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玩具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06100
鄭聿
逗點文創結社
2025年3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606100
叢書系列:
言寺
規格:平裝 / 208頁 / 10.5 x 14.5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言寺
分
類
文學小說
>
詩
>
華文現代詩
同
類
書
推
薦
歧路行
席地而詩【增章新版】
席地而詩【增章新版★限量贈「兔年讀詩」春聯】
番薯記持。臺灣詩
驛站前的整條街都溶在光裡
內
容
簡
介
當我寫完這首詩�你大概剛滿二十一歲�
二十一歲的身體是空的�包容萬物,空的海洋
二零一零年,鄭聿出版首部詩集《玩具刀》,雖名玩具,但割人極深。十四年後,詩人重新編排選詩,再三調度細節、卸下二十一首詩,完成了變體詩集《玩具鞘》——「我深深相信人生是一場遊戲體驗,經常分合,難免得失,既然無法親自按下重置鍵,那麼,就創造一個可以重啟的事物。一如這本詩集。」
「此刻的我早超過了四十歲,青春年少所觸及的鋒利或鈍感之事,在改詩當下,已經不再是傷人自傷的提問,而是收刀入鞘似的轉念:倘若不拔出來將如何?」二十多歲的自己是刀?四十歲的自己已然成鞘?還是說,平行時空互相對望的兩個自己,互為彼此的玩具刀與玩具鞘;跨越光年之距,能屈、能伸、能出手也能隱忍,最終,在宇宙意志或是更高層次的存在安排之下,刀鞘合一,完整地活。
四十歲了,開一瓶酒�從不曾喝完過�
擱在理想的常溫�慢慢蒸散至今才明白為了你�
變成另一個人也沒關係�
本書特色
★久等了,絕版詩集《玩具刀》的變體之作!
★生活感十足,你將在鄭聿的詩中看見自己的各個面向。
★一本在日常生活中追問無常,與自我深度對話的詩集。
★詩人陳昭淵設計封面,以宇宙意志詮釋《玩具鞘》的詩集精神。
目
錄
#鋒利發電的
觸電
在線上
剛滿二十一歲
民生路4-18號B205
畫師
畫師3
為我洗髮
公園生活2
小弱
未婚
備註欄
#靈魂出鞘的
表格
它
星期日
氣球生活
衣櫃生活
蛇行至七月
天使
貪□蛇
列車長
接線生
#仍有餘燼的
當時
鐵匠
我很好
變數
在秋天醒來
轉折
夜七星潭
已婚
星期二
他
#原地敲打的
窗台
一日
#31
趨光性
黑暗的……
公園生活
有信
四十歲了
門外
葬禮
經典
#多重鑄造的
善良的人
小說家
小心輕放
插畫家
魚販
散步
顧城讀詩會
#後記
序
作者後記
這本詩集,其實有三個版本。
第二版叫《玩具刀》,是我的第一本詩集。記得二零一零年八月出版的時候,內心不怎麼踏實,剛進入出版社當編輯,那也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對群體的運作跟個人的理解都很初階,同時累積多年的詩作終於集結成書,有一種把草稿拿去廟裡過爐的熏眼感,面前滿是神奇的煙霧。那一年,可說是一次升級成作者跟編輯兩種社會身分。
真正的第一版,是我在東華創英所的畢業作品《表格與備註》。我從辛波絲卡的〈寫履歷表〉得到啟發,遂以表格欄位的概念作為章節主軸,交織出眾生相。當年的摘要是這麼寫的:
「起初的構想是《身分證》,後來覺得《表格》的選項可以容納更多,無限擴充。如此,姓名跟職業就在其中,也延伸了其他的項目例如性別、出生日期、年齡、婚姻。之後再增《備註》一欄,作為人生的補述;這是經。至於緯,我想談及愛情親情、生命與死亡、信仰、小我大我。」
指導老師林惠玲為人寬容,對我交出去的詩鼓勵居多。唯有幾首,跟老師討論過後,一時之間無從改起,所幸這樣的編排方式,也利於我抽換增補。如今回想,一邊修課一邊創作的那段日子,真是此生少見的琥珀時光。雖然花蓮時不時有地震、雖然茫然於未來的方向,但我從老師們、同輩間獲得了許多養分跟能量,而待在壽豐偏鄉的學生套房裡,即便作息顛倒、不常出門,卻也給了我山海般的靈感。
第三版,就是你們現在看到的新版《玩具刀》——為了區別而改名的《玩具鞘》。
《表格與備註》跟《玩具刀》的編排跟選詩有大半出入,到了《玩具鞘》,一開始我便決定順應本性大幅調整,改不動的就刪,以至於一口氣刪掉了二十一首。其中幾首不合時宜的,也讓我略感遲疑,例如〈接線生〉、〈貪□蛇〉,或是〈列車長〉裡寫的「他開始查票了�在完整的車票一角�剪出小孔」,現今也大多改成數位查票或電子票券;另一種不合時宜,是對我自己說的:怎麼會在二十幾歲,卻預先寫出〈四十歲了〉這類詩?
此刻的我早超過了四十歲,青春年少所觸及的鋒利或鈍感之事,在改詩當下,已經不再是傷人自傷的提問,而是收刀入鞘似的轉念:倘若不拔出來將如何?刀在鞘中,是無常變化。刀不在鞘中,是空性智慧;以某個角度來看,也算是薛丁格的刀吧。所以,更需要隨時覺知跟警醒,就像明就仁波切引藏人的一個說法:「讓見地保持如虛空般廣大,讓行持始終如麵粉般細微。」
前陣子全台發生了大地震,各處搖晃,尤其是震央花蓮。我十分想回到花蓮讀書的那四年,以及那個專心創作的琥珀時光。十幾年過去了,現實與精神世界的餘震頻仍,幸好我還在寫,還能思考,更珍惜第一本詩集再版的緣分。這一回,我跟夏民的想法不謀而合,希望展現出接近裏人格的純粹樣貌,因此沒有放任何推薦——感謝當初《玩具刀》每一位推薦人、鯨向海那篇珍貴的序以及詩集的設計師金喵。
完成刪改後,我把剩下的四十九首重新排序、重擬章節,期待新的生命序列,帶來不同的機會與命運。
以上,即是這本詩集的前世今生。
我明白無論重生幾次、做了多少嘗試,箇中差異,往往只有自己最在意,像是日劇《重啟人生》,主角為了改變未來,寧願再活一遍又一遍,這樣默默搬移生活的細節,卻無人知曉。然而每一次重生,都是強化自己的願力。我深深相信人生是一場遊戲體驗,經常分合,難免得失,既然無法親自按下重置鍵,那麼,就創造一個可以重啟的事物。一如這本詩集。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