好評推薦
Skimmy你的網路閨密�兩性Youtuber&作家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魏瑋智(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按姓氏筆畫排序)
?
目
錄
推薦序
作者序�找到自我,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
第1章 不安、生氣,都是「情緒按鈕」所引爆的
案例1 為什麼我就是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到底是什麼?
正確表達需求,是需要經過練習的
這樣做,就能掙脫拴著大象的細繩
3步驟,拆除內心的情緒按鈕
第2章 「嚴於律人,寬以待己」,就是病理性自戀
案例2 為什麼他沒有把我放在第一位?
病理性自戀者,眼裡只有自己
想教會別人愛自己,先得學會承受挫敗
承認錯誤,不代表否定自己
4角度,幫助自己審視自我
第3章 停止自我攻擊,別讓自卑情結纏身
案例3 為什麼我總覺得配不上他?
是不是我不夠好?
超出承受範圍的敵意,會使人過度壓抑
過度付出,只會讓雙方陷入失衡
3方式,合理釋放攻擊性
第4章 控制欲太強的人,往往缺乏真正的自我 ?
案例4 為什麼他不能為了我放棄一切?
關係再好,都別模糊了心理邊界
兒時親子關係,是成年後親密關係的範本
為什麼說媽媽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人?
這樣做,重新成為自己人生的主角
環境,決定一個人能接受的心理距離
第5章 老是遇人不淑,就是陷入了「強迫性重複」
案例5 為什麼我每次都愛上「渣男」? ?
2原因,使得你一再重複創傷體驗
叛逆不代表獨立,反而是變相的過度依賴
5階段,決定一個人的人格發展
如何打破「傷痛總是代代相傳」的魔咒?
接納現實,就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第6章 性別不認同,是引發親密關係破裂的隱憂
案例6 為什麼我們經常為小事吵個不停?
我們對性別的認同,來自對父母的認同
無法自我認同,問題可能出在重男輕女的思維
「潛意識衝突」,才是起爭執的真正原因
如何在感情中重建合作關係?
第7章 不成熟的心理防衛機制,只會加深彼此衝突
案例7 為什麼給了建議又不聽,只會對我發脾氣?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是有道理的
親子關係,容易複製傳承至下一代
防衛機制究竟在防衛什麼?
什麼是成熟的防衛機制?
第8章 觀念不合,真的是分手最主要的問題嗎?
案例8 為什麼我明明是為他好,他卻聽不進去?
不是理解了,就能做出改變
需求層次不同,在意的事就不同
觀念無對錯優劣,不可能與他人完全合拍
3步驟,有效與「內在」養育者和解
後記�瞭解過去是為了改變當下,獲得更高層次幸福感
?
序
作者序
找到自我,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
這是一本從情感諮詢師的角度出發的諮詢分析紀錄,是我剛入行時一直在找,但到現在也沒能找到的書—從經典精神分析角度,探討華人當代典型原生家庭和親密關係之間的聯繫。
我不想在這本書裡空談深奧的原生家庭理論,亦無意對各種流派評頭論足,更不求能將各種底層理念對立的理論融會貫通。我只想分享自己在原生家庭方面的情感諮詢經驗和思考,在理論和現實之間架起一座小橋,讓初學原生家庭理論的後來者可以抄點近路,給飽受情感困擾的人們一些解決問題的想法。
如果你看了第一章就覺得有所收穫,那麼我要恭喜你,繼續看下去,你能學到的東西會超出想像。倘若你在閱讀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抵觸、排斥的情緒,那麼我更要恭喜你了,因為你是最需要看這本書的人。本書並不是一本易讀易懂的煽情口水書,它能指引你深度剖析自我並找到真實自我,進而擺脫原生家庭對自己的限定。
本書以經典精神分析的基礎概念為切入點,運用經典精神分析、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s Theory)、自體心理學(self psychology)、認知與行為心理學(cognitive & behavioral psychology)、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等心理學理論工具,進行原生家庭和人格分析。儘管西方心理學界目前並不認可精神分析的科學性,精神分析各流派內部也有諸多底層理念的衝突,但科學和統一不應該是心理學這個學科的最高追求,也並非我個人的追求。
心理學終究是一門關於人、關於幸福的學科。如果科學性和實效性能達成一致,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二者無法兼得,那麼在科學而無用和不科學而有用之間,我寧願選擇後者。
作為諮詢師,我追求的是實效,我把自己當成一個追求增加來訪者幸福感的實證系統(evidence-based)。這個系統是我和我的眾多來訪者一起努力踐行的,也是由無數心理學大師的理論構建起來的,這本書,就是我這個系統內部編碼的一部分。
出於對諮詢倫理的尊重,書裡的每個故事都是虛構的,但只要認真看就會發現,故事也是真實的,因為你說不定就是那些故事的主人公。
這是一本寫給我們這一代人的書,本書將是幫助你完成與原生家庭分化的重要工具,願你那些悲傷的經歷,都能轉變為掌握幸福的勇氣。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