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溯水之源:臺南水道的人、物與歷史

溯水之源:臺南水道的人、物與歷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75658
林佳慧,吳芮甄,張知淇,陳致豪,陳恒安,楊宏裕,楚然
蔚藍文化
2025年2月27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7275658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7 x 23 x 0.9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尚未分類 ]











    回望臺南水道百年風華,探索其真實紋理,

    聆聽潺潺淨水裡透出的人物、過去的故事與未來想像。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為臺南市立博物館轄下博物館之一。以字面看,以字面來看,容易讓人誤以為位於叢山峻嶺,但其實是離市區僅有不到一小時車程的淺山地區,為臺南市轄下的行政區「山上區」。有趣的是,「山上」的舊名是「山仔頂」,雖取山頂之意,實則為曾文溪畔的河階上起伏不平的丘陵。此地自古以來便有曾文溪主、支流環繞,如此,水與陸地、陸地與人的足跡,以及隨著現代化發展而來的水道,在時間之河裡持續交流、相互影響,留下獨特的人物故事與歷史記憶。



      本書走訪眾多水道中唯一國定古蹟——臺南水道的地理空間,回溯水道興建的歷史源流,並以圍繞水道而生的「人、物與空間記憶」為出發點,從在水道中的水道人、居住在水道附近的居民,到穿梭在其中的人與物件,具體了解水道與人互動而成的生活文化,最後展望從水道花園博物館從「淨水場」搖身一變後,作為環境教育的推動要角,以及未來期待持續發掘並成為文化路徑、滋養新的水文化以及與國際交流的願景。



    本書特色



      ★內有水道博物館主建築以及特色植物精彩插畫!

      ★3位水道職人現身說法,帶領讀者一同揭開水道工作的神秘面紗。

      ★獨家收錄——4條行家指引之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植物秘境。

    ?


     





    壹 山仔頂有座水道

    一、??? 甘醇之水,從山上來

    二、??? 臺南水道的前世今生



    貳 水道園區的秘密

    一、??? 透視 · 水道

    二、??? 戰後水道與工作制度

    三、??? 裏水道 · 做工的人

    陳順接——歡歡喜喜做一世的水道人

    吳舜柱——守護水源是一時,好兄弟是一世

    吳鴻麒——半生煙硝,半生水道

    四、??? 水道外 · 園外的人

    五、??? 水道間 · 穿梭的人



    參 未來的水道

    一、??? 自來水的未來

    二、??? 城市外交:在水道看世界



    附錄 以植物為主題的參觀路線



    ?





    楔子



    多樣視野的博物館,多元教育的實驗基地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館長 黃文鍠




      陽光、空氣、水,是人類生命三要素,而能夠提供潔淨用水,更是社會進入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一九二二年,臺南水道啟用,標記臺南脫胎換骨的時刻;一百年後,原本的民生工業設施,搖身成為肩負教育及休憩功能的國定古蹟,臺南水道的前世今生,從功能到角色轉移,都是臺南,甚至臺灣文化具體縮影。



      以多元體驗為核心的水道博物館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作為臺南市立博物館轄下三個主要博物館之一,除了肩負傳承文化使命,同時具有令人矚目的觀光與發展潛力。水道博物館也是日治時期,全國眾多水道中唯一的國定古蹟,並以獨特建物及設備為展示主題,展示現存僅見之水利建設。臺南水道不僅呈現日治時期臺灣人民生活日常、日本對臺的治理策略與構想,也呈現臺灣邁向現代化的過程,歷史地位、背景特殊,部分展示文物甚至可說是世所罕見。



      水道博物館也因日治時期的規劃,具備良好的自然資源,有利於拓展博物館教育之多元性,除了水資源教育外,也可在自然、生態領域方面,進行許多教育推廣或相關體驗活動。綜上所述,水道博物館經營的優勢在於提供民眾在教育與知識的多重體驗,不受限於歷史、人文、自然之類的單一主題。



      經營心法——用心看待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水道博物館位於臺南市的山上區,地處偏遠,遠離都市塵囂與光害,形成漂亮且幽靜的自然景觀。二?一九年正式開放參觀,迄今甫滿五年,已一躍成為臺南最知名、最受網美、親子、遊客歡迎的博物館。而我經營水道博物館的祕訣是——「用心看待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

      一直以來,經營水道博物館的首要原則,是透過『用心對待生活小事』,以及『解決使用者需求』,來建立民眾對博物館的信任。因為荒廢近一甲子,加上園區廣達20公頃,有超過9成是戶外空間,因此開園前兩年主要工作重點是整理園區,並針對不足的地方增加樹木與設備,營造宜人環境,也因此,吸引更能吸引遊客。在吸引遊客入園後,才有機會接觸文化的厚度,換言之「讓大家先知道水道,才願意認識水道」,「先是一個好的園區,才有機會成為好的博物館」,是一直以來的目標



      在這樣的思考下,博物館的「小事」,不僅是遊客參觀需求,更是包含身旁周遭的一切事物。園區內生態豐富,偶有黑冠麻鷺在平台的羅漢松上築巢。館長室後方的大榕樹,一片葉子從抽芽長出到枯黃凋零,隨四季遞嬗,伴著原臺南水道古蹟,萬物的生命過程都在這裡循環。在這裡發生的大、小事情都富有教育意涵,透過「講美」的過程扣回到博物館的使命。對於此處,我始終相信:



      博物館不該只拘泥於「水道」事業,博物館應該用心去觀察、去發現園區內任何富有教育意涵,值得分享給參觀者的元素。



      以「讓博物館積極進入大眾視野」為己志



      拜網路發達所賜,訊息散播變得容易,加上我本身的專長,擅於發掘議題,在水道博物館正式開園前,便持續維持亮點曝光,也因此順利於開館時吸引上萬民眾前往,引起話題與熱潮。接連幾年蟬聯臺南最受歡迎參觀景點,也因經營理念開放,不墨守成規,開館至今多次因為獨特舉措或特殊成就而受表揚。



      本書出版亦是為了讓水道設施進入公眾視野,讓大家具體而微地了解臺南水道從汲水、濾水到輸水的過程;接著藉由曾在水道工作職人們,將水道工作視為一生志業、勤謹守護民生用水的故事;最後透過水道的未來,以及水道博物館作為水資源教育推廣者,層層思考未來的展望。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