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厚黑學:詼諧新奇的成功祕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787480
李宗吾
好讀
2025年3月01日
93.00 元
HK$ 74.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1787480
叢書系列:
經典智慧系列
規格:平裝 / 264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經典智慧系列
分
類
心理勵志
>
人際關係
>
人脈/處世
同
類
書
推
薦
鬼谷子暗黑操縱術:教你學談判、學謀略、學如何抓住人性弱點。人生、職場不可不知、不可不學
漫畫 從厭世王到人氣王,巧妙收服人心的暗黑心理學【暢銷紀念版】
人際空間心理學
厚黑學經典大全集
厚黑教主李宗吾全傳
內
容
簡
介
詼諧新奇的成功之道--厚黑
你失敗不是能力不夠,只是臉皮不夠厚,心底不夠黑
歷史上的成敗興衰,並不完全符合聖賢書上道理
古人成功的秘訣,竟只是臉厚心黑!
世上的事,分兩種:一種是做得說不得,一種是說得做不得
一本寓針砭於嘲諷,詼諧有趣的心理分析書,
即便我們不想厚黑,也要學著如何提防別人厚黑!
影響中國文化的 20 大奇才怪傑
李宗吾──厚黑學
民國初年,出現了一位厚黑學大師──李宗吾。
以嘲諷的文字,寫下了厚黑系列多篇文章。不僅轟動當時學術界,也成為後來的暢銷書。厚黑學除了反映了人性黑暗自私的一面,也反映了人們的處世之道。
「臉皮要厚而無形,心要黑而無色,這樣才能成為英雄豪傑。」
「三國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黑。」
「楚漢的時候,有一個人,臉皮最厚,心不黑,終歸失敗,此人為誰?就是人人知道的韓信。」
「厚黑的施用,定要糊一層仁義道德,不能把它赤裸裸的表現出來。」
「厚黑學這門學問,等於學拳術,要學就要學精,否則不如不學,安分守己,還免得挨打。」
「厚黑學,如利刃然,用以誅叛逆則善,用以屠良民則惡。善與惡,何關於刃。故用厚黑以為善,則為善人,用厚黑以為惡,則為惡人。」
「宗吾此書,直不啻聚千古大奸大詐於一堂,而一一讞定其罪,吾人熟讀此書,即知厚黑中人,比比皆是,庶幾出而應世,不為若輩所愚。」
「用厚黑以圖謀一己之私利,是極卑劣之行為;用厚黑以圖謀眾人公利,是至高無上之道德。」
「聖人也,厚黑也,二而一,一而二也。」
「凡人死了,事業就完畢,惟有關羽死了過後,還幹了許多事業,竟自掙得聖人的名號。」
「講因果的人,說有個閻王,問閻王在何處?他說:「在地下。」講耶教的人,說有個上帝,問上帝在何處?他說:「在天上。」講理學的人,說有許多聖人,問聖人在何處?他說:「在古時。」這三種怪物,都是只可意中想像,不能目睹,不能證實。惟其不能證實,他的道理就越是玄妙,信從的人就越是多。」
目
錄
第一部 厚黑學
自序
緒論
厚黑學
厚黑經
厚黑傳習錄
結論
第二部 厚黑叢話
厚黑叢話(卷一)
厚黑叢話(卷二)
厚黑叢話(卷三)
厚黑叢話(卷四)
厚黑叢話(卷五)
厚黑叢話(卷六)
附錄 怕老婆的哲學
怕老婆的哲學
序
自序
我於民國元年,曾寫一文曰《厚黑學》,此後陸陸續續寫了些文字,十六年匯刻一冊,名曰《宗吾臆談》,中有一文,曰《解決社會問題之我見》。十七年擴大之為一單行本,曰《社會問題之商榷》。近年復有些新感想,乃將歷年所作文字,拆散之,連同新感想,用隨筆體裁,融合寫之,名曰《厚黑叢話》。自民國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每日寫一、二段,在成都《華西日報》發表,以約有二萬字為一卷,每兩卷印一單行本,現已寫滿六卷。我本是閒著無事,隨意寫來消遣,究竟寫若干長,寫至何時止,我也無一定計畫,如心中高興,就長期寫去,如不高興,隨時都可終止。惟文辭過於散漫,閱者未免生厭,而一般人所最喜歡者,是聽我講厚黑學,因將二十三年北平所印《厚黑學》單行本,略有點竄,重行付印,用供眾覽。
許多人勸我把《宗吾臆談》和《社會問題之商榷》重印,我覺得二書有許多地方,應該補充,叫我一一修改,又覺麻煩,因於叢話中,信筆寫去,讀者只讀叢話,即無須再讀二書,因二書的說法和應該補充之點,業已融化叢話中了。
十六年刊《宗吾臆談》,李君澄波、周君雁翔,曾作有序。十七年刊《社會問題之商榷》,吳君毓江、郝君德、姚君勤如、楊君仔耘,均作有序。一並刊列卷首,聊作《厚黑叢話提要》,俾讀者知道叢話內容之大概,茍無暇晷,即無須再讀叢話。
《宗吾臆談》和《社會問題之商榷》,業已各檢二本,寄存四川圖書館,因憶自非家中尚有數本,撮取來一並郵寄南京、北平及其他圖書館存儲,借表現在所寫《厚黑叢話》與昔年思想仍屬一貫也。
書
評
其 他 著 作